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0辽夏金元的统治必备知识•构建通史体系关键能力•深化融通学习命题研析•聚焦高考动向[课标要求]1.必修: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选择性必修:(1)通过元朝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元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了解元朝的官员选拔方式,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元朝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了解元朝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以及元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知道元朝的法律;了解元朝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了解元朝的赋税制度、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时空坐标]必备知识•构建通史体系一、辽夏金的统治政权建立民族建立者政治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实行南、北面官制度;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①制度:“猛安谋克”②盛衰: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死后,统治逐渐衰落【概念释意】

猛安谋克:(1)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2)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3)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4)作用: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二、元朝的统治1.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2.措施中央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选择性必修1·第1课)地方管理(1)行省制度:①内容: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②意义: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2)行政层级: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选择性必修1·第1课)边疆治理(1)对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2)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3)对台湾: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法律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选择性必修1·第8课)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拔: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1314年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2)监察: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选择性必修1·第5课)户籍与赋税制度(1)户籍制度:“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选择性必修1·第17课)(2)赋税制度: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选择性必修1·第16课)交通修筑驿道,设立驿站3.民族关系民族交融(1)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2)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区别对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概念释意】1.“山川形便”:(1)内涵: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2)影响:能够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条件。2.“犬牙交错”:(1)内涵: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2)影响: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区域内经济文化交流有限。【图解历史】元代中书省与行省的关系【教考衔接】观察《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思考:指出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提示: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是不断扩大;城区附近始终靠近水源;城市格局至明朝呈“凸”字轴线形。关键能力•深化融通学习主题辽夏金元的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结构体系】【探究史料】1.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材料(2024·甘肃卷·T17·改编)辽西夏金辽朝设南、北面官,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北面官掌治契丹与诸部,不管他们生活在哪里;南面官掌治汉人。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南面包括汉人与渤海人居住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北面为契丹及其属部居住的地区。北面官本质上是部落领袖的私人扈从,南面官相比更加成熟,模仿了唐和五代的官制①。——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西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②。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制度。李元昊仿宋制置尚书令,设十六司,官制渐备。毅宗李谅祚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增设昂聂、昂星、谟个、阿泥等本族官号。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颁新官制及换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③。——《金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辽西夏金职官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意义。解答:共同特点:既保留本民族特色,又效仿借鉴汉制(双轨制、因俗而治);官制渐趋完备;传承中创新。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权、维护统治;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促进各民族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了借鉴。【阐释史论】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及其整体特征政权制度建设特征辽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度因俗而治学习汉制传承创新西夏基本模仿北宋蕃汉两套官称金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度2.元朝的制度创新材料元朝行政管理示意图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元朝行政管理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点拨▶学业质量突出历史解释水平3:在探究元朝行政管理制度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关键能力·解读信息:图片信息显示了元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运用信息:中央机构:中书省、宣政院;地方: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少数民族地区分类管理核心价值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从制度建设角度培养家国情怀解答: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直接管理大都附近地区;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类设行省管辖,实施与内地一样的制度;另一类设专门机构管理,如由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阐释史论】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大杂居、小聚居格局的形成(1)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通过大规模的双向流动,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2)元代更是形成了新的民族,如回族等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相互依存北方民族政权逐渐适应并在适宜农耕的区域“劝课农桑”,使农业经济逐渐进入北方传统的游牧经济区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制度交流与创新(1)北方民族政权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2)元代更是首创行省制度,设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将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中国之主”自居,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命题研析•聚焦高考动向考点要求考题统计高频视角辽夏金的统治(4年7考)2025年八省联考:云南卷·T5因俗而治、君主专制、文化认同、土司制度、民族交融、监察制度、南北面官、猛安谋克、驿道、行省制度、宣政院、四等人制2024年甘肃卷·T17;北京卷·T162023年辽宁卷·T42022年辽宁卷·T4;天津卷·T4;海南卷·T4元朝统一和民族关系(3年4考)2024年广东卷·T42023年福建卷·T42022年浙江1月选考·T7;江苏卷·T4研真题悟方法(2024·广东卷·T4)《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

)A.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C.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D.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题指导】练考题明方向考点一辽夏金的统治1.(2025·云南适应性测试·T5)澶渊之盟后,宋、辽通过边境榷场互市,但均严格限制图书贸易,宋只允许儒家经典通过榷场出口,辽则不允许书籍入宋。然而,宋人著述多通过走私贸易流入辽方,成为北方民族了解中原文化的重要途径;辽朝的情况则多通过跨境人员传入南方。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宋辽榷场贸易不占主流B.未掌握边境贸易主导权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D.民族交流超越政权限制【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宋、辽在榷场互市时严格限制图书贸易,但双方通过走私贸易、跨境人员等方式进行文化交流,这说明民族交流超越了政权限制,故选D;材料未涉及榷场贸易是否占主流、谁掌握边境贸易主导权和儒家思想传播等信息,排除A、B、C。考点二元朝统一和民族关系2.(2023·福建卷·T4)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妻子蒙古人秃忽赤汉人刘氏汉人王庆端蒙古人也速真氏畏兀儿人廉希宪女真人完颜氏回回人哈只哈心汉人荀氏汉人傅显契丹人耶律氏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解析】选A。表格显示的元代部分家庭存在不同民族间通婚的现象,而不同民族的杂居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表格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杂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