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的燃烧(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1页
燃料的燃烧(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2页
燃料的燃烧(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3页
燃料的燃烧(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4页
燃料的燃烧(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课前小测

巩固基础正确书写下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Cl-———— 硫酸———— 碳酸钙————

高锰酸钾————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水的电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考点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2018·增城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B.活性炭用作吸附剂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考点2:物质的多样性】2.(2022·广州中考)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D.C60与金刚石、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环节一:温故知新强化素养AB【考点3:物质的存在与变化】3.(2021·广东)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₂(OH)₂CO₃)可用作颜料,印染行业,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肯定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O2B.Cl2C.CO2D.Cu4.(2020·白云一模)下列有关物质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S→SO3不可以通过硫的燃烧实现B.可以实现H2→H2O的相互转化C.可以实现CuO→Cu的转化D.

C→CO→CO2

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

反应来实现环节一:温故知新强化素养BD环节一:温故知新强化素养【考点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6.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H3 D.N2O3D【考点4:宏观--微观--符号一体化】5.

(2023·南沙一模):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可制得高纯氢和碳酸钙,主要转化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理论上,参加反应的甲烷与水的个数比为1:1B.

转化①中生成

的质量比为

22:1C.

转化①中,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

转化②的目的是提高氢气的纯度,制得高纯氢B环节二:灭火的原理思考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1.要有可燃物。2.要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缺一不可其一即可P161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开发第一课时书本P158目标达成21本节重点本节难点能够知道燃烧的条件能够掌握灭火的原理P158新课导入

引人入胜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于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钻木取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那么,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呢?01PART.能够知道燃烧的条件P158P158环节二:火对人类生活的帮助环节二:火对人类生活的伤害P158环节三:燃烧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2.特点:①

有发光、放热现象都是燃烧吗?②

氧化反应一定是燃烧吗?P160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泥土火柴石头木材实验一:1、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猜测会有什么现象。2、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3、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步骤2和步骤3有什么区别?)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猜测会有什么现象。环节三: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P159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铜片上白磷燃烧温度未到红磷的着火点虽达到着火点但无氧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又有氧气,可燃物燃烧白磷在水中燃烧环节三: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P159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物质燃烧时需要与氧气接触。燃烧时,温度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燃烧时需要与氧气接触。环节三: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P1591.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2.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能升降着火点。环节三:思考燃烧的条件(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要有可燃物;(2)要有氧气(或空气);P160作业:学评P111-P11502PART.能够掌握灭火的原理P161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就是:高压水枪灭火开设防火隔离带思考: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P161灭火时这三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吗?为什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操作:1、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2、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3、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环节四: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P161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有哪些?实验装置编号IIIIII现象分析隔绝氧气(或空气)正常燃烧有大量气泡产生,蜡烛很快熄灭蜡烛熄灭燃烧条件没有改变产生的CO2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环节四: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P162Na2CO3+2HCl==2NaCl+H2O+CO2↑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五: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B.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D.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E.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F.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G.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H.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DG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五: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2.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B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五: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4.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C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六:能力提升

勇往直前1.(2024·湖南中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2.(2024·江苏中考)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D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六:能力提升

勇往直前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4.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A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六:能力提升

勇往直前5.(2024·北京中考)

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a、b均为红磷,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并说明理由:

。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不能,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下列方法中灭火原理是什么?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降温至该物质着火点以下煤气罐着火湿棉被盖灭森林灭火形成隔离带物品着火用水喷灭隔绝空气或氧气油锅着火锅盖盖灭思考与交流P129讨论部分环节八: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环节七: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作业: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