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历史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4821.282.423.384.385.0114886.287.3243.389.3366.6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2.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区别是:()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目标 D.是否议会制度3.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4.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上书清政府,反对“皇族内阁” 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5.先秦时期的礼仪规定,“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士诸侯”。西汉建立后,中央政府规定,在地方郡国设立皇帝宗庙。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皇权加强B.君臣等级区分C.儒家礼制推广D.小农经济出现6.据《国语·晋语九》记述,晋国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在与赵氏斗争中失利,其子孙流落到齐国,变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后来,流落到齐国的子孙,学文习武后有一技之长和有功业者又被授官。这主要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传统的宗法制走向崩溃 B.世袭任官制度遭到了冲击C.诸侯争霸斗争异常激烈 D.各诸侯国官制均发生质变7.历史地图具有空间分布与时间定位相结合的特点,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推动湖南农民运动 B.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C.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农村革命道路成为党内主流意识8.关于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伊斯兰教的产生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密切②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③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④伊斯兰教属于多神信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展示了数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其中有一部分题材来自远古时期丰富多彩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对神话的认识最符合历史学要求的是A.历史久远基本没有历史价值 B.是古代先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C.对了解先民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D.是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10.“北京天安门己经成为中国的—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但它没有见证的是:A.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 B.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典礼C.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 D.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典礼11.下表是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状况表。表中现象A.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 B.导致新生产方式出现C.证实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过程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12.“它渊源于高度同一化的基督教文明和代议制民主政治传统,建立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请问“它”指的是A.欧盟 B.东盟C.七十七国集团 D.石油输出国组织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材料二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482年到14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不正确;144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不正确。点睛: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理解。解答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2、C【解析】

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政体变革的目标不同,故选C;革命派与维新派都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A;维新派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排除B;革命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实行议会制度,排除D。3、A【解析】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可知,诸侯国数量、战争爆发的频率和次数都在减少,没有战争的年份也逐年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平发展不是时代主流,B项错误;材料没有富国强兵和战争规模扩大的信息,CD项错误。4、B【解析】

依据孙中山的生平判断“28岁那年”是1894年,改年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是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故B正确;“皇族内阁”是1911年成立,排除A;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排除C;武昌起义是1911年,排除D。故选B。5、A【解析】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与政治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政治权力还往往通过祭祀权力而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历代的帝王都毫无例外地注重祭祀权力的拥有。与政治上的等级制度相应,祭祀上也是有一套等级的规定。与此相应,天子诸侯的宗庙都设在自己的都城之内,并亲自奉祀。西汉建立之后,在祖先祭祀上因事制宜,很多方面都打破了先秦时期的成规,在地方郡国设立天子宗庙,就是与先秦不同的新特点。西汉皇帝宗庙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皇权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故A项正确;君臣等级的区分并不是始于西汉,夏商周时期的王权制度和分封制即是君臣等级的区分的开始,故B项错误;儒家礼制的推广是始于汉武帝,而题干的时间从西汉就开始了在郡国设皇帝宗庙,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故D项错误。6、B【解析】

范氏、中行氏在齐国学文习武后再次获得官位,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选拔官员注重才能的倾向,这种情形对世官制有一定冲击,选项B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尚未崩溃,排除A;选项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体现了齐国选拔官员标准的转变,不能看出所有诸侯国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排除D。7、B【解析】

据材料信息“革命根据地及革命政权所在地”及地图信息“井冈山、瑞金”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时期,B正确;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有材料不符,A错误;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是1937年秋,C与材料不符;据材料“革命政权所在地---瑞金”可知,此时是长征前,故D说法错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井冈山、瑞金”,考查的是读取地图信息及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过程。8、D【解析】在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个宗教当中,伊斯兰教产生最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起源都与古老的犹太教密不可分,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故①正确;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故②正确;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故③正确;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D。9、C【解析】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属于神话故事,通过了解先民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C正确;历史价值不在于存在远近,A错误;神话并不是先民真实写照,B错误。口传史料是二手史料,D错误。10、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选项B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19年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开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949年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概括。11、D【解析】

据材料“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可知,出现了脚踏缫车、水转大纺车、及大型提花机”,这些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出现说明了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是鸦片战争后,A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纺织技术的进步,没有涉及新的生产方式及经济重心南移,B、C与题意不符。12、A【解析】

从材料中的“建立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来看,这一组织是欧洲联盟,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故答案为A项;东盟、七十七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之间主要是进行经济和能源方面的合作,不符合题干中“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要求,排除B、C、D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与文化因素联系密切;形式(类型)功能多样;有较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支撑);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立足本身,但也借鉴学习。积极作用:逐渐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改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2)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增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可知体现的是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可知体现的是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根据材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可知体现的是有较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根据材料“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可知体现的是与文化因素联系密切;根据材料“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可知体现的是立足本身,但也借鉴学习。作用:结合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作用需要从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推动城市的发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原因:根据材料“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