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1页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2页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3页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4页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2013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5分)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càn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tiē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1)给上文中加点字注音.蹙弦(2分)

(2)根据给出的拼音写出汉字.然妥(2分)

(3)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威力极大”,请你找出来,用正楷写在田字格里。(1分)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同学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3。名著阅读。(2分)“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洒家”是,他同李逵一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特点。这段文字又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

4。默写。(8分)(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2),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4)“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古代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佳句: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辛弃疾的“,梦回吹角连营"。

二、综合性学习(7分)你班进行“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5.活动一:走进大自然。(1)云雨雷电,节气变化,都影响着人的活动.下面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的谚语,请你解释其中的意味。(2分)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答:(2)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2分)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答:6.活动二:青春的思悟.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自然,使你心开气阔,识见广增。请你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写出自己的感悟。30个字左右。(3分)答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7—11题.(12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1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2)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文: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B.第④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四、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学生,有工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从此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②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总要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在保存着.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⑥“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⑧“那怎么——”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在一边扔着.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下边淌了一滩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怎么了?”爸爸问他。“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心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出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手和脚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他怎么能光着脚在路上拉车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仆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因为过于劳苦,年纪轻轻的背就驼了,颧骨也凸起来了。后来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似的.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病得那么厉害,还经常写文章写到深夜。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可是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12。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3分)答:13.段中“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3分)答:14.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分)答:15.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4分)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风筝》答:(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1分)水刀的力量华兴恒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在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震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⑥由于高压水射流具有不是刀却胜于刀的奇特性能,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一些科学家深入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就为“水刀”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6。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2分)答:17。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3分)答:1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2分)

19。文章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分)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刀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B。在工作中水刀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带走。C.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D.使用水刀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0分)谦虚与虚伪季羡林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选自《半月选读》)21。“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2分)()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C。③④段之间 D。⑥⑦段之间22.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23。第⑥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答:24。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3分)答:五、作文(50分)25.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请你以“那声音在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1)cùxián(2)粲帖(3)叱咤风云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意思找成语的能力.书写汉字时要注意字迹工整清晰,书写拼音时要注意标调位置的准确。本题要特别注意“弦"这个字的读音和“妥帖”中“帖”字的正确书写。2。答案DA.一面与两面不对应,应将“成败”改为“成功”.B。缺宾语,应在“等”后加上“功能"。C.搭配不当,应将“和助威同学鼓励的话语"删去。3。答案鲁达(鲁智深)粗中有细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从“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可以判断出是《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所以人物是鲁达。从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归纳出其性格特点是“粗中有细”.4。答案(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谁家玉笛暗飞声(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识记能力。基本都是直接默写,难度较低,要注意默写的准确性。第(3)小题稍有难度,从“时序交替”可以判断出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5。答案(1)惊蛰日遇雷雨,影响农作物收成。春分日降雨,生病的人少。(2)(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解析第(1)题考查对谚语的理解能力。谚语比较浅显易懂,直接译出即可,要注意“米似泥”这种形象性说法的真正意思.第(2)题考查学生的创作能力。答案不唯一,要注意两个要求,一是“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二是“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这就规定了本题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这两点即可。6。答案要点:(1)敬畏自然(2)亲近自然(3)与自然和谐相处(示例)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朋友,人对自然应当有敬畏的心,热爱它,和谐相处。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注意题目的内容要求和字数限制,注意感悟要从“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入手.7。答案AB项应划分为“若夫/淫雨霏霏”.C项应划分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项应划分为“然则/何时/而乐耶”。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难度较低。8。答案DA.详尽;具备。B。尽;很。C.迫近;轻视。D.离开。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掌握能力。难度中等。9。答案D“不以物喜"的“以”是“介词,因为”,与D项相同。A.动词,用.B.介词,凭借.C.介词,把。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10。答案(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解析翻译句子要注意逐字逐词落实,要做到语意完整,语句通顺流畅,省略的部分要补充出来,重点字词必须要翻译出来.本题两句的重点词语是:大观、景、惊。评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难度较低。11。答案AA项中②③两段不是“排比段”,而是“并列段”。故选A。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把握能力。难度中等。12.答案三次.主要内容:我对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疑问和伯父以“碰壁”作答.解析文章中②—③段是第一件事,④—段是第二件事,—段是第三件事,分析出三件事后,再概括归纳第二件事即可,注意写清人物和事件。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难度中等。13.答案思想感情: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方法:神态、动作描写。解析本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联系选文的第三件事“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分析。描写方法可以从“按在我的头上”“深深地叹了口气”来进行判断。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感情和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难度中等。14。答案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解析写阿三及阿三的述说,是对第三件事的进一步补充。第三件事是正面描写,阿三的述说是侧面描写,两者相结合,更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难度中等.15.答案要点:(1)思想意识的改变。(2)行为方式的改变.(示例)青年鲁迅以自我认识为中心,忽略了孩童游戏的天性,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粗暴地管教了弟弟。晚年的鲁迅站在孩童的角度,体恤了孩童的心理,以激励引导的方式,使文章的作者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解析本题将鲁迅的《风筝》选段与选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要结合《风筝》的主题,分析两件事情的区别,重点分析出这两件事情中鲁迅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的区别。评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16。答案要点:(1)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2)激发阅读兴趣.(示例)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解析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再结合本文开头具体分析即可.17.答案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解析回答本题应具体结合文章②③段的相关语句进行概括。重点语句分别是这两段的第一句话。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