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
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4《谢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中考真题I文言文+文言文I文言群文I古诗词+文言文
(2024•江苏淮安•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沂无边,
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
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
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
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
睹。临涂草蹙③,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①潦(Id。):路上的雨水,积水。②猥:众,多。③草
蹙(cu):仓猝,匆忙。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日逾十晨()
(4)去亲为客()
3.翻译下列各句。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4.【乙】文作者表达“旅客贫辛”,请你说说贫辛在何处?
5.《答谢中书书》和本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
其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
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像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喋⑥也,则施施而行,漫
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
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
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
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1S):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
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除(xi):同"隙”,指空闲时间。
6.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歇:消散)
B.夕日欲颓(颓:颓废)
C.穷回溪(穷:走到尽头)
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9.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
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2024•海南♦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
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
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
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欹(ql)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
i):城镇。③芜秽(wuhui):丛生的杂草。④俾(bi):使c⑤
裨(bi):补助,增添。
10.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xi。)B.夕日欲颓(tu)
C.水抵两岸(dI)D.徘徊溪上(hudi)
11.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清流见底()②南流数十步()
流:A.流水B.传播C.流动D.流利
(2)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与:A.交往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C.给D.和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自然山水,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请简要概括。
(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
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即墨①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②。劳山
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
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
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
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
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齐记》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
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
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释】①即墨:地名。②劳山:山名,现称“崂山二
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夕日欲颓词语推断法:含苞欲放
(2)甲于巨峰查阅词典法:①天干的第一位;②位居第一,冠
于;③某些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④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⑤古人作战时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填序号)
(3)缘崖攀萝课内迁移法:缘溪行。(《桃花源记》)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6.甲文写景凝练生动,请结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简要分
析这一特点。
17.同学们拟根据两个文段制作短视频,请结合文段内容,将下
面拍摄脚本填写完整。
拍摄脚本设计
文段内容景别拍摄手法画面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远景、特写先拍摄山林间将要消散的雾,
再拍摄猿猴和鸟儿鸣叫(1)
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2)—(3)
(2024•河南南阳•三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从武林门①而西,望保叔塔②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
刻入昭庆③,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④,花光如颊,温风如
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大约如东阿王⑤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
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②保叔塔:又作“保俶塔”,
在西湖边的山上。③昭庆:寺庙名,故址在宝石山麓。④娥:美女的
黛眉。⑤东阿王:三国时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作《洛神赋》。
1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时俱备方法提示解释
(1)四时俱备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语境推断法
(3)即棹小舟入湖查阅词典法:①船桨。②用桨划船。(摘自
《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
1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弦外之音。
21.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上都各有神韵,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
析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2024•安徽六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
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
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
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
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
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
在杭州西湖苏堤上c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
愿”。
2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四时俱备俱:—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去:
(3)思立亦以为然然:
(4)予因叹西湖胜景因:
2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24.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王军游情人谷,看到山峰耸立,溪水清澈,不禁想起【甲】文的
一句话:“,看到斑驳疏落的松枝想起【乙】
文的一句话:“—
25.王军把【甲】【乙】两段文字拿绐语文老师看,问哪段文字
更适合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建议选【甲】文,分析老师这样选的原因。
(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马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
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③为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
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选自《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
【注释】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
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
2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灵运少好学好:
(4)出为永嘉太守为:
2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
2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
29.【甲】文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结合【乙】
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其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
话回答。
(2024•云南玉溪•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
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
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
所睹。临涂草蹙①,辞意不周。
(节选自《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释】①草蹙(cd):
仓猝,匆忙。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去亲为客去:
(4)诚足悲忧诚: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
32.九年级(3)班的小刚研读【甲】文,认为文中“猿鸟乱鸣”
的“乱”字破坏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乱”字改为“齐”字,你是否同
意?请阐述理由。
3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但所起的作用
和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仔细思考,完成下表。
(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戌下
面小题。
【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机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渔家傲》)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丙】仙都观山水奇秀,见之若图画,殆不可名状也。迂折行山
峡中,两旁壁立,溪水贯其下。遵溪而行,峻厉悍激,与雪相乱。山
木搀天,每闻谷中号声。风辄自上下,雪横至击面。仆夫却立,几不
得前。既至山愈险雪愈猛涧流益急,溪旁有数石,拔起数百丈,不相
倚附,其最大者二。望之如玉笋,拥鼻仰视神观耸然。欲与之俱升,
寒甚不可久留。乃还至家。
(选自《仙都观记》,有删改)
34.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
(1)殆不可名状也查阅词典法:①疑惑;②大概,恐怕;③必,
一定;④近,接近(填序号)
(2)遵溪而行联系语境法:上文中“迂折行山峡中”“溪水贯
其下”
(3)仆夫却立联想成语法:望而却步
(4)峻厉悍激课内迁移法:泉水激石(《与朱元思书》)
3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至山愈险雪愈猛涧流益急
36.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欲与之俱升,寒甚不可久留。
37.请结合选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手法情感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词人巧用
①的手法,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定下基调。“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词人一反前文的彷徨忧虑,借典故抒
发自身②之情C
《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中,作者用③的手法,尽显山川之美的多彩壮阔。“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作者以慨叹收笔,既表达了对前贤的
敬仰与追慕,又抒发了④之情。
《仙都观记》从“迂折行山峡中“遵溪而行”可以看出,作者采
用⑤的手法,写出了仙都观“山水奇秀”的特点。“仙都观山水
奇秀,见之若图画”统领全文,也抒发出了⑥之情。
(2023•河南郑州•三模)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乙】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
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
岂有可致之理?”匡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
宰相。
《梁书•陶弘景传》
【丙】
论日: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
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
行其言。诸葛孔明苴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於是。豪杰自
知之审③,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
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④,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
自知之审:指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④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
干。
38.参考表格中的示例及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参考方法解释
(1)晓雾将歇语境推测①
(2)书问不绝成语印证:络绎不绝②
39.下列关于语段(一)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写给谢中书的回信,通过描写山川美景表达了作者沉
醉于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既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
是作者愉悦的审美感受。
C.文章语言清丽含蓄,多用整句,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整
齐中又有变化,呈现流畅之美。
D.结尾作者提及“康乐”,意在表现自己追慕先贤,能超越前人,
领略山水之妙的得意之感。
40.语段(一)中的作者写山林景色的瑰丽独具匠心。请结合文
中划线部分的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写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41.与儒学倡导的“积极入世”不同,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但并不是脱离世俗,无所作为。请结合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两
种思想在范仲淹和陶弘景身上的具体体现。
(2023•安徽合肥•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画眉鸟①
欧阳修
百喈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受朝中排挤,被贬滁州期间。
4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交辉:
(2)晓雾将歇歇:
(3)夕日欲颓颓:
(4)始知锁向金笼听始:
43.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山花红紫树高低”这句诗意境幽美,请描述画面并加以赏
析。
44.请结合《答谢中书书》《画眉鸟》,简要分析两位作者人生志
趣的异同。
(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题。
【甲】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槌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
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存,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
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期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
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枇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
(张岱《天镜园》)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
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
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
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横:树荫。③兰荡:
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轻期:
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槌:船桨。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
(2)园丁划小舟拾之—之:
(3)岂徒语哉岂:
46.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B.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C.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D.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8.【甲】文描写了哪两个场面?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49.【乙】文和【丙】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
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
征。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23-24八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
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题逸乐子卷
杨维桢①
烟水风尘外,先生一草堂。干时无战策,却老有丹方。
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有时歌数乃,小艇在沧浪。
(丙)
壶月轩记(节选)
杨维桢
江阴李生恒,字守道。先庐毁于兵,辟地上海之渔庄,以耕钓为
业。业暇辄读书,考典故,习法书名画。家虽篓②,不肯苟仕进为干
没③计。新筑草堂数楹,堂之偏别构一轩,颜曰“壶月”。余放舟黄
龙浦,达海,必道过其门。过必觞余于轩,翻校典籍,鉴辨书画,已
则乞题其颜,而并以记请。
昔延平先生以经术德行师表百代。退而屏居闽山,箪瓢屡空,晏
如也。时称其人品为冰壶秋月,以其所学与所履,莹彻而无瑕也C吾
闻生之先裔由闽而台、由台而淞也,不敢多上以祖延平,独取其“冰
壶秋月"以对越于轩。壶清而以冰,益莹;月朗而以秋,益嗷。生景
行先哲清于中无愧于壶明于外无愧于月。洞祖何人,希之则是。
【注释】①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
等,绍兴诸暨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②宴(ju):贫
穷。③干没:同“乾没”,投机图利。
50.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语句方法释义
与其奇者课内联系法: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
业暇辄读书成语参考法:目不暇接。(2)
考典故查阅话典法:①老,年纪大。②考核,考试。③考察,
推究。④敲打;敲击。(3)(填序号)
过必觞余于轩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4)
5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4处。
生景行先哲清于中无
愧于壶明于外无愧于月。
5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退而屏居闽山,箪瓢屡空,晏如也。
53.班级同学在理解诗歌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颈联还有一个版
本,你认为哪个版本的颈联更合理?请阐释你的观点。
甲: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乙:蒲方抄书短,松花酿
酒日。
54.请结合甲内两文内容,分析陶弘景、杨维桢分别赠文于谢中
书和李生恒的原因C
(2024-山西・一模)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5.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1)我报路长嗟日暮—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审时度势B.晓雾将歇将信将疑
C.夕日欲颓随心所欲D.自康乐以来自始至终
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翻译:___,。
(2)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O
58.请结合选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所“见”所"想"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
帆舞”中,词人巧用①的手法,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定下基调。“九
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词人一改前面的彷徨、
忧虑,借用典故来抒发自身②—的情怀。
《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中,作者采用③的手法,尽显山川之美的多彩壮阔。“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作者以慨叹收笔,既表达了其对
前贤的敬仰与追慕,又抒发了④之情。
59.(创新设问•链接设问)陶弘景慨叹“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却不知在一千多年后,徐霞客“能与其奇”。请阅读【链接材料工补
全【分析】中的内容。
【链接材料】
始过江山①之青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
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
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
复半岐②其首,根直剖下;迫③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
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
(节选自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
[注释]①江山:地名,江山县。②复半岐:又分成两座。岐:分
岔,分叉。③迫:靠近。
【分析】此山之美,数之有二。一者,山势高耸入云,不仅有静
景“”的雄壮,更蕴含动景“”的灵秀;一者,从“二十里”
到“迫之”,此山””的特点展露无遗。山川景色的美丽,不论
古今,都是人们所喜爱的,徐霞客对此山之美的欣赏,正是对“山川
之美,古来共谈〃的印证。(均需用原文作答)
(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班级开展古诗文联
读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甲】
春草池①
(宋)杨蟠
寂寂缘②岩畔,相期无数人。
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
[注]①春草池:相传当年谢灵运在永嘉西堂梦中遇见族弟谢惠连,
偶得“池塘生春草”佳句,后人称此处为梦草堂、春草池。②缘:向
上爬,攀援。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丙】
康乐公谢灵运出刺①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②,宛
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置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
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
其亭十楹③,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
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
苍翠,烟霞之聚散,俱在望中;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
集眼底。宁④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
山水,尝游于此也C
(选自何文渊《谢公亭记》,有删减)
[注]①出刺:出任州府长官。②境界:场景与边界。③楹:柱子。
④宁:难道。
6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借鉴字词释义
A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三峡》)绝:
B每政暇即游江心寺成语推断法:目不暇接无暇顾及暇: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语境推断法:“晓雾将歇”的意思是早
晨的雾将要消散。“歇”在文中指消散。颓:
D酷好山水,尝游于此也。查阅词典法:①辨别滋味,品尝;②
试,试探;③副词,曾经。尝:(填序号)
6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三处)
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
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
63.阅读甲诗完成下面对话。
小语:甲诗“寂寂缘岩畔”一句,写出了春草池一带环境的①
小文:是的。然而当年这里还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你看②“”
一句,可见春草池曾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赏。
64.借助乙文划线句,说说甲诗“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表
达的情感?
65.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谢灵运是个怎样的人?14《谢
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中考真题I文言文+文言文I文言群文I古诗词+文言文
(2024•江苏淮安•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沂无边,
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
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
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
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
睹。临涂草蹙③,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①潦(lao):路上的雨水,积水。②猥:众,多。③草
蹙(c。):仓猝,匆忙。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日逾十晨()
(4)去亲为客()
3.翻译下列各句。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4.【乙】文作者表达“旅客贫辛”,请你说说贫辛在何处?
5.《答谢中书书》和本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
其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2.坠
落奇丽的景色超过离开3.(1)清晨的薄雾将要
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2)(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
非言语所能表达。4.冒雨出发,整个行程中少有晴天;路程不
但遥远而且危险;食宿艰难;天气寒冷。5.不相同。《答谢中书
书》借写晨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为画
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
悦之情。本文通过“夕景”晓雾”“孤鹤”游鸿”等意象,渲染了一幅
萧索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和对妹妹的关爱。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木句大意为:直到今日早饭时,才到达大雷岸。
“食时"表时间,译为早饭时,作时间状语;“及”作谓语动词,
译为”到”;“仅”作为副词,译为“才”,修饰谓语动词;
根据题目要求,限一处,应在“仅”前断开。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1)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落下;
(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奇:奇
丽的景色;
(3)句意:日子超过十天。逾:超过;
(4)句意: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去:离开。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
歇:消散;乱:此起彼伏;诚:的确,实在;悲忧:悲怆忧愁。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旅客贫辛”意思是旅途行客贫苦艰辛,根据原文“吾自发寒雨,
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沂无边,险径游历”可知作者
冒雨出发,整个行程中少有晴天,路程不但遥远而且危险;“涂登千
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可知食宿艰难,天气寒冷。
5.本题考查情感内容理解。
《答谢中中书》中主要描绘的是山川之美,因此,在写景时描绘
的晨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景象,为画
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美
景的喜爱,表现自己也有发现美的眼睛,与谢灵运自比。而乙文描绘
的“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
泣”的景象,是为了表达“诚足悲忧,不可说也”的感受,营造了一
种萧索的意境,从而表达作者内心的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和对妹妹的
关爱。
【点睛】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
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优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
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
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自从我冒寒雨出发以来,整个行程中很少见到太阳,加之
秋日雨大水涨,山间溪水一下子流入长江,在无边广阔的水面上渡过
或逆流,在险绝的路上游历。夜间在山路上进餐,连起荷叶屏障在水
边过夜。旅途行客贫苦艰辛,水路壮阔漫长,直到今日晚饭时,才到
达大雷岸。跋涉千里路程,日子超过十天,寒霜刺骨,悲凉的秋风割
人肌肤。离开亲人戌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怆。夕阳就要西沉,晨
雾即将弥漫之际,孤鹤在寒风中悲鸣,飞鸿在远处哀吟,樵夫一声叹
息,船夫又一次哭泣。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
狂风呼啸、奔雷阵阵,夜间必须提防前路。
冷暖变换难以适应,你务必自己当心c早晚当心保重,不要为我
挂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中的情况,故且写下所见所感。途中仓促
草就,措辞达意恐或不周。
(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
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谬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隙⑥也,则施施而行,漫
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
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
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
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u):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
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除(xi):司“隙”,指空闲时间。
6.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歇:消散)
B.夕日欲颓(颓:颓废)
C.穷回溪(穷:走到尽头)
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9.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
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6.B7.C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9.《答谢中书书》一
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现了作
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解析】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
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等现象。
B.有误,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故选B。
7.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
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
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
过。“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写的是作者与同伴每天的行为,它们
的后面都应该停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是说任何一个偏远的地
方都去过,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日与其徒上
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故选C。
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
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达到词达意顺即可C
(1)句重点话语: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
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
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2)句重点词语:觉,睡醒;起,起来;归,回家。
9.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甲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
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
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
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乙文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
称为“修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像”(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
自己被贬后的心情c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
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
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
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
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
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
当他游山玩水的时侯,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
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
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彩,表现
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
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
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
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
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
方休。醉了就互相沈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
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
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
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2024•海南♦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
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
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洞悬激注;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
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欹(ql)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
i):城镇。③芜秽(wuhui):丛生的杂草。④俾(bi):使c⑤
裨(bi):补助,增添。
10.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xi6)B.夕日欲颓(tu)
C.水抵两岸(di)D.徘徊溪上(hu6i)
11.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清流见底()②南流数十步()
流:A.流水B.传播C.流动D.流利
(2)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与:A.交往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C.给D.和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自然山水,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11.ACBD12.(1)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13.相
同点:都通过对秀丽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
情。
不同点: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
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借小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却无
人赏爰,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字音。
B.夕日欲颓(tU)---tuio故选B。
11.本题考查字义。
(1)①句意: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流,流水。故选A。
②句意:向南流了数十步。流,流动。故选C。
(2)①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故选B。
②句意: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与,和。
故选D。
12.本题考查译句。注意关键词:
(1)交辉,交相辉映。
(2)佳木,好的树木。异,奇异。相,互相。荫,遮蔽。
13.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相同之处:甲文描写美景,抒发自己的感慨“欲界之仙都”,作
者认为自然美景就是人间天堂,这是作者对自然风景的高度评价,表
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乙文描写美景,加以评论“此溪若在
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
林亭”。同样表达自己对美景的赞赏愉悦之情。
异:甲文通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出作者
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待与谢公比肩之意,惋惜世人对秀美
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乙文中作者通过“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引发
自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从而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抑郁不平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
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格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
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
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
和股股涧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的;如果在人
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
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
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
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
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
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即墨①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日劳山②。劳山
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
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
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
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
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齐记》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
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
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释】①即墨:地名。②劳山:山名,现称“崂山”。
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夕日欲颓词语推断法:含苞欲放
(2)甲于巨峰查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械检修考试题及答案
- 荆门驾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硬笔书法模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金融考试题目及答案
- 连铸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解精炼工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保温成棉控制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材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光伏聚光组件制造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进及研究框架
- 中国教育史全套
- GB/T 818-2000十字槽盘头螺钉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培训课件
- 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实践课件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教育-井筒工程处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第一讲-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课件
- 日语教程单词表(任卫平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