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自助 高中语文试题微训练20(文言文+语用+作文)_第1页
微自助 高中语文试题微训练20(文言文+语用+作文)_第2页
微自助 高中语文试题微训练20(文言文+语用+作文)_第3页
微自助 高中语文试题微训练20(文言文+语用+作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自助高中语文试题微训练20(文言文+语用+作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材料二: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尝A所用B不过C三石D以示E左右F左右皆试G引之H中关I而止。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用法相同。B.适,到……去,与《谏逐客书》“适观而已矣”中的“适”词义不同。C.刍荛,“刍”指割草,“荛”指采薪,它们相连,在文中指割草采薪之人。D.责,责备,与现代汉语中“引咎自责”中的“责”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被杀掉,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国人并不怕。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又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弓有九石之力。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臣子能够勤奋工作,而且能如实反映情况,这是因为明君善于用人,不单单凭借个人之智。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管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贵是贱,只要策略优秀就可以实行,不然,即使卿相提出的策略也不必采用。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2)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5.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船开始动了。它慢慢地从岸边退去。它在转弯。岸上的人影渐渐地变小,忽然一转眼就完全不见了。觉慧立在船头,眼睛里还留着他们的影子,仿佛他们还在向他招手。他觉得眼光有点模糊,便伸手揩了一下眼睛。然而等他取下手来,他们的影子已经找不到了。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①

他的眼睛所触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三个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②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有几个未见面的年轻朋友。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带到有着新鲜空气的城市和充满热血的人群中间去。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3分)7.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中的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8.文中①②处两个句子,都有“只是”,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4分)①他的眼睛所触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②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三)写作(60分)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常用来形容“想好了再干”,这种行事方式被认为更有计划性。而“边干边想”则有实践的意义,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行为,往往也能获得成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自助核对1【答案】DFH【解析】“三石"是"不过”的宾语,故在其后断开;前一个“左右”是“示”的宾语,故在其后断开;“之”只能做“引”的宾语,不能做“中关”的主语,故在"之"后要断开。2【答案】D【解析】文中的“责”意为要求,并非责备。3【答案】A【解析】错在“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原文说的是“殊不知齐军之所在”,即不知道齐军在哪里。4【答案】(1)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他也不知道。【解析】(1)[把“直言”所包含的“劝谏”的意思补充出来1分,“过”(过错,过失)1分,“无道”(没有途径,无从)1分,句意1分。注意:如果考生把“善无自至”译作“善言就无从听到”,也可以算是正确的译法。](2)[关键词语“暗”(昏庸,糊涂)、“卑贱”(地位低贱)各1分,补出“不能知”的主语1分,句意1分]5.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3分)【答案】①观点上的相同之处:君主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②主要论证方法的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材料二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本论点与论证方法。观点可以从材料看出。至于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结合文本,可以看出材料是举事例进行论证,而材料则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参考译文】材料一:亡国的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贤人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齐国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寇已经临近了,国人已经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于是宋王大怒,把派去的人屈杀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报仍与前一个人相同,宋王又大怒,把他屈杀了。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三次,之后又派人去察看。被派的人路上遇见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要到哪儿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没想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我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死掉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恐怕也是一死。这该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将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被杀,比国破后送亡的人先逃亡。”于是被派的人回报宋王说:“根本没看到齐寇在哪里,国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兴,就赏赐这个人钱财。齐军一到,宋王自己奔到车上,赶着车急急忙忙逃跑。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用硬弓。他平时所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拿给左右侍从看,侍从们试着拉这张弓,都只拉到一半就停了下来,说:“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除了您,谁还能用这样的弓!"宣王的实际情况是所用的弓不超过三石,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弓是九石,这岂不可悲吗?给国家造成祸乱的君主,他们的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三石而自以为用九石啊!材料二:做君主的,借助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借助天下人的耳力聆听声音,凭借天下人的智慧考虑问题,依仗天下人的力量争取胜利。因此,君主发布的号今能够向下贯彻,群臣的情况能够上达。因此,贤能的人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智慧,能力差的也竭尽全力;君主的思德施予普遍而不偏私,群臣勤奋工作而不懈怠。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在于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方法,而不专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所以惜助于车马的人,脚腿不辛苦而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不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大海。君主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渠雅韵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有不使自身遭困的。(因此对于君主来说》假使那些言论是正确的,即使是役民樵夫,也不能弃之不用;假使那些言论是错误的,即使是卿相在朝延上拿出的策略,也不一定非用不可。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的意见,那策略如果可以使用,就不以拿出策略的人地位低微为羞耻;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不要求他的言辞漂亮。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他也不知道。6【答案】①三个句子构成排比,描述了在大城市里将拥有新的一切,②表达了他对大城市的期待和向往;③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富有节奏。(1点1分,共3分)【解析】从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三个排比句,主要描绘的是城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向往。7【答案】①句号表示较长的停顿;②突出表现了船“动、退去、转弯”的三个渐进过程;③写出了他对于自己缓缓离开的真切感受:④表达了对岸上送行人的不舍。(每点1分,共4分。)【解析】句号停顿与文句中的动作有关,突出强调动作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心理感受。8【答案】①第①处中的“只是”意为“仅仅是”“不过是”“只有”。②第②处中的“只是”意为“一直”“只管”。(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语法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能力。前一处“只是”在整个句子中作为谓语用,意为只有或仅仅是;后一处作限制语用,是对“向前流去”的限制成分,意为“一直”。9【参考立意】①既要有计划意识又要有变通意识。②以万全之计划,应不测之变化。③全盘规划掌大局,随机应变找机遇。想与做在我们做事时常有两种方式:一为“想好了再干”,二为“边干边想”。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劣,而我言,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符实际。

“想好了再干”意为在做事前提前进行规划,以制定出每一步的方法与走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诚然能使我们目标明确,但实际往往是变化的,一味遵循,会陷入刻板模式,偏离实际。“边干边想”意味在做事时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摸石头过河,固然能应时而变,但在做事开始时没有明确方向,从而会不自信,走许多弯路。由此看来,两者均优劣明显,何不如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如此,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符实际,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辅实际,推动我们成长成才,收获人生的花团锦簇。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中,找到自己人生大目标很重要,在前行中具体分析道路方法亦很重要。杨振宁作为我国物理学界著名学者,其人生并是两者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