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山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咸宁市通山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咸宁市通山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咸宁市通山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咸宁市通山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3咸宁市通山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2分)外婆的手纹李汉荣(1)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2)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3)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4)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5)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6)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7)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8)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9)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10)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过,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11)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12)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13)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14)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15)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还有的让女儿用。可是我的妻子从来没用过针线,而且家里多年来就没有了针线。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早已过时了。(16)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17)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外婆的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18)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19)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20)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1.根据外婆做针线活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缝衣前的准备A缝衣的地点B缝衣的神情C2.按要求赏析句子①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②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从动词的使用或句式的角度赏析句子)3.文中说“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后来“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妻子没有答应,最后“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请你说说作者如此对待鞋垫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1)先洗手,再穿得整整齐齐,(2)光线敞亮的地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3)朴素、虔诚、庄严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外婆眼中的布,形象的写出了外婆将万物视作有生命的物体来平等对待,表现了外婆是一个对待生活乐观积极、内心世界丰富的人。②用“涌”“游”“含”三个动词或对称句(对偶),表现了外婆缝制的图案的精美和手艺的高超。3.(1)外婆送我的礼物确实很美,很有保存价值;(2)作者借此怀念外婆对自己的爱;(3)作者借此体会外婆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磨难,外婆总能保持着与世无争、恬静、平和的心态,追求着真善美;(4)作者渴望延续外婆质朴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1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炼。A.根据题干“缝衣前的准备”提示,找到(6)段“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可知,此处应填“先洗手,再穿得整整齐齐”;B..根据题干“缝衣的地点”提示,找到(6)段“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可知,此处应填“光线敞亮的地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C..根据题干“缝衣的神情”提示,找到(6)段“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可知,此处应填“朴素、虔诚、庄严”。【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根据“一匹布”“的心情”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可知,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5)段“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可知,本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用心体会世间万物,把物当作有情的生命的心态,揭示了外婆丰富而又善良的内心世界。(2)要求从动词的使用或句式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动词角度:“涌”“游”“含”三个动词分别形容鞋垫上“泉”“鱼”“水仙”的样子,凸显出来了外婆手纹的高超;从句式角度:“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用对偶的句式,显得整齐,与后文“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整散结合,显得错落有致。【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11)段“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可知,鞋垫很漂亮,有艺术价值,值得收藏;从(11)段“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可知,鞋垫中包含着外婆对我的体贴、牵挂和深沉的爱;从(14)段“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可知,鞋垫中寄托了我对外婆的怀念和眷恋;从(16)段“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可知,鞋垫中我渴望外婆那样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能力;从(17)段“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和(18)“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可知,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忧虑和担心。(二)现代文阅读Ⅱ(9分)中国人工智能崛起①日前,机器人“华智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自我介绍视频引发中国网友关注。视频中,华智冰正面出镜唱歌,是一名眉目清秀的女孩。她盘腿而坐,抱着吉他忘情演唱,表情动作十分真实。②“华智冰”作为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脱胎于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即日起开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和研究生涯。③“华智冰”有一个“智能数字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贾珈在研发团队中负责“华智冰”的外在形象及声音、表情、口型、肢体动作的生成。他说“希望下一次可以让大家看到‘华智冰’跳舞能够达到清华舞蹈队的水平。”④“华智冰”的发布只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案例。纵观整个中国的AI行业,在许多方面取得的成果都是令人惊叹的。⑤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给出的数据来看,过去10年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52万件,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占全球总量的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申请量的8.2倍。⑥在实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战疫方面,人工智能发挥着不可替代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健康码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健康码系统需要对使用人进行身份认证。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那么容易。⑦除了健康码的使用,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例如,疫情发生期间,广州通过无人车配送物资也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还比如疫苗的研发、医疗设备的研发等方面。⑧现在,人工智能成为大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也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动力,而且要得到广泛应用。⑨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模式与商业模式基本成型,人工智能发展也将更上一层楼。截至去年6月底,中国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为77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已成为全球AI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⑩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将在细分市场和纵深化程度方面进一步提升,更加密集而广泛的商业化落地阶段即将到来,包括家居、金融、医疗健康、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而相关部门的扶持举措也将更加务实。(摘自《学习强国》,有改动)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点明说明对象——机器人“华智冰”,并通过对她的介绍,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华智冰”是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眉清目秀,表情动作真实,跳舞也达到了清华舞蹈队的水平。C.第⑥段画线句子表明健康码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时系统需要对使用人进行身份认证并非一件简单的事。D.第⑨段加点词“截止”限定时间范围,“之一”,说明不是唯一一个,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请简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和作用。6.请联系全文说说我国人工智能崛起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4.B5.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举52万、389571件等一系列具体数据,将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的申请量和美国的进行比较,准确突出了“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①“华智冰”的诞生,代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一个高超的水平。②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③中国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方面,特别是战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④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动力并会得到广泛应用。【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有误,根据第③段中的“希望下一次可以让大家看到‘华智冰’跳舞能够达到清华舞蹈队的水平”可知,选项“跳舞也达到了清华舞蹈队的水平”有误。故选B。【5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画线句使用了“52万”“389571件”“74.7%”“8.2倍”,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语句“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申请量的8.2倍”把中国与美国做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中心“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可知,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的特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根据第④段中的“‘华智冰’的发布只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案例。纵观整个中国的AI行业,在许多方面取得的成果都是令人惊叹的”可得:“华智冰”的诞生,代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一个高超的水平;根据第⑤段中的“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可得: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根据第⑥段中的“在实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战疫方面,人工智能发挥着不可替代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得:中国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方面,特别是战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第⑧段中的“中国也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动力,而且要得到广泛应用”可得: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动力并会得到广泛应用。据此理解作答。二、名著阅读(7分)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痩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乙】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痩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7.《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甲】文中的“青年军官”指的是_____________(人名)。8.上述文段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B.斯诺对在苏区所见所闻的记录是出于记者职业道德的客观记述,他将每个人的言语和争论都如实记录在书中,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历史的真相。C.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D.斯诺全程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丰富多样的形式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物。9.学校拟开展以“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为主题的经典阅读推荐活动,请你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红色经典名著推荐给同学们,并拟写推荐语。【答案】7.①.西行漫记②.周恩来8.C9.《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事实的真相,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为公众提供最新的战争概况。故事情节十分的突出,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7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第①空:《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第②空:根据选段中的“清瘦的青年军官”“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是用英语讲的”可知,“他”是周恩来。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C.“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有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比作闪闪的红星,不仅照耀着大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在拟写推荐语时,需要对书本的内容做一个大概的介绍,然后简明阐述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获得的意义。示例:《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作者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三、古诗文阅读(30分)10.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1)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2)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刘桢《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5)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这是历代有担当、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境界,正如鲁迅《自嘲》一诗中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一样。【答案】①.狐兔翔我宇②.日暮乡关何处③.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有本性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大漠孤烟直⑧.长河落日圆⑨.几处早莺争暖树⑩.谁家新燕啄春泥⑪.攀条折其荣⑫.将以遗所思⑬.俯首甘为孺子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中“翔、罹、凝、颓、鳞、竞、莺、啄、攀、遗、孺”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二)(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李白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释】①谢朓:南齐杰出诗人。谢脁北楼:即谢朓楼,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乙】诗首联点题,概写登楼总体印象,黄昏时分登上谢朓北楼,望见晴空下的宣城就像一幅画,总领全篇之景。D.【乙】诗颈联中的“寒”“老”二字显得新鲜而贴切,因为“寒”“老”二字既写出了秋色的苍凉,也写出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惆怅、落寞。1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13.两诗尾联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1.A12.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13.【甲】诗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故乡水送别诗人的行舟,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尾联诗人通过怀念谢朓这位前代诗人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情。【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有误。“渡远荆门”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游”写的是此行的目的,没有交代时间、人物;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的意思“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抒发自己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情。(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倶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节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3)尝秋夜坐钓月矶____________(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____________15.下列选项中,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B.相与步于中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见虎丘本色耳 D.念无与为乐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18.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14.(1)只是;(2)考虑、想到;(3)曾经;(4)和15.A16.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7.(1)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2)但还是不如在山林空寂的时候,一人独自前往要和我意。18.两篇都描绘出如水月色的美景,使人感到宁静和无比悠远幽静,典雅。都有着美好的月色,使人惬意。使人忘记忧愁,静谧的意境。环境幽静,人烟稀少,月色优美。(答出相关内容,意思相近即可)【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2)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3)句意: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尝:曾经。(4)句意:与佛灯在树梢间若隐若现。及:和。【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助词,用于句尾,表示比拟,……的样子/连词,表示转折,可是;B.介词,在/介词,在;C.助词,而已,罢了/助词,而已,罢了;D.代词,……的人/代词,……的人;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亦”是副词“也”,修饰限制动词,所以通常都在句首,因此“亦”前面做一个停顿;“以”是介词,后面跟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作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位于谓语动词前面,所以“以静意对之”连在一起。故断句“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相与,一起;本句属于是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中庭”翻译时要放在谓语“步”的前面;(2)然,但是;若,比得上;会心,合心意。【18题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苏轼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承天寺夜色。把照在庭院里的月光,比作积满的清水,澄澈透明;把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中纵横交错的水藻、水草。所以承天寺的夜景皎洁、宁静;虎丘的夜晚作者的描写是“月色甚美”,“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也是美好、幽静;所以两处的共同特点是月色美好,环境清幽,使人惬意。四、综合运用(12分)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悄然(qiǎo)锃亮(zēng)秀颀(qí)惟妙惟肖(xiào)B炽热(chì)黝黑(yǒu)濒临(bīn)锐不可当(dāng)C.踌躇(chú)镌刻(juàn)嶙峋(lín)恹恹欲睡(yān)D.遒劲(jìng)翘首(qiào)鲜腴(yú)屏息敛声(bǐng)【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注音。A.锃亮(zēng)—zèng;C.镌刻(juàn)——juān;D.翘首(qiào)——qiáo;故选B。2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国家荣誉感,让袁隆平始终殚精竭虑,不断思索着杂交水稻事业发展的未来。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要惟妙惟肖。C.春日里,来武汉大学欣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校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D.老师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书本一尺远。【答案】A【详解】A.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此处形容袁隆平为研究水稻而呕心沥血,使用正确;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用于形容门窗,使用不正确;C.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用于形容车辆,使用不正确;D.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此处形容写字时的样子,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故选A。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B.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C.春节期间应注意将大功率的电器错开时间使用,避免不集中用电导致电线超负荷引发火灾。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搭配不当,“语文素养”不能与“改善”搭配,应该用“提高”;B.成分残缺,“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