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项练:酸、碱、盐的综合应用_第1页
2024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项练:酸、碱、盐的综合应用_第2页
2024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项练:酸、碱、盐的综合应用_第3页
2024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项练:酸、碱、盐的综合应用_第4页
2024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项练:酸、碱、盐的综合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酸、碱、盐的综合应用

一'单选题

1.硫酸的工业用途广泛,如生产染料、农药、化学纤维、塑料等。实验室也可以用稀硫酸来制

取H2s气体:FeS+H2SO4=FeSO4+H2St,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银溶液。能用来一次

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钢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下列试剂可以用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Ch溶液的是()

A.一氧化碳B.盐酸

C.无色酚儆溶液D.氯化钠溶液

4.如图是鉴别NH4HCO3、NH4ChKC1三种化肥的过程,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NH.HCO,NHQKCf

I加试剂甲

有氨气味]]无氨气味

NH4HCO,NH4CI|IKCII

1加试剂2

有气泡]无气泡

MHCOJIN;C1I

A.甲是氢氧化钠溶液、乙是水B.甲是水、乙是氢氧化钠溶液

C.甲是熟石灰、乙是稀盐酸D.甲是稀盐酸、乙是氯化钠溶液

5.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A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B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点燃某种塑料无刺激性气味该塑料一定是聚氯乙烯

向一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

D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盐酸,再滴加氯化银溶液生白色沉淀

A.AB.BC.CD.D

6.物质X和Ba(0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BaSO4;+2Y,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X可能为氯化铁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D.Y不一定是水

7.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图所示,若大椭圆代表氧化还原反应,小椭圆代表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则有关表述错送的是()

A.a可能是化合反应B.b一定是分解反应

C.C一定是置换反应D.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8.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在世界反响很大。“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之一:NH4HCO3+NaCl)=NaHCO3;+NH4Cl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9.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图所示,若大椭圆代表氧化还原反应,小椭圆代表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则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C7^

A.a可能是化合反应B.b一定是分解反应

C.c一定是置换反应D.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0.小科观看了一些化学视频,对相关反应现象有了具体的了解。下列

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钙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11.小科通过抖音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一些化学视频后,对化学用语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酸溶液有通性的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电离出H+

12.如图所示,将稀盐酸滴入瓶内,观察到气球胀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气球rp

B.反应停止后所得的溶液一定呈中性M

方区—稀盐酸

氢氧化钠固体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说明可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13.在纳米银粒子的催化下,能发生如下模型所示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一热+&•一器5

领-碳原子

A.纳米锲粒子属于非金属单质

B.麴表示甲烷,属于无机物

C.该反应中,・^和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4.下列各组物质在K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HNCh、K2c。3、NaCl、Na2so4

B.MgSOcNaCl、Ba(N03)2、FeCl3

C.KNO3、Na2so4、KC1、Na2cO3

D.HC1、NaNCh、CuSCU、NH4CI

二'填空题

15.小科”深刻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

⑴定义: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⑵特点:仅相互交换成分,元素化合价变化。

⑶实质:之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⑷发生的条件

反应类型反应物条件生成物条件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酸可溶

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碱+盐一新碱+新盐二者都可溶

①有沉淀生成;

盐1十盐2一新盐1+新盐2二者都可溶

②有气体放出;

酸+盐一新酸+新盐盐可溶或难溶,酸可溶

③有水生成

酸+碱一盐+水酸可溶

16.图甲是“胜哥”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操作。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模型,

,,“0””•,,分别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滴有酚酸的氢凄

氧化钠溶液里

(1)图甲实验现象是.

(2)图乙"6”表示..(填离子符号)。

(3)已知酚醐在pH<8.2的溶液中均呈无色。下列物质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的是

A.C02B.FeC.CuCl2D.BaCl2

17.小科通过知道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物质的反应。

如:2co+Ch'点%CCh,C+C0?局遥CO,CaO+H2O=Ca(OH)2=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

MnO2

如:2KC1O3-2KC1+3O2T,

2

2NaHCO3,Na2cO3+H2O+CO2T。

(3)置换反应由一种和一种反应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

J

的反应。如:H2+CUOCU+H2O,Mg+H2SO4=MgSO4+H2t,2AgNO3+Cu=Cu(NO3)2+2Ago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的反应。

如: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1+Na2so4,

AgNO3+HCl=AgCU+HNO3,NaCl+AgNO3=AgCl;+NaNO3。

中和反应(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它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占,献A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光照

光合作用(6CO2+6H2O:C6Hl2。6+6。2)等反应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叶绿体

18.《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先将木

头烧成灰(含碳酸钾),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熟石灰即可。

(1)熟石灰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土壤。

(2)上述制取氢氧化钾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探究题

19.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科决定利用科

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实验结果:黑色物实验结果:黑色物质迅速消失.

质没有变化生成了FeC(和少址H5气体

黑色物质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胜哥”告诉小科黑色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则黑色物质的化学式

是O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

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

是O

20.“胜哥”要求班里的化学竞赛小组成员制作一艘“化学船”,其部分评价量表如下表所示。小

科设计了如图模型,该模型的原理是:漏斗流下的液体A与塑料罐里的物质B反应,产生大量

的气体。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产生动力使船前进。

“化学船"中U型评价茨(节选)

评价指标优秀良好恃改进

指标一船体稳定船体略有攸斜,▲

但不影响行装

指标二航行速度可调航行速度不可调不能行驶

(1)将最表中“指标一”的待改进内容补充完整:o

(2)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使船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了

(3)在制作“化学船”时,有以下几种器材和药品可供选择。

器材: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大理石

为使得该作品的指标二到达优秀,你会选择哪些器材和药品,请简要说明理

由:O

21.某科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NaOH溶液稀盐酸

氯化铁溶液

图一

(1)如图一,向FeCb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继续滴加稀HC1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消失,

若以此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

是o

(2)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反映了离子浓度的大小。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C1过程的电导

率测定结果如图二,图中0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寻找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

其中A为温度最高值,B点为电导率最低值(如图二)。请结合图中实验情况,对A、B所对应

的时间没有完全重合做出合理的解

释:。

22.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04、Na2cCh和NaCl三种溶质,欲证明其中S0/、0)|一、三种阴离

子确实存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有气泡产生证明有co|一

②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_溶有白色沉淀生

证明有

液成

有白色沉淀生

③过滤,向滤液适量的________溶液证明有

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临坨第

才的M

口/的乳乳化

□怡海液

实验一实验二

(1)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图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

象是o

(2)图②中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

(3)通过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24.甲、乙两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分别做了如图实验:

甲同学实验后,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

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此时,废液杯中的溶质有哪些?他们决定对废液杯

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废液杯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1)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b、NaCl两种溶质。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b、

NaCl、Ca(OH)2三种溶质。猜想3: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①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猜想成立。

②乙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并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得出与甲同

学相同的结论。

(2)结论与反思甲同学认为往废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也可获得上述结

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o

四、解答题

25.“胜哥”向一定质量的Na2c03、Na2s0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HC1溶液,反应过程中

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

(1)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解答过程)

(3)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o

26.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银溶

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广

表示有沉淀生成,“T”表示有气体生成,“一”表示不反应或无明显现象)。

XABCD

A4一—

B1—

C一———

D——bJ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27.硝酸银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小龙想要了解一瓶10%的

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取洁净的小烧杯称其质量;向其中倒入5%的氯化钠溶液

后称总质量;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该硝酸银溶液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后称量。相关

数据如表所示:

烧杯质量/g烧杯和氯化钠溶液总质量/g硝酸银溶液/g沉淀的质量/g

100111.7201.435

(1)由上述信息,实验室中硝酸银的保存应注意。(请写出1点)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初步判定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结果精确到0.1%)

28.“胜哥”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

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0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

液,测定Na2cC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03溶液,

加入Na2cC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加入Na2cC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

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b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2)Na2c03溶液从。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3)计算Na2cC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Na2cO3+CaCb=CaCO31+2NaCl,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通过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桌上准备了硫酸铜、氯

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钠、稀硫酸等五种溶液。小丁同学从中取了两种试剂混合后得到一种无色

溶液,且无其他现象发生,加完后却发现自己忘记取的是哪两种试剂。于是他和其他同学决定用

现有的试剂对混合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溶液是哪两种试剂混合后得到的?

(1)【分析讨论】因为混合溶液无色透明,小丁首先排除了一种物质是。

(2)【作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钢与氢氧化钠混合;猜想二: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合;猜想

三: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混合;猜想四:氯化钢与碳酸钠混合。

小红同学认为猜想四明显不成立,她的理由是=

(3)【设计实验】针对二种猜想,大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猜想一不正确

氯化钢溶液

步骤2:另取少量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溶液中有气泡产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

入_________溶液生

30.科学课上,“胜哥”告诉同学们“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

“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

多少)减少的方向。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有关。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Ch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1)【分析讨论】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理由是。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

合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

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方程式FeS+H2so4=FeSO4+H2Sf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

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物质的鉴别主要是依靠加入试剂后出现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分的;

【解答】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溶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钢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是变

蓝色,无法区分;故①不可以;

②稀硫酸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银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中会出现

气泡;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②可以鉴别;

③碳酸钾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会出现气泡;加入到氢氧化钢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

酸钠无明显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③可以鉴别;

④氯化钢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氢氧化钢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碳酸钠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只有两种现象,所以无法鉴别;

故答案为:Bo

3.【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在对溶液进行鉴别时,加入另一种试剂后必须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行,根据所给

选项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A.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反应,用一氧化碳不能把它们鉴别出来故A不符

合题意;

B.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而和碳酸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

化碳,会有气泡冒出,用盐酸能够把它们鉴别出来,故B符合题意;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的酚酰溶液变红色,不能把它们鉴别出

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鉴别图,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NH4HCO3、NH4ChKC1三种物质加入

试剂甲两种镂盐放出氨气,镂盐遇碱性物质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

两种镂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

一种酸。

【解答】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NH4HCO3、NH4CI、KC1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两种钱盐放出氨

气,镂盐遇碱性物质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

两种镂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

一种酸。

A、由以上分析,甲是碱乙是酸,乙为水不符合,故错误;

B、由以上分析,因甲是碱乙是酸,甲乙均不符合,故错误;

C、由以上分析,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熟石灰是碱,稀盐酸是酸,故正确;

D、由以上分析,因甲是碱乙是酸,甲乙均不符合,故错误;

故答案为:Co

5.【答案】D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将实验操作与现象和结论进行比较,三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活泼金属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从而看到气泡,故A错误;

B.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例如氮气,故B错误;

C.聚氯乙烯燃烧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

D.硫酸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因此滴加氯化铁后生成白色沉淀,能够说明溶液中存在硫酸根

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方程式结合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BaSO41+2Y,则X

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由方程式配平系数可知,X中阳离子化合价为+1价,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

价,不符合题意;

B、X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钠等,不符合题意;

C、Y是氢氧化铜则X中含有铜元素,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D、若X为硫酸,则Y为水,若X为硫酸钠,则Y为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析。

B、根据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解答】A.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所以a可能是化合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b

可能是分解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一定是置换反应,故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一定是复分

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8.【答案】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

以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根据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A.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比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化合

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a可能是化合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b可

能是分解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一定是置换反应,故正

确,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一定是复分解

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分析;

C、根据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分析;

D、根据氯化钙与氢氧化钙不反应分析。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结论,不是现象,符合题意;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观察到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

出,不符合题意;

D、少量氯化钙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不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1.【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A、根据盐的概念分析。

B、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解答】A.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比如硝酸镂属于盐,但是不含有金属元素,故错误;

B.酸中不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比如盐酸,故错误;

C.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比如氢氧化钙与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酸溶液有通性的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电离出H+,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气球涨大可能是生成气体,也可能是反应放热;

B.根据是否有剩余的反应物分析;

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判断。

【解答】A.气球胀大,不能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造成的,

故A错误;

B.反应停止后所得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也可能显酸性或碱性,故B错误;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片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元素名字含有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

B.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氟化物、

硫氧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C.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的个数比;

D.两组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而生成两组新的化合物,这就是复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O2+4H2纳米里粒子CH4+2H2O。

A.纳米银粒子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

B.盘表示甲烷,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和盘)的个数比为1:1,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

和新的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

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

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答】A、HNCh、K2cCh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MgSO4>Ba(NO3)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且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不符合题意;

C、KN03、Na2so4、KC1、Na2cO3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且溶液呈无色,可以共存,符合题意;

D、所给溶液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共存,但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无;离子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复分解反应

(1)定义: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仅相互交换成分,元素化合价没有(无)变化。

(3)实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16.【答案】(1)溶液红色褪去

(2)C1-

(3)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儆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1)图A中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酰试液

变红色,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完全反应后溶液红色消失。

(2)图乙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钠离子与氯

离子保持不变,"®”表示氯离子。

(3)A.CCh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B.Fe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C.CuCh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D.BaCk,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17.【答案】(1)一种

(2)两种或两种以上

(3)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4)化合物;化合物

(5)不属于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

【解答】(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警CO2+2H2O)、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2Cu+CO2)、

光昭

光合作用(6CO2+6H2O="C6Hl2。6+6。2)等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叶绿体

18.【答案】(1)酸性

(2)K2c。3+Ca(0H)2=CaCO3I+2K0H;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溶液显碱性。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1)熟石灰显碱性,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反应物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长2。。3+Ca(0H)2=

CaCO31+2K0H,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19.【答案】(1)不能与水反应/能与稀盐酸反应

(2)FeS

(3)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h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加入水和稀盐酸中的现象分析;

(2)根据复分解是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分析;

(3)根据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及亚铁离子对人体的作用分析。

【解答】(1)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证明

黑色物质不能与水反应,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说明黑色固体与盐酸能发

生反应。

(2)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酸氢,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是两化合物交换成

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由此确定黑色物质化学式为FeS。

(3)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b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可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

铁元素。

故答案为:(1)不能与水反应或能与稀盐酸反应;(2)FeS;(3)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

酸反应生成FeCk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20.【答案】(1)不能行驶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分液漏斗;稀盐酸和大理石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

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解答】(1)根据指标一中优秀,良好的要求,推测待改进的指标应该是无法行驶;

(2)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使船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器材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药品选稀盐酸和大理石,可以反应产生气体;稀

硫酸和大理石虽然也可以反应产生气体,但是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附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

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1)不能行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分液漏斗;稀盐酸和大理石

21.【答案】(1)往FeCb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滴加等量的蒸储水,观察现象

(2)OB段实验试管中离子数量没有减少。但酸碱反应生成了水,加入的盐酸溶液也含有水,使

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电导率下降

(3)酸碱反应由于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反应产生热量的速度降低,当产热速度小于散

热速度时溶液温度降下降,即A点对应的时间未达到恰好完全反应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可以严谨得出实验结论,电导率越大对应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进

行放热,同时也存在散热,产热等于散热,温度达到最大值。

【解答】(1)稀HC1中含有蒸储水,往FeC1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滴加等量的蒸播水,

观察实验现象,排除蒸播水对实验的影响;

(2)电导率下降,对应离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减小是由于酸碱反应生成了水,使得溶液中离

子的浓度降低,电导率下降;

(3)反应虽然产热,但是同时也存在散热,产热大于散热,溶液温度上升,产热小于散热,溶

液温度下降,完全反应时不再产生热量,在此之前产热等于散热,温度达到最大值,所以A点

对应的时间未达到恰好完全反应。

22.【答案】稀硝酸;Ba(NO3)2;SO/;AgNO3;C『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银、硫酸钢均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钢、碳酸银也是白色

沉淀,但是能溶于稀硝酸分析。

【解答】在检验氯离子时,是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证明氯离子的存在;

但是硫酸银是微溶于水的,量多了也就变成沉淀了,所以要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再检验氯离子;

碳酸钢和碳酸银也都是白色的沉淀,在检验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时,要先除去碳酸跟离子,但是

不能引入会与银离子、银离子生成沉淀的离子。

所以①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

体,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②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钢溶液,硝酸钢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沉淀和硝酸钠,有白色

沉淀生成,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③过滤,向滤液适量的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有白色沉

淀生成,证明有氯离子。

23.【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d=c>b

(3)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醐

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醐试液变色。

(2)根据图像,反应进行的程度分析。

(3)通过证明反应物已经不存在,说明反应的已经发生。

【解答】(1)图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酸试

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酰试液变色,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

由红色变为无色。

(2)由于酸碱中和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所以图⑤中点c时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b、c、d三点,在b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

钠质量继续加大;

到c点时完全反应的、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所

以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了,所以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d=c>b。

(3)通过试管5中的碳酸钠滴入之后不再有气泡生成,即可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也就是通

过证明反应的消失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24.【答案】(1)CaCL、NaCl、HC1;3

(2)不合理,因为三种猜想中都含有氯离子(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反应后,可能稀盐酸过量,也可能Ca(OH)2过量分析。

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废液显酸性分析。

(2)【结论与反思】根据三种猜想中都含有氯离子,都会观察到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1)①【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废液中一定有CaCL、NaCl两种溶质。可能稀盐酸过量,也可能Ca(OH)2过量,所以猜想3

为:废液中含有:CaCb、NaCl、HC1三种溶质。

②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酸性,说

明盐酸过量,所以实验现象可以确定猜想3成立。

(2)【结论与反思】甲同学的不合理,因为三种猜想中都含有氯离子,都会观察到白色沉淀,

所以不可以获得上述结论。

25.【答案】(1)复分解反应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钢的质量为x,Na2s。4的质量为y

BCLC0^+2HCI=BaCl?+“2。+。。2T

19744

X0.88g

197=%

-4T=CT8i

x=3.94g

则硫酸钢的质量为6.27g-3.94g=2.33g

Na2SO4+BaCl2=BaS04I+2NaCl

142233

y2.33g

142_y

233—2.33g

y=i-42g

(3)BaCL、NaCl、HC1

【知识点】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