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时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导学案_第1页
第23课时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导学案_第2页
第23课时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导学案_第3页
第23课时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导学案_第4页
第23课时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时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导学案(第23课时)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重点难点】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知识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5课【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答法等【导学流程】自主预学、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西欧1.前期的社会特征(5—10世纪)(1)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产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特征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③权利与义务统一,体现契约精神(双向权利义务),控制力有限④领主有较大独立性(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导致政治分裂,王权较弱[概念]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盛行庄园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土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劳动人群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法律上自由,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经营方式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自备工具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剥削方式以劳役地租为主司法机构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秩序经济形态相对封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评价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②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古西欧的割据状态,阻碍王权的强化(3)思想上——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表现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政治教权高于王权;组织力量强大,形成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思想文化保存古典文化、开办学校,垄断教育,控制人们精神生活,强调禁欲苦行评价经济加重人民负担,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政治教权与王权结合巩固了封建统治,长远看阻碍王权强化,与王权的矛盾日益尖锐文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教化;束缚人性(4)阶级上:教会与世俗封建主为统治阶级,共同维护封建秩序,形成二元权力结构,教权高于王权,二者既依存又斗争。2.后期的社会特征(10—15世纪)(1)王权逐步强大,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原因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国王与城市结盟表现①法国:14世纪初,召开三级会议,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强化。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加强②英国:13世纪初,颁布《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议会权力加强;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议会有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权力;15世纪晚期,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③西班牙、葡萄牙:15世纪末国家形成影响①有利于结束国家分裂状态,走向统一②有利于削弱教会力量,推动民族国家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③葡萄牙、西班牙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2)工商业复兴,城市兴起。兴起时间10—11世纪兴起背景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城市自治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影响①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政治: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兴起和市民阶级参与政治③思想:促进大学的兴办、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创造条件④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概念]行会:封建社会城市中的同业组织。分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在欧洲约起源于公元9世纪,11世纪后发达。是手工业者或商人在商品经济相当发展的条件下,为限制竞争、规定生产或业务范围、解决业主困难和保护同行利益等,由同业或相关行业联合组成。行会在反对封建主压迫和促进工商业发展上起过作用,但因它本身带有封建垄断性质,在商品交换范围扩大后,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选择性必修1链接]1.法律与教化:“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教会法。在罗马法基础上,形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基督教对文化教育发展和社会教化起到重要作用。2.基层治理: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城市兴起后,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进行城市治理;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必修3链接]中古西欧的文化1.在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基础上,融合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人部族传统而形成。2.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3.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4.继承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二)中古东欧1.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兴亡(1)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首都是君士坦丁堡(2)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领土扩张至北非和意大利等地(3)1453年,被奥斯曼人灭亡特点(1)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突出(2)政治:君主专制;重视法律建设,编纂《罗马民法大全》(3)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4)文化:东正教为国教,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对文明的贡献(1)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保存并延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传承罗马法,对欧洲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概念]罗马法: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法律的总称。其中最为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私法(民法,包括诉讼程序)。最初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因而亦称公民法。公民以外的外来人与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一般适用万民法。后公民法与万民法合而为一。罗马法是古代法律中反映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最完备、最典型的法律。欧洲国家法律大多渊源于罗马法,形成罗马法系,其影响还随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而扩大到世界许多地区。[拓展]罗马法发展过程、原因及作用阶段转变(发展)原因作用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十二铜表法》颁布)习惯法的随意性;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商品经济发展;疆域扩大,维护统治的需要巩固了帝国统治,促进了帝国繁荣成熟完备(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内容繁杂,使用不便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体系最终形成2.俄罗斯帝国历程(1)发端: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2)中断: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3)复兴: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积极对外扩张(4)发展: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特点(1)政治:沙皇专制,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改革)(2)文化:东正教中心;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又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文化二、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帝国兴起(1)建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首都是巴格达统治(1)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2)经济:工商业发达、沟通欧亚非海陆贸易(3)文化: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贡献(1)统一了广大地区,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2)加强了东西方贸易联系(3)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繁荣的阿拉伯文化(4)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保存并传播古代文化。将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点拨]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繁荣的原因(1)特点: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创新性(保留本民族特色,综合东西方文化,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2)原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对文化发展创新;被征服地区大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2.奥斯曼帝国建立1453年,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1)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影响(1)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3.南亚(1)概况项目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建立4世纪初13世纪初宗教印度教发展为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社会状况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苏丹拥有最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任命总督进行管理,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2)基本特征:政局多变,宗教多元。4.东亚国家文明发展概况日本(1)646年,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经济形成和武士集团逐渐形成(3)12世纪末,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无权;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4)17世纪,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朝鲜(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仿效中国唐朝制度。(政治: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划为十道;经济:土地国有;文化:科举选官,传播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3)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4)16世纪末,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概念]幕藩体制: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制度。幕藩体制是德川家康以来建立的统治模式,“幕”即位于江户以将军为中心的幕府,“藩”即由幕府任命的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大名”。幕府把持中央的大权,地方上的藩政则交由“大名”来管理。“藩”的统治机构也与幕府机构基本相似,大名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但要以对幕府的绝对支持为前提。幕藩体制在明治维新时被废除。[选择性必修3链接]中华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的影响(1)汉字:汉字传入并影响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字创造,推动当地文化交流和发展。(2)思想:儒学传入并成为官学,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也推动当地文化发展。(3)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推行中央集权、土地和赋税制度;越南的教育体制、科举制度借鉴中国。(4)建筑、绘画、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三、古代非洲文明1.班图人:培育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驯养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冶铁技术。2.代表区域国家时间特征东非阿克苏姆4世纪鼎盛一度成为地区强国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10—15世纪广泛使用奴隶;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加纳、马里、桑海8—15世纪马里:进一步扩张,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文化中心桑海:实行中央集权;扩大对外贸易;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南非津巴布韦14—15世纪鼎盛巨石建筑[点拨]古代非洲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1)受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2)靠近商业要道的东非和西非地区,对外贸易繁荣,与外界文化交流相对频繁。四、古代美洲文明1.创造者: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特有作物。2.代表文明地点、时间文明成就共性玛雅文明中美洲尤卡坦半岛,15世纪中期衰落种植玉米、城市国家、金字塔(祭祀庙宇)、陶器、玛雅文字和历法、20进制、“零”的概念等多神崇拜、金字塔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今墨西哥地区,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鼎盛“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图画文字;天然铜;陶器等印加文明南美洲,15世纪末16世纪初鼎盛国王集权;修建道路系统;马丘比丘城遗址;人口调查;迁移居民;麻醉剂、人体解剖、太阳历和太阴历等3.消失: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合作探究探究一:多元的欧洲文明材料一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摘编自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材料二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在中世纪漫长的间歇之后,重新踏上前进的征途。事实上,1300年的欧洲已大不同于600年的欧洲了,约在1500年,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国家观念状况,并简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世纪临近结束时,欧洲这种“决定性优势”的认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拜占庭文明加以阐释。探究二区域联系的中古世界材料一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图1图2图3图4[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请为材料二中四幅地图分别写一个合适的标题。(3)找出材料二中四幅地图间的关联,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三、达标检测中世纪的欧洲1.(2024·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这表明该王国()A.封建化程度加深B.试图抑制市民流动C.王权进一步强化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2023·广东卷,12)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3.(2022·山东卷,10)下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4.(2023·湖北卷,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5.(2023·江苏卷,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D.依据大陆法裁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