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标准含答案)_第1页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标准含答案)_第2页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标准含答案)_第3页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标准含答案)_第4页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标准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2025.03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

在传统诗词中,“浊酒”是一个频繁出现而让人难以忽视的意象。何谓“浊酒”?它有哪些意蕴呢?

农耕时代,人们开始用谷物酿酒。这种用黍和稻等糯性较高的原料,经过蒸煮,加曲发酵,最后压

榨酿造的谷物酒,呈黄色,看上去较为浑浊,因此被称为“浊酒”,浊酒的酿造工艺简单,相对寡味,一

般百姓家庭即可酿造。与“浊酒”相对应的则是“清酒”,它选用小米、玉米等黏性小的粮食酿制、蒸储

而成,色泽相对清透,酿造工艺复杂,醇香甘洌,通常为贵族享用。

《周礼》是较早记录“浊酒”的典籍,其中的“五齐”就是“浊酒”。随着时代发展,更多的文化意

义附着于酒,最后形成一种酒文化,众多文人也参与到酒文化的构建和推介过程中。浊酒作为一种意象,

比起清酒更代表一种大众趣味和平民气质,诗歌中的“浊酒”也更为读者所熟悉,因此诸多带有“浊酒”

意象的诗歌成为文学经典而被广泛传播。

最早让“浊酒”一词为人们所重视并不断引用的,应该是东晋陶渊明。他第一次大量以饮酒为主题

的诗歌创作,使“浊酒”被赋予了极强的精神内涵,其“浊酒”展现着平淡真淳、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于是,“陶令酒”等隐含着浊酒意味的名词成为了渊明精神的化身。如“千载订交陶令酒,一编结伴乐天

诗”(李汝振《再答荫伯来诗二首》其一),就诉说了对陶氏风神的倾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唐代以后,“酒”的意象更加频繁地进入诗文之中,渐渐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情绪的独特依托。李白最

喜用酒的意象,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清酒”不仅彰显出李白张扬奔放的生命力,还体现了他浪漫豪

迈的人生态度和诗学风格。但诗人们更喜欢以“浊酒”来表达经历困境后孤苦郁闷的情绪。比如杜甫,浊

酒与其辗转飘零的生命境遇相交融,情感蕴涵发生了变化。他酒杯中更多沉潜的是漂泊之苦、家国之悲。

对杜甫来说,浊酒不仅是情感排遣物,更像穷困潦倒、颠沛流离时互知心事的患难友。他的名作《登高》,

就写出了晚年的落寂与困顿。

清酒和浊酒都可以表达个人情绪,但浊酒被赋予了一层沧桑的意味,这份沧桑遒劲的厚重,正是诗

人忧国忧民之思的蕴蓄。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和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浊酒”与杜甫“诗史”的定位,与他悲天悯人的思想和忧世伤生的心绪正相匹配。范仲淹的“浊酒一杯

家万里”与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相得益彰。

杜甫与范仲淹的诗词基本形成了诗人通过“浊酒”表达家国情怀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后世得到继承。

如近代秋瑾“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表达的就是她希冀各位有志之士群策群力救国图存的

家国情怀,这“浊酒”,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沉情感,表达了其大济苍生的匡时抱负。

中国诗酒文化中的“浊酒”意象,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生相伴,个人命运的坎坷,国家命运的

起伏,都透过诗歌中的“浊酒”意象得以呈现,个人情绪和家国情怀在一壶“浊酒”里相逢,酝酿发酵,

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文风格和深厚凝重的家国情怀。而文学作品也以“浊酒”为纽带,形成一种经典的中

国美学风格,传承至今,影响深远。

(摘编自陈勋王洁群《为何是“一壶浊酒"》)

材料二:

写酒的古诗文中,情感蕴含最丰富、使用最频繁的意象非“浊酒”莫属。

早在《诗经》中已出现被视为浊酒的“醴”,如“曾孙维主,酒醴维醯”,“酒”指清酒,“醴”即色

浊味重的甜酒,二者用于接待宾客和祭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至西汉,邹阳《酒赋》中目:“清者圣明,

浊者顽,展……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酒之清浊在被赋予政治意味时,也有了贵贱之别。曹魏时期,

有以“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的称呼。

存世诗文中,“浊酒”最早见于魏晋之交时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

毕矣。"嵇康将“浊酒”“弹琴”并举,意在表达傲世避俗之志趣。后人仰慕魏晋风流,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士表达风流自赏时,亦以琴酒为标物。因“浊酒”只是竹林名士言说志趣的媒介,并未成

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所以嵇康之浊酒在后世并未产生经典化的影响。

自杜甫的《登高》出世后,浊酒成为后世诗词曲抒写风尘旅思、家愁国恨的常用意象,

首先要归因于杜甫的文学地位和文化影响自宋以后日趋走高;其次,也与杜甫《登高》一

诗在明清时备受关注和推崇有关。虽然学人对其尾联评价不一,或讥其卑弱,惜其板对,

或曰“结凄壮”(何焯《义门读书记》),但这种争议客观上更加扩大了诗句的流传和影响。

(摘编自洪迎华《说“浊酒"》)

1.下列对“浊酒”与“清酒”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浊酒与清酒都是用谷物压榨酿造而成的。浊酒浑浊,酿造工艺简单,相对寡味;清酒

清透,酿造工艺复杂,醇香甘洌。

B.早期的清酒和浊酒均可接待宾客和祭祀;至西汉二者有了贵贱之分,一般百姓家庭只

可酿造浊酒,贵族则常享用清酒。

C.在众多文人的参与下,酒代表的气质有了区分:浊酒有平民气质,清酒有贵族气质,

二者在文化意义上有了阶级之分。

D.写酒的经典诗句,能够体现诗人的诗歌风格。清酒可以体现浪漫豪迈的诗学风格,浊

酒则能体现沉郁顿挫的诗文风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以“浊酒”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后世诗人也多用隐含着浊酒意味的

名词如“陶令酒”来表达对陶氏风神的倾慕。

B.杜甫的文学地位和文化影响自宋后日趋走高,是“浊酒”备受后世诗人青睐并成为其

抒写漂泊之苦、家国之思常用意象的重要原因。

C.杜甫在《登高》中以“浊酒杯”一语写尽了自己晚年的落寂与困顿,虽遭学人褒贬争

议,但客观上更加扩大了诗句的流传和影响。

D.近代诗人如秋瑾以“浊酒”寄托其大济苍生的志向,正是继承了杜甫与范仲淹所形成

的通过“浊酒”来表达家国情怀的优良传统。

3.读书会上,某同学吟诵了诗句“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诗句体现了以下哪

种思想情感?(3分)

A.平淡真淳B.风流自赏C.孤苦郁闷D.忧国忧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4.在以“追溯传统文化发展之路”为主题的演讲中,你选择“‘浊酒’文化的发展演变”这个话题写演讲稿,

请结合材料,列出你的演讲提纲。(4分)

5.有人说“浊酒是用愁苦酿成的”。请以杜甫为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说风(节选)

莫言

2022年“五四”前夕,我曾在公众号上向年轻的朋友们寄语,希望大家不要被大风吹倒。

十几年前,我初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社会关注度很高,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一时间议论纷纷。

那时,我曾对媒体表达过我的态度:“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民间文学中曾流传着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说苏东坡被贬谪后修炼佛学,自觉境界大进,便写了五

个字让书童给好友佛印送去。佛印看到纸上写着“八风吹不动”五个字,便回了两个字“放屁”,让小和尚

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看了,很是生气,便去找佛印理论。御印笑着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

叫个屁给吹过来了?”这故事大半是假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人要修炼到“八风不动”是十分困难的。

我小时候听邻居大叔讲过邻村一位高人许大爷的故事,说许大爷赶集时,买了个瓦盆,用绳子捆好,背

着往家走,几个小孩子在他身后追逐打闹,不慎撞碎了他的瓦盆,瓦片纷纷落地。许大爷继续往前走,好

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旁人问他盆被碰碎,为什么连头都不回,他说:“回头难道就能囹囹起来吗?”现

在回想起来,许大爷的话很有哲理,许大爷的表现很有境界。事情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纠缠徒增烦恼,

那就不如径直往前走去。

写到这里,我刷了一会儿视频,看到海南岛正遭受着十七级台风的袭击。那是真正的暴风骤雨,拔树摇

楼,惊天动地。这样的大风蕴含着多大的能量啊!人类在发明蒸汽机、发明电之前,就开始借助风的力量

做工,让风催动叶片,带动轮轴转动石磨,粉碎粮食。渔民则发明了帆,让风驱动船在大海上航行。20世

纪70年代,我们村有几个拉地排车搞运输的人,他们在地排车上扎制了简单的帆篷,借助风的力量,使地

排车如船般行进。借风发电,借风乘凉,甚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借风打仗。人类的进步史,很大一部分是利用风的历史。尽管龙卷风、台风有巨大的破坏力,但地球上没

了风,一切也就无法运转了。

前不久余华写了一篇关于风的文章,让我在公众号上发表。为了推介他这篇美文,我重温了宋玉的

《风赋》,其中有一句“快哉此风”,被我改成''妙哉此风”作了推介文章的题目。赋中还有句“空穴来风”,

已成为使用很广泛的成语。这篇传承千古的妙文让我感慨万分,我所感慨的并非这些个成语,而是我们已

经失去了制造成语的能力与机会。鲁迅他们那辈人,还能够制造出一些成语,而我们这一代作家,好像鲜

有成语的制造者了。网络上倒是经常会出现一些流行词,但这些新词都比较短命,流行一阵就被弃之不用

To

宋玉在《风赋》中忽悠楚襄王,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动物分公母,植物有雌雄,但将

风分为雌雄,这想象力也是登峰造极。他的文章里出现多个被人当成词语广泛使用的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从视频中看到,在这次“摩羯”台风中,有几位勇敢者想出去试试风的威力,虽然他们极力想站稳

脚跟,但又如何能与风抗衡。他们幸亏抱住了大树才没被刮走。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我那句“不被大风吹

倒”的寄语,就不正确了吧。

最后,我讲个“风浴”的故事来结束这东拉西扯的小文章吧。几十年前在我们村前那道沙梁上的一个

风口,每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后不久,乍暖还寒时节,我们一群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子,会在一个

东南风大作的日子,不约而同地集合在沙梁的最高处,将穿了一冬的破棉袄脱下来,挂在酸枣树枝上。当

时,大多数孩子的棉袄里是不套衣裳的,不是不想套,确实是没的套,那么,脱了棉袄也就是光着脊梁了。

那些在棉袄里还套着一件单衣的,也立刻脱下来。大家都光着脊梁,迎着风,拍打着胸膛,摩挛着脸、脖

子与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嗷嗷叫着,十分地亢奋。在风里,肯定会有存了一冬天的灰垢与皮屑飞舞,但我

们看不见。然后便把棉裤也脱了,大家又是一阵狂叫。在愈加嚣张的叫声中,都放下一切思想包袱,解放

身心于天地之间,于略带潮气、似乎带着海洋气息的东南风里。这样的风是好风,是能够带来贵如油的春

雨的风,也是能让渔民乘着去远航的风。这样的风如果被宋玉一描写,天知道会美成什么样子啊!我们在

风中追逐着,打闹着,喊叫着,感觉到整个人都清爽了,然后便穿上衣服回家去。

(有删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要修炼至“八风不动”的境界殊为不易,哪

怕是如苏东坡般的大文豪,也难免被外界影响心境。

B.作者在文中追溯了人类利用风的历史,这体现了风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在人类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风的价值和意义。

C.作者由宋玉的《风赋》而感慨现代作家鲜有制造成语的能力与机会,网络流行词虽层出不穷,但却

缺乏持久的生命力,这反映了当代文化的某种缺失。

D.作者反思那句“不被大风吹倒”的寄语不正确,是因为他看到在台风中人类根本无法与风抗衡,这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自身观点的否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给年轻朋友的寄语引出话题,全文熔民间传说、生活经历、时事见闻、文学掌故等于一炉,

自由开合,形神兼备。

B.“回头难道就能囱冏起来吗?”许大爷的话从反面阐释了“八风不动”的境界,这种人生态度与《老

人与海》中老人不为失败所屈服的精神相似。

C.“拔树摇楼,惊天动地”与杜甫的“卷我屋上三重茅”都描写风力之强劲,但前者是为引出对巨大风

能的联想,后者则是为抒写忧时情怀和济世理想。

D.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娓娓地叙述中自然融入作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读

者能够真切地理解文意。

8.文章结尾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风浴”的场景,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9.请结合文本,谈谈风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并分析作者对风的情感态度。(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谋以益其智也。初,管仲受相三日,公日:“寿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

对日:“臣未得闻。"公曰:''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暮不见禽而后反。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

司无所复。”对日:“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公曰:“寡人不幸而好酒,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夜相继,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对目:“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公目:“寡人

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对目:“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公作色目:“此三

者且可,则恶有不可者矣?”对日:“人君唯优[注]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公日

善吾子就舍异日请与吾子图之。对目:“时可将与夷吾,何待异日乎?”公曰:“奈何?”对目:“公

子举为人博闻而知礼,请使游于鲁,以结交焉。公子开方为人巧转而锐利,请使游于卫,以结交

焉。曹孙宿其为人也足恭而辞结,请使往游楚,以结交焉。”遂立行三使者,而后退。相三月,请

论百官。公目:“诺。”管仲日:“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

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土不旋踵,鼓之而三

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

胥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君

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节选自《管子•匡君小匡》)

材料二: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

三恶,果何道而便?目: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

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不急得,不知;得而不用,不仁。无其人而幸有其功,愚莫大焉。

(节选自《荀子•君道》)

【注】优:优柔寡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曰A善B吾子C就舍D异日E请F与吾G子H图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自称,与《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的“朕”用法相同。

B.致,表达、致意,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不同。

C.辟,同“避”,躲避,与材料二中“辟此三恶”的“辟”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D.取,选择、采取,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的“取”意思相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重用并信任管仲,任用管仲为国相仅三天,就主动向他坦白了自己的三大缺

点。

B.管仲认为,齐桓公游猎无度、好酒好色在国君这里其实都不算缺点,仍然可以有所作

为。

C.管仲在齐为相仅三个月就推荐了隰朋等多名在各个方面有才能的人任职,以治国强兵。

D.荀子认为,国君无论贤愚,都希望国家安定富强,区别在于他们任用的人是否智慧

仁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

(2)无其人而幸有其功,愚莫大焉。

14.根据《荀子•君道》的观点,管仲的“知”和“仁”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一简

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

刘长卿①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大林寺桃花②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①刘长卿一生坎坷,宦海沉浮,多次遭贬。②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与

友人漫游庐山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诗笔下的晚桃虽然生长在深涧,但是因为得到了春风偏爱,也能开得烂漫。

B.白诗第二句中一“始”字,既写作者触目所见,又表达奇遇胜景的惊讶与欣喜。

C.辛弃疾的诗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与白诗写法有相似之处。

D.两首诗所咏桃花皆因地势条件而晚开,前者有身世的感伤,后者则充满理趣。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人认为两处画线句子都属于“有我之境”,

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重视榜样的作用,也强调自我反思,在《论语•里仁》篇里将这两者完美统一

的句子是:“

(2)面对权贵当道、人才被压制的现状,鲍照有“的悲叹,而李白则发出“一

”的呐喊。

(3)考试来临前,高扬同学因为疲倦而放松了学习,语文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谏

太宗十思疏》里的两句话“,”来劝勉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而漏窗又无疑是为园林增色的建筑形式。顾名思义,漏

窗是一种漏透而无闭合功能的窗户,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明代计成的《国冶》,称其为

“漏转墙”一或.“漏明墙”,…通常建于国林园墙与麻壁之上,…起到视角深度、…延伸景观的作用

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观察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的眼睛。漏窗被誉为

古典园林的眼睛,如果说古典园林是一个美人,漏窗就是她①的眸子。

(A)o空窗是在墙上留出不装窗芯的窗孔,往往用来框景、借景。花窗是窗框内装饰

着各种镂空花纹的窗芯,花窗除了借景之外,还能体现园主的趣味和品格。

苏州园林中漏窗图案达400多种,沧浪亭一园之中便有108式漏窗,构图精巧,意象

烦复,雕工精湛,各臻其妙。拙政园仅在一道复廊白墙上,就镶钳出25个②的漏窗,

尤如粉墙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

的立体剪纸,生机灵动,清秀雅洁。

框景乃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利用门洞、窗洞、柱廊等框住园中景致。漏窗对园林景观

意境的营造,尽在一“框”之中。人们(B),又可玩味漏窗“框”借来的动态美。四季流转,

阴晴变化,流动的风景被漏窗所摄取,构成一帧帧美妙的画面。恰如明代李渔所说:“时时

变幻,不为一定之形。”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令人③。

现代城市往往楼宇林立,街区逼仄,景观匮乏,漏窗“欲露则藏”的漏景、借景之法,

可运用在街头巷尾的场景设置中,发挥其延展空间、添设景致、丰富视觉体验之功用,使

人身居闹市而能“驰江云春树之想”。北京奥运村的屏风、庭院灯等,借助漏窗万字纹等图

案进行再设计,赋予现代景观以传统的美学趣味,增加了景观的文化识别度。

美学家宗白华说:“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作为间隔艺术的代表,漏窗这一来

自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灵动和浪漫。

18.文中第三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

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2024年以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广受欢迎。2025年春节,小欧作为一名城市志愿者,

要向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介绍“漏窗”,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为他列举解说词的要点。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黑神话:悟空》之父冯骥接受采访时说:“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西游记》孙悟空说:“只要你心性至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项,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可知''压榨酿造”是浊酒的酿造工艺,不包含清酒。B项,

曲解文意。材料一中是“一般百姓家庭即可酿造C项,表述绝对。材料一中说浊酒代表“一种大

众趣味和平民气质”,材料二中说“有以‘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的称呼”。)

2.C(移花接木。“遭学人褒贬争议”针对的是《登高》的尾联。)

3.B(这句诗出自唐代王绩的《北山》。本诗写诗人想象隐居的友人在山里的生活,这句写友人

在幽兰旁、桂树下喝酒弹琴。结合意象特征和材料二“文士表达风流自赏时,亦以琴酒为标物”可

推断出选项。)

4.①《诗经》和《周礼》中,“浊酒”已出现即“醴”“五齐

②魏晋之交,“浊酒”意象最早出现:

③东晋时期,“浊酒”被赋予极强的精神内涵。

④唐以后,“浊酒”的情感蕴涵发生了变化,并延续传承。

(每点1分,意对即可。)

5.①浊酒是诗人情感的依托物。杜甫用“浊酒”寄寓自己人生困境中孤苦郁闷的情绪,饱含无

尽的愁思悲辛。

②浊酒是诗人愁绪的排遣物、患难友。杜甫颠沛流离,穷困潦倒,饮浊酒以慰藉心灵,杯中沉

潜着漂泊之苦。

③浊酒带有沧桑意味。杜甫把个人身世之感、国家命运之思、忧国忧民之患、念家怀国之悲,

都融入了诗与酒。

(每点2分,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D(作者说“不被大风吹倒”的寄语不正确,并不是对自身观点的否定。)

7.B(“反面”有误,应为“正面”。)

8.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风的美好,这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放松

的“好风”,与前文具有破坏力的台风形成对比,展现了风的多样性,丰富了风的内涵。

②运用大量的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在风中的欢快与自由,表现了人在自然中

获得的身心解放,饱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引发读者的共鸣,增强趣味性、感染力。

③以孩童风中畅浴、东南风温煦包容的场景作结,寄寓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而理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的思考,人类要敬畏自然,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感受生命的意义,照应开头对青年的寄语。

(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9.(1)风在文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①象征自然的强大力量;②象征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挫

折;③象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

(2)作者对风的情感态度是复杂的:①对风所代表的自然伟力怀有感恩之心,认可并肯定风在人

类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意义;②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意识到人类在极端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脆弱;

③亲近、享受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每点2分,答出两层三点、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ABD(公曰:“善,吾子就舍,异日请与吾子图之。”)

11.A("朕皇考曰伯庸”的“朕”是一般意义上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二)

12.B(管仲认为,这些缺点仍然是缺点,只是更要紧的是不能优柔寡断和不能奋勉做事。)

13.(1)审判案件公平持正,不妄杀无辜的人,不冤枉无罪的人,我不如宾胥无。

(“决狱”'‘辜"各1分,句意2分。)

(2)没有这样德才兼备的相却希望取得那王霸的功业,没有比这个更愚蠢的了。

(“幸”“焉”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