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必备知识•构建通史体系关键能力•深化融通学习命题研析•聚焦高考动向[课标要求]1.必修: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2.选择性必修:(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疫病防治,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3)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书刊出版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时空坐标]必备知识•构建通史体系一、三国至隋唐的思想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表现魏晋南北朝(1)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2)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3)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唐朝(1)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2)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2.反佛斗争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表现(1)南朝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2)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儒学复兴运动(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内容:唐中期,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二)文学艺术与科技1.文学艺术文学魏晋南北朝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书法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绘画东晋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被尊为“画圣”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2.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1)疫病防治: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隋唐时期,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选择性必修2·第14课)(2)医学成就: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选择性必修2·第14课);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概念释意】1.魏晋风度:(1)内涵: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可以作为一种文人的心态和时代的精神来看待。(2)表现:在人格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追求隐逸;在交往中喜好清谈;喜好服食药、酒;在服饰上追求洒脱。(3)实质:魏晋风度反映出魏晋士人追求洒脱的背后,实有一种无法排解的忧愁和痛苦,显现出他们矛盾的心态。2.寺院经济:(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式——寺院经济。(2)形成:佛教寺院垦殖土地,兼涉商利,从而形成经济实体,大约始于两晋,在东晋时期寺院经济已经产生。(3)影响:寺院经济与国家争夺劳动力,不承担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统治基础。【教考衔接】1.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历史纵横”(魏晋玄学)思考:归纳玄学的思想主张,分析说明玄学的产生发展反映的社会特征。提示:主张:哲学上,强调“道”和“无”;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顺应“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社会特征: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思想多元。2.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图片“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及注释思考:“《金刚经》卷子”能够见证哪些历史事实?提示:(1)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反映了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2)见证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3)见证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二、中外文化交流佛教佛教入华(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2)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3)唐朝的高僧玄奘,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佛教外传(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儒学(1)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2)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选择性必修3·第2课)社会制度(1)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2)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选择性必修3·第2课)人员往来(1)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2)日本多次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选择性必修1·第11课)(3)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唐朝后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技术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选择性必修1·第11课)商品物种(1)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大量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2)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选择性必修3·第9课)饮食服饰艺术等(1)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选择性必修3·第2课)(2)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选择性必修3·第9课)【概念释意】中华文化圈:(1)内涵: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并且不断地向外辐射的文明共同体。(2)发展过程:奠基——夏、商、周三代的发展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形成——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格局,标志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的确立;发展——盛唐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大国精神。【教考衔接】1.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唐招提寺”图文信息思考:对“唐招提寺”图文信息进行解读。提示:(1)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唐招提寺是日式大唐建筑的典范,体现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促进了日本建筑技术的发展。(3)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盛况和中国佛教的发展对日本的影响。2.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思考: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以提取哪些有效信息?提示:(1)唐代对外交通发达,线路范围广,以长安为中心对外辐射。(2)海陆丝绸之路并存,对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3)西南丝绸之路仍发挥作用等。(4)广州、扬州、登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港口城市。三、文化传承(选择性必修3·第14课)学校教育(1)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2)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印刷书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关键能力•深化融通学习主题一儒学的失落与复兴——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结构体系】【探究史料】材料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佛与老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摘自韩愈《原道》思考:根据材料,说明韩愈是如何认识汉唐儒学的。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解答:认识: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主张:复兴传统儒学,天下可治【阐释史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史学前沿】东晋南朝文化的精神风貌轻事功的价值取向,重个体的人生理想,慕适意自足的生活情趣,皈依佛门、遁迹林涧的幻灭意识,构成东晋南朝文化精神的总体风貌,有以下表现:一是游离于政治,慕尚隐逸。二是游离于现世,遁入空门。三是游离于礼法,注重性情。四是游离于国家,推崇个体。——摘编自孔定芳《论东晋南朝文化精神对儒家理想的叛离——兼论东晋南朝的文化特色》【解读】孔定芳的“东晋南朝文化精神”观点引导我们思考:“魏晋风度”的思想内涵有哪些?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主题二文化的昌盛与包容——魏晋至隋唐的科技、文艺与中外交流【结构体系】【探究史料】1.文学艺术昌盛材料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许合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思考:材料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点拨▶学业质量突出家国情怀水平4:能够将唐朝文化昌盛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能力·解读信息:材料主要介绍了唐朝乐舞发达的表现:众多音乐家、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运用信息:材料第一句说明了统治者重视;其他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角度分析核心价值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从文化自信角度培养家国情怀解答:现象:乐舞发达。原因:统治者重视;唐朝实行文化宽容政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频繁。2.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材料隋唐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的碰撞……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华文化圈”。——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点拨▶解答: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隋唐统一的局面;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学业质量突出历史解释水平3: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解释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关键能力·解读信息:材料关键信息“民族交融与文化的碰撞”;“隋唐统一”“多种文化,融合创新”;“以中华文明为榜样”·运用信息: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核心价值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从文化自信角度培养家国情怀【阐释史论】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政治政治稳定,特别是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为隋唐时期文化的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经济发展,特别是手工业技术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文化的辉煌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政策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和开放、兼容的对外政策,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盛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继承创新隋唐时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命题研析•聚焦高考动向考点要求考题统计高频视角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3年5考)2024年江苏卷·T2;黑吉辽卷·T2“三教合归儒”、佛教本土化、复兴儒学、文学艺术与时代特征、中外文化交流2023年广东卷·T19;北京卷·T16;湖北卷·T192022年无文学艺术与科技(3年7考)2024年浙江6月选考·T252023年河北卷·T18;辽宁卷·T3、T17;全国乙卷·T252022年江苏卷·T3;浙江6月选考·T5中外文化交流(3年2考)2024年安徽卷·T3;甘肃卷·T42023年无2022年无研真题悟方法(2024·甘肃卷·T4)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 (
)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解题指导】练考题明方向考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2024·江苏卷·T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尽管社会动荡,但经学世家通过家族内部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使儒家经典得以保存并继续发展;儒学通过与佛教、道教的交流和碰撞,吸收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使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故选C;北方士族南迁只是南朝会稽贺氏成为经学世家的一个原因,并不是所有经学世家形成的原因,排除A;经学世家的形成与南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无关,排除B;“三教合归儒”的局面出现在隋唐时期,与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排除D。考点二文学艺术与科技2.(2023·全国乙卷·T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A。唐代中后期发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经济相对发展,因此出现“‘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的现象,故选A;宋朝打破坊市界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魏晋时期,出现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排除C;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股份分红协议书
- 一对一贫困帮扶协议书
- 邮政投资理财协议书
- 远程文件管理协议书
- 加注机使用合同协议书
- 违建产权归还协议书
- 鱼塘光伏合同协议书
- 韩国拒绝停战协议书
- 闲置校舍管理协议书
- 葡萄销售代理协议书
- 幼儿园篮球比赛方案
- 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规定
- PLC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
- 劳务分包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企业弹性工时劳动合同范文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1.3开花和结果》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 新员工的管理培训
- 新版进口报关单模板
- 2025年物业合同补充协议范本:物业小区公共收益分配及使用协议3篇
- 《中医体重管理临床指南》
-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小结(2)空间中的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