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化学实验的相关问题
一'单选题
1.小科通”掌握了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技巧。当我们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
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2.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难遇险者的生存时长。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海水中预期可能的
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海水温度低于0℃0℃〜4c4℃〜10℃10℃^15℃15c〜20℃
预期存活时间少于15分钟少于1.5小时少于3小时少于6小时少于12小时
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3.“胜哥”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
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
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它
是不是也吃竹笋呢?”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B.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C.获得事实和证据D.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
4.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过许多科学方法,下列所使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①探究电流时把和水流相比;②鼓面上撒碎纸屑,以便观察发声的物体在振动;③串联电
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④用磁感线来反映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⑤研究滑动摩擦力
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粗糙程度不变;⑥用吸引小铁钉数目来判断磁场的强弱;⑦“探究平面
镜成像规律”中,使用完全相同两根蜡烛;⑧用不同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
A.④⑧B.②④⑥C.⑤⑦D.①③⑧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方案
ACu粉Zn粉加入足量CuCL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
BCO气体C02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CNaCl固体Na2cCh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蒸发
BaCO3固
DBaCL固体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蒸发
体
A.AB.BC.CD.D
6.小科通过掌握了物质的提纯与除杂方法。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其化
学反应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试剂化学反应原理及操作或方法
ACu(Fe)H2s。4Fe+H2sO4=FeS04+H2T;过滤
NaCl
BHC1Na2c。3+2HC1=2NaCl+H20+C02T;蒸发
(Na2cO3)
CCO2(CO)NaOH2NaOH+C02=Na2cO3+H20;通入
KOH
DCa(OH)2K2c。3+Ca(0H)2=CaCO3J+2K0H;过滤
(K2CO3)
A.AB.BC.CD.D
二、实验探究题
7.小肠因长度长、内表面积大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从而
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模拟并体验该功能,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认为海绵棒浸
入水中后吸水能力与浸入的时间长短、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
这一问题。
【实验器材】海绵棒若干、量筒若干、足量的水、秒表、记号笔,部分器材
如图所示。
老师建议:海绵棒浸入水中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秒钟。
探究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能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六个相同的量筒和海绵棒编号,量筒A、B、C、D、E、F。每个量筒分别对应一个海绵
棒。
②六个量筒里装入等体积的水,用记号笔标记凹液面最低处。
③六个海绵棒分别全部浸入六个量筒中的同一深度,A量筒1秒、B量筒2秒、C量筒3秒、
D量筒4秒、E量筒5秒、F量筒6秒后取出。
④用记号笔标记海绵棒取出后量筒内水面的凹液面最低处,并记录和比较不同海绵棒吸水体
积。
(1)请为本实验设计一份记录表。
(2)探究海绵棒接触面积与吸水能力的关系实验中,改变海绵棒接触面积的方法
是O
(3)反思:老师建议海绵棒浸入水中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秒钟的可能原因
是O
8.为探究植酸酶对妒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胜哥”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
及结果如下:①鲸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妒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天,用普通
饲料投喂,备用。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
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③妒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
大小一致的鲸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
组的妒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鲸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④称重并记录:
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妒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
分别为859.3%、947.2%„⑤制备直卢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
表。
蛋白酶活性(U/mg)脂肪酶活性(U/mg)淀粉酶活性(U/mg)
对照组1.090.080.12
实验组1.710.100.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妒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2)为使植酸酶活性不受影响,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
忌;
(3)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9.“胜哥”在探究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过程中,记录结果如表(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
解,土壤都取自同一地点,干湿度相同):
实验序土壤颗粒大加热前土壤质量mi加热后土壤质量m2
加热时间(分钟)
号
小(克)(克)
1较细50533
2较粗50535
3粗50538
4较细50732
5较粗50733
6粗50735
(1)根据上表数据,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为(用字
母表示)。
(2)从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
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10.在杭州亚运会女子跳水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以楔形体
438.20的总分夺冠。某项目研究小组为研究运动员入水时其手型与水花高度之|「
间的关系,将双手合并成尖锐状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双手的尖锐\/
水面
程度由楔形体的斜升角。(楔形体垂直进入水面时斜边与水面夹角,见图)确
定。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①取斜升角。为80。的楔形体,从距离水面一定高度处,使其尖端朝下自由释放,测量溅起
的水花最高高度,重复实验3次后取平均值,记为Lo;
②分别取斜升角。为60。、45。、30。、20。、10。、4。的相同质量楔形体,重复①操作,记录下
各自溅起的水花高度。若某斜升角。的楔形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为小,则此次水花的相对高
度=萼*100%,整理各次数据见表:
Lo
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1234567
斜升角080°60°45°30°20°10°4°
水花的相对高度100%62.5%50%31.3%25%12.5%5%
(1)研究入水时水花高度与斜升角的关系时,除楔形体质量、材料外,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
有。(写出一点即可)
(2)由本实验结论推测,为使激起的水花最小,运动员应以—姿势入水。(选填"A”或"B”)
(3)实验中将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的科学方法与下述相同的是.
A.研究电流时,用水流来类比电流
B.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11.草莓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就会出现萎焉、干瘪等影响品质的现象,且不耐贮存,草莓的重量损
失程度是评价草莓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查阅资料表明:草莓表面有类似于叶片气孔的结构,在
草莓采摘后贮存过程中,草莓细胞依然保持活性。“胜哥”设计实验探究贮存草莓的最佳温度,
结果如图1和图2。
注:4℃模拟冰箱冷藏温度,15℃模拟冬季窗边温度,25℃模拟冬季室内温度
(1)根据图1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o
(2)进一步研究图2发现,草莓在25℃条件下重量损失程度远大于其他组,请结合信息做出
合理的解
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草莓重量损失,你对在家庭日常条件下贮存草莓的建议
是:O
12.“胜哥”买了一些蚕种进行养殖,发现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
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胜哥”
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
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实验记录光线明亮而不均匀光线明亮而均匀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1(5月份)15.48%7.5%4.92%
实验II(9月份)17.17%8.85%4.50%
总平均发生率16.33%8.18%4.71%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
的期出现的。
(2)“胜哥”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
是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
相同,如(写一•个即可)。
(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的环境条件。
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期。
13.小科通”观看了《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科学视频,对相关知
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相同烧瓶
内装满了煤油。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R1与R2的阻值应(选填“相同”或“不
同”)。
(2)通电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均有上升且高度始终保持一致,则故障
原因可能是。A.RO发生断路;B.RO发生短路。
(3)小科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一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经多次实验测量,收集实验数据,绘制了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电流I的关系图
象。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如图3中能正确反映/?-/关系的是=
14.“吸烟有害健康”。同学们对香烟烟雾的刺激性均有感性认识,但对其是否有毒却持怀疑态度。
某科学实验小组运用图示装置对香烟烟雾是否有毒进行探究。
其它器材:
大小、活跃程度相近的黄粉虫40只、
水、火柴、杪表、凡士林等
(1)打开装置出水口,烟雾进入装置,以此来模拟抽烟的过程,此处利用了工作;
(2)选择合适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15.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胜哥”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操作内容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分别向、、号试管中加入的
①1232mL1%nnnn
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
nLJ
唾液淀粉酶溶液HU—
谒2号5号3号6号
②两两混合、充分摇匀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
③加碘液后摇匀1滴1滴1滴
④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0℃37℃70℃
⑤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一一⑤(序号可重复);
(3)“胜哥”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组。
(4)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性。
16.小科通”观看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科学视频,对相关知
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于是小科动手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
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A图所示,
则制作装片步骤中最可能有问题的是(填序号)
①取材②海水③局平④立片
(2)若观察到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移。
(3)在观察物像时,小科先用低倍镜观察,后换用高倍镜去观察,结果发现视野变暗,这时
可采用换的方法(填序号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多选)。
在高倍镜下为了获得更清晰的物像,此时应调节(填显微镜结构名称)
(4)最后小科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张胜”字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o
17.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胜哥”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
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只。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
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下图。分析回答:
注刖卜:理盐水果木无变化注射胰岛术出现柚描忠至片迷
电乙
(1)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0
(2)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0
(3)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进行
抢救。
(4)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在运动时,胰岛素分泌量(选填增加或减少),
他的血糖浓度(选填升高、基本不变或下降)。
18.牛蛙容易饲养,生长繁殖快,某些生命活动与哺乳动物相似,常被用作生理学、神经生物学
的实验材料。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研究其结构基础,“胜哥”进行了下列实验。
(1)实验一:用刺激性的液体触碰牛蛙后肢的趾尖,牛蛙出现了屈腿反射。为判断控制屈腿
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还是脊髓,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步骤实验材料处理施加刺激实验结果
1先破坏蛙的脑部用刺激性液体触碰后肢趾尖有屈腿反射
2继续破坏蛙的脊髓用刺激性液体触碰后肢趾尖无屈腿反射
由实验结果可知,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如将实验材料处理的顺序进行颠倒,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原因是
A.脑是高级神经中枢,进行实验研究应从脑部开始
B.脑部有感觉神经中枢,先破坏脊髓,牛蛙会有疼痛感
C.脊髓是脑和四肢的联系通路,脊髓破坏后,脑不能再控制四肢
(2)实验二:另取一只健康牛蛙,破坏其后肢中屈腿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后,用刺激
性液体触碰后肢趾尖,牛蛙无屈腿反射现象。由此说明,完整的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19.“胜哥”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并录制了视频。
(1)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填“空气,,或“水蒸气,,)。
(2)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
“胜哥”通过这个实验,告诉同学们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填“保
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3)“胜哥”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
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填“会”
或“不会”)沸腾。
20.小科通观看了《光的色散》科学视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现象。小玉同学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
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玉同学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
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他提出三种猜想:
A.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B.紫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C.红光和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一样大
你觉得哪个猜想是正确的:,你推断的理由
是:。
(2)为了进一步证实猜想,小玉做了如下实验: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
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0斜射向玻璃,请你
根据
猜想在图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并标出传播方向.
21.科学课上,“胜哥”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了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
置,能沿着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123456
入射角i15°30°45°60°70°80°
反射角r15°30°45°60°70°80°
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
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
(1)比较r和i,可以得出结论:o
(2)“胜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0B:为探
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操作是:
(3)“胜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0射到。点,光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
光路是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
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2.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
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
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胜哥”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
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23.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甲中,在确定蜡烛8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一
(填字母)。
A.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
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
C.A与3都需要
(2)实验乙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填
像的性质)。
(3)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烧瓶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
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o
24.小科正在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只见“胜哥”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
的因素”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2)“胜哥”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增大。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
出结论:O
③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理
由:O
25.“胜哥”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电功率,
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表示数/V电流表示数/A灯泡亮度
110.2较暗
22.5/正常发光
36几乎为0不发光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用电源电压约为Vo
(2)若“胜哥”手边有A“1.5A50Q”和B“2.0A20Q”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上面实验中他所
选的滑动变阻器为o
(3)完成上述实验后,“胜哥”又找了一个变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借助部分现有的实
验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
R
「r------------------
①闭合开关S1,将S2拨到触点2,移动滑片调整到Ro,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②,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③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同一实验重复多次、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和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都是通过增加实验次
数的方式收集更对的实验数据,能够使得到的结论避免偶然性,增大客观性。而与探究目的无关
的自变量增加的再多,对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没有影响,因此是无效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
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A正确;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B错误;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C正确;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D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过程中根据一些现象建立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验证
假设是否正确。
【解答】A、“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属于提出问题。故A不
符合题意,
B、“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属于建立假设。故B不符合题意,
C、“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
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属于获取事实证据。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是根据现象建立假设,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属于科学探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常用科学方法有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
【解答】A.④⑧都属于模型的方法,A正确;
B.②为转换法,④为模型法,⑥为转换法,B错误;
C⑤为控制变量法,⑦便于用蜡烛确定像的位置,不是控制变量法,C错误;
D.①类比法,⑧模型法,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A、根据氯化铜与锌能发生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结合除杂原则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C、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氯化钢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
【解答】A、加入足量CuCb溶液,杂质锌与氯化铜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除去铜中的
锌,不符合题意;
B、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干燥后,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
化碳,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可除去氯化钠
固体中的碳酸钠固体,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钢反应,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不能除去碳酸钢中的氯化
银,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A、根据铜不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分析;
B、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及除杂原则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除杂不能改变原物质分析;
D、根据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分析。
【解答】A、铜不与硫酸反应,加入硫酸,可除去铜中的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反应后过滤,得到纯净的铜,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再蒸发,可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
钠,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杂质一氧化碳不反应,原物质二氧化碳反应,符合题意;
D、加入氢氧化钙,杂质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过滤,可除去氢氧化钾
中的碳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7.【答案】(1)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体积记录表
组另IJABCDEF
浸入时间/秒123456
吸水体积/mL
(2)改变海绵棒上海绵浸入水中部分的深度
(3)海绵棒浸入水中时间超过6秒钟使海绵棒都吸足水分,量筒中的水面不再降低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探究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能力的关系的实验需记录海绵棒浸入的时间
和吸水量;
(2)探究海绵棒接触面积与吸水能力的关系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海绵棒浸入水中的体积来改
变海绵棒的吸水面积;
(3)若海绵棒浸入时间过长,海绵棒吸水量会增加,会导致所有海绵棒的吸水量相同。
【解答】(1)探究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能力的关系的实验需记录海绵棒浸入的时间和吸水量,
表格如下:
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体积记录表
组别ABCDEF
浸入时间/秒123456
吸水体积/mL
(2)探究海绵棒接触面积与吸水能力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海绵棒接触面积,控制海绵棒浸
入的时间,可以通过改变海绵棒浸入水中的体积来改变海绵棒的吸水面积;
(3)若海绵棒浸入时间过长,海绵棒吸水量会增加,会导致所有海绵棒的吸水量相同。
故答案为:(1)海绵棒浸入时间与吸水体积记录表
组别ABCDEF
浸入时间/秒123456
吸水体积/mL
(2)改变海绵棒上海绵浸入水中部分的深度;(3)海绵棒浸入水中时间超过6秒钟使海绵棒都
吸足水分,量筒中的水面不再降低。
8.【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2)温度不能过高
(3)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妒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
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廨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
质或RNA。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得影响;一般情况下,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会使酶失
活;
【解答】(1)探究植酸酶对妒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所以要选用妒鱼鱼苗而不是成体;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会使酶失活,所以烘干时温度不过高;
(3)从表格中结果中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蛋白酶活性显著
增强。所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妒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
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2)温度不能过高(3)添加植酸酶的
饲料能促进妒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
活性影响较小。
ml—m2
9.【答案】(1)p,VX100%
水土
(2)1,4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等于水的体积与土的体积的比值;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土壤中的水的质量为
m,一
则土壤中水的体积:Y水=1=7一-2
y水y水
ml—m2
v~~p—
则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水—水_立1一馆2。
土土产水土
(2)探究影响水分的体积分数大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土壤颗粒大小相同,加热前
土壤质量相同,故选1、4或2、5或3、6„
10.【答案】(1)下落高度
(2)A
(3)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做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结论为斜升角。越小,水花
的相对高度越小。实验中将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的科学方法为模型法。
【解答】(1)研究入水时水花高度时,明显下落高度越大,运动员机械能越大,激起水花可
能越大,即水花高度可能与下落高度有关,故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下落高度。
(2)本实验结论为斜升角。越小,水花的相对高度越小。A的斜升角6焚小,衣为使激起的水
花最小,运动员应以A姿势入水。
(3)A为类比法,B为控制变量法,C为模型法,故答案为:C„
11.【答案】(1)低温条件下有利于草莓的贮存
(2)在25℃条件下,草莓的呼吸作用速率和通过气孔蒸腾作用流失水分均加强,使重量减轻远
大于低温组
(3)将草莓包裹保鲜膜置于冰箱内冷藏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强弱与温度,叶表面积,湿度,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温度越低,蒸腾
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减低。
【解答】(1)温度越低,二氧化碳释放速率越小,失重率越小,所以可以得出低温条件下有利
于草莓的贮存。
(2)25℃温度较高,蒸腾作用强,可以散失水分。草莓的呼吸作用速率和通过气孔蒸腾作用
流失水分均加强,使重量减轻远大于低温组。
(3)将草莓包裹保鲜膜置于冰箱内冷藏既可以减低温度又可以减弱蒸腾作用,可以减少草莓重
量损失。
12.【答案】(1)完全变态;蛹
(2)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4)光线暗而均匀;幼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采用控制变量法做
实验要注意单一变量法。
【解答】(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蚕的个体发
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蛹期出现的。
(2)每组实验关系条件不同,所以实验假设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
同,如温度(或湿度、气压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蚕茧的出丝率。
(4)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的比例最小,所以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条件。蚕是在幼虫末期吐丝,因此“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
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13.【答案】(1)电流大小;相同
(2)A
(3)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D根据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相等;根据并联
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2)根据转换法,通过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说明热量的多少;(3)
根据转换法,煤油吸热越多,膨胀程度越大,液柱升高的越多,且膨胀程度与吸热多少成正比,
结合焦耳定律由数学知识分析。
【解答】(1)图一中,甲烧瓶内的电阻丝R1与电阻R0并联后再与R2烧瓶乙内的电阻串联,所
以两者的电流不同,应该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古电阻RI,R2应该
相同。
(2)通电一段时间后,乙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说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等时,
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但本实验中甲乙两烧瓶中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相同,说明两者的电流
大小也相同,则应该是R0断路。
(3)根据焦耳定律可知,Q=I2Rt--①,Rt常数,且Rt>0,故由数学知识①式为Q关于1的抛
物线,且开口向上,图4中能正确反映h-1关系的是A。
14.【答案】(1)大气压
(2)答题要素:自变量的设置(香烟烟雾、空白对照);无关变量的控制(黄粉虫的数量和活
跃程度、瓶内水的体积、实验环境);因烟雾变量的观测(相同时间内黄粉虫的活跃程度);实验
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满分提示: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装置甲标为A组,取装置乙标为B组,分别在甲乙装置装
上相同体积但不超过网格的水。在网格上放上大小、活跃程度相同的黄粉虫各20只;
②用火柴点燃B组的香烟,4组不作处理;
③将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同时打开A、B组的出水口;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组内黄粉虫的活跃程度;
⑤重复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当水不断流出时,瓶内气体体积变大而气压变小,在外
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烟雾被压入装置内;
(2)探究香烟烟雾是否会对黄粉虫产生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有无香烟烟雾
这个因素,然后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黄粉虫的活跃程度分析烟雾的影响即可。
15.【答案】(1)温度
(2)4243
(3)二
(4)专一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其中的变量即可;
(2)根据先升温后摇匀,再保温后加碘液观察的顺序分析解答;
(3)根据唾液淀粉酶在37℃左右活性最强分析;
(4)根据酶的专一性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时间可知,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是温度不同,那么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根据题意可知,先向1、2、3试管加入淀粉溶液;再向4、5、6试管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接下来水浴保温处理5min达到预定温度,再将两个试管混合充分摇匀。为了避免温度变化,此
时再放入水中加热,最后加入碘液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即可即正确顺序为
①一④②④③-⑤。
(3)根据题意可知,37℃的试管中酶的活性最强,淀粉被分解,加入碘液不会出现蓝色,故选
第二组。
(4)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专一性。
16.【答案】(1)④
(2)右上角
(3)大光圈;凹面镜
(4)埔茶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图A中的细胞呈现椭圆形,是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B图细胞是近长方形,是
洋葱表皮细胞.盖盖玻片时,应用蹑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地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倒胡像。
【解答】(1)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象来看,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气泡,这是在盖盖玻片时产生失
误造成的故是步骤4有问题。
⑵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
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观察到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
往右上角移。
(3)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
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要把视
野变亮,因此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⑷用显微镜观察图象时,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张胜”字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果册。
17.【答案】(1)避免偶然性
(2)对照
(3)葡萄糖溶液
(4)减少;基本不变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在科学探究中,选用的样品越多,则得到的规律或结论更客观准确;
(2)实验时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实验变量是有无胰岛素,本实验设置甲组,没有注射胰岛
素制剂,为对照组;乙组注射了胰岛素制剂,为实验组;
(3)葡萄糖溶液可以提高动物体内的血糖浓度;
(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上升,让体内血糖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1)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加
准确、可靠。
(2)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对照。
(3)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
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
(4)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在运动时,血糖转化为能量被利用,因此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从而保证它的血糖浓度基本不变。
18.【答案】(1)脊髓;A
(2)反射弧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当某个位置受到破坏后,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现象,那么说明这个位
置有控制作用;
(2)根据对脑部功能的认识判断;
实验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
能完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牛蛙的脊髓受到破坏后,无屈腿反射,那么说明:控制牛蛙
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2)实验证明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且受大脑控制,如将实验材料处理的顺序进行颠倒,
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原因是脊髓是脑和四肢的联系通路,脊髓破坏后,脑不能再控制四肢,
故选A;
实验二:另取一只健康牛蛙,破坏其后肢中屈腿反射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后,用刺激性液体碰触
牛蛙后肢的趾尖,牛蛙不能屈腿反射。由此说明,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19.【答案】(1)水蒸气
(2)98;调为小火
(3)不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蒸发和沸腾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指在任何温
度下都能进行的,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性质、液体温度、表面面
积、表面污染物(如油斑等)和表面附近的气流速度有关。如海洋里的海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蒸发现象。沸腾指在一定压强下,液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液面和液体
内部同时发生迅速汽化,涌现出大量气泡的现象。沸腾与液体性质及环境压强有关。如当水烧开
时,我们常说的水烧“滚”了就是沸腾现象。
【解答】(1)沸腾是汽化的剧烈形式,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
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
点为98℃,小明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的道
理。
(3)沸腾需要保持两个条件:第一,达到沸点;第二,继续吸热。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
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
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能够达到继续沸腾,但是不能继续吸
热。
故答案为:(1)水蒸气(2)98;调为小火(3)不会
20.【答案】(1)色散;A;图甲中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红色光的折射光线的偏转角度较小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的定义解答。透镜对光线的偏折角度越大,则光线与主轴
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越短,即焦距越小,据此进行猜想。
(2)根据前面总结出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
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我觉得猜想A正确,理由是:图甲中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红色光的折射光线的偏转角度较小。
(2)根据前面的实验可知,在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玻璃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大于对红光的偏折
能力,即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同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紫光的折射光线比红光的折射光线
更靠近法线,如下图所示:
21.【答案】(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纸板F沿着ON向后转动,观察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
(3)逆
(4)漫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图片可知,保持入射光线AO和纸板的左边不动,将纸板的右边沿法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暑假考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人事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涂装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西壮族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租房合同标准版的范本
-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微专题 城市群(讲义)(原卷版)
- 《城市规划演变历程》课件
- 2025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招聘40人(02)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贯彻STEAM教育理念传承乡土文化
- 《神经内科诊断指南》课件
- 2025年深圳二模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模)临沂市2025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标准答案)
- 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教育课件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诗歌《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 教师版
-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 国际关系理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外交学院
- 第一章整式的乘法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24)
- 中考物理复习欧姆定律复习讲解学习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TMT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