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B卷
—.试题(共13小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了这部百科全书,我静然开郸消除了多年的疑惑。
B.在这世外枷源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C.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军石岁之虑。
D.天气渐渐冷了,商店里的雪糕无人间尊,寂寞地躺在冰柜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
C.军士吏被甲D.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课文体裁及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记”指本文是叙事类的文章,通过叙事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
B.《核舟记》的“记”指本文是一则说明事物的文章,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
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小石潭记》的“记”指本文是一则叙事类的文章,是一则游记,写了游玩之乐,但主要还是抒发
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4.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B.《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
文学家。
C.《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属于“记”中的说明文体,作者魏学海,字子敬,明
末嘉善人。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关雎》《兼葭》
两篇都属于“风”,就是地方的民歌。
5.下面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
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B.傅雷对傅聪说,要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
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C.傅雷说过:“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D.傅雷告诫孩子,时刻远离孤独,和所有人打成一片,这样才会保留自己的赤子之心,而孤独则是艺
术追求的大敌。
6.下面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无迨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B.率事于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C.阡陌笠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D.遂与外人闻隔(古义:被人离间而隔断。今义:房子隔断的部分)
7.古诗文默写。
(1),在水一方。(《兼葭》)
(2)青青子衿,o(《子衿》)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寄语远行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
咫尺的诗句是:,o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想做官而没有途径,闲居在家深感羞愧的诗句
7H:,。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的句子
7H:,。
8.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
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9.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
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
写的原因是什么?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间渔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理
由o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兼葭
《诗经•秦风》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徊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徊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
兼葭采采,白露未己。
所谓伊人,在水之y矣。
溯徊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由此你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伊人”,是诗歌实写的形象。她行踪不定,形迹缥缈,变幻莫测。
B.“溯涧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瑕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嵋,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
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
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
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
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a):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
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i):斜靠。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光下颠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才差互:
③疾草:
④山行之极啰也:
(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①《小石潭记》:
②《观第五泄记》: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填入如表。
选文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第五泄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小心落叶》,回答下列各题
①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
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②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
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③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
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④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
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⑤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
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⑥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
样惊散树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
悠的白云上飘摇
⑦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
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⑧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
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
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
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
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
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
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
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⑩小心落叶。
⑪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⑫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
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的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得思绪会
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⑬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g小心落叶。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
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⑨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了深切的
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
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赋
予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做类比,把抽象的
人生思考表现的形象易懂。
(2)①在第⑤段中,“无知和错误”指得是什么?②第⑧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
命名的作用是什么?
(3)①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②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
么?请分别说明。
(4)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
13.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或一段诗文格言,或让你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读后感。
要求:①读懂文本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②联系个人经历或社会实际,写出真实、新鲜
的阅读感受。
第三单元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
答案CDDDDD
—.试题(共13小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了这部百科全书,我静然开郸消除了多年的疑惑。
B.在这堆外桃源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C.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军不审之虑。
D.天气渐渐冷了,商店里的雪糕无人间浮,寂寞地躺在冰柜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和情感色彩。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水落石出”原用以描写枯水季节的自然景色。现比喻事情真相大白。此处表现的是人的心
境,成语与语境不符。
故选:C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B.左手倚・衡木
C.军士吏被甲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解答】A.句意:便邀请他到自己家。“要”同“邀”,邀请。
B.句意:左手倚靠在一根横木上。“衡”同“横二
C.句意:将军和士兵都身穿甲衣。“被”同“披”,穿。
D.句意: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无通假字。
故选:D。
3.下列对课文体裁及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记”指本文是叙事类的文章,通过叙事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
B.《核舟记》的“记”指本文是一则说明事物的文章,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
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小石潭记》的“记”指本文是一则叙事类的文章,是一则游记,写了游玩之乐,但主要还是抒发
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和积累与记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故选:D。
4.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B.《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
文学家。
C.《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属于“记”中的说明文体,作者魏学海,字子敬,明
末嘉善人。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关雎》《兼葭》
两篇都属于“风”,就是地方的民歌。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
代、字号等方面掌握。对重要作品的简介也要熟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故选:D。
5.下面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
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B.傅雷对傅聪说,要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
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C.傅雷说过:“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D.傅雷告诫孩子,时刻远离孤独,和所有人打成一片,这样才会保留自己的赤子之心,而孤独则是艺
术追求的大敌。
【答案】D
【分析】《傅雷家书》是傅聪留学波兰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节选。傅雷是著名翻译家、
教育家、文艺评论家。儿子傅聪是世界闻名的钢琴家。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
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
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
但人类的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却是想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
孤独的。
故选:Do
6.下面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B.率事于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C.阡陌笠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D.遂与外人闻隔(古义:被人离间而隔断。今义:房子隔断的部分)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今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间隔”古义为“隔绝,不通音讯”,今义为“两个地方分隔开”。
故选:D。
7.古诗文默写。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兼葭》)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寄语远行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
咫尺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想做官而没有途径,闲居在家深感羞愧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的句子是:黄发垂
髯,并怡然自乐。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1)所谓伊人(重点字:伊)
(2)悠悠我心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重点字:耻)
(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重点字:髻)
8.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
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
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
【解答】(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飘荡,两个农人在田间劳作。在图画
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提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2)此题解答要结合上题的分析作答。
答案:
(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飘荡,两个农人在田间劳作。在图画右上角,
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提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2)作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
关心。
9.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
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AD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
写的原因是什么?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随,理由一
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中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第三小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第一句是春天,第二句是夏天,第三句是冬天,第四
句是春天,第五句是秋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感官描写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第四句诗幽草是
视觉,鸣是听觉。据此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而
入则显得过于生硬了。
(1)AD(2分)(选对一个得1分)
(2)示例:选D组,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
(1分)这里用听到的黄鹏声来反衬涧边青草的幽静,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1分)
(3)随(1分)
要点:溪流清澈平缓(溪流清澈,没有大的波浪)(1分)
示例: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兼葭
《诗经•秦风》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徊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徊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
兼葭采采,白露未己。
所谓伊人,在水之滨。
溯徊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由此你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上—
A.诗歌中的“伊人”,是诗歌实写的形象。她行踪不定,形迹缥缈,变幻莫测。
B.“溯涧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答案】(1)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兼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
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3)A
【分析】《兼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
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解答】(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由写兼葭引出男子
对心上人的不懈追求,这是比兴的手法,也可叫做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通过写秋季兼
葭茂盛,露化为霜,秋意渐浓的情景,渲染了深秋凄清的气氛,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子对心上人的不懈
追求,不悔寻觅更让人动容,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重。
(2)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理解。本诗意中人所处的位置不断变化,”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垠、在水之谀、宛在水中扯”,既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的艰辛与努力,也为全诗营造了一
种缥缈朦胧的意境,意中人身形缥缈,心意朦胧,难以追寻,不可捉摸。这种意境与诗中的景物描写,
兼葭苍苍,霜露茫茫一致。衬托了主人公不知意中人身在何处的迷茫和多次求而不得的失落伤感之情,
生动而感人。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诗歌中的“伊人”,是虚化的意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或事物。象征了理想化的东西是美好
的,是一个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的动力。
BCD.正确。
故选:Ao
答案:
(1)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兼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
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3)A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
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
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
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I。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
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
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
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
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a):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
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i):斜靠。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光下季:同“彻。穿过,
②其岸势太岁差互:像犬牙(像狗的
牙齿)
③疾草:快走
④山行之极那也:景象(景观)
(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①《小石潭记》:清
②《观第五泄记》:伟(奇)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填入如表。
选文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
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
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
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
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
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
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
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
“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
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
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
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
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
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
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
词。
①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同“彻”,穿过,透
②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
③句意:快步走去。趋:快走
④句意: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观:景象(景观)。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
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句意:(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重点词有:疾:大
句意: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3)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内容总结概括特点。可以从
文中寻找或概括。
(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抓住文章中关于文章情感
的语句,或直接描写的,或间接描写的。
答案:(1)①澈:同“彻。穿过,透。②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③趋:快走。④观:景象(景
观)。
(2)①(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3)①清②伟(奇)
(4)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12.阅读《小心落叶》,回答下列各题
①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
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②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
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③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
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④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
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⑤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
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⑥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
样惊散树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
悠的白云上飘摇……
⑦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
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⑧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
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
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
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
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
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
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
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⑩小心落叶。
⑪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⑫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
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的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得思绪会
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⑬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刨、心落叶。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E
A.第②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
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⑨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了深切的
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
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赋
予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做类比,把抽象的
人生思考表现的形象易懂。
(2)①在第⑤段中,“无知和错误”指得是什么?②第⑧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
命名的作用是什么?
(3)①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②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
么?请分别说明。
(4)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篇文章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落叶,文章以俄罗斯诗人的诗引出了对落叶的思考,通过对落
叶的描写与深思,表达作者对逝去年华的惋惜,对生命应从容、超脱与包容。同时提醒读者要珍惜青春。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分
析比对。B项,原文中没有表达“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只有探究生命奥秘的遐想。C项,“喜欢”应为
憧憬,“具体细致”不符合文章实际。D项,”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不符文章实际。故选A、E两项。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与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五段后半段内容,“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
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可以看出段首的“无知和
错误”指的是不知道珍惜青春。第二问出现在文章第八段,作者写了,因为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
树木命名,”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从而引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18篇)
- 保安自我鉴定(5篇)
- 学校红领巾奖章方案(3篇)
- 皮革化工订购合同书(4篇)
- 2025新产品供销合同范本(10篇)
- 纺织品供货协议范本
- 咖啡机投放协议合同
- 商品房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正规分居协议书范本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学、吴江、相城区2025年初三下学期考试数学试题理试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宣教
- 电子书 -《商业的底层逻辑》
- 农贸市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外贸谈判知识分享课件
- 《患者疼痛管理》课件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融合感知平台建设方案
- JB T 7689-2012悬挂式电磁除铁器
- 课件-错账更正
- 现代汉语语料库词频表CorpusWordlist
- GB/T 5465.2-2023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