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

语文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

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2024年3月27日,被网友戏称为,村BA”的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落下w6i①_幕。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的2万人球场人声鼎沸,各媒体的线上直播间也是异常火爆,纯

cui②—的体育热情感染着现场和屏幕前的人们。

近年来,随着“双奥”的成功举办,以及我国运动健儿在各项赛事中的出色发挥,竞技体育的影响力

日益提升。然而,“村BA”的成功,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容易被忽视的群众体育赛事。一块空地、简单

的基础设施、几支临时组成的球队,群众体育赛事的“草根性”让人感受到体育的本真,看到生活中体育的

模样。

如何加快农村体育发展,组织开展好乡村全民健身活动,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

活动,是各地需细细思考zh@nzhu6③_之处。台盘村有篮球基础,其他各地若能就自身特点积极开展

好足球、篮球、排球等大众运动,武术、舞龙、舞狮、秧歌等群众亳出擘外的中华传统体育活动,则可促

进更多的“村BA”现象的涌现。

1.(3分)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2分)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声鼎沸B.屏幕C.模样D.喜出望外

3.(8分)学校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2分)新闻播报

I/8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协会、北京市各区图书馆

联合承办的著名公共文化品牌活动——“阅读北京一2021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11月27日落

下帷幕。今年,“阅读北京”活动围绕“阅读百年风华奋进千秋伟业”这一主题,遵循品书香、迎冬奥、

庆百年三条主线,全市性四大阅读系列文化工程持续全年,且活动类型覆盖老中青少各年龄层读者群体。

同时,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矩阵,累计吸引428万人次读者线上线下参与。

(2)(4分)标识介绍

下图是校园里张贴的宣传海报,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其主要内容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

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3)(2分)标语拟写

请你给学校的阅览室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4.(10分)默写。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①,②”(《出师薮),诸

葛亮在国家需要、形势危急之时接受任命,忠君爱国;“⑧,®(《行路难》其

一)o李白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浸透每个字词:“⑤,⑥”(《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抒发虽心有无限思乡意,但

不勒石记功誓不还的征人之情;“⑦,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在醉里、梦中仍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魂___________?⑩”(知

2/8

零丁洋》),文天祥发出的慷慨壮语,尽显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阅读(共47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7分)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香醇甘甜家乡年

冯春霞

①一到腊月,全村男女老少开始欢天喜地着手筹办一件大事一预备年货,那种邻里乡村和睦融洽

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精神,那种融入血脉的香醇甘甜的年味,至今令我回想起来温暖如昔、幸福无比。

②两个村子共用一口池塘,两村村主任每年带领村民在池塘进行集体捕捞,俗称“放塘”。先把池塘

的水放干,然后两村各派十几个会捕鱼的村民一起下水捞鱼,捞到的鱼先放在一起。只见他们穿着深水衣,

拉网、铲、叉、摸……等鱼捞得差不多了,站在塘边的妇女小孩呼哧呼哧踏进泥塘,去捡拾漏下的鱼。我

从不下河,怕刺骨的水,更怕水中锋利的石头和玻璃,但我欢快地蹦着,在岸边拿着桶,等待妈妈随时扔

来惊喜。水里捞鱼的,岸上捡鱼的,浑身是泥,在这寒冬腊月,个个热情高涨,欢呼雀跃,好不热闹。两

村把捞上来的鱼象征性地对半分成两大堆。村里的人把捕来的鱼拉到村里的晒场上,村里再按户分,有几

户就分几份,一堆一堆地分,重量基本相差无几。分好后,在纸条上写上各户户主的名字,然后村主任扔

纸条,纸条扔在哪堆鱼上,那堆鱼便是谁家的,谁都不计较多与少。上百年来,两村的村民共用一口池塘,

无论从用水方面还是吃鱼分鱼一事,从来就没有产生过不快,两村村民其乐融融,年年有“鱼”。

③腊月里,村里组织几个有经验、有威望的中老年人,挨家挨户帮着踩糖糕。踩糖糕环节众多,整

套程序讲究轻重缓急,每一步都要到位,必须老师傅亲自指点,没人敢有丝毫怠慢。首先要掌握好火候,

一定要用柴火,先用旺火再用小火。先把浸泡好的麦子放在大锅里一直熬,从早上熬到半夜,熬出黄黄的

嫩糖,浓稠适宜。嫩糖黏性大,用勺子舀一丁点出来,糖丝就能拉到上尺长,用舌头舔舔,馨甜无比,也

只有这样的嫩糖才能踩出正宗地道的糖糕。踩糖糕的师傅两手交叉放在后腰处,轻重交替地踱着碎步,无

比神气。最后一个环节是切糖糕。几个大人齐刷刷地拿起几把大刀动作娴熟、节奏整齐地切着,场面壮观。

糖糕大小匀称,香甜酥脆,围观的小孩直勾勾地盯着,忍不住将砧板上留下的糖糕屑用手指蘸着往嘴里送,

咂巴着,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

④过新年,少不了新衣服。邻村一位高姓裁缝师傅年年带着徒弟在固定的时间,一村村一家家地给

雇主做过年的新衣服。老师傅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拉着家常,脚一下一下有规律地踩着,缝

纫针一上一下走着细而密的线,缝制出的衣服好看又耐穿。

⑤年味悠长,回味香醇。乡情、亲情构成了浓郁的年味,无不彰显着欢乐祥和,甘醇香甜的年味使

儿女们多了眷恋与欣慰,人生旅途也充满着馨香!3/8

5.(3分)作者回忆了乡亲们“预备年货”时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6.(4分)阅读第③段,请简要概括糖糕的制作流程。

7.(4分)阅读全文,请你谈一谈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4分)请列举出一个你所熟悉的过年习俗,并作简单介绍。

(12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成长贵在“知不知”

①《道德经》有言: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高明的;而不知道却

自以为知道,是有害的。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

②“知不知”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看清自身的“不知”,才能激起前进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

北宋文学家苏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一日,他偶然看到王安石所作的咏菊诗,觉得“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表述说不通,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菊花与春花不同,能耐得住寒冷,是不会被吹落的。

而当他在黄州赏菊,亲眼看见“吹落黄花”后,才惊觉自己见识浅薄,此后愈发勤奋努力,终成北宋中期文

坛领袖。一个人只有“知不知”,才会求知若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地奋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接受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看似知道得越来越多,实则多是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窥得一隅却自以为知之甚详。尤其在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岗位所需对认

知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在工作中打开局面,关键在于“知不知”。

④有些人之所以认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位高度、视野宽度、思想深度不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习增强认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

所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

,那会苦煞人。”作为军人,更要瞄准强军所需、职责所系、战位必须多思多学、学深悟透,既要学得广

还须学得深,坚持自主学、主动学、终身学,避免陷入少4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

⑤俗话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虚心的人不仅能发现认知局限,还能主动弥补认知

不足。“虚,空也”,心中有空间,才能承载下更丰富的知识,才能“知耻近乎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而一个骄傲自满的人,看不到自身认知局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在自我设置的“围城”中原地踏步

,甚至走向人生的“死胡同”。因而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平台,拥有怎样的才学,都须保持虚心谨慎、不

骄不躁的作风。在进行寻乌调查时的毛泽东,到水田里帮农民插秧,并像小学生一样向农民虚心请教;时

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为汲取外军作战经验,尽管熟稔俄文,仍虚心请教他人;走上导弹旅政委

岗位的李保国,为学好最难的控制专业,主动虚心向“兵师傅”学操作。及凌云处尚虚心。以他们的学识

和本领尚且虚心向学,成长之中的年轻人又怎能不奋发学习呢?

⑥要真正做到“知不知”,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如果一个人总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经过

实践的打磨,困苦的历练,很容易脱离实际,困囿于自我认知的“黑屋”中,谈何成长进步?丰子恺曾经画过

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想卖给羊肉馆的老板。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后连连摇头发笑,丰

子恺不解其意,上前请教后才知原来是多画了一条绳子。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

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唯有主动到实践中去历练,拜

贤者为师、与能者为伍,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完善主观世界,提高观察解决矛盾问题的能

力。

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不知”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成长进步的每时每刻。今天,我们

身处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作为强国强军伟业的建设者,我们尤须始终保持“知不知”的清醒和勇

于承认“不知”的坦诚,抓住时机武装头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好前进的方向,一步一

个脚印地扎实努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9.(3分)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0.(3分)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1.(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3分)给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材料哪一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5/8

东汉末年,称雄冀北的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

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将田丰杀了。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加上心胸狭隘,偏信谗言,使得士气涣散,

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终为曹操所灭。

【材料二】

曾在宁波大学就读的周志毅,他堪称时代的楷模。12岁时因玩耍时触电而失去双臂,但凭着顽强的

毅力学会了打电脑、发短信、打乒乓、写书法,他完全可以与心灵手巧的中学生媲美。最后考上了宁波大

学。

(二)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2分)上片的“悠悠”意蕴无穷,请简要分析。

14.(2分)辛弃疾写词好用典故,有人诟病其“好掉书袋”。请从本词中任选一处典故,谈谈你对这首词用典

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6/8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

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皿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

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

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5.(2分)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月之后鹏年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时时而何进又何闻焉《曹刿论战》

C.不以封君之弟加以封君之子濯清涟画不妖《爱莲说》

D.何谓仁君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16.(4分)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文侯怒,任座趋出。

17.(2分)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18.(4分)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名著阅读(共4分)

19.阅读下面节选自《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

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7往叫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

文本二:

王冕其实并没有远走,不一会就回家了。回到家里,秦老抱怨他说:“你刚才也太固执了,他怎么说

也是一县之主,你怎么能这样不给他面子?”王冕说道:“您老请坐,我告诉您,时知县倚仗着危素(危老

先生)的权利,在本县横行霸道,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和他见面。但他这次回去必定和危素说

我坏话,危素恼羞成怒恐怕我要遭殃,所以我想向您辞行,去外边躲避些时日。只是年迈的老母亲在家,

我放心不下。”

(1)(2分)下列对《儒林外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以四位市井奇人开篇,再写儒林士人的故事,目的是与儒林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

社会的追求。

B.小说中两个历尽辛酸的老童生是头撞贡院号板的周进和中举发疯的范进,他们滑稽可笑的举止背

后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

C.《儒林外史》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儒林丑类典型,腐儒的典型是汤奉、范进;贪官污

吏的典型是周进、王惠。

D.小说中的人物全部是醉心于功名利禄之徒,个个丑态毕露。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假作清高,

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等。

(2)(2分)《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了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根据选段分析范进和王冕的形象的

异同。

三、作文(共50分)

20.印记是存在的痕迹。小亨特一步一步下悬崖的印记,是成长的印记;植树的牧羊人在荒漠里的印记,

是奉献的印记;黄河在大地上的印记,那是民族灵魂的印记……

请以“的印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8/8

2024-2025学年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01

语文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

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2024年3月27日,被网友戏称为,村BA”的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落下w6i①_幕。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的2万人球场人声鼎沸,各媒体的线上直播间也是异常火爆,纯

cui②—的体育热情感染着现场和屏幕前的人们。

近年来,随着“双奥”的成功举办,以及我国运动健儿在各项赛事中的出色发挥,竞技体育的影响力

日益提升。然而,“村BA”的成功,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容易被忽视的群众体育赛事。一块空地、简单

的基础设施、几支临时组成的球队,群众体育赛事的“草根性”让人感受到体育的本真,看到生活中体育的

模样。

如何加快农村体育发展,组织开展好乡村全民健身活动,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

活动,是各地需细细思考zh@nzhu6③_之处。台盘村有篮球基础,其他各地若能就自身特点积极开展

好足球、篮球、排球等大众运动,武术、舞龙、舞狮、秧歌等群众亳出擘外的中华传统体育活动,则可促

进更多的“村BA”现象的涌现。

1.(3分)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2分)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声鼎沸B.屏幕C.模样D.喜出望外

【答案】1.①帷②粹③斟酌2.D

【解析】L考查字形。

1/16

①帷幕:weimii,挂在舞台上或较大屋子里遮挡用的幕布。

②纯粹:chUncui,不掺杂别的成分;表示判断,结论很肯定,不容置疑。

③斟酌:zhenzhuo,认真仔细地考虑、推敲,决定取舍。

2.考查词语运用。

A.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句中形容球场人多很热闹,使用

正确;

B.屏幕:电视机上显出波形或图像的玻璃屏。句中指体育热情感染着电视机前的人们,使用正确;

C.模样:人的面容或装束打扮的样子。句中形容人们能够看到生活中体育的样子,使用正确;

D.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句中形容人们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使用有误,可

改为“喜闻乐见”;

故选D。

3.(8分)学校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2分)新闻播报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协会、北京市各区图书馆

联合承办的著名公共文化品牌活动——“阅读北京一2021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11月27日落

下帷幕。今年,“阅读北京”活动围绕“阅读百年风华奋进千秋伟业”这一主题,遵循品书香、迎冬奥、

庆百年三条主线,全市性四大阅读系列文化工程持续全年,且活动类型覆盖老中青少各年龄层读者群体。

同时,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矩阵,累计吸引428万人次读者线上线下参与。

(2)(4分)标识介绍

下图是校园里张贴的宣传海报,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其主要内容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

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2/16

(3)(2分)标语拟写

请你给学校的阅览室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阅读北京——2021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圆满成功

(2)同学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小孩站在云端,手指着远方,说着“登高望远”,脚下踩着书籍搭成的梯子,

站在书籍的肩膀上进行学习。号召同学们要多读书,以书籍为梯,奔向未来。

(3)示例:求知而来,载知而归。

【详解】(1)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

事物单位)、事件。注意字数要求。

根据“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协会、北京市各区图书馆

联合承办的著名公共文化品牌活动——'阅读北京——2021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11月27日落

下帷幕”可知,主体是:“阅读北京—2021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事件是:11月27日落下帷

幕,由此概括为:“阅读北京——2021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圆满成功。

(2)考查图文转化。

从整体画面来看,是一个小孩胳膊中夹着书籍,站在用书搭成的书梯上,指着远方,周边是朵朵白云,可

见其站的地方之高;从文字上看,小孩说的是:登高望远。注意描绘画面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

下,或从下到上,要素要齐全,注意字数。

在寓意上,小孩在书籍的阶梯上,站在书籍的梯子上面向未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可见是号召人们多

读书,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示例:同学们,这幅图中有一个用书搭成的梯子,直向云端,一个小孩站在书籍的顶端,指着远方说到“登

高望远”。这号召同学们要多读书,用书籍作为梯子,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用远大的目标面向未来。

(3)本小题考查拟写标语。标语的写作一般要求言简意赅,只要符合特定语境、特定场所即可。题干中

的场所是阅览室,跟阅读、知识有关,应该拟写成朗朗上口、好读易记的句子,和使用押韵、对偶等。

示例:求是求知,静读深思。

4.(10分)默写。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①,②"(《出师裁),诸

葛亮在国家需要、形势危急之时接受任命,忠君爱国;“⑧,®(《行路难》其

一)。李白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浸透每个字词:“⑤,⑥”(《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抒发虽心有无限思乡意,但

不勒石记功誓不还的征人之情;“⑦,⑥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在醉里、梦中仍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⑨?⑩”(赳

零丁洋》),文天祥发出的慷慨壮语,尽显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详解】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碧、溪、浊、勒、计、佥I」、营、丹。

二、阅读(共47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7分)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香醇甘甜家乡年

冯春霞

①一到腊月,全村男女老少开始欢天喜地着手筹办一件大事一预备年货,那种邻里乡村和睦融洽

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精神,那种融入血脉的香醇甘甜的年味,至今令我回想起来温暖如昔、幸福无比。

②两个村子共用一口池塘,两村村主任每年带领村民在池塘进行集体捕捞,俗称“放塘”。先把池塘

的水放干,然后两村各派十几个会捕鱼的村民一起下水捞鱼,捞到的鱼先放在一起。只见他们穿着深水衣,

拉网、铲、叉、摸……等鱼捞得差不多了,站在塘边的妇女小孩呼哧呼哧踏进泥塘,去捡拾漏下的鱼。我

从不下河,怕刺骨的水,更怕水中锋利的石头和玻璃,但我欢快地蹦着,在岸边拿着桶,等待妈妈随时扔

来惊喜。水里捞鱼的,岸上捡鱼的,浑身是泥,在这寒冬腊月,个个热情高涨,欢呼雀跃,好不热闹。两

村把捞上来的鱼象征性地对半分成两大堆。村里的人把捕来的鱼拉到村里的晒场上,村里再按户分,有几

户就分几份,一堆一堆地分,重量基本相差无几。分好后,在纸条上写上各户户主的名字,然后村主任扔

纸条,纸条扔在哪堆鱼上,那堆鱼便是谁家的,谁都不计较多与少。上百年来,两村的村民共用一口池塘,

无论从用水方面还是吃鱼分鱼一事,从来就没有产生过不快,两村村民其乐融融,年年有“鱼”。

③腊月里,村里组织几个有经验、有威望的中老年人,挨家挨户帮着踩糖糕。踩糖糕环节众多,整

套程序讲究轻重缓急,每一步都要到位,必须老师傅亲自指点,没人敢有丝毫怠慢。首先要掌握好火候,

一定要用柴火,先用旺火再用小火。先把浸泡好的麦子放在大锅里一直熬,从早上熬到半夜,熬出黄黄的

嫩糖,浓稠适宜。嫩糖黏性大,用勺子舀一丁点出来,糖丝就能拉到上尺长,用舌头舔舔,馨甜无比,也

只有这样的嫩糖才能踩出正宗地道的糖糕。踩糖糕的师傅两手交叉放在后腰处,轻重交替地踱着碎步,无

比神气。最后一个环节是切糖糕。几个大人齐刷刷地拿起几把大刀动作娴熟、节奏整齐地切着,场面壮观。

糖糕大小匀称,香甜酥脆,围观的小孩直勾勾地盯着,忍不住将砧板上留下的糖糕屑用手指蘸着往嘴里送,

咂巴着,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4/16

④过新年,少不了新衣服。邻村一位高姓裁缝师傅年年带着徒弟在固定的时间,一村村一家家地给

雇主做过年的新衣服。老师傅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拉着家常,脚一下一下有规律地踩着,缝

纫针一上一下走着细而密的线,缝制出的衣服好看又耐穿。

⑤年味悠长,回味香醇。乡情、亲情构成了浓郁的年味,无不彰显着欢乐祥和,甘醇香甜的年味使

儿女们多了眷恋与欣慰,人生旅途也充满着馨香!

5.(3分)作者回忆了乡亲们“预备年货”时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6.(4分)阅读第③段,请简要概括糖糕的制作流程。

7.(4分)阅读全文,请你谈一谈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4分)请列举出一个你所熟悉的过年习俗,并作简单介绍。

【答案】5.①“放塘”捕鱼(集体捕捞)②踩糖糕③做新衣服(事情概括清楚即可)(注:阅读文章第

二至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村里过年的三件趣事。第二段写每年两村村主任带领村民在池塘进行集体捕捞,

俗称“放塘”,可概括为“放塘捕鱼”;第三段写踩糖糕以及具体流程;第四段写邻村的裁缝带着徒弟在每年

的固定时间,一村村一家家给雇主做过年的新衣服。)6.①熬糖糕②踩糖糕③切糖糕(注:根据

第三段可以梳理出制作糖糕的具体流程)7.文章通过回忆过年时的几件趣事,抒发了作者对过去丰

富多彩,富有浓郁年味的家乡年的眷念之情;家乡年的欢乐祥和氛围使人感到乡情、亲情的温暖,表现了

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8.举例:贴春联,新春扫尘……(围绕过年时的某一习俗展开介绍即可)

【解析】

5.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两个村子共用一口池塘,两村村主任每年带领村民在池塘进行集体捕捞,俗称‘放塘’”可知两

村同时“放塘”捕鱼,可概括为:“放塘”捕鱼;或:集体捕捞;

根据第③段“腊月里,村里组织几个有经验、有威望的中老年人,挨家挨户帮着踩糖糕。踩糖糕环节众多,

整套程序讲究轻重缓急,每一步都要到位,必须老师傅亲自指点,没人敢有丝毫怠慢”可知,村里组织人

腊月踩糖糕,可概括为:踩糖糕;

根据第④段“过新年,少不了新衣服。邻村一位高姓裁缝师傅年年带着徒弟在固定的时间,一村村一家家

地给雇主做过年的新衣服”可知,裁缝师傅带着徒弟做新衣服,可概括为:做新衣服。

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首先要掌握好火候,一定要用柴火,先用旺火再用小火。先把浸泡好的麦子放在大锅里直熬,

从早上熬到半夜,熬出黄黄的嫩糖,浓稠适宜。嫩糖黏性大,用勺子舀一丁点出来,糖丝就能拉到上尺长,

用舌头舔舔,馨甜无比,也只有这样的嫩糖才能踩出正宗地道的糖糕”可知掌握火候熬糖糕,可得第一步:

熬糖糕;5/16

根据第③段“踩糖糕的师傅两手交叉放在后腰处,轻重交替地踱着碎步,无比神气”可知,师傅无比神气地

踩糖糕,可得第二步:踩糖糕;

根据第③段“最后一个环节是切糖糕。几个大人齐刷刷地拿起几把大刀动作娴熟、节奏整齐地切着,场面

壮观”可知,几个大人动作娴熟切糖糕,可得第三步:切糖糕。

7.考查文章中寄托的作者情感。

根据第①②③④段“一到腊月,全村男女老少开始欢天喜地着手筹办一件大事一预备年货,那种邻里乡

村和睦融洽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精神,那种融入血脉的香醇甘甜的年味,至今令我回想起来温暖如昔、幸

福无比”“两个村子共用一口池塘,两村村主任每年带领村民在池塘进行集体捕捞,俗称‘放塘"腊月里,

村里组织几个有经验、有威望的中老年人,挨家挨户帮着踩糖糕”“过新年,少不了新衣服。邻村一位高姓

裁缝师傅年年带着徒弟在固定的时间,一村村一家家地给雇主做过年的新衣服”可知,文章围绕过年的习

俗写了集体捕捞,踩糖糕,做新衣服这几件事情,“年味悠长,回味香醇”展现邻里乡村和睦融洽的氛围和

互帮互助的精神,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温暖、幸福;

根据第⑤段“乡情、亲情构成了浓郁的年味,无不彰显着欢乐祥和,甘醇香甜的年味使儿女们多了卷恋与

欣慰,人生旅途也充满着馨香”可知,本文通过对过年时的回忆,表现了乡情、亲情的温暖,对浓郁年味

的回忆,对家乡的眷恋。

8.考查拓展延伸。

围绕过年时的某一习俗展开介绍即可。

示例:新春扫尘。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

门;贴对联、福字、门门神。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槌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

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

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

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12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成长贵在“知不知”

①《道德经》有言: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高明的;而不知道却

自以为知道,是有害的。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

②“知不知”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看清自身的“不知”,才能激起前进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

北宋文学家苏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一日,他偶然看到王安石所作的咏菊诗,觉得“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表述说不通,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菊花与春花不同,能耐得住寒冷,是不会被吹落的。

而当他在黄州赏菊,亲眼看见“吹落黄花”后,才惊觉6国起见识浅薄,此后愈发勤奋努力,终成北宋中期文

坛领袖。一个人只有“知不知”,才会求知若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地奋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接受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看似知道得越来越多,实则多是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窥得一隅却自以为知之甚详。尤其在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岗位所需对认

知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在工作中打开局面,关键在于“知不知”。

④有些人之所以认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位高度、视野宽度、思想深度不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习增强认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

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

会苦煞人。”作为军人,更要瞄准强军所需、职责所系、战位必须多思多学、学深悟透,既要学得广还须

学得深,坚持自主学、主动学、终身学,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

⑤俗话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虚心的人不仅能发现认知局限,还能主动弥补认知

不足。“虚,空也”,心中有空间,才能承载下更丰富的知识,才能“知耻近乎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而一个骄傲自满的人,看不到自身认知局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在自我设置的“围城”中原地踏步

,甚至走向人生的“死胡同”。因而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平台,拥有怎样的才学,都须保持虚心谨慎、不

骄不躁的作风。在进行寻乌调查时的毛泽东,到水田里帮农民插秧,并像小学生一样向农民虚心请教;时

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为汲取外军作战经验,尽管熟稔俄文,仍虚心请教他人;走上导弹旅政委

岗位的李保国,为学好最难的控制专业,主动虚心向“兵师傅”学操作。及凌云处尚虚心。以他们的学识

和本领尚且虚心向学,成长之中的年轻人又怎能不奋发学习呢?

⑥要真正做到“知不知”,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如果一个人总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经过

实践的打磨,困苦的历练,很容易脱离实际,困囿于自我认知的“黑屋”中,谈何成长进步?丰子恺曾经画过

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想卖给羊肉馆的老板。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后连连摇头发笑,丰

子恺不解其意,上前请教后才知原来是多画了一条绳子。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

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唯有主动到实践中去历练,拜

贤者为师、与能者为伍,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完善主观世界,提高观察解决矛盾问题的能

力。

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不知”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成长进步的每时每刻。今天,我们

身处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作为强国强军伟业的建设者,我们尤须始终保持“知不知”的清醒和勇

于承认“不知”的坦诚,抓住时机武装头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好前进的方向,一步一

个脚印地扎实努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9.(3分)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0.(3分)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7/16

IL(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3分)给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材料哪一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东汉末年,称雄冀北的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

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将田丰杀了。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加上心胸狭隘,偏信谗言,使得士气涣散,

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终为曹操所灭。

【材料二】

曾在宁波大学就读的周志毅,他堪称时代的楷模。12岁时因玩耍时触电而失去双臂,但凭着顽强的

毅力学会了打电脑、发短信、打乒乓、写书法,他完全可以与心灵手巧的中学生媲美。最后考上了宁波大

学。

【答案】9.成长贵在“知不知”。(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

)10.首先指出有些人认识不到自身认知局限的原因;接着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学习;然后引用

毛泽东同志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强调学问的重要性;最后再次强调学习的必要性。11

.举例论证。列举了画家丰子恺的画作脱离实际而被农民嘲笑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要真正做到‘知不知

‘,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12.材料一。材料一列举了袁绍不能认清自

身认知的局限,刚愎自用,最终兵败势倒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材料二中列举周志毅

失去双臂后努力考上宁波大学的事例,论述的主要是“身残志坚,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观点,与本

文中心论点无直接关联。因此,材料一更合适。

【解析】9.考查中心论点。

结合第①段可知,作者由《道德经》的名言引出观点“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

人成长进步的开始”;结合第②段“'知不知'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看清自身的‘不知’,才能激起前进

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第⑥段“要真正做到'知不知‘,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第⑦段“我们尤须始

终保持‘知不知’的清醒和勇于承认‘不知’的坦诚,抓住时机武装头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把好前进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努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可知,文章始终围绕成长中“知不知”的话题展开论述,并表明“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

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再结合题目“成长贵在‘知不知”'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长贵在‘知不知

或“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

10.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第④段“有些人之所以认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位高度、视野宽度、思想深度

不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习8增6强认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知,首先

指明了有些人认识不到自身认知局限的原因;紧接着又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学习;

结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

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可知,然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进行了道理论证,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

;结合“作为军人,更要瞄准强军所需、职责所系、战位必须多思多学、学深悟透,既要学得广还须学得深

,坚持自主学、主动学、终身学,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可知,最后再次强调了

学习的重要性。

11.考查论证方法。

第⑥段画线句“丰子恺曾经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想卖给羊肉馆的老板。一位农民看

了这幅画后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不解其意,上前请教后才知原来是多画了一条绳子”分析,这里列举了

画家丰子恺一幅漫画因为与生活不符而受到一位农民嘲笑的实例,这是举例论证;联系第⑥段首句“要真

正做到‘知不知‘,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可知,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要真正做到‘知不知‘,一刻

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的观点。列举实例,可以增强论证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2.考查论据补充。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长贵在“知不知”(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

始);

结合材料一“不听谋士田丰劝阻”“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可知,袁绍兵败的原因是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刚

愎自用,也就是他“不自知”。袁绍的这一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本文观点一成长贵在“知不知”

(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

结合材料二“2岁时因玩耍时触电而失去双臂,但凭着顽强的毅力……最后考上了宁波大学”可知,周志毅

身残志坚,不断挑战自己,最终成就了完美人生。可以证明的观点是“身残志坚,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

我”,与本文论点无关。故给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材料一更适合。

(二)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2分)上片的“悠悠”意蕴无穷,请简要分析。

14.(2分)辛弃疾写词好用典故,有人诟病其“好掉书袋”。请从本词中任选一处典故,谈谈你对这首词用典

的看法。

9/16

【答案】13.“悠悠”既指江水绵绵不绝,又指时间的漫长久远,还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

雄的仰慕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词人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并非“掉

书袋

【解析】13.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赏析。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意思是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

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一词表面是写江水绵绵不绝,奔腾而去。而深层次地,更是形容时间

的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14.考查典故。结合题干“辛弃疾写词好用典故,有人诟病其,好掉书袋'”“任选一处典故,谈谈你对这首词

用典的看法”,可从诗歌中选取一处典故,从典故与词的思想感情是否紧密联系的角度分析用典是否恰当。

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词人借用曹操的话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权,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了词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

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对屈辱求和

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而这些情感恰恰是这首词“怀”的情感。因此可见,他用的典故,都和这首词

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能够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

染力,所以并不是“掉书袋”。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

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需隼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

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倜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

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5.(2分)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月之后鹏年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时时而回进又何闻焉《曹刿论战》

C.不以封君之弟加以封君之子濯清涟晅不妖《爱莲说》

D.何谓仁君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16.(4分)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文侯怒,任座趋出。

17.(2分)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18.(4分)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15.C16.(1)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离开。17.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18.邹忌以

自己的切身经历类比设喻说理进谏,亲切自然,委婉含蓄,易于接受;任座直言不讳,用于谏言效果不好。

说服别人的时候应该注意场合、对象,采取适合的方式。

【解析】15.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间:副词,间或,偶尔/动词,参与;

C.而:都是连词,表转折,但;

D.谓:动词,叫做,称为/动词,是;

故选C。

16.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期年:满一年;虽:即使;进:进谏。

(2)怒:发怒,生气;趋:快步走。

17.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派翟璜去宣召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11把他奉为上宾。“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句意完整;“亲

下堂迎之”描绘文侯迎接任座的行为;“以为上客”是对任座的待遇安排;

故断句: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18.考查对比阅读及感悟启示。

第一问,结合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可知,邹忌

以自己身边的妻子、妾、客人因为不同原因都说自己比徐公美,类比齐王身边的宫妇、朝臣、百姓对齐王

的态度。他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很自然地过渡到国家大事,委婉地指出齐王受到的蒙蔽。这种方式亲

切自然,没有直接指责齐王,而是通过设喻说理,让齐王自己领悟到问题所在,易于接受。由此可知,邹

忌的劝谏方式是委婉含蓄的,以自身经历类比,使齐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意见。

结合乙文“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可知,任座直接指出魏文侯把中山国封给

儿子而不封给弟弟,质疑魏文侯不是仁君。他没有采用委婉的方式,而是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结

合“文侯怒,任座趋出”可知,这种直接的方式引起了魏文侯的愤怒,导致自己被驱逐,劝谏效果不好。由

此可知,任座的劝谏方式是直来直去,不讲究委婉,虽然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但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二问,通过比较邹忌和任座不同的劝谏方式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可知,邹忌的方式更容易让君主接受,

而任座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由此可知,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根据对方的身份、性

格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

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

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

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

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

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

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

问道:“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取得了中山国,不

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怎么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呢?”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

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的君12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

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很高兴,派

翟璜去宣召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宾。

(四)名著阅读(共4分)

19.阅读下面节选自《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

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

文本二:

王冕其实并没有远走,不一会就回家了。回到家里,秦老抱怨他说:“你刚才也太固执了,他怎么说

也是一县之主,你怎么能这样不给他面子?”王冕说道:“您老请坐,我告诉您,时知县倚仗着危素(危老

先生)的权利,在本县横行霸道,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和他见面。但他这次回去必定和危素说

我坏话,危素恼羞成怒恐怕我要遭殃,所以我想向您辞行,去外边躲避些时日。只是年迈的老母亲在家,

我放心不下。”

(1)(2分)下列对《儒林外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