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1页
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2页
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3页
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4页
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扬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33分)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扬州八怪”,弃繁冗①(lǒnɡ),就简纯,辟②(pì)气象;郑燮《竹石图》,疏密有致,颇堪③(kān)珍赏;金农《墨竹图》,以书法入画,雅趣横④(hènɡ)生;李鳝《竹笋图》,笔法纯熟,生意盎⑤(yànɡ)然……这与当时风靡⑥(mí)艺坛却又恹恹⑦(yàn)无生气的画风形成鲜明对比,奏响了波澜⑧(lán)壮阔的中国画复兴的序曲。A。①②⑤B。③④⑦C。①⑥⑧D.②③⑧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质量监管人员的火眼金睛,总能让刻意伪装的假冒产品一下子现出原形.B.《林肯》《中国合伙人》等国内外优秀影片陆续上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C。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D.拜仁队击败多特蒙德队夺得欧冠冠军,消息立刻被拜仁球迷传得满城风雨.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D。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的作品,语言有的凝重,有的泼辣,有的清新;主题通常都是深刻的,如《孔乙己》《故乡》等小说,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底层的苦人儿。B。文学关注人性。《威尼斯商人》揭示了夏洛克的冷酷无情,《热爱生命》讴歌了淘金者顽强的开拓进取精神,《汤姆·索亚历险记》赞美了儿童的天真纯朴。C。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不少风格清新的词,如《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描绘雨后清新美景,寄寓人生哲思。D。童话虽然大多篇幅短小,但并不妨碍其思想的厚重,比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就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爱的情怀。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文化的熏陶、积diàn,使得瘦西湖活在了一代代人的心里,每个人的脑海中都闪现着她ɡuī丽的波光。她是一个优雅的qiàn影,一首wǎn约的诗,一片如烟如梦的月色。7.默写。(每空1分,共9分)(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2),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4),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6),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7)黑发不知勤学早,。(颜真卿《劝学》)

(8)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填写)

8。语文实践活动。(9分)【活动一】品味名著。(4分)①学者胡适说:“《西游记》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参照示例,再举一个神仙妖魔也有人性的例子。(2分)示例:孙悟空骄傲自大,你看,他常常吹嘘自己。答:②“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都杀了!”说这话的是谁?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姓名(或绰号):性格特点:

【活动二】毕业晚会上,小刚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得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3分)你说:“”

【活动三】请在空格处补全标题.(2分)3D打印,

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美国科学家利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一副塑料机械臂,使一位两岁小女孩的残疾手臂能够正常活动.不久前,美国一名25岁的大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有杀伤性的手枪,美国政府计划新建多个专为军方服务的3D打印研究中心,引起了民众的担忧.二、阅读理解(54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3分)答:(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情感.(3分)答:(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皆奉筇屐②迎。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ónɡ):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莫敢诘()(2)命卒曳下奴()(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B。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C.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D.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2。翻译句子。(6分)(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译文: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译文:

13。这段文字主要叙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3分)答:(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房间里的大象刘瑜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指那些存在着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②有些时候,沉默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但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合群”。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房间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选自《〈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定〉序》,有删改)14.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4分)(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中摘录一句话解答。(2分)答:(2)“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2分)答:15.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4分)答:1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3分)答:17.生活中“房间里的大象”并不少见,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80~100字,5分)答:(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冲进风暴逃生[美]米歇尔·史密斯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独自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过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爸爸,快醒醒。”“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管它呢。”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爸爸连忙拉响发动机,转舵冲向大海。“爸爸,你在干什么?”“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就这样,他们熬过了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他们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四处一片狼藉,木架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被撞得千疮百孔。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风暴。”(选自《特别关注》2012年11期)18.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4分)“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答:19。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20.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了什么作用?(4分)答:21.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的理解。(5分)答:三、作文(60+3分)22.题目:渐至佳境【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认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D“冗”应读“rǒng”;“横”应读“héng”;“盎”应读“ànɡ”;“靡”应读“mǐ”;“恹”应读“yān”。2.答案AB.“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思是:你刚唱完,我就登上场来。一般用于权力更迭,属于政治上讽刺的说法。与上句“国内外优秀影片陆续上映”不符。C。“推陈出新”的意思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属褒义词。句子中用来形容日本政客的丑恶行径显然不当。D。“满城风雨”的意思是: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用于形容人们庆祝球队夺冠就不恰当了。3。答案C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名著,应使用书名号。B。第一个句号应放入后引号内。D.“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应去其一。4.答案BA.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提醒"或“的警示”等。C。一面对两面,应去掉“能否”。D.关联词“即使"与“才”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只有”。5.答案B“开拓进取精神”有误.《热爱生命》这部小说把人物置于恶劣的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6.答案淀瑰倩婉解析本题考查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与汉字的规范书写能力,难度不大,注意“瑰”与“婉"的写法。7.答案(1)悠然见南山(2)潮平两岸阔(3)长河落日圆(4)曲径通幽处(5)似曾相识燕归来(6)天时不如地利(7)白首方悔读书迟(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默写古诗文名句,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同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也不能出现错字、漏字。8。答案【活动一】①猪八戒好喝懒做,你看,他时常偷懒耍滑.②李逵鲁莽率直,嫉恶如仇【活动二】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相信我们大家此时此刻和小刚同学一样,定是感慨万千,让我们和小刚同学一起来唱《朋友,别哭》。【活动三】喜忧参半(有人欢喜有人忧)解析【活动一】的第①题要注意题干中“神仙妖魔也有人性”的提示,然后在《西游记》中找一个自己最为熟知的形象,依照示例,扣住“神仙妖魔”和“人性”作答.【活动一】的第②题从选文中“我的哥哥也姓宋”和“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等语句可以推知说这话的人是李逵;另外,“水浒人物”中这样性格率直、口无遮拦的,也就非李逵莫属了。【活动二】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时的主持人不仅要为小刚解围,同时还要让晚会继续下去,可以使用“顺水推舟”的方法达到这两个目的。【活动三】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仔细研读文本,可以发现这段文字谈论的要点分别是“3D打印”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故标题也应体现这两方面的内容。评析本题既考查了对名著的积累,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难度适中。9.答案(1)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2)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解析第(1)题考查了诗歌的赏析能力。“苍苍"“切切"属叠词,分别用来形容霜草的长势和秋虫的鸣叫,组织答案时既要写出其所表现景物的特征,也要写出叠词的表达效果:节奏感和音韵美。第(2)题总共有两问,一是用现代汉语描绘指定诗句所表现的景象,可以先逐字翻译该诗句,再用优美的词语润色;二是揣摩诗人的情感,需要将整首诗通读几遍,想象诗人在秋夜独自眺望田野时的所见所闻,揣摩其情感的起伏变化。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初步的鉴赏能力,但由于诗歌意境不甚明了,故难度较大。10。答案①质问、责问②拉③用竹板打④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虽出自课外文言文,但如果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课内文言文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意思,不难作答。要知道,如果文下没有注释,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二是在已学课文中出现过。11.答案AA.两个“以”均相当于“而"。B。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去、到、往”的意思,是动词。C.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的意思,第二个“其”用于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D.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是“竟然"的意思。12.答案(1)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3)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解析翻译句子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二是关键词翻译准确。第一句是反问句,关键词是“岂”“堪”;第二句是陈述句,关键词是“得”“寓”;第三句是倒装句(状语后置),关键词是“苟”“闻达”。13.答案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解析首先在概括文本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完整,叙事性文字的概括一般采用“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答题样式。第二问要根据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进行分析,同时也可根据旁人的评价得知。[译文]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拉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谢先生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14.答案(1)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合群"。(2)孩子喊出了皇帝什么也没有穿。解析第(1)题中,老大臣没有说实话是因为恐惧,怕自己看不到布料的事情被旁人知道,从而发现自己的愚蠢或者不称职,要基于这一点,从文章中寻找表达此种心理的句子作答。第(2)题抓住“被戳破”这一提示语,回忆《皇帝的新装》中相关情节,想一想,谎言是被谁在什么时候戳破的。评析本题是课内外的迁移阅读题,需要学生既要熟悉课本的相关课文,也要深入理解本篇文章,难度适中.15.答案举例论证,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事例,论证“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文章说服力及权威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文中的“比如”就是举例论证的标志。在分析其作用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结合段落中心(一般情况下,会有段落的中心句)组织答案。16。答案拒绝沉默,敢于发声。(我们要有勇气打破沉默。)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的重要句子,如果文章前后出现了两个以上意思相同,且可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应选择靠前的一句。本文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但是可以根据下面几个句子概括作答。如:“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17。答案(示例)自习课上有人随意讲话,无人制止,事后老师调查自习情况,班上的同学选择沉默。因为他们信奉“沉默是金",害怕被同伴批评和指责,甚至“孤立和仇视”。实际上是他们缺乏勇气,不敢承担,我们应该有勇气打破沉默.解析所举事例最好是显而易见的不好的事实,人们对此害怕,于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然后指出其实质,表明态度。评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难度较大。注意不要甩开文本、信马由缰地谈,要根据文中语句和观点来作答。18.答案“咕哝”写爸爸酒后口齿不清,表明他在人生不幸和生活的压力下精神萎靡不振;“吼”写出爸爸在生死关头使出全部力气面对风暴,表明他不畏凶险,充满自信,斗志昂扬.解析这两个词语描写了父亲说话时的语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所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难度不大.19.答案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小镇造成的破坏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其次是要分析其对于情节推动、人物塑造和作品主题的作用。20.答案莎拉警觉地发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莎拉坚持摇醒了她醉酒的父亲;莎拉一直和爸爸紧握双手面对风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解析小说结尾,爸爸握住莎拉的手说:“莎拉,是你救了我们。"莎拉说:“我们一起战胜了风暴。"可见莎拉在此次风暴中的作用是很大的。联系小说的所有情节,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罗列莎拉的行为,同时在组织答案时,既要考虑表层作用,也要考虑深层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由表及里”。21。答案情节:莎拉父亲在暴风雨来临时,不退反进,把船驶离码头,冲进风暴,保住船只,得以逃生.主题: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危险,要以勇敢无惧的姿态直面这一切,迎接挑战,才得获得新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显然小说的题目有“表”“里”两层含义,而题干中“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也有很好的提示作用。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含意,主要是要理解“冲进风暴”这一短语的比喻义(或象征义),“风暴”在小说中既是指自然界的暴风雨,也是指父女俩面临的生活上的困境。而“冲进”一词可以理解为“勇敢地面对”。22。[写作指导]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由两个关键词“渐至”和“佳境”组成。应紧紧抓住“佳境”,突出“渐至”,考生在完成作文时必须要紧扣“渐"字铺陈开来,写出一个过程,在“渐渐”的过程中达到“佳境”,这才不至于跑题。行文过程中,可以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