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1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2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3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4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一物质的化学变化

主题01物质的化学变化

(试题分值:75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考法】传统文化一一成语中的变化

(2024•山东泰安•三模)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沙里淘金D.钻木取火

【答案】D

【详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刻舟求剑过程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沙里淘金过程只是将沙子和黄金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了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新考向】纪念日一一世界水日

(2024•陕西宝鸡•二模)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饮用水的下列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静置沉淀B.浑浊水过滤

C.活性炭吸附D.加消毒剂杀菌

【答案】D

【详解】A、静置沉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过滤过程中,只是将固体颗粒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是将气味、色素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消毒杀菌过程中能将微生物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3•【新素材】科技前沿与化学--玄武岩纤维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探测器上用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中国国旗在月球竖

立。下列属于玄武岩纤维的化学性质的是

A.耐高温B.耐腐蚀C.电绝缘D.强度高

【答案】B

【详解】A、耐高温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耐腐蚀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电绝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强度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4•【新情境】民俗活动与化学一一春节活动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

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答案】A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5.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口原子数目□分子的数目□元素

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原子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化合价

A.□□□□□□□B.□□□□C.□□□D.□□□

【答案】B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种类及个数、总质量等不变;化学反应

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及元素

化合价有的发生变化,有的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口口□□;口分子数目、口素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口物质种类、分子种

类一定发生变化。

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两个一定

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分子数目。

6.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稀硫酸KNC)3溶液

Na2co3溶液NaCl溶液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

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

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

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一硅酸

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耐高温B,见光易分解C.不易与氧气反应D.透光性好

【答案】B

【详解】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推测其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飞船上用到一

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一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推测其透光性好,无法推测见

光易分解;

故选:Bo

8.【新情境】科技前沿与化学一一高空风能发电机

(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2024年1月9日消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机成功发电。其原理是通过氢气球提

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500米以上高空采集捕获风能。氮气球升空利用氨气的性质是

A.密度小B.化学性质稳定C.无色无味D.通电发光

【答案】A

【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气球。符合题意;

B、化学性质稳定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

D、通电发光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A.所有的变量都要相同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答案】D

【详解】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变量,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要相同,故选D。

10.(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下列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占燃

A.煤炉上层的蓝色火焰:C+O2-CO2;化合反应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C6H12O6+6O2-6CO2+6H2O;氧化反应

碳酸氢镂有氨味:;分解反应

C.NH4HCO3=NH3T+H2O+CO2T

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Q;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A.煤炉上层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故A错误;

B.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B错误;

C.该选项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正确,故C正确;

D.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o

11•【新考法】中华文明一一青铜雁鱼灯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铜雁鱼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B.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灾

C.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D.青铜雁鱼灯不仅提高油的燃烧效率,还能保护环境

【答案】C

【详解】A、灯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烟尘,则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转动灯罩,能隔绝氧气,进而使灯火熄灭,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则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青铜雁鱼灯能将烟气混合物回收利用,则不仅提高油的燃烧效率,还能保护环境,该选项说

法正确;

故选Co

12.(2024・安徽•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

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图b

A.铁粉的质量B.氮气的质量C.氧元素的质量D.固态物质的质量

【答案】A

【详解】A、食盐水中的铁粉生锈,铁粉的质量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锥形瓶中氧气反应完,铁粉的质量

不变。A符合题意;

B、食盐水中的铁粉生锈过程中,氮气不参与反应,氮气的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中的铁粉生锈过程中,氧气转化到铁锈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原固态物质是铁粉,生锈后固态物质变为铁锈,固态物质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13.【教材素材题】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H2O+CO2T,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上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气体质量

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A、上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盐酸混合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故A合理;

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会导致反应后,天平左盘中质量减少,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则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气体质量,故B合理;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会导致反应后,天平左盘中质量减少,反应后,天平

的指针偏右,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合理;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故D合理;

故选:Co

14.【新形式】宏微结合一一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Pt-Al2O,-Ba催化净化汽车尾气反应过程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Pt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氮在Pt-ALOs-Ba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氮气,反应物是CO、N0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氮在Pt-AUO/Ba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生

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氮在Pt-AUO「Ba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

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Pt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5.【新情境】科技与化学一一故宫博物院的防火衣

(2024•福建莆田•二模)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建筑穿上了一层定制的“防火衣”。“防火衣”是一款在高温下,

受热膨胀后能形成隔热、隔氧的致密碳层的透明阻燃涂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致密碳层”与木炭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一样

B.阻燃涂料中含有碳元素

C.该涂料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之一是隔绝空气

D.该涂料能很好地保留建筑物的竹木纹理,不影响质感和美观性

【答案】A

【详解】A、“致密碳层”与木炭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一样,故选项说法错误;

B、“防火衣”是一款在高温下,受热膨胀后能形成隔热、隔氧的致密碳层的透明阻燃涂料,说明阻燃涂料中

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涂料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该涂料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之一是隔绝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涂料能很好地保留建筑物的竹木纹理,不影响质感和羊观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16.【新形式】结合流程一一循环分解水制氢气

(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s。,,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的过程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整个过程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理论上有18g水参加反应,可制得氢气2g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答案】B

【详解】A、过程口中需要消耗太阳能以促使四氧化三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氧气,故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程□中FesO,fFe。,铁元素化合价由+3价->+2价,Fe304fo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0价;过

程UU中FeOfFes。,,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3价,H20fH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0价;因此整

个过程中铁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氢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理论上有18g水参加反应,

1x7

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18gXTk”xl00%=2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整个循环过程中,四氧化三铁循环往复,整个反应可看做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氢

气和氧气在不同阶段生成,故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z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说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17.【新情境】亚运会绿色能源一一零碳甲醇

(2024•广东中山三模)19届杭州亚运会的火炬燃料零碳甲醇(CH30H)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是

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而得,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下

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0氢原子

QQQ+8里%©Q0+&。氧原子

甲乙丙丁O碳原子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该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之比为1口1

【答案】D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图示和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前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反应后是甲醛分子和水分子,该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

化,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图示和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

子,6个氢原子,故反应前应有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分子,即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之比为1:3,

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8•【新考向】催化作用的原理一一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程

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H

O

C

A.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0H质量比为11:16

B.反应中CO2、氏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C.反应过程中分成和“

D.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答案】A

催化剂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H2+CO?CH3OH+H2O。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有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与6份质量的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完全反

应生成32份质量的甲醇和18份质量的水,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0H质量比=44:32=11:8,说法错误;

B、反应中C02、也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增大接触面积,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自由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反应过程中“”分成和“

说法正确;

D、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说法正确;

故选:Ao

19.【新形式】依据图像数据分析催化效果一一多孔陶瓷对PMS降解有机物的影响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过一硫酸盐(PMS)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X。为研究多孔陶瓷对PMS降解X

的影响,取三份污水,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进行实验:口向污水中加入PMSU向污水中加入PMS和多

降解后X的质量

孔陶瓷口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测得三个实验污水中□的降解率(降解率=1-xlOO%)随

降解前X的质量

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101520时间/min

A.实验□说明。〜20分钟内PMS降解X的能力较弱

B.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比较PMS与多孔陶瓷降解X的能力

C.实验口、口”□说明0〜20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PMS对X的降解

D.多孔陶瓷可能对PMS降解X有催化作用

【答案】B

【详解】A、实验□向污水中加入PMS,污水中□的降解率变化不大,则说明0〜20分钟内PMS降解X的

能力较弱,故A说法正确;

B、实验目的为研究多孔陶瓷对PMS降解X的影响,设计实验□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目的是作为对照

实验,排除多孔陶瓷对降解X的影响,故B说法错误;

C、实验□向污水中加入PMS、口向污水中加入PMS和多孔陶瓷、口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三者对比说明

0〜20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PMS对X的降解,故C说法正确;

D、实验口、口、□说明0〜20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PMS对X的降解,说明多孔陶瓷可能对PMS降解X

有催化作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0.将一定量的N2、比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6%6%

M

反应前:反应后: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答案】D

【分析】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可以知道化学化学前

后原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表达式为N2+H2-NH3,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方程式配平分析,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N2:H2:NH3

的个数比为1:3:2,不符合题意;

C、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特点,图中M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

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求出NH3的质量分数100%-14%-63%-6%=17%,那么a的数值为17,反

应后H2和NH3的质量分数应为14%:17%=14:17,而不是1:1,故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以及催化剂特点,

认真分析各物质的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35分)

21.(4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书、档案着火选择的灭火器是.=(选填“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2)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填字母)。

③。®等⑥

①②③④⑤

A.□□B.□□□C.□□□

(3)下列四种变化的结果中,可能发生爆炸的;可能引起自燃的是

a.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遇明火b.食物的腐烂

c.把红热的木炭伸入氧气瓶中d.农村堆积的麦秆引起的“天火”

【答案】(1)二氧化碳

⑵C

(3)ad

【详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

器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

(2)□为禁止吸烟标志,□为国家节水标志,□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口为可回收物标志,口为禁止烟火标

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口口口,故选C;

(3)a、面粉加工厂车间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的面粉小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

危险;

b、食物的腐烂,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c、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具有可燃性,把红热的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木炭会燃烧;

d、农村堆积的麦秆引起的“天火”,是因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燃;

故下列四种变化的结果中,可能发生爆炸的a;可能引起自燃的是d。

22.(4分)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

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水研磨、除铁

蓄光透明

后的坯料

—釉料釉料

练泥机制坯机施釉机烧成炉

(1)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填设备名称)。

(2)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是(合理即可)

(3)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0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烧成炉

(2)化学性质稳定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详解】(1)练泥机、制坯机、施釉机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炼成炉中,

发生了高温煨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3)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

应是化合反应。

23•【新考法】传感器图像一一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4分)(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

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

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

口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0

□从曲线a、b的变化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加猪肝块催化的

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s(填“30”“65”或“120”)。

口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

【答案】猪肝块放热30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详解】□由图乙可知,相同时间内猪肝块作催化剂使装置内压强变化更大,说明相同时间内猪肝块作催化

剂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更多,则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猪肝块;

□由图乙可知,装置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使

装置内压强减小,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由图可知,30s时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使装置

内压强达到最大,说明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30s;

□该实验为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

由图乙可知,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最终生成氧气的体积相同,说明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

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24.(7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实验2实验3

基础设问

(1)实验1: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底,按照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并称量质量为再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

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质量为叫,则叫(填

,,或"々Im2。

(2)实验2:倾斜锥形瓶使硫酸铜溶液与打磨光亮的铁丝接触,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比较整个实验过程

中电子秤示数—。

(3)实验3: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比较该操作前后电子秤读数发现反应

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一。

实验反思

改进拓展

(4)如实验3这类有气体生成和其他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要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需在—中进行。

(5)若仅利用实验3的装置,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A.冰融化成水

B.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

C.将氯化钠溶液加入水中

D.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A

【答案】⑴2CU+O2=2CUO

(2)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不变

(3)反应生成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4)密闭容器

⑸D

A

【详解】(1)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依据质量守恒定

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实验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故mi=m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整个实验过程中电子秤示数不变;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锦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会从烧杯中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

总质量减少,故反应后电子秤读数会偏小;

(4)如实验3这类有气体生成和其他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要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

行;

(5)A、冰融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将氯化钠溶液加入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无气体参加或生成,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D正确。

故选D。

25.(11分)(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

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o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己知:白磷着火点40匚,红磷着火点240口。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气球

氧气传感器

白-热水

磷(80℃)

图3

【现象与结论】

(2)口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小红根据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

(3)□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o

□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图

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

【调控有术】

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的过

氧化氢溶液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二氧化铳粉末的质量/g温度/口10秒共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

□3%010几乎无

□5%020几乎无

□5%0.52014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