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A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A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A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A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A卷

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无锡期末)无锡某中学为开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系列宣讲活动,拟邀请

宣讲嘉宾三人。你认为邀请名单应当包括以下哪三位嘉宾(

甲嘉宾:无锡博物院分管文物保管与修复的青年专家

乙嘉宾:侦办无锡市青少年涉毒案件的禁毒大队民警

丙嘉宾:参与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的无锡蓝天救援队队员

丁嘉宾:教授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医学院老师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2.(2024秋•贵阳期末)为避免如图中的风险,应该()

①树立安全意识

②速过危险地带

③自觉遵守规则

④增强风险意识

C.①③④D.②③④

3.(2024秋•洛江区期末)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年暑期,泉州市红十字会坚持组织开展红十字青

少年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公益培训活动。你认为下列内容会被宣传的有()

①和朋友手牵手去拉落水者

②大声呼喊,找人帮忙施救

③立刻跳入水中,自行施救

④将竹竿或绳索抛给落水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24秋•杭州期末)截至2024年,杭州某区已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街道公共法律服

务站,1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已实现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法律顾问全覆盖。这有利

于()

①加强法治宣传,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③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彻底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④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强化道德的支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24秋•闽清县期末)小军所住楼层8楼发生了火灾,请你为小军选择有助于成功脱险的应对措施()

A.迅速乘坐电梯逃离现场

B.马上从窗外的水管爬下逃生

C.慌忙地从八楼跳窗而逃

D.冷静快速寻找安全通道逃生

6.(2024秋•洛江区期末)近年来,不少游客追求探险刺激,跟随“打卡攻略”探索“小众秘境”,由此引

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你想对这些游客说的有()

①应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

②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

③任何时候都不能追求探险游玩活动

④远离危险地方,就能平平安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24秋•石家庄期末)安全素养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下列做法能体现较强的安全素养的是

()

A.主动了解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常识

B.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

C.拒绝参与对抗性球类运动

D.不与陌生人讲话

8.(2024秋•西青区期末)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校园安全检查等,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走进校园,开

展宣传教育工作。这旨在()

①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避险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危险预判能力,防患于未然

③让学生掌握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④让学生长时间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024秋•厦门期末)某村值班人员巡查时发现山体滑坡变形迹象,提前撤离受威胁的村民,有效避免

了伤亡。该事件启示我们()

A.要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B.灾难面前只能听天由命

C.要勇于打破规则束缚

D.自然灾害可以彻底避免

10.(2024秋•绥化期末)为切实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应变能力,某

中学组织开展了“校园安全护航活动”。下列属于提高防护能力的有()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③增强风险意识

④树立规则意识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H.(2024秋•洛江区期末)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

物保护法,该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这一修改说明()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自律

C.社会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修改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

12.(2024秋•杭州期末)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

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将各方形成共识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可谓亮点纷呈,将书写文物保护法治

新篇章。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我们应()

①成为文物保护法的自觉遵守者

②依靠法治约束,弱化德治

③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的志愿服务

④把保护文物作为中心工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2024秋•永川区期末)永川区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就如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召开了一

次“安全自救”主题班会。以下自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情境自救方式

①居家遭遇地震第一时间乘坐电梯下楼

②学校突发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③校外遭遇抢劫誓死守护钱财,不让歹徒得逞

④感染流感病毒戴口罩,开窗通风,多喝热水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4.(2024秋•南宁期末)某地教育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

情景剧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带给学生深刻警示和启发。该活动有利于()

①引导学生依法自律②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③解决所有校园纠纷④青少年从此远离不法侵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24秋•厦门期末)在下列生活场景中,对应的自救自护方法运用正确的是()

序号生活场景方法

©回家时遇到雷雨天气尽快跑到大树底下躲避

②游玩时景区人潮拥挤保持警惕,避免被绊倒

③逛街时商场突发火灾盲目跟他人坐电梯逃生

④上课时突然遭遇地震躲墙角或撤到空旷地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2024秋•铁西区期末)如果在室内遭遇地震,错误的做法是()

A.搭乘电梯逃生到安全区域

B.躲在墙角蹲下,用双臂保护头颈部

C.避开门窗附近等墙体薄弱部位

D.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旁边

17.(2024秋•镇江期末)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列句子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

是()

A.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8.(2024秋•沈阳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于洪区中小学校组织开

展“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此举有利于()

A.确保每一个学生免受意外伤害

B.从根本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C.消除隐患,杜绝一切危险事故发生

D.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19.(2024秋•河北区校级期末)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法律的最主要特征和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是()

①法律靠国家司法机关保证实施

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刑事违法性

④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024秋•无锡期末)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以下处理突发情况的行为值得肯定

的有()

行为一:火灾时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逃生

行为二:散步时碰到有人晕倒,立即离开现场

行为三:失足落水,在救援人员施救时不断挣扎

行为四:受伤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或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A.行为一和行为三B.行为一和行为四

C.行为二和行为三D.行为二和行为四

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21.(2024秋•洛江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一度的消防宣传月如约而至。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对消防

宣传月活动高度重视,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系列突出主题、

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各地开展,如冬日暖阳般把消防

安全理念和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一曲恢宏而浩大的“消防交响乐”响彻

大江南北,形成了全民参与消防、宣传消防的浓厚氛围。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国务院开展消防宣传月主题活动的必要性。

材料二:2024年11月18日,新疆喀什市第八中学发生踩踏事件。5号宿舍楼(男生宿舍)学生前往教

学楼上课时,一名学生在宿舍楼一楼门前不慎跌倒,引发踩踏,造成3人重伤,正在全力救治中;11

人轻伤,留院观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校园内你应怎样应对突发的踩踏事件。

22.(2024秋•绿园区期末)实践与探究

2024年3月25日是“全国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长春市绿园区某中学开展了“普及安全知

识,确保生命安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

(1)完成任务:学校准备制作“守护生命安全”宣传板,请你完善。

任务1.防拥挤踩踏事件,我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任务2.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我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请你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中学生参加上述活动的意义。

23.(2024秋•林州市校级期末)2024年5月14日18时许,在上海S2沪芦高速上,司机郭某某因操作不

当撞到分岔口挡墙导致车辆着火。这辆车起火后不久,一辆载着下班员工的大客车停在了事故车辆旁边。

“赶快下车救人,车里肯定有人。”今年47岁的大客车驾驶员丁长星把车停了下来,转头对着客车上的

人大喊。随后他和车上另外5个人,在尝试使用灭火器未果,而门又卡住打不开后,果断敲碎玻璃,把

司机从车窗里拉出来。后来,他们见消防员和民警赶到,就默默离开了现场。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丁长星们的举动给我们的启示。

假如发生火灾,火灾逃生:

①选择熟悉的逃生路线

②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

③乘坐电梯,快速离开火灾现场

④不要贪恋财物迅速逃生

(2)你认为以上火灾逃生信息中哪一项做法欠妥,请你找出这项不妥的做法,应该怎么做才对?

24.(2024秋•吉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2月3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寒假第一周将设立为雪假。为了让学生们在“冰雪假”期

间更好地参与冰雪活动,体验冰雪乐趣,学校为同学们发放了一份“安全锦囊”。

安全锦囊

①全面了解天气和雪质状况

②选择合适的冰雪活动场地

③遵守冰雪活动场地的规则

④正确穿戴并做好热身活动

⑤了解基本急救知识和措施

(1)安全锦囊③提示我们树立什么意识?

(2)安全锦囊⑤启示我们怎样提高防护能力?

(3)收到锦囊后,小吉同学发表如下观点:冰雪活动追求的就是自由、刺激,这些安全提示是对我们

的限制。你赞成小吉的观点吗?请从生命安全重要性的角度阐明理由。

第四单元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DCCADAAAAAC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ADACDB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无锡期末)无锡某中学为开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系列宣讲活动,拟邀请

宣讲嘉宾三人。你认为邀请名单应当包括以下哪三位嘉宾()

甲嘉宾:无锡博物院分管文物保管与修复的青年专家

乙嘉宾:侦办无锡市青少年涉毒案件的禁毒大队民警

丙嘉宾:参与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的无锡蓝天救援队队员

丁嘉宾:教授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医学院老师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解答】开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系列宣讲活动,可以邀请侦办无锡市青少年涉毒案

件的禁毒大队民警、参与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的无锡蓝天救援队队员、教授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

法的医学院老师给同学们进行讲解,乙、丙、丁说法符合题意;甲说法与题意不符,应排除。D说法正

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2.(2024秋•贵阳期末)为避免如图中的风险,应该()

①树立安全意识

②速过危险地带

③自觉遵守规则

④增强风险意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解答】为避免如图中的风险,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增强风险意识,自觉遵守规则,①③④说法正确;

应该远离危险地带,②错误。

故选:Co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3.(2024秋•洛江区期末)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年暑期,泉州市红十字会坚持组织开展红十字青

少年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公益培训活动。你认为下列内容会被宣传的有()

①和朋友手牵手去拉落水者

②大声呼喊,找人帮忙施救

③立刻跳入水中,自行施救

④将竹竿或绳索抛给落水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解答】青少年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公益活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告诉青

少年应大声呼喊,找人帮忙施救,将竹竿或绳索抛给落水者,②④说法正确;①③错误,会使自身也陷

入危险的境地,不利于救助他人。

故选:Co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4.(2024秋•杭州期末)截至2024年,杭州某区已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街道公共法律服

务站,1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已实现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法律顾问全覆盖。这有利

于()

①加强法治宣传,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③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彻底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④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强化道德的支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增强公民的法治

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解答】杭州某区已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做法,有利于加强法

治宣传,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①②说法正确;

③错误,“彻底”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强化法律的支撑作用。

故选:Ao

【点评】把握树立法治观念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5.(2024秋•闽清县期末)小军所住楼层8楼发生了火灾,请你为小军选择有助于成功脱险的应对措施()

A.迅速乘坐电梯逃离现场

B.马上从窗外的水管爬下逃生

C.慌忙地从八楼跳窗而逃

D.冷静快速寻找安全通道逃生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解答】8楼发生火灾,小军应冷静快速寻找安全通道逃生,D说法正确;A错误,火灾时,不能乘坐

电梯;BC错误,容易摔伤。

故选:D。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6.(2024秋•洛江区期末)近年来,不少游客追求探险刺激,跟随“打卡攻略”探索“小众秘境”,由此引

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你想对这些游客说的有()

①应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

②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

③任何时候都不能追求探险游玩活动

④远离危险地方,就能平平安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解答】不少游客追求探险刺激,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应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盲目触碰

一些危险的领域,①②说法正确;③错误,“任何时候”说法太绝对;④错误,“就能”说法太绝对,④

错误。

故选:Ao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7.(2024秋•石家庄期末)安全素养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下列做法能体现较强的安全素养的是

()

A.主动了解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常识

B.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

C.拒绝参与对抗性球类运动

D.不与陌生人讲话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解答】我们应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主动了解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常识是具有较强

的安全素养的体现,A说法正确;B错误,应合理使用电子产品;C错误,在参加对抗性球类运动时,

学会保护自己;D错误,要增强安全意识,但不是不与陌生人讲话。

故选:Ao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8.(2024秋•西青区期末)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校园安全检查等,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走进校园,开

展宣传教育工作。这旨在()

①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避险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危险预判能力,防患于未然

③让学生掌握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④让学生长时间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我们应保持头脑冷静,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在危险来临时,

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解答】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掌握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危险

预判能力,防患于未然,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避险能力,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是活动目的,

排除。

故选:Ao

【点评】解答本题要审清题意,把握好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勇气,选出正确答案。

9.(2024秋•厦门期末)某村值班人员巡查时发现山体滑坡变形迹象,提前撤离受威胁的村民,有效避免

了伤亡。该事件启示我们()

A.要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B.灾难面前只能听天由命

C.要勇于打破规则束缚

D.自然灾害可以彻底避免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解答】值班人员发现山体滑坡迹象提前撤离村民,启示我们要提高危险预判能力,A说法正确;B错

误,听天由命错误,要加强防范;C错误,规则不能随意打破;D错误,自然灾害难以彻底避免。

故选:Ao

【点评】把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10.(2024秋•绥化期末)为切实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应变能力,某

中学组织开展了“校园安全护航活动”。下列属于提高防护能力的有()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③增强风险意识

④树立规则意识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

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解答】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要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Ao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方法,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H.(2024秋•洛江区期末)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

物保护法,该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这一修改说明()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自律

C.社会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修改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题干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说明了社会规则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C正确;A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错误,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D错误,

修订规则不是为了减轻处罚,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需求。

故选:Co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法律的特征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2.(2024秋•杭州期末)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

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将各方形成共识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可谓亮点纷呈,将书写文物保护法治

新篇章。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我们应()

①成为文物保护法的自觉遵守者

②依靠法治约束,弱化德治

③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的志愿服务

④把保护文物作为中心工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的知识点。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增强公

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

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解答】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我们应成为文物保护法的自觉遵守者,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的志愿服务,

故①③正确;②错误,发挥法治与德治的共同作用;④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故选:B=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3.(2024秋•永川区期末)永川区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就如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召开了一

次“安全自救”主题班会。以下自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情境自救方式

①居家遭遇地震第一时间乘坐电梯下楼

②学校突发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③校外遭遇抢劫誓死守护钱财,不让歹徒得逞

④感染流感病毒戴口罩,开窗通风,多喝热水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火灾等的防范和避险方

法,知道怎样判断、怎样逃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急救药品,都是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家可以

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阅读各种自救手册、网站上的信息等方式来学习和了解自救知识和技能。

【解答】地震时,不能乘坐电梯下楼,故①说法错误;学校突发火灾,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

进,故②说法正确;誓死守护钱财,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故③说法错误;感染流感病毒后,要戴口罩,

开窗通风,多喝热水,故④说法正确;本题属于逆向选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属逆向选择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符合要

求的答案。

14.(2024秋•南宁期末)某地教育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

情景剧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带给学生深刻警示和启发。该活动有利于()

①引导学生依法自律②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③解决所有校园纠纷④青少年从此远离不法侵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解答】某地教育部门联合公安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有利于引导学生依法自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故①②说法正确;所有,说法绝对化,解决部分

校园纠纷,故③说法错误;有利于减少对青少年的不法侵害,但不是从此远离不法侵害,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Ao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树立法治观念等知识作答。

15.(2024秋•厦门期末)在下列生活场景中,对应的自救自护方法运用正确的是()

序号生活场景方法

①回家时遇到雷雨天气尽快跑到大树底下躲避

②游玩时景区人潮拥挤保持警惕,避免被绊倒

③逛街时商场突发火灾盲目跟他人坐电梯逃生

④上课时突然遭遇地震躲墙角或撤到空旷地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火灾等的防范和避险方

法,知道怎样判断、怎样逃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急救药品,都是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家可以

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阅读各种自救手册、网站上的信息等方式来学习和了解自救知识和技能。

【解答】分析可知,①错误,雷雨天气在大树下躲避易遭雷击;②正确,景区人潮拥挤保持警惕防绊倒;

③错误,商场火灾不能坐电梯逃生,危险;④正确,上课时地震躲墙角或撤空旷地带。

故选:D。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

答案。

16.(2024秋•铁西区期末)如果在室内遭遇地震,错误的做法是()

A.搭乘电梯逃生到安全区域

B.躲在墙角蹲下,用双臂保护头颈部

C.避开门窗附近等墙体薄弱部位

D.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旁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

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解答】如果在室内遭遇地震,应避开门窗附近等墙体薄弱部位,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旁边,躲在墙

角蹲下,用双臂保护头颈部,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地震时不能搭乘电梯逃生,因为地震容易

造成断电,乘坐电梯不安全,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属逆向考查,审题时要注意,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要求。

17.(2024秋•镇江期末)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列句子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

是()

A.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火灾等的防范和避险方

法,知道怎样判断、怎样逃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急救药品,都是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家可以

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阅读各种自救手册、网站上的信息等方式来学习和了解自救知识和技能。

【解答】“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

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所以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故C符合题意;“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

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去做。“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意思是坚持不懈地做大量有益于人的事,能成为一个名声卓著的人;一个落得身败名裂、

自我毁灭的人,是他长期干坏事的结果;这三句话都和增强风险意识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

答案。

18.(2024秋•沈阳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于洪区中小学校组织开

展“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此举有利于()

A.确保每一个学生免受意外伤害

B.从根本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C.消除隐患,杜绝一切危险事故发生

D.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

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

【解答】题干中,于洪区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护

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D正确;ABC错误,夸大了活动的作用。

故选:D。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9.(2024秋•河北区校级期末)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法律的最主要特征和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是()

①法律靠国家司法机关保证实施

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刑事违法性

④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是严重社会

危害性,②④符合题意;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①错误;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不

符合题意。

故选:Bo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法律的特征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0.(2024秋•无锡期末)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以下处理突发情况的行为值得肯定

的有()

行为一:火灾时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逃生

行为二:散步时碰到有人晕倒,立即离开现场

行为三:失足落水,在救援人员施救时不断挣扎

行为四:受伤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或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A.行为一和行为三B.行为一和行为四

C.行为二和行为三D.行为二和行为四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预判能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

【解答】行为一正确,火灾时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逃生;行为二错误,散步时碰到有人晕倒,应

立即采取呼救等措施;行为三错误,失足落水,在救援人员施救时不要挣扎;行为四正确,受伤后,立

即用生理盐水或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故选:Bo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提高避险预判能力,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答

案。

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21.(2024秋•洛江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一度的消防宣传月如约而至。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对消防

宣传月活动高度重视,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系列突出主题、

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各地开展,如冬日暖阳般把消防

安全理念和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一曲恢宏而浩大的“消防交响乐”响彻

大江南北,形成了全民参与消防、宣传消防的浓厚氛围。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国务院开展消防宣传月主题活动的必要性。

材料二:2024年11月18日,新疆喀什市第八中学发生踩踏事件。5号宿舍楼(男生宿舍)学生前往教

学楼上课时,一名学生在宿舍楼一楼门前不慎跌倒,引发踩踏,造成3人重伤,正在全力救治中;11

人轻伤,留院观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校园内你应怎样应对突发的踩踏事件。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解答】(1)本题考查国务院开展消防宣传月主题活动的必要性。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生

命安全的重要性,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有利于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等方面来回

答。

(2)本题考查校园内你应怎样应对突发的踩踏事件。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不拥挤,不起

哄,不制造紧张和恐怖氛围,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等方面来回答。

故答案为:

(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享受和创造一切美好的前提。生命安全与

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

家庭和社会负责。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这有利于保护自己的生

命,救助他人的生命,有利于人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2)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和恐怖氛围,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发觉人群拥挤时不慌乱,

不奔跑,尽可能抓住牢固可靠的东西,避免摔倒;若自己不幸摔倒,要设法靠近墙角,双手保护身体最

脆弱的部位;若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

前靠近,等等。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综合运用基础知

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22.(2024秋•绿园区期末)实践与探究

2024年3月25日是“全国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长春市绿园区某中学开展了“普及安全知

识,确保生命安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

(1)完成任务:学校准备制作“守护生命安全”宣传板,请你完善。

任务1.防拥挤踩踏事件,我做到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

人流的边缘。

任务2.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我做到加强公共卫生意识,保持市容环境整洁;遵守

社会公德,共同维护公共秩序。

(2)请你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中学生参加上述活动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

头脑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