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_第1页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_第2页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_第3页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_第4页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创新与管理的假设干问题2主要内容科技创新开展现状、挑战与问题企业创新动力缺乏的体制原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3科技创新开展现状4科技创新开展现状5两个重要顶层设计文件6科技创新开展现状7科技创新开展现状8材料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9材料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10科技创新开展现状11科技创新开展现状12科技创新开展现状13科技创新开展现状14材料2:企业在科技重大专项中的主体地位15科技创新开展现状根底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SCI收录科技论文从2021年的11.7万篇到2021年的16.8万篇,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二。论文被引用次数持续提升,高影响力科学论文数量和比例增长显著中微子振荡、量子通信、超高速光传输、超导、水稻分子设计育种、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等重大成果的攻克,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时间1994-20041995--20051996-20061997-20071998-20081999-20092000-20102001-20112002-2012世界排名18141313109876表1中国各十年段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变化16科技创新开展现状科研根底条件大幅度改善2000年以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以年均近25%的速度增长,2021年全社会研发支出10240亿元,比2002年增长近10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分执行部门来看,2021年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5.7%、15%和9.7%,企业已经成为主体分活动类型来看,2021年用于根底研究的经费支出占5%,应用研究经费支出占12%,试验开展经费支出占83%17科技创新开展现状科研根底条件大幅度改善分产业部门看,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00亿元的行业有8个,这8个行业的研发费用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7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71%〕的有11个行业分地区看,研发经费支出超过5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支出5087.8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58.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到达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广东、山东和浙江8个省〔市〕18表22011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行业经费投入(亿元)投入强度(%)行业经费投入(亿元)投入强度(%)合计5993.80.7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69.90.78采矿业252.60.41

医药制造业211.21.4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45.10.46

化学纤维制造业58.80.8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2.10.64

橡胶制品业63.10.8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10.05

塑料制品业72.60.4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90.2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9.70.36

非金属矿采选业7.30.1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12.60.78制造业5695.30.7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0.20.52

农副食品加工业92.10.21

金属制品业111.30.49

食品制造业62.60.45

通用设备制造业406.71.01

饮料制造业69.30.6

专用设备制造业365.71.4

烟草制造业160.2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85.31.25

纺织业1360.4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241.2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90.2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41.11.4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5.40.1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20.91.6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4.50.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4.30.34

家具制造业90.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5.90.09

造纸及纸制品业55.90.4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2.80.09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90.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20.0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3.70.4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80.1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2.50.17

注:本表中工业行业分类按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划分。19表32011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地区R&D经费支出(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地区R&D经费支出(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全国86871.84河南264.50.98北京936.65.76湖北3231.65天津297.82.63湖南233.21.19河北201.30.82广东1045.51.96山西113.41.01广西810.69内蒙古85.20.59海南10.40.41辽宁363.81.64重庆128.41.28吉林89.10.84四川294.11.4黑龙江128.81.02贵州36.30.64上海597.73.11云南56.10.63江苏1065.52.17西藏1.20.19浙江598.11.85陕西249.41.99安徽214.61.4甘肃48.50.97福建221.51.26青海12.60.75江西96.80.83宁夏15.30.73山东844.41.86新疆330.520科技创新开展现状21科技开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内生性要求22科技开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23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24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25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26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27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28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29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内生性要求30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内生性要求31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内生性要求32困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33困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34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为何缺乏35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为何缺乏36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为何缺乏37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为何缺乏38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为何缺乏394041424344产学研分立依然突出4546突出特点从“政府〞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运作模式全方位开放式研发体制独特的企业孵化机制政产学研的整合机制47材料4:大学——工业合作中心模式48产学研分立依然突出49宏观科技管理体制不利科技资源优化配置50宏观科技管理体制不利科技资源优化配置51宏观科技管理体制不利科技资源优化配置52宏观科技管理体制不利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中央和地方科技事权缺乏衔接机制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由此带来的分散重复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由于在科技管理上,中央政府、省级以及其下的各级政府,职能同构、模式雷同,“上下一般粗〞,导致目前中央和地方的科技工作,从规划、预算、工程管理到设施部署,都缺乏完善的衔接机制中央层面科技管理事权的分散,加上地方主要是省级政府科技管理事权的分散,使得各个层级的统筹协调出现障碍,中央和地方的分工、衔接、配合难以实现,科技资源配置的重复、浪费、低效不可防止53宏观科技管理体制不利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科技预算、执行和监督三个分立的体系没有很好建立国外的科技管理实践说明,加强对科技工程和目标的监督和评估,是提高国家科技资源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非常强调政府增加科技投入,但却缺乏一个科学且独立的对科技方案和工程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机制。许多重大的国家方案,都是部门自己确立、验收,没有与其他部门进行协商,也缺乏事后的评价。目前有关部门的司局既管工程、经费,又负责组织专家评审、验收,这不仅影响科技创新质量,也易导致权力寻租。许多科研人员反映,现在科技立项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从科研工程管理过程来看,科研工程管理重申请,轻过程管理,包括科技经费使用、结题验收与科学评估。许多科技经费得不到应有的监督,造成相当大的浪费54材料5:6小于1的启示:小作坊对抗不了大合作小作坊生产的观念严重阻碍了科研创新谁独占资源和设备,谁就更有竞争优势跨学科横向合作,开展长期稳定的综合研究和协同创新,更是难上加难打破封闭需要更深层次的宏观科技管理体制完善55科技评价奖励机制建设滞后5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政府定位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57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科技体制改革的两个重要使命的关系一是推动根底科学的开展,为应用型科技研发提供后续支撑,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和主动权;二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加快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而不是满足于无法产业化的论文、实验室成果第一个使命最终也是为第二个使命效劳的,但是在长期意义上的。不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科研是对有限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把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定位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从根子上改变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必由之路。只有真正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会变成现实。否那么,无论怎样的科技体制改革都将是失败的58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目标确实立,直接制约着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的程度科技与经济相融合有一个过程。这其中有历史文化、社会传统观念、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科技创新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目标确实立,直接制约着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的程度强调科技投入、强调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开放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这些也只是路径,不是目标。只有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才可能防止迷失方向。“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有了清晰的目标,到达目标的路径和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做出各种选择对于科技投入、产学研结合、企业创新中心的设立等,都应当围绕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否得到缓解,科技与经济融合度是否得以提高为最终衡量标准,而不能把投入了多少、产学研工程有多少、企业创新中心设立了多少等等这些东西当作目标本身。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形式主义的改革,防止科技体制为改革而改革59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政府定位60加强科技宏观统筹,打破垄断和部门分割61材料6:深圳市科技管理组织机构改革实践62材料7:科技决策咨询成兴旺国家科技决策体系必要环节63646566稳固根底研究,强化资源共享,推进创新体系协调开展67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686970理顺政府与科研院所的关系意义无论是从中央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从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角度,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都具有紧迫性科研院所改革的根本原那么按科研院所提供产品的性质分类改革政府重点扶持从事根底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科研院所:政府对科研院所的支持不区分国有和民营,不区分是由哪个“条条〞和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