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统编新教材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单元汇集之选必3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023年6月北京市高考,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微、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答案】D(2022年6月辽宁省高考,1)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答案】A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022年6月北京市高考,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答案】B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023年6月湖北省高考,19)[文明涵化与文化自信](12分)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指出,多极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彼此交流沟通,其间既有冲突激荡,又有吸纳融会,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涵化”结果。今日所谓“西方文明”是多元复合物,东亚文明的持续发展也是诸文明“对话”的产物。请以“文明涵化”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论题:世界文明在“涵化”中发展论述世界文明是多姿多彩的,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中华文明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如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继续发展。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吸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近代文明的到来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美国作为典型的移民社会,在消灭印第安人,阻碍印第安文化发展的同时,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综上,世界文明是多元的,只有在广泛接触、交流碰撞中才成促进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18)
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的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答案】B(2023年6月海南省高考,4)“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答案】D(2023年6月广东省高考,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角度内涵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雅与俗的互动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角度: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化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分期:从两汉到明中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交融的时期,从明末到清中期是中华文明与异质的西方文明之间交流学习的时期。阐述:从两汉到明朝是来自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得以大发展的时期。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所宣传的教义适应了统治者及中下层百姓的需要,因而日趋繁荣。在之后的两千年中,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既有彼此冲突对立的一面,又有交流融合的一面。中国人的语言、习俗、文学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均渗透了佛教因素。隋唐时期佛教实现了本土化。宋明时期,一些士大夫有感于振兴儒学的需要,兼容佛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自明末到清代是中华文化与欧洲文明交流碰撞的时期。早在明朝末年,中西方文明就已经有了直接接触。“西学东渐”使得传统的士大夫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另一端的异质文明,他们其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对西方的科学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姿态会通中西文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西方文明在农学、数学、医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相当有限,异质的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也相当有限。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一、古代西亚文化(2023年6月全国文综新课标高考,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答案】B二、古代埃及文化三、阿拉伯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2022年6月天津市高考,15)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答案】CAB二、中古西欧文化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一、古代印度文化(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10)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波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答案】A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三、美洲印第安文化(2023年1月浙江省选考,11)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2022年6月福建省高考,8)
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答案】A(2022年6月福建省高考,9)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于19世纪末,是一个庞大的垄断集团,在拉丁美洲地区拥有广泛权势。1944年,该公司以拉美歌舞演员卡门·米兰达为原型,设计了会唱歌的香蕉人形象(右图)。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A.实施文化侵略
B.笼络拉美国家
C.操纵拉美政治
D.盛行种族歧视
【答案】B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2023年6月湖南省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答案】(1)史料一和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实物史料。史料一描述了古代葡萄酒对工人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流淌的河,表明在古代社会,葡萄酒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作用。从中可以推断古代葡萄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从史料二可以推断出古代社会对于酒的管理和监管力度较大,并表明葡萄酒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法律规范。史料三表明古代土耳其一带存在早期的葡萄酒生产,并且其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一发现推断出古代葡萄酒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5800年。三则史料揭示了葡萄酒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古代社会对于葡萄酒的管理和制作技术的发展。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萄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答案】(2)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与其历史变迁。葡萄酒的历史可以从公元前3000年前后开始追溯,从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逐渐传播到地中海西岸,最后传入中国。在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人将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史料表明葡萄酒的传播不仅限于欧洲地区,也扩展到了其他大陆和国家。在19世纪,美国葡萄酒种植业和酿造业迅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强调了葡萄酒的产地和质量。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这一现象表明葡萄酒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饮品,并且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综上所述,葡萄酒的传播与其历史变迁息息相关。葡萄酒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传播,不仅反映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表现。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2023年6月广东省高考,11)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答案】C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2023年6月北京市高考,14)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答案】B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2023年6月湖南省高考,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答案】C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023年6月湖北省高考,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答案】B(2023年6月山东省高考,14)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
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
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答案】B(2022年6月天津市高考,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答案】D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2023年1月浙江省选考,18)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
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
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
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答案】D(2023年6月海南省高考,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答案】C(2022年6月福建省高考,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基建工地学”。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
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
B.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
C.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
D.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答案】C(2022年6月北京市高考,9)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A(2023年6月北京市高考,8)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答案】D二、印刷书的诞生(2023年1月浙江省选考,14)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教班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 2025年小学艺术教育提升计划
- 三年级数学差异化教学计划
- 大型建设项目中的技术措施与保障方案
- 模糊系统在医疗诊断中的发展-全面剖析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合租协议的合规性
- 综合体育设施建设造价咨询合同
-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启蒙教学计划
- 上海护照中介合同样本
- 利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测量射线剂量
- 大病历模板-住院病历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18657.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
- GB/T 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和小说阅读
- 【人卫九版内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课件
-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 模板
- 金融监管学-金融监管学课件
- 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9《y-w》ppt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