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欣赏莲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学习目标了解“说”的特点;(重点)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翻译句子。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北宋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甚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噫()颐()鲜有闻()隐逸()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yīyíxiǎnyì预习检测1.听讲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整体感知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指前面说的各种花多结构助词,的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沾染(污秽)洗艳丽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我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转折水波生藤蔓长枝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更加耸立的样子竖立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隐居避世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ī叹词,相当于“唉”xiǎn少应当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今义:陶后鲜有闻古义:今义:一字多义:可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谓予谓菊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归类整理、记忆值得可以认为竖立

植物,种植少新鲜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节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表现了莲花哪些美好的品质?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整体感知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莲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2.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表现了莲花哪些美好的品质?莲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美好的姿态气质端庄严肃,品行高洁,令人敬重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菊花牡丹莲花“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爱菊爱牡丹爱莲(鲜)(众)(独)隐逸者离世隐居富贵者追名逐利君子身居浊世洁身自好惜厌爱以花喻人托物言志正衬反衬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2.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合作探究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他要像莲一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他洁身自好,庄重,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被人尊重。“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俗恶劣的环境中,能不为环境而改变,洁身自好,保持清白、正直、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品格,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2.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写作特色2.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写作特色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课堂小结《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综合探究(1)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