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轮复习课程标准: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基本脉络,认识到分裂与局部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2、通过史实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民族交融、区域开发方面的具体原因、表现和作用,认识到该时期社会发展的进步性3、通过少数民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理解民族交融对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重点关注政权更迭、少数民族内迁、士族、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年份试

卷考点(试题情境)2024年河北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对文化的影响江西卷北魏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华夏观念甘肃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刑法改革的思想渊源广东卷魏晋时期鲜卑族的文化习俗湖南卷东汉至南朝时期湖南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浙江卷-1西汉末至唐中期人口变化的原因新课标卷魏晋时期的政权更替方式及其影响重庆卷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均田制与赋役制度福建卷魏晋时期的社会治理与选官制度安徽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江苏卷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全国甲卷北魏冯太后的教育改革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封建社会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也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孕育统一的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和对外关系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政权更迭频繁,内部争斗激烈,政治制度相对不稳定,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弱;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政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南方经济开发初见成效;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拓展,田庄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北民南迁,各民族交往、交融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佛教、道教广泛传播,成为重要的宗教信仰,影响深远,儒学地位受到冲击,玄学兴起,科技文化领先世界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一)朝代更迭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二)士族政治与九品中正制(1)含义门阀士族是指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他们通常拥有高贵的血统和显赫的家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享有特殊待遇。门阀士族在政治上通常能够世代为官,拥有很大的政治势力。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材料一:魏晋士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是东汉士家大族势力发展的延续……东汉至西晋时期,世族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处于皇权的控制之下,不足以超越皇权。到了东晋时期,权力结构才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从东晋时期的史实来看,士族在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益,不容皇权侵犯。——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材料二: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隔断了中央与地方的从属关系,进而演变成天下大乱。持续的战乱造成地方势力坐大。世家大族操纵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大权。魏晋以降,门间士族有宾客、门生、部曲、佃客与奴婢,并占据广阔的山泽庄园,势力空前强大,且可凭恃九品中正制平流进取,巩固其政治地位。——任重《魏晋南北朝君权削弱的几个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魏晋门阀士族形成的背景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

:魏晋政权依赖于士大夫家族的支持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制度保障

:九品中正制

考向分析知识框架基础巩固对点训练阶段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魏晋门阀士族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摘编自徐国富等《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政治上:享有特权,把控朝政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社会上:等级分化色彩明显文化上:传承儒学,崇尚清淡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考向分析知识框架基础巩固对点训练阶段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魏晋门阀士族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永嘉南渡后,王导居机枢之地,王敦则总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王氏人伦斯得,冠冕不替,在江左与秦淮共长久,其基业奠定于“王与马共天下”的年代。北迁老百姓纷纷依附于王氏等门阀豪强,并得到了豪强士族保护,分得新土地进行耕作。解决自己生计的同时加强了士族势力。——摘编自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积极:有利于政局稳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江南经济的开发;有利于提升家族凝聚力。消极:不利于阶层流动;一定程度上威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门阀士族和豪强地主的联系与区别豪强地主:指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

,同时在政治上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地主

。他们通常通过兼并土地

、经营工商业等方式积累财富

,并在地方上形成强大的势力

。豪强地主往往拥有私人武装

,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

,并对地方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他们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使得他们成为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

。(1)联系:首先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一部分

,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其次

,他们在政治上都有一定的势力

,能够对地方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2)区别:豪强地主更多的强调经济实力和私人武装

,而门阀世族则更注重血统家世和特权

。门阀世族多是豪强地主

,但豪强地主不一定是门阀世族

。(2023·广东选择性考试)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的弱化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二)士族政治与九品中正制

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初创时期以家世、道德和才能为选官标准,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遂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1)含义: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措施作用前期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评价材料一:(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刘知几材料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四)民族交融含义:既不包含旧族体的消亡,也不包含新族体的产生,而是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往交流中,产生的互相交融的一种状态,一种共同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民族交融则包含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意思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四)民族交融表现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内迁各族人民与汉人错居杂处,过定居生活,由从事畜牧业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各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用具等。少数民族政权重用汉族士人,沿袭中原典章制度,实行封建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说汉语,穿汉服,成为北方生活习惯。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也受到汉族人的喜爱。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民族之别的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①在当时,民族交融存在“互化”过程,虽说汉化是总体趋势,但交融并非单向,而是“汉化”与“胡化”共存。②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采桑的行为明显是受汉族生活的影响,同样,北朝的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因此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双向性。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四)民族交融——特点第二次民族交融,特点在于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接受汉族文化(2024·广东肇庆一模)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氐秦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五)法律:律令儒家化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三纲五常。1.西晋: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相关信息并装订成册,称为“黄籍”。2.东晋: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北方南渡而来的侨民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采取“土断”的措施,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链接选必一(六)户籍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七)地方行政制度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2024·全国新课标卷·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A.

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

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

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

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2024·甘肃卷·3)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A.

深受儒家影响B.

借鉴南朝经验C.

沿袭鲜卑传统D.

意在托古改制√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一)农业1.耕作工具:南北朝时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三国时期的马钧将翻车进行革新后,在民间广泛使用。3.劳作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链接选必二灌钢法翻车(马钧改进)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二)江南初步开发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附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解读时空坐标基础梳理真题演练考情分析阶段特征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二)江南初步开发——原因(江南)地广野丰……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有腴上地,亩直一金。(东晋)百许年中,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