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第十四课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历史上的疫病种类古代天花: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君主、清代康熙皇帝等得过。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14世纪时大流行近代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大流感:1918—1919年,全球暴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1)含义:疫病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家数十口,无一口幸免”——课本P82引言
宏伟的宫室……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课本P82史料阅读想一想:疫病有何特点?特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反复性……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6分)原因:外来疫病的传入;
特殊的地理环境;
地方政府重治轻防;
民众愚昧迷信(丧葬习俗),卫生习惯差。一、历史上的疫病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6分)原因:生产力不发达,医疗卫生条件恶劣和技术水平差;政府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饥荒;气候导致的灾害;人口的聚集流动以及文明的扩张(农耕文明的扩展、殖民扩张)……再想想:还有哪些原因会引起疫病流行?材料:中国有3000多年的疲灾记录史,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是我国的两个寒冷期,这两个时期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疫灾高峰期,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社会动荡和特定的社会状况,诱发疫灾的流行。……中国疫灾区域的扩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耕区域的拓展。——摘编自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学案
【重点探究】
视角1
历史上的疫病材料
当一个人染病死亡,所有在病中见到或探视过患者,都会迅速地步死者而去。鼠疫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而且还在人与牲畜之间传染。在中世纪肮脏龌龊的环境中,1348—1350年首次发生瘟疫,接着在1361—1363年发生第二次,此后又于1369—1371、1374—1375、1390年、1400年及1405年多次反复发生,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2500万。随着瘟疫势不可挡的蔓延、祈祷的失败以及神职人员的逃亡,人们对教会的反感加剧,把教士驱除出教堂并掠夺教会的财物,反教会的异端和神秘主义团体越来越赢得人心。查理四世深感非常有必要“了解这场肆虐并蹂躏欧洲各国的瘟疫的原因,随后授予四所大学以帝国特许权”,剑桥大学1352年建立的三一学院主要为研究医学和宗教服务。巴黎医师学会向人们建议:以香料和甘菊植物熏蒸居室、公共庭院和人口杂居之处以达消毒目的,对遏制瘟疫扩散起到一定作用。幸存的普通民众也在绝望中转向狂饮暴食和恣意纵欲,毁坏劳动成果、谋财害命、欺骗、盗窃已成通常之事。人口减少引起工资普遍上涨,但由于劳工要价太高,葡萄园、农场主便不再种植葡萄和经营农场,英国以养羊代替耕种,许多国家都存在类似的情形。
——均摘编自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据材料,概括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特点。(4分)特点: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传播渠道多;传播范围广;具有反复性;影响深远。学案
【重点探究】
视角1
历史上的疫病材料
当一个人染病死亡,所有在病中见到或探视过患者,都会迅速地步死者而去。鼠疫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而且还在人与牲畜之间传染。在中世纪肮脏龌龊的环境中,1348—1350年首次发生瘟疫,接着在1361—1363年发生第二次,此后又于1369—1371、1374—1375、1390年、1400年及1405年多次反复发生,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2500万。随着瘟疫势不可挡的蔓延、祈祷的失败以及神职人员的逃亡,人们对教会的反感加剧,把教士驱除出教堂并掠夺教会的财物,反教会的异端和神秘主义团体越来越赢得人心。查理四世深感非常有必要“了解这场肆虐并蹂躏欧洲各国的瘟疫的原因,随后授予四所大学以帝国特许权”,剑桥大学1352年建立的三一学院主要为研究医学和宗教服务。巴黎医师学会向人们建议:以香料和甘菊植物熏蒸居室、公共庭院和人口杂居之处以达消毒目的,对遏制瘟疫扩散起到一定作用。幸存的普通民众也在绝望中转向狂饮暴食和恣意纵欲,毁坏劳动成果、谋财害命、欺骗、盗窃已成通常之事。人口减少引起工资普遍上涨,但由于劳工要价太高,葡萄园、农场主便不再种植葡萄和经营农场,英国以养羊代替耕种,许多国家都存在类似的情形。
——均摘编自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学案
【重点探究】
视角1
历史上的疫病材料
当一个人染病死亡,所有在病中见到或探视过患者,都会迅速地步死者而去。鼠疫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而且还在人与牲畜之间传染。在中世纪肮脏龌龊的环境中,1348—1350年首次发生瘟疫,接着在1361—1363年发生第二次,此后又于1369—1371、1374—1375、1390年、1400年及1405年多次反复发生,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2500万。
随着瘟疫势不可挡的蔓延、祈祷的失败以及神职人员的逃亡,人们对教会的反感加剧,把教士驱除出教堂并掠夺教会的财物,反教会的异端和神秘主义团体越来越赢得人心。查理四世深感非常有必要“了解这场肆虐并蹂躏欧洲各国的瘟疫的原因,随后授予四所大学以帝国特许权”,剑桥大学1352年建立的三一学院主要为研究医学和宗教服务。巴黎医师学会向人们建议:以香料和甘菊植物熏蒸居室、公共庭院和人口杂居之处以达消毒目的,对遏制瘟疫扩散起到一定作用。
幸存的普通民众也在绝望中转向狂饮暴食和恣意纵欲,毁坏劳动成果、谋财害命、欺骗、盗窃已成通常之事。人口减少引起工资普遍上涨,但由于劳工要价太高,葡萄园、农场主便不再种植葡萄和经营农场,英国以养羊代替耕种,许多国家都存在类似的情形。——均摘编自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影响:动摇教会权威,引发信仰危机;促进思想解放;
推动大学教育发展;促进防疫事业(医疗卫生)发展;
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导致经济结构变动;
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归纳小结:疫病的影响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医学:社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经济结构变动造成政治变动、王朝更替;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社会转型(黑死病)加速封建主义衰落,促进民族国家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城市的主导权;影响战争走向;(黑死病)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促进新思想酝酿,人文主义发展。导致大量人口死亡,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公共卫生意识加强。
思想解放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学案
5.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量的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随之而来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C)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古希腊)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过于绝对)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政治局势、社会经济、阶级等方面)解析:据材料“‘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量的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可知,黑死病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迷信,刺激了文艺复兴的产生,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说明这次瘟疫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故选C项。
防疫措施
古
代
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①古代中国:古代地方官组织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等②古罗马:注重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掌握防治疫病的方法: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为防治天花,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该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收治病人;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一、历史上的疫病——防疫措施P83思考点: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1)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预防;(2)利用中草药治疗疫病;(3)建设和完善国家医疗机构;(4)实行隔离检疫;(5)大力推广医学知识,破除迷信等。(古代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学案
重点探究视角2
中国的疫病防治材料一
北宋仁宗时,因京师大疫,仁宗命太医和药,内侍拿出犀角二本,其一为“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求留下供皇帝御用。仁宗曰:“吾岂贯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以和药。又命官办旅客和私家旅馆一律免收10天房费,以收治染疫者,并“令太医择善察脉者,即县官授药,审处其症状予之,无使贫民为庸医所误。”——摘编自徐仪明《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仁宗的抗疫措施所体现的治国理念。(2分)以仁治国或仁政;民为国本或者以民为本;学案2.秦国曾用火熏挽具的方式对外来入城宾客乘坐的马车进行消毒,来防止病菌的传播。《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专门机构用来安置麻风患者。《晋书·王彪之传》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隔离)。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C)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
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
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学案
重点
探究视角2
中国的疫病防治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防疫工作。1949年10月,察哈尔省鼠疫爆发时,毛泽东遂亲自电请斯大林派遣防疫队来华协助防疫。1950年2月,党和政府发动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成绩显著。1952年,为反对美国细菌战为目的,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保卫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严重疫情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各级卫生防疫队、实行疫区封锁和国内交通管制等。经丈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等发生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全国城乡人口也逐步上升。——摘编自李共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光明日报2020.3.1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及意义。(12分)原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苏联的帮助;有效的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人民当家做主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局面;学案
重点
探究视角2
中国的疫病防治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防疫工作。1949年10月,察哈尔省鼠疫爆发时,毛泽东遂亲自电请斯大林派遣防疫队来华协助防疫。1950年2月,党和政府发动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成绩显著。1952年,为反对美国细菌战为目的,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保卫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严重疫情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各级卫生防疫队、实行疫区封锁和国内交通管制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等发生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全国城乡人口也逐步上升。——摘编自李共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光明日报2020.3.11)意义: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卫生和文明形象;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的信赖与拥护(政权认同);为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学案
重点
探究视角2
中国的疫病防治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防疫工作。1949年10月,察哈尔省鼠疫爆发时,毛泽东遂亲自电请斯大林派遣防疫队来华协助防疫。1950年2月,党和政府发动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成绩显著。1952年,为反对美国细菌战为目的,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保卫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严重疫情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各级卫生防疫队、实行疫区封锁和国内交通管制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等发生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全国城乡人口也逐步上升。——摘编自李共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光明日报2020.3.11)防疫措施
近代(1)18世纪晚期,英国医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疫苗接种),降低天花发病率。(2)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3)法国巴斯德创立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4)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一、历史上的疫病——防疫措施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样,天花成为最早被彻底消灭的人类传染病
巴斯德,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其最大贡献是细菌致病学说和免疫接种法,他发明了数种疫苗,后人在其原理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数百种疫苗,使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旋光性,成为立体化学的创始人,以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还是细菌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发展者,使细胞致病原理深入人心,并且发明狂犬病疫苗,对治愈狂犬病有突出贡献。在生物界,他发现了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对世界造酒工业有重大贡献。还创造了巴氏灭菌法……
巴斯德,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其最大贡献是细菌致病学说和免疫接种法,他发明了数种疫苗,后人在其原理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数百种疫苗,使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旋光性,成为立体化学的创始人,以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还是细菌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发展者,使细胞致病原理深入人心,并且发明狂犬病疫苗,对治愈狂犬病有突出贡献。在生物界,他发现了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对世界造酒工业有重大贡献。还创造了巴氏灭菌法……人类最早的全球化就是“环境尺度下瘟疫全球化”
——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1851年,第一次国际卫生会议在巴黎召开,签订区域性的《国际卫生公约》1897年,处理鼠疫和霍乱的预防性方法被国际公约采用1902年,国际卫生局成立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19年,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1926年,天花和斑疹伤寒的预防被修入国际卫生公约中1935年,航空国际卫生公约开始生效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每年的4月7日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共商
合作表现(1)战国时期: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3)东汉晚期:华佗创制了“麻沸散”及“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4)唐朝:孙思邈著成《千金方》。《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5)北宋:出现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体现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的发展水平。(6)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总结了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二、中医药的成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重视经验积累和总结;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强调天人合一;强调辩证施治;人才辈出;中医药典籍数量巨大(著述丰富);影响深远等。拓展探究:归纳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①全书框架简洁明了;②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③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④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禆补缺漏。二、中医药的成就二、中医药的成就特点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重视经验积累和总结;强调天人合一,辩证施治;人才辈出;中医药典籍数量巨大(著述丰富);药食同源;影响深远等。成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传承性;历代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受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读书人(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等;表现(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②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③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④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⑤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二、中医药的成就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1971年,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重点探究
视角三近代中国中医学的发展材料一:1943年,《中华医学杂志》在重庆复刊,其卷头语写道:“本志自民元四年创刊以来,出版已达二十八卷。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
——摘编自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材料二:《中华医学杂志》复刊初期的部分内容卷号及期号部分文章主题1943年第29卷第2期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1944年第30卷第4期神经病科医师之训练1945年第31卷第1期海外空运服务社之医疗问题1945年第31卷第3期空运手术队之降落问题1945年第31卷第5期国外麻醉问题价值:传播医学知识;树立学术榜样;
振兴医疗卫生事业;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推抗日救亡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复刊初期《中华医学杂志》内容的特点。(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时代价值。背景:全民族抗战;部分高校、医疗机构内迁。内容多样;中西兼顾;战时特征或地方特色;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技巧
- 2025版驾校场地租赁及教学设备更新协议
- 2025版超市店铺转让协议及供应链整合与物流配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与房地产投资分析服务合同
- 2025版足浴店全方位承包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工程炮工安全责任书
- 2025版古建筑修复与设计合同标准
- 二零二五年度垃圾场智能监控系统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景区景点保洁与维护协议
- 2025年度智能设备研发劳务外包个人服务协议范本
- 关于合同账期的协议书
-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档案建设
- 护理进修医院自我介绍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教学设计 教科版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条款
- 医疗器械销售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交通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培训
- 澳门旅游合作合同范例
-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焊接项目技术文件
- 渐变色在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