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全册数学导学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全册数学导学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全册数学导学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全册数学导学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全册数学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学习案

学习目标

L我能说出两位数乘诙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我要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养成及人合作的习惯。

3、我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若干组

知识链接

1>口算

12X4=22X3=13X5=120X3=

35X2=50X7=25X4=120X5=

2、说出12X4、50X7的口算过程.

独立自学

通过自学数学书第2页情景图(屏幕上出示),我知道了:

1、要算体育馆A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算式是:

我是这样想的:

目、做数学书上第2页二的算一算

通过口算,我发现了:两位数乘一十,,

合作互学

自己观察数学书第3页上的情景图(屏幕上出示),小组合作完成.

1、我发现了要算面粉一共有多重,算式是:.

我的想法是可以先.可以先.还可

以.

2、做数学书上第3页上的算一算

通过口算,我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

3、做练习一第1题和第3题

课堂检测

1、做书上第3页上的课堂活动

2、做练习一的2题和4题

★★★

1、想一想,填一填.

()X()=240()X()=240

()X()=240

2、每箱苹果10千克,共22箱,每箱22元,一共有多少千克一共能卖多少钱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学习案

学习目标|1、我能说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我会正确计算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我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口算卡

知识链接|1、口算.

23X10=45X10=24X30=19X50=

22X40=35X30=18X50=40X15=

2、自己选一道题来说说口算的过程.

独立自学

自学例3(例题出示在黑板上),我知道了:

1、20X40=()我是这样想的:因为还可以这样

想:.

2、我还发现了整十数乘整十数,,

合作互学

1、做数学书上第5页上课堂活动的第1题(猜一猜)

2、做数学书上练习一的5、6题,做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课堂检测

做练习一的第10题

1、60元能买到这些玩具,算式是:

2、我能提出数学问题j

三星题|想一想,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整十数)

()X()=240()X()=3000()X()=4200

全课小结|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学习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2.我想及

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估算的方法.3.我要正确估算两位数乘

两位数,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经历估算方法学习难点:正确进行估算,体会估算价值.

学具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口算卡若干

知识链接

L估算下列各题的结果.

18X453X789X522X837X371X6

2.牛奶1元9角1袋,小红买4袋,带多少钱才够

独立自学

自学数学书第4页上的例4(课件出示教学情景图),我知道了:

1.买11个皮球大约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是这样想的:

2.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算式是:

可以这样想:也可以:

3.估一估,买14个足球大约要多少钱

合作互学

1.做数学书上第5页课堂活动中的第2题.(看卡片估算,同桌进行)

2.做练习一的第7题

3.我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课堂检测|做练习一的第8题和第9题

三星题|做练习一的思考题

全课小结|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学习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会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会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知识链接

1、口算:50X3060X2045X632X1028X2035X4

2、20个40是多少?35的10倍是多少?

34个6的和是多少?18乘8的积是多少?

独立自学

自学数学书第8页(直接把教科书第8页例1图投影在屏幕上),试着完成下

列各题.

;,我想提的问题是:

|合作互学

1.我是结合情景图这样想的:

2.我会用竖式算:

3.12X14竖式计算的过程是:,我要补充的

是:.

课堂检测

L教科书第8页试一试

2.教科书练习二的第1、2题

先用14中的()去乘12中的(),

再用14中的()1去乘(),写在(),为什么?

()

然后把两次的()o

总结:

1,先用第2个因数的()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得数的末

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2个因数的()位去乘(),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星题

小明每分钟大约打41个字,他25分钟能打多少个字1小时呢

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学习案

年级三年级单元主备人

课题笔算(二)课时4执教人

学习目1、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标算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能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

难点

十位上的道理。

教具学

具准口算卡片

知识链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6X8256X6

接2、口算:30X2012X4050X20

40X1610X2353X30

12X412X1025X10

学习过学案导案

独立自通过自学数学书第9页例2,我知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了:

1、36

X25

180□><口的积

72□的

900□+□的

合作互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教师点拨及指导。

学两位数。强调十位上的2去乘36

学生举例说:36X25得到的12的2可以对着

先用因数个位上的5去乘();0写吗?为什么?。

再用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乘

得的积的末位();最后,把两次

乘得的积()o

2、教科书第10页算一算

课堂检1、数学医院:教师根根据易错点

测(1)43进行点评

X25

205

86

1065

(2)18

X50

540

(3)34

X76

204

238

442

2、教材练习二3、4、6、7题

三星题想一想,说一说教师抓住进位关键引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习生分析探讨

数?

1、积是三位数的情况;

2、积是四位数的情况;

全课小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学习案

年级三年级单元—*主备人

笔算(三)课时5执教人

学习1、能通过讨论,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目标2、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通过讨论,能提升参及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教学

理解进位数的书写。

重点

难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十位

点上的道理。

教具

具口算卡片

知识1、口算:35X1020X2354X2030X50

链接2、计算:

3528

X12X16

学习学案导案

过程

独立通过自学数学书第10页例3,我知道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自学1、85

X41

85口又口的积

340口义口的积

3485口+□的积

2、41

X85

合作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点拨及指导。

互学学生举例说:85X41强调百位上为什么

(1)百位上为什么写4?。写千,强化学生的进位

(2)比较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意识。

之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

3、教科书第10页算一算置计算可以检验笔算

的正确。

课堂1、算一算:教师根根据易错点

检测384236进行点评

X42X38X25

2、教材练习二5、8、9、10、11题

三星想一想,说一说教师抓住进位关键引

题2口口9学习生分析探讨

XQ3X9□

□5口96

5口□□!

□□5口口口6

全课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

小结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一)”教学设计

(三桥小学提供)

班级3.1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探索规律(一)上课时间

1、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

教学目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2、学生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标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同伴积极

合作的意识。

课前准

多媒体演示,事物图片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引入学习早知识链接。

1.师出二示例L主题图。1.学圣独立填表,观察,发现规

(1)逐一一出不两个小朋友的对律

话,理解他们的对话的内容。L学生先独立观察所填表格,说

(2)根据汽车行驶的情况填出一说自己寇表芮方法。

下表。2.再小组合作讨论,有什么规律。

母时仃60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

曲路程1.学生先独立观察,再交流发现

(km)的规律。

行驶时12612•••2.观察发现规律后,在全班说一

间(时)•••说,展示一下自己的发现。

仃驶路60

程(km)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生填好的表格,让学

生说明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4.生活中你遇见过这样的问题

吗?

三、反馈练习

课堂活动:

1.数学书P.16.第1题。

2.看算式,找规律。

1X19=192X18=363X

17=51

4X16=645X15=756X

14=84

7X13=918X12=969X

11=99

10X10=100

四、教师小结:今天收获了什么?

疑惑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一)”学习单

学学习共同

班级设计者

生体

学习时

课题探索规律(一)课时第1课时

学习1、我要学会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目标2、我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作出适当的说明。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一、知识链接

L填空,仔细观察比较。

1X1=2X2=3X3=4X4=5X5=6X6=7X

7=8X8=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独立自学

1.根据汽车行驶的情况填出下表。

每时行60

驶路程

(km)

行驶时119612•・・•••

间(时)

行驶路60

程(km)

三、合作助学

L观察、比较上表,组内说说我发现了什么?

2.写一写,我发现了:

三、课堂检测

1.基础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

(1)8X20=160(2)3X12=36

8X10=806X12=72

8X5=409X12=108

1.我发现了:

2.拓展训练看算式,找规律。

1X19=192X18=363X17=514X16=645X

15=756X14=847X13=918X12=96

9X11=9910X10=100

♦我发现了:

四、反思评学☆☆☆☆☆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二)”教学设计

班级3.1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探索规律(二)练习三第1-4题上课时间

教学目1、继续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小组

标合作意识。

课前准

课件或课本中有关习题的教学情景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了那些知识?

你是用什么方法探索规律的?

1.学生独立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

2.板书课题:探索规律的练习

课结果。

二、指导练习

指导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至42.集体订正。

题。

1•第3题。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1.学生独立填表。

正。2.填表后,想一想,写一写,你

2.第1、2题。

(1)让学生先填表,教师鼓励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及同伴说说自己的

想法。.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2)只要学生表述的看法合理,3

教师给及肯定。1.学生观察独立完成填空。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3.第4题。2.学生独立填好后,交流,展示

(1)教师启发学生尽可能做到

填法的多样化。汇报:我的想法。

(2)学生提供的答案,只要是

合理的,教师都应给及肯定。2.学生独立填表。

(3)让学生明确答案不唯一。

三、强化训练3.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L完成表格:

每天生403.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自己的发

产个数

生产天151015•••现。

数•••

生产总

个数

2.通过计算及观察,你2支现了

什么规律?

四、教师小结:你今天收百灭了什

么?你有没有疑惑?

教后反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二)”学习单

学学习共同

班级设计者

生体

探索规律(二)练习学习时

课题课时第2课时

学习

1、我要用探索规律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

目标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要主动及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索和交流。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一、独立自学

1.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练习三

第3题)

40X5=2009X70=63015X8=120

40X35=18X70=15X24=

40X45二36X70=15X56二

二、合作互学(练习二第1、2题)

12kg鱼饲料。请你根据这些条件填出下表:

每天投放的饲料12kg12

时间(天)15101520•••

•••

投放饲料总量(kg)1260120

2.先填表,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因数22220200

因数44040044

积880

(1)独立填表并观察。

藏曲规律是:

(2)填表后,我发

三、课堂检测(练习三第4题)

1.填一填,说说E己的想法。

3X15=45我的想法是:

18X15=0

□xi5=n

四、自主选学

张师傅每天生产40通过计算和

观察,我发现

个数了:

五、反思评学

生产天数15101•••☆☆☆☆☆

5•••

生产总个数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三)”教学设计

班级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探索规律(三)上课时间

1、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教学目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及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课前准

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故事引入1.学生认真倾听。

1.教师: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

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1.学生先独立观察自学,再小组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合作讨论,填好第6、7排数字。

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

2.小组交流展示,汇报讨论结果。

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

要探索的规律就及“杨辉三角”生1: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L

有关(课件出示例2)

2.板书课题探索规律(三)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二、合作探讨,探索新知

1.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生2: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

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

数。

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生3:从第排的1斜起看,依次

3.教师组织小组交流展示,汇

报。是1、2、3、4……

4.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生4: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

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

左、右两个数的和。

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

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1.生独立完成。

该填那些数吗?试一试。再填出

第6、7排各数。按这样的规律再2.小组交流展示。

往下面填,还会填吗?

三、巩固提高

1.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3.拓展训练。

四、教师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

么?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三)”学习单

学学习共同

班级设计者

生体

学习时

课题探索规律(三)课时第3课时

1、我要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学习

、我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目标2

3、我能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及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独立自学数学书P.16.课堂活动第2题。

7+10+13+7+10+13+7+10+13+7+10+13+7+10+13=

1.找规律,算结果。

2.及同学交流算法,我的算法:

二、合作互学

11

导121

学1331

内14641

容1.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的规律是:

2.第5、6、7排是哪些数?按要求填完整。

三、课堂检测

1.基础练习根据规律填空。(练习三第6题)

1+3=4=2X2

1+3+5=9=3X3

1+3+5+7=16=4X4

1+3+5+7+9=255X5

1+3+5+7+9+11=36=()

1-3+5+7+9+11+13=()=()

1+3+5+7+9+11+13+15=()二()

2.拓展练习根据规律写出卜面算是结果。

11X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11111=()

111111X111111=()

四、反思评学☆☆☆☆☆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四)”教学设计

班级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探索规律(四)练习三上课时间

教学目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提高探索规律,

发现规律的能力。

标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课前准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谈话引入1.学生思考回答。

1.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知识链接(数学书练习三第7题)。

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按规律填空:

的?2.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2.板书课题:探索规律练习1.学生看图,独立思考,解决问

课题。

二、指导练习2.小组交流展示,集体订正。

指学习生完成练习三第5、7、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8、9、10题和思考题。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1.第5题。教师组织学在小组2.小组合作交流想法,小组汇报

内交流想法和填写结果;教师指展示。

名学生说一说每组数列有什么规1.同第9题。

律,怎样算出横线上所要填的数。1.学生按规律进行独立计算。

2.第8题。2.学生计算后,小组交流,全班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鼓励学反馈。

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1.学生想一想,并作好记录。

3.第9题。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教师组

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4.第10题。

教师引学习生认识本题答案不

唯一。

三、拓展训练

指学习生做P.19.思考题。

1.教师组织学生比较计算结

果,引学习生发现两位数及11相

乘积的规律。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

表述,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应

给予肯定。

3.教师概括规律:两头一拉,

中间相加。

四、教师小结:你们今天收获了什

么?疑惑的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探索规律(四)”学习单

学学习共同

班级设计者

生体

探索规律(四)练习学习时

课题课时第4课时

学习1、通过练习,我要进一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提高探索规律,发现

规律的能力。

目标2、我要在自主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及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一、知识链接

1.独立完成,找规律算结果。

3+7+5+15+3+7+5+15+3+7+5+15+3+7+5+15=

2.把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数学书P.18.第7题。

80X928X622X8

44X490X856X3

二、独立自学

1.按规律天数数。学书P.18.第5题。

(1)2,3,5,8,13,_o

(2)1,2,2,4,8,_o

2.做数学书P.19.第8题。选萝卜。想一想,怎样选

呢?

积是三位数积是两位数积是四

位数

80X3451X6243X2744

X2

5X7997X106X8

三、合作互学学书P.19.第9、10题。想一想,规律是

什么,再计算。

1.水果批发市场的柿了每四件卖80元,幼儿园要买8件

要多少元?如果买12件呢?

2,每次拿出12个,最后刚好拿完。猜一猜,盒子里可能

有多少个鸡蛋?

四、课堂检测思考题从上面计算中,我发现了:

再计算4X11=27X11=36X11=

49X11=

五、反思评学☆☆☆☆☆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班级3、2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解决问题上课时间

1、会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

2、体会所学知识及现实生活的联系。

标3、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意识。

课前准

多媒体情景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明标激学,创设1#景,提出问一、独立自学,完成学习单“独

题立自学”部分内容

(2)题目有那些条件、问题将学习单“独立自学”部分

(3)问题的要求是什么内容上台展示

(4)找出有数量关联的两个二、合作互学,完成学习单“合

量,并提出问题作互学”部分内容

二、独立自学三、将学习单“合作互学”部分

内容例1,完成学习单,内容上台展示

三、教师巡视,辅导四、按要求完成作业

四、引导展学,组织交流五、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五、总结评价评分

引学习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

评价评分

教后反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学习单

班级3、2学生设计者

课题解决问题学习时间

1、我会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的估算。

学习2、我能结合所学知识及现实生活的联系。

3、我会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目标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一、知识链接:

估算18义4弋72X7^99X3"81X4^

二、独立自学:

填空

1、条件有--------------,------------------,------

----------,问题是------------

2、问题中的关键字是-------,应用--------方法解答

解答

学二、先算------------列式----------------

内三、再算------------列式----------------

容三、合作展学:

还可以1、先算------------列式----------------

2、再算------------列式----------------

自编一道同类的题,互学解答

四、课堂检测:

完成课堂活动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班级3、2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上课时间

1、会解决二步的乘法问题。

教学目2、体会所学知识及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知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前准

多媒体情景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明标激学,创设情乐,提出一、独立自学,完成学习单“独

问题立自学”部分内容

(1)题目有那些条件、问题将学习单“独立自学”部分

(2)找出有数量关联的两个量,内容上台展示

并提出问题二、合作互学,完成学习单“合

二、布置独立自学内容例2,完成作互学”部分内容

学习单,三、将学习单“合作互学”部分

三、教师巡视,辅导内容上台展示

四、引导展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四、按要求完成作业

策略五、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五、总结评价评分

引学习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

评价评分

教后反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学习单

班级3、2学生设计者陈瑞国

课题解决问题学习时间

1、我会用二步的解决问题。

2、我能用多样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一、知识链接:

1、3箱矿泉水共有36瓶,每箱有多少瓶?

2、每箱有12瓶,有25箱,共有多少瓶?

4、独立自学例2:

填空

1、条件有,,

,问题是

2、找出题目中有直接关联的数量,并提出问题解答。

问题是------------列式解答-----------------

问题是------------列式解答-----------------

三、合作互学,

1、合作展示

2、自编一道同类的题,互学解答

四、课堂检测:

完成课堂活动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三)”教学设计

班级3、2学科数学执教者

课题解决问题上课时间

1、会结合具体情景进行解答。

教学目2、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间的关系。

3、有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

多媒体情景图

学生活动

、明标激学,创设情乐,提出一、独立自学,完成学习单“独

问题立自学”部分内容

(1)题目有那些条件、问题将学习单“独立自学”部分

(2)找出有数量关联的两个量,内容上台展示

并提出问题二、合作互学,完成学习单“合

二、布置独立自学内容例3,完成作互学”部分内容

学习单,三、将学习单“合作互学”部分

三、教师巡视,辅导内容上台展示

四、引导展学,组织交流四、按要求完成作业

五、总结评价五、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引学习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评分

评价评分

教后反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三)”学习单

班级3、2学生设计者陈瑞国

课题解决问题例3学习时间

学习1、我会结合具体情乐进行解答。

2、我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间的关系。

目标3、我用多样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师生笔记

一、独立自学例3:

填空

1、条件有-------------------------------------------

------------------------------问题是-------------

2、找出题目中有直接关联的数量,并提出问题解答。

3、书中两种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二、合作展学:

自编一道同类的题,互学解答

三、课堂检测:

完成课堂活动

三年级(下册)“整理及复习(一)”学习案

(回龙坝镇小学提供)

年级三年级单元--主备人

整理及复

课题课时15执教人

习(一)

学习目1、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方法,能正

标确、熟练的计算。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我能细心计算和检查。

教学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及进位方法。

难点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回顾和梳理。

教具学

具准口算卡片

知识链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吗?

接菜谱

荤菜鱼香肉丝

回锅肉

红烧猪蹄

素菜糖醋白菜

豆腐

2、小结:利用一些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我们一看就明

白。

学习过学案导案

独立自通过自学数学书第26页第1题,我教师巡视,个别辆导

学知道了:

1、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小组合作:用你最喜欢的图案或方

式把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进行整

理。

2、让学生说一说怎笔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

学生举例说:81X29

合作互1、要求:(1)、小组的组长负责记教师点拨及指导。

学录。强化学生的进位意

(2)、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识。

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2、j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计算可以检验笔算的正

整十数乘整十数确。

估算(先把因数看成及他最接近的

整十数)

笔算(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

乘,积的末尾要写在十位

±)

探索规律(仔细观察事物中

隐含的规律)

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

课堂检1、算一算:教师根根据易错点

测60X1794X36进行点评

2、教材练习五1、2、3题

三星题分组算一算,再比一比。教师抓住交换因数位置

53X48=48X56=78X29=引学习生分析探讨验算

48X53=56X48=29X78=方法。

全课小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

三年级(下册)“整理及复习(二)”学习案

年级三年级单元主备人

整理及复

课题课时16执教人

习(二)

学习目1、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方法,能正

标确、熟练的计算。

2、能和小组同学介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我能细心计算和检查。

教学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及进位方法。

难点能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口算卡片

具准

知识链1、口算:43X1020X2534X3040X50

接2、计算:

3538

X23X46

学习过学案导案

独立自通过自学数学书第26页第2题,我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知道了:

1、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估算、

笔算和检验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举例说:76X39

合作互1、合作解决问题:练习五4、5、6、教师点拨及指导。

学7、8题强化学生的进位意

2、要求:(1)、小组的组长负责记识。

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2)、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计算可以检验笔算的正

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确。

课堂检教材练习五9、10、11、12、13、1教师根根据易错点

测4、15、16题进行点评

三星题用4、5、6、7这4个数字组成2个教师抓住因数位置的最

两位数。想一想,怎样组数,它们大化排列引学习生分析

的积最大?探讨。

全课小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

【2单元】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意义”学习案

(覃家岗小学提供)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

小。

知识链接

长度单位有()、()、(),()、(),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o

5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独立自学

自学数学书32页一一33页和例1后,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1、线段有()之分,物体表面有()之分。

2、教室里我可以看到()物体的面。

3、我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是()o

4、我知道()叫做它们的面积。

用什么办法比较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呢?

I合作互学I

结合实例讨论:1、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2、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

3、这两片树叶()大()小。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1、完成34页一一35页的1、2题

2、完成36页练习六的1、2题

拓展练习: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

()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漓?这又是求()?

反思评学〔☆☆☆☆☆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学习案

学习目标

1、能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知道lcm2,ldm2,lm2的大小。

2、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

3、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0

知识链接

1.我们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0

2.()叫做它们的面积。

独立1学

自学数学书35页一一36页的例3后,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1、我知道图A和图B不能用数方格的方式来比较大小。

2、我还知道面积单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