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科学考试大纲_第1页
2024年内科学考试大纲_第2页
2024年内科学考试大纲_第3页
2024年内科学考试大纲_第4页
2024年内科学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學教學大纲(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108課時)绪论(Generalintroduction)一、課程阐明課時:1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理解内科學在临床醫學中的地位,理解内科學的范围、内容和學习措施。理解内科疾病的诊断措施,内科學進展,醫學模式的转变。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内科學的學习措施:内科學的范围、内容、在临床醫學中的地位和學习措施;内科疾病的诊断:详细地問询病史,系统地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试验室及其他检查,後来病情发展的验证;内科學的進展:我国内科學近年的成就,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诊断技术方面,治疗和防止方面,醫學模式的转变,中西醫結合方面。四、教學措施1、运用多媒体課件辅助教學,配合板書;2、經典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照片幻灯示教,增强感性认识。五、考核及成绩评估方式笔试六、教材及参照書目(一)教材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學》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二)重要参照書目1、醫學本科教材《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诊断學》。2、醫學本科教材《病理學》《内科學》心血管系统疾病(InternalMedicine-CardiovascularDiseases)一、課程阐明課程编号:總課時:23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讲授23課時合用专业:5年制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課程类型:考试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心血管内科學是内科學中一种重要的专业學科,与生命的关系最為直接。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同步与其他系统疾病亲密联络和互相影响。心血管内科學的教學任务和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心血管内科常見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体現、诊断和鉴别诊断措施、防治原则和措施。為學生從事临床醫學工作或醫學基础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心血管内科學教學分為課堂系统讲課和临床見习实习两個阶段。讲課課時、内容、重點和难點按照教學大纲规定布署安排。实习阶段通過参与临床诊断实践活動,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疾病,培养科學的临床思维方式措施,逐渐學會独立处理疾病,并著重培养与病人交流的措施和技巧,不停提高醫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论(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基本原则和措施。熟悉诊断心血管系统常用的多种检查措施。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通過學生查阅资料理解心血管病學发展動态和跨及學科交叉状况。教學内容:常見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特點,强调规范采集病史和心脏听诊重要性。重點简介心血管系统常用的影像學检查手段和选择措施。3.简朴简介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治的新措施与各學科间交叉关系。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使學生對心電图、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動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导管术、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等诊断措施建立基本感性认识,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二)心力衰竭(3課時,讲授)1、概论(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心衰的定义、病因和病理生理,发生机制。2.熟悉心衰临床分型。教學内容:1.概述心衰定义。2.详细讲解病因和病理生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3.一般讲解临床分型: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4.心功能分级。教學措施:理论課采用多媒体方式讲課,結合辅助检查和病例,生動直观的教學。2、慢性心力衰竭(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心衰定义,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临床体現。2.熟悉试验室检查和心功能测定。3.掌握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教學内容:1.概述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2.重點讲解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临床体現。3.一般讲解试验室检查和心功能测定。4.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与肺部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鉴别;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腹水与肾性水肿、心包疾患和肝硬化所引起者的鉴别。5.重點讲解治疗,一般讲解预後,影响预後的临床原因,血流動力學参数,生化指標和電生理原因。教學措施:理论課采用多媒体措施讲課,結合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動图以及經典病例,并与學生提問式讨论和分析。3、急性心力衰竭(1課時)教學规定:1.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体現。2.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体現。2.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3.重點讲解治疗:急救措施,确定并治疗诱因,基本病因的治疗。教學措施:使用多媒体課件教學,演示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心脏的收缩泵血功能和心衰時的循环淤血状况。課间播放正式出版的教學光盘或會议光盘,加强學生理解和掌握。(三)心律失常(6課時,讲授)1、概论(1課時)教學规定: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熟悉心律失常的病因与诱因,心律失常的分类。教學内容:一般讲解心律失常的病因与诱因,心律失常的分类。详细讲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心脏激動来源异常和心脏激動传导异常。教學措施:理论課采用多媒体方式讲課,阐明心律失常发生的示意图,大量展示多种心律失常的心電图体現,合适列举經典病例。2、抗心律失常药物(1課時)教學规定:熟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理解抗迅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简朴理解抗迅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最新進展。教學内容:详细讲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重點讲解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一般讲解抗迅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教學措施采用多媒体讲課,結合心電图和治疗举例,讨论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危害。3、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2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心脏電复律。2.熟悉經导管射频消融术。3.理解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外科手术治疗。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心脏電复律的类型,心脏電复律的适应征和禁忌征,心脏電复律的并发症。2.详细讲解經导管射频消融术。

3.一般讲解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外科手术治疗。教學措施:采用多媒体讲課,結合心電图等教學,并展示心导管、射频消融措施、心脏起搏器及置入措施等。4、迅速性心律失常(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各类型迅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2.熟悉病因和临床体現,心電图特點。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病因和临床体現。

2.一般讲解心電图特點。

3.重點讲解各类型迅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教學措施:理论課采用多媒体方式,結合心電图以及病例教學。5、缓慢性心律失常(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各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2.熟悉病因和临床体現,心電图特點。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病因和临床体現。

2.一般讲解心電图特點。

3.重點讲解各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教學措施:多媒体讲課,結合心電图以及病例教學。(四)原发性高血压(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和危险度分层的诊断原则。2.熟悉高血压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体現、鉴别诊断。3.掌握常用降血压药物的分类及选择、高血压急症的治疗。4.熟悉高血压病因、流行病學、非药物治疗及防止。5.理解高血压治疗的最新進展。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2.详细讲解高血压的临床特點。3.一般讲解试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4.重點讲解诊断原则和分类,高血压的危险分层,鉴别诊断。5.详细讲解降压药物的应用和联合应用,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降压治疗。6.详细讲解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7.详细讲解高血压急症的处理。教學措施:多媒体課件教學,配合板書、經典病例举例。(五)冠状動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課時,讲授)1、動脉粥样硬化(0.5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临床体現和防治措施。

2.熟悉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介入性治疗新技术。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及临床体現。2.一般讲解试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後。3.详细讲解一般防治措施和药物治疗。4.详细讲解手术治疗對狭窄或闭塞血管的外科血管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术;經血管腔的介入性治疗。教學措施:多媒体課件辅助教學,并配合光盘、經典病例等。2、稳定型心绞痛(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現、诊断和鉴别诊断。2.熟悉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和治疗。3.理解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2.一般讲解心肌缺血缺氧時的代謝与生化变化及電生理变化。3.重點讲解临床体現:发作性胸痛的特點,心绞痛发作時常見体征。4.详细讲解辅助检查。5.重點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6.详细讲解治疗:重要防止動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教學措施:1.采用多媒体讲課,結合心電图、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图像资料,举例教學。

2.經典病例示教,結合多种辅助检查证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結合和认识。3、不稳定型心绞痛(0.5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現、诊断和鉴别诊断。2.熟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发病机制。3.熟悉不稳定型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治疗。教學内容:1.一般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发病机制2.重點讲解临床体現、诊断和鉴别诊断。3.详细讲解辅助检查。4.详细讲解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冠状動脉血管重建术。教學措施:1.理论課采用多媒体方式讲課,結合心電图、CAG和PCI經典病例图像资料,直观教學。2.实习課选择經典病例,結合辅助检查,加强理论課内容掌握。4、心肌梗死(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体現、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发病机制、并发症和防止。

3.理解病理、病理生理和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定义,详细讲解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2.重點讲解临床体現:心肌梗死疼痛与心绞痛发作時疼痛性质的同异。.3.详细讲解辅助检查:心電图特性性变化、動态性变化、心肌梗塞定位和确定范围。4.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動脉栓塞、急腹症和积极脉夹层鉴别诊断。5.重點讲解治疗:治疗原则,再灌注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6.一般讲解预後和防止。教學措施:1.理论課采用多媒体讲課,結合CAG和PCI的图像资料教學。2.实习課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經典病例,結合多种辅助检查成果,分析讨论病例。(六)心脏瓣膜病(2小時,讲授)1、二尖瓣疾病(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二尖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特性性变化,熟悉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2.熟悉二尖瓣疾病诊断要點、并发症、内科治疗原则及用药,以及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理解心脏瓣膜病的检查措施以及介入治疗适应证。教學内容:1.病理生理:分别论述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液動力學的影响。2.临床体現:分别论述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症状、体征、X线变化以及心電图与超声心動图(强调超声的重要性)的变化。3.诊断:重要根据症状、体征,心電图、超声心動图,X线片诊断。

4.鉴别诊断:二尖瓣狭窄舒张期杂音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舒张期杂音鉴别。5.一般讲解内外科治疗措施。教學措施:1.多媒体讲課,結合图像资料和病例讨论。2.經典病例示教,加强理论課内容掌握。2、积极脉瓣病变(1課時)教學规定:1.掌握积极脉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特性性变化,熟悉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变化。2.掌握积极脉瓣疾病诊断要點、并发症、内科治疗原则及用药,以及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理解心脏瓣膜病的检查措施以及介入治疗适应证。教學内容:1.病理生理:分别论述关闭不全和狭窄的血液動力學對左室和外周血管的影响。2.临床体現:分别论述关闭不全和狭窄的症状、体征、X线、ECG、UCG检查。

3.诊断:根据症状、体征,超声心動图等作出诊断。

4.鉴别诊断:积极脉瓣关闭不全和肺動脉瓣相對性关闭不全的鉴别。

5.治疗:急性积极脉瓣病变以外科治疗為主线措施;慢性积极脉瓣病变以病因治疗、降压治疗、扩张動脉減少左室容量和重量,并发症的治疗為主。6.理解外科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指征。教學措施:1.理论課采用多媒体方式讲課,結合图像资料和病例讨论。2.实习課結合多种辅助资料進行經典病例示教。(七)感染性心内膜炎(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体現、诊断、治疗和防止原则。2.熟悉本病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试验室和其他检查成果、鉴别诊断。3.理解其并发症,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2.详细讲解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体現和并发症。3.一般讲解试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4.详细讲解抗生素用药原则,經验用药和對已知致病菌的选药,外科治疗。教學措施:1.理论課采用多媒体讲課,結合經典病例教學。2.实习課示教經典病例,加强對本病的感性认识,加强對本病防止的重要性的认识。(八)心肌疾病(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心肌疾病的定义和分类。2.熟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治疗。3.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体現、诊断和治疗。4.理解常見继发性心肌病。教學内容:1.详细讲解心肌炎的定义、病理、临床体現,一般讲解试验室和其他检查,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後。2.详细讲解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体現,一般讲解试验室和其他检查,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3.一般讲解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病、右室心肌病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体現、试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後。4.一般讲解特异性心肌病。教學措施:1.理论課采用多媒体讲課,結合經典病例教學。2.实习課示教經典病例,加强對本病的感性认识,加强對本病防止的重要性的认识。(九)心包疾病(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急性心包炎的临床体現、诊断和治疗原则。2.熟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常見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试验室检查。3.熟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体現、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學内容:1.论述急性心包炎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详细讲解其临床体現,熟悉试验室检查,详细讲解重要病因类型及治疗。2.简述缩窄性心包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体現,一般讲解试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學措施:运用多媒体課件配合板書、举例辅助教學。四、教學措施課堂讲授重要采用多媒体教學形式讲授大課,通過幻灯、录像和音响资料演示,列举經典疾病的心電图、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動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导管术、介入治疗技术等影像學资料,直观、生動、形象的教學,增長學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和掌握。教學措施力争現代化和多样化,尽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學,減少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增長學生积极参与思索和讨论的双向教學模式,培养學生自學和终身學习的习惯和能力。使教學活動处在活跃的互動状态,到达教學相長的目的和不停提高教學质量和教學水平的最终目的。临床見习期间以提高學生分析和处理临床实际問題能力為宗旨,對常見病和多发病重點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认识,初步掌握對常見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重要治疗措施。鼓励學生积极接触病人、理解病人,培养关怀和愛惜病人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為人民服务的意识。五、考核及成绩评估方式理论考试課堂提問課後作业見习测试六、教材及参照書目(一)教材1.陆再英主编:《内科學》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2.王吉耀主编:《内科學》第1版,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醫學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8(二)重要参照書目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學》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0刘文励主编:《内科學學习指导与习題集》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胡大一,馬長生主编:《心脏病學实践--规范化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10胡大一,孙静平主编译:《赫斯特心脏病學》,第11版·中文版,人民軍醫出版社,.11撰写人:王愛玲审核人:徐岩《内科學》消化系统疾病(InternalMedicine-Diseaseofdigestivesystem)一、課程阐明課程编号:總課時:22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讲授22課時合用专业:5年制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課程类型:考试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内科學在临床醫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醫學各科的基础學科,是學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學科的重要基础為临床各科從醫者必须精讀的专业。其中消化系统包括胃、大肠、小肠、肝、胆、胰及腹膜7個脏器,是人体中最大的系统之一。消化系统疾病多為临床上常見病和多发病,是學习外科、肿瘤科、妇产科、超声和放射等其他临床學科的基础,同步和其多學科存在广泛的联络和交叉。教學任务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消化内科常見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為此後從事临床醫學工作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步也是通過国家执业醫師资格考试重要内容之一在内科學消化系统疾病整個學习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還应努力提高醫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崇高的醫德,培养對的的临床思维措施和工作措施。在毕业時能独立地防治常見病。在毕业後通過临床实践,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停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论(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基本原则和措施。熟悉诊断消化系统常用的多种检查措施。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通過學生查阅资料理解消化病學发展動态和跨及學科交叉状况。教學内容:常見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特點,强调规范采集病史和腹部体检重要性。重點简介消化系统常用的内窥镜及影像學检查手段和选择措施。简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新措施与各學科间合作关系。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使學生對胃镜、結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和CT、MRI、ERCP、血管造影等影像學诊断手段建立感性认识,便于學生理解。(二)胃炎(3課時,讲授)1、急性胃炎(1課時)教學规定:掌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病因、临床体現和诊断。熟悉急性胃炎的分型和发病机理。理解本病的治疗措施和防止措施。通過學生预习自學理解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鉴别诊断。教學内容:急性胃炎中糜烂和出血的病理概念。重點讲解急性应激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导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和发病机理。强调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需24~48小時内急诊胃镜确诊,镜下可見多发性糜烂、出血和粘膜水种等特性性病损。一般简介急性胃炎的一般防治措施,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紧急急救。教學措施:讲授30分钟,通過急性糜烂性胃炎病例結合胃镜图像進行临床分析10分钟。2、慢性胃炎(2課時)教學规定:掌握慢性胃炎诊断要點和鉴别诊断。熟悉慢性胃炎分类和病理學特性。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体現和治疗原则。教學内容:简介慢性胃炎從浅表、逐渐向深扩展至腺区导致腺体萎缩的病理過程。重點讲解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學特性,比较其不一样點。强调异型增生及肠化病理概念简介慢性胃炎临床分类和病因,详讲重要由HPylori感染引起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略讲重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讲解本病胃镜下重要特性,强调本病确诊依赖胃镜检查加胃粘膜病理活检。详细简介常用HP检测措施及其评价。一般简介胃液分析与血清學检查重要用慢性胃体炎的诊断。慢性胃炎治疗原则,强调B型胃炎治疗重要為根除HP感染(三联疗法)。提出本病在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争议及难點,鼓励學生進行探索。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對學生進行本病病理组织切片、胃镜体現及多种Hp的检测措施的形象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习愛好。(三)消化性溃疡(3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病的临床体現、诊断和治疗方略。2.熟悉本病的重要病因和并发症。3.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教學内容:一般简介定义、流行病學、发病率。重點简介幽门螺杆菌、NSAID為本病重要病因。发病机制中强调胃拾二指肠防御原因和侵袭原因间失衡的基本理论。理解本病好发部位及病理解剖。讲解临床体現及并发症。详讲其長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的临床特點。一般简介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测定、幽门螺杆菌、粪隐血试验的意义。掌握诊断要點,强调胃镜和粘膜活检的诊断价值。一般简介本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详细讲解根除HP、克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治疗。教學措施:課堂讲授2小時,其中結合多媒体放映胃、拾二指肠溃疡胃镜图像增長學生對本病的感性认识。課堂分组進行病案教學,选择胃及拾二指肠溃疡2個临床病例讨论1課時。(四)肠結核及結核性腹膜炎(2課時,讲授)1.肠結核(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肠結核的诊断和临床体現。熟悉肠結核的发病原理、病理分型与鉴别诊断。理解肠結核的并发症与治疗原则。教學内容简述病因和发病机制,强调肠結核的好发部位及感染途径。详细简介溃疡型和增生型肠結核病理分型特點。重點简介溃疡性肠結核的临床体現。讲解本病X线钡餐造影的影像特點、诊断价值及禁忌症。讲解诊断要點,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2、結核性腹膜炎(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結核性腹膜炎的临床体現及诊断;熟悉結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理解結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教學内容:简述病因、感染途径和发病机理。結合病理分型讲解临床体現,详细简介腹水型的症状与体征。讲解并发症和试验室检查,强调本病腹水性质和特點。重點讲解诊断要點和鉴别诊断,阐明抗結核药物的诊断性治疗价值。一般简介治疗原则。教學措施:2個病課堂讲授共1.5課時,运用幻灯示教溃疡型和增生型肠結核經典X片,結合病理与临床体現,提高學生對對各型肠結核异同點的记忆;0.5課時進行結核性腹膜炎經典病例讨论,加深學生對本病及腹水鉴别诊断的理解。(五)肝硬化(3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肝硬化的临床体現、并发症、诊断要點及腹水的治疗原则。熟悉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和重要辅助检查。理解肝硬化的病理分类和和鉴别诊断。通過自學拓展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关知识。教學内容:简介肝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學及病因分类。详细讲解肝脏假小叶形成导致肝硬化,進而产生肝功能減退和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基础。详细讲授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減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体現。重點简介雌激素增長导致肝硬化的三联征和腹水的形成机制;强调门脉高压导致的侧枝循环中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重要临床价值。重點讲解多种肝硬化并发症,详讲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中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點。重點简介肝能试验(A/G、酶學、PT、胆紅素、ICG清除试验)和胃镜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一般简介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功能、腹水、超声、食道钡餐检查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或腹腔检查诊断价值。强调肝硬化失代偿诊断要點和预後原因。简介本病治疗原则。详讲腹水治疗的重要措施。教學措施:課堂讲授2課時,充足运用多媒体幻灯示教本病經典体現:蜘蛛痣,肝掌,肝性面容、腹水等体征;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胃镜、X线图像。病例讨论1小時,采用教師提問引导的措施,對肝硬化并腹水,消化道出血等2個实际病例的讨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处理問題的能力。(六)肝性脑病(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鉴别诊断。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诱因和治疗原则。理解肝性脑病的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和检查措施。通過查阅文献探讨本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學术動态。教學内容:简介肝性脑病和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的定义和病因,强调本病常為肝病严重阶段并发症。强调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排钾利尿,高蛋白饮食,安眠镇静药等诱因在诊断与治疗上的重要性。发病机制中結合诱因和治疗措施详讲氨中毒學說;略讲其他學說。重點讲解肝性脑病意识障碍的重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和分期,理解各期特點和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意义,强调重视前驱期的临床体現及初期发現。简略简介辅助检查措施及其临床价值。重點讲授本病诊断根据和鉴别诊断,强调诱因和意识障碍的临床症状在本病诊断上的地位。简略简介治疗原则和重要治疗措施。强调重视消除诱因、饮食、灌肠、导泻和乳果糖等一般治疗措施在改善病情中的地位。教學措施:課堂讲授2課時,通過列举循证醫學的证据,阐明肝性脑病和本病药物治疗方面的难點問題。(七)原发性肝癌(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初期诊断的重要性。熟悉原发性肝癌的病理、临床分型,转移途径。理解本病发病率、病因及治疗原则。學生拓展學习本病影像學進展和介入治疗内容。教學内容:一般简介定义,流行病學,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解原发性肝癌的病理、临床分型和转移途径,强调小肝癌定义和血行转移中门静脉和肝内初期转移的特點。详细讲授临床体現,重點强调肝脏体征。重點讲授血AFP定量检测和多种影像學检查的诊断价值。讲授诊断要點和鉴别诊断,:重點简介亚临床肝癌定义和本病高危人群,强调初期诊断重要性。简略简介本病治疗措施和预後原因。教學措施:課堂讲授1.5課時,重點运用多媒体示教肝癌B超、CT、MRI、DSA肝血管造影的經典影像學资料,結合不一样分型大体標本病理,加深對本病诊断理解。病案教學0.5課時,组织學生分析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要點,使學生對AFP和各影像學在本病中的临床意义,有更清晰的理解。(八)急性胰腺炎(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体現和分型,重要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情评估,并发症和鉴别诊断。理解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病理及转归。教學内容:简介急性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定义、病因、发病机制。讲解病理特性和临床分型的关系。重點讲授临床通過和体現,强调重症胰腺炎的腹部体征。熟悉本病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和转归。详细简介血淀粉酶判断要點和CT在诊断本病中的重要价值。熟悉诊断要點和鉴别诊断,强调怎样判断重症胰腺炎。简介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重症胰腺炎重要治疗措施及最新進展。教學措施:課堂讲授1.5課時;举出轻型与重症胰腺炎临床經典病例,通過度析比较其异同點,提高學生對本病的诊断要點,尤其是重症胰腺炎临床转及归的认识水平。(九)溃疡性結肠炎(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溃疡性結肠炎的临床体現、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溃疡性結肠炎的病理特性和治疗原则。理解溃疡性結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教學内容:一般简介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详细简介本病好发部位各阶段病变特點,著重解释本病组织學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变化,因此給本病诊断带来困难。重點讲授經典消化系统临床体現,简略简介肠外体現,临床分型和并发症。重點简介本病結肠镜检查病变重要特點和重要诊断价值。讲授經典肠道体現及特性性結肠镜变化為诊断要點,但需强调排它性诊断是诊断本病的关键及与感染性肠炎和克罗恩氏病鉴别诊断难度。重點简介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克制剂药物治疗适应症,详述SASP和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异同點。教學措施:讲授2課時。通過結肠镜經典病例幻灯图像让學生建立感性认识。由于病理無特异性故本病诊断為讲課难點,通過示教病例分析阐明怎样進行本病排他性诊断,有助學生對疾病理解。(拾)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本病常見病因、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治疗原则。熟悉静脉曲张出血和非静脉曲张出血不一样药物治疗和止血措施教學内容:简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义。重點简介常見五大出血病因及静脉曲张出血与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概念。详细讲述呕血、黑便的临床特性,重點简介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各阶段症状、体征、强调掌握血压、脉搏异常变化的重要临床意义。重點讲授本病诊断要點和鉴别诊断。强调初期识别和對的估计出血量的重要意义;内镜检查為确诊出血原因的重要手段,强调急诊胃镜的诊断价值。详细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强调积极迅速扩充血容量是急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详细简介不一样病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多种治疗手段,重點简介減少门脉高压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止血治疗。教學措施:課堂讲授1課時,重要通過多媒体幻灯進行多种疾病并出血的胃镜图像;多种措施(注射硬化剂、皮圈套扎、钛夹)内镜下止血的胃镜图像,增長學生感性认识。課堂分组病例讨论1課時:选择肝硬化和球部溃疡并发伴失血性,休克各1例,有助提高對本病出血量的判断及急救原则和不一样止血药物措施的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灯、录像演示經典疾病的胃肠镜,组织病理學,X线钡餐造影、CT、MR、DSA等影像學资料形象教學,增長學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导教學措施多样化、現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将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转变為由學生积极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學生自主學习和终身學习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潜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处在活跃進取的状态,提高教學质量和教學水平。临床見习: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认识,初步理解疾病的临床特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处理临床实际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绩评估方式理论考试課堂提問課後作业見习测试六、教材及参照書目(一)教材陆再英主编:《内科學》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二)重要参照書目王吉耀主编:《内科學》第1版,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醫學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8月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學》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0月GoldmanL,BennettJC:Ceciltextbookofmedicine.21thed.Philadelphia.W.B.Saunderscompany,胡品津主编:《消化内科學(硕士)》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月刘文励主编:《内科學學习指导与习題集》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月MarkB.Taylor,JohnL.Gollan,MichaelL.Steer.潘国宗主译:《胃肠急症學》第2版,中国协和醫科大學出版社,推荐网站撰写人:胡乃中审核人:許建明《内科學》泌尿系统疾病(InternalMedicine-Diseaseofurinarysystem)一、課程阐明課程编号:總課時:18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讲授18課時合用专业:5年制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課程类型:考试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内科學是临床醫學中的一门波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學科,它不仅是临床醫學各科的基础,并且与它們存在著亲密的联络,故學好内科學,是學好临床醫學的关健。通過内科學的學习,将對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体現,检查措施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形成较為完整的临床醫學知识基础构造,為後来學习其他临床學科和從事临床醫學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為内科學中的一种系统,泌尿系统疾病課程教學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掌握各個疾病的临床体現、诊断措施和治疗措施,同步還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扎实地掌握本系统課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時能独立防治本系统的常見病和多发病,毕业後通過临床实践,应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活動,继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论(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肾脏疾病的评估和常見综合征;2.熟悉肾脏疾病的防治原则;3.理解肾脏疾病的進展和展望。教學内容:1.肾的生理功能:扼要复习肾小球滤過功能、肾小管重吸取和分泌功能及肾的内分泌功能(理解)。2.肾脏疾病的评估:重點讲述尿液检查、肾小球滤過率测定(掌握);简介评估肾脏疾病病程、影像學检查及肾活检的意义(熟悉)。3.肾脏疾病常見综合征:重點讲述多种常見临床综合征(掌握)。4.肾脏疾病防治原则:简要简介肾小球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對肾脏疾病防治的影响、肾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中西醫結合治疗(理解)。5.進展和展望:简要简介學科发展動态(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观看肾活检录像,加深對肾活检的理解;通過查找文献,對學科发展動态進行互動讨论。(二)肾小球病概述(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分类措施。2.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常見临床体現。教學内容:1.概述:简要简介肾小球疾病的定义、病因(理解)。2.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分类:扼要讲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分类(熟悉)。3.发病机制:简要复习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非免疫机制的作用(理解)。4.临床体現:简要简介肾小球疾病共性临床体現(熟悉)。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通過肾脏病理讀片,熟悉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三)急性肾小球肾炎(1/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球肾炎定义(理解)。2.病因和发病机制: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理解)。3.病理: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性(理解)。4.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熟悉)。5,诊断与鉴别诊断:重點阐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简要简介鉴别诊断(掌握)。6.治疗:重點阐明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原则(掌握)。7.预後: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自然病程及遠期预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通過肾脏病理讀片,熟悉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病理特性。(四)急進性肾小球肾炎(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急進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及强化治疗的适应症。2.熟悉急進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重點阐明急進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掌握)。2.病因和发病机制:扼要讲解急進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分型(理解)。3.病理:简要简介急進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性(掌握)。4.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简要简介急進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熟悉)。5.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要简介急進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6.治疗:重點阐明急進性肾小球肾炎在初期作出病因诊断和免疫病理分型的基础上尽快進行强化治疗及强化治疗的适应症(掌握)。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通過肾脏病理讀片,熟悉新月体肾炎的病理特性及分类,通過录像對血浆置换有一种感性认识。(五)慢性肾小球肾炎(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及治疗。2.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重點阐明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掌握)。2.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简要简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熟悉)。3.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要简介慢進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理解)。4.治疗:重點阐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目的,饮食、抗高血压的治疗原则,ACEI和ARB在肾小球疾病中应用的机制、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本病中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5.预後:简要简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著重强调慢性肾小球肾炎進展病程。(六)肾病综合征(3小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肾病综合征诊断原则、重要治疗及對症治疗的原则。2.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3.熟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性。4.理解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针對不一样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案、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重點阐明肾病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原则)(掌握)。2.病因:扼要讲解肾病综合征病因分类(理解)。3.病理生理:简要复习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理解)。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性:扼要讲解各病理类型的病理特性及临床特性(掌握);简要简介各病理类型對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反应(熟悉);简要简介各病理类型自然病程及预後(理解)。5.并发症:扼要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掌握)。6.诊断与鉴别诊断:重點阐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环节,简朴简介鉴别诊断(熟悉)。7.治疗:简要简介一般治疗(理解);详细讲授利尿药的选择及減少尿蛋白的對症治疗(熟悉);详细讲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的治疗机制、使用原则和方案、治疗反应及副作用(掌握);简述不一样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案、中醫药治疗、并发症的防治。8.预後:简要简介肾病综合征预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用组织构造图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通過肾脏病理讀片及临床病例分析,熟悉各病理类型的病理及临床特點。(七)IgA肾病(1/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IgA肾病病理特性、临床体現、诊断。2.熟悉IgA肾病定义、发病机制、试验室检查、治疗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简要简介IgA肾病定义及流行病學特點(理解)。2.发病机制:扼要讲解IgA肾病发病机制(理解)。3.病理:详细讲解IgA肾病的病理和免疫病理特性(掌握)。4.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详细讲解IgA肾病的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掌握)。5.诊断与鉴别诊断:重點阐明IgA肾病诊断要點,简要简介鉴别诊断(理解)。6.治疗及预後:简要简介IgA肾病不一样的临床、病理类型的合理治疗及對应预後指標(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八)尿路感染(3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体現、诊断根据、治疗原则。2.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感染有关原因及重要试验室检查。3.理解需与尿路感染鉴别的重要疾病以及防止措施。教學内容:1.概述:简要简介尿路感染的定义及流行病學特性(理解)。2.病因:扼要讲解尿路感染的常見致病菌(熟悉)。3.发病机制:扼要讲解感染途径、机体抗病能力、易感原因及细菌的致病能力(理解)。4.临床体現:详细讲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無症状细菌尿的各自临床特點(掌握);扼要讲解非复杂性尿感和复杂性尿感的定义及预後(理解)5.并发症:扼要讲解肾积脓(积液)、肾周脓肿、败血症、肾功能不全(理解)。6.辅助检查:扼要讲解尿常规、尿白细胞计数、血常规及肾功能变化特點(熟悉);详细讲解尿细菌學检查,明确尿细菌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尿標本搜集注意事项和假阴性、假阳性出現的也許原因(掌握);简要简介IV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理解)。7.诊断:详细讲解真性细菌尿的定义(掌握)。8.尿感的定位诊断:扼要讲解膀胱炎与肾盂肾炎的鉴别(熟悉)。9.鉴别诊断:简朴简介慢性肾盂肾炎、肾結核、尿道综合征的鉴别要點(理解)。10.治疗:详细讲解經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理解);详细讲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理解);简朴简介尿感疗效的评估原则(理解)。11.预後:简朴简介各类型的预後(理解)。12.防止:简朴简介防止尿感的注意事项(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九)急性肾衰竭(3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定义2.掌握急性肾小管壞死的临床体現,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3.熟悉急性肾衰竭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病理、试验室检查、预後。教學内容:1.概述:扼要讲解急性肾衰竭概念(熟悉)。2.病因和分类:简要简介急性肾衰竭病因、分类(掌握)。3.发病机制: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管壞死的发病机制(熟悉)。4.病理:简要简介急性肾小管壞死的病理(理解)。5.临床体現:详细讲解急性肾小管壞死临床病程分期及各期临床体現(掌握)。6.试验室检查:扼要讲解血液和尿液检查、影像學检查(熟悉)。7.诊断与鉴别诊断:重點阐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8.治疗:重點阐明急性肾衰竭各期的治疗原则(熟悉)。9.预後:简要简介急性肾衰竭的预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通過查找文献,理解急性肾损伤诊断与分类。(拾)慢性肾衰竭(3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2.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經典临床体現、诊断根据和治疗原则。4.熟悉尿毒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多种临床症状产生原理。5.理解肾脏替代疗法的原理及适应症。教學内容:1.概述:扼要讲解慢性肾衰竭的定义;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K/DOQI)(掌握)2.病因:简要简介常見的病因(理解)。3.发病机制:简要简介慢性肾衰竭進行性惡化的机制和尿毒症多种症状的发生机制(理解)。4.临床体現:重點阐明尿毒症時钾、钙和磷的平衡失调、代謝性酸中毒发病原理及临床体現(掌握);重點阐明尿毒症時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体現及有关机制(熟悉)。5.诊断:扼要讲述慢性肾衰竭诊断环节(熟悉)。6.治疗:.简要讲解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惡化原因的清除(理解);详细讲解限制蛋白质饮食、必需氨基酸的应用和ACEI、ARB的应用,扼要讲解治疗的有关机制(理解)。著重讲解高钾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心力衰竭的治疗;详细讲解钙磷平衡失调和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贫血的治疗。简朴简介替代治疗的适应征、方式及原理(熟悉)。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通過查找文献及讨论,理解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通過录像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有一种感官的认识。、教學措施課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灯、录像演示經典疾病的组织病理學,B超、IVP、CT、MR、DSA等影像學资料形象教學,增長學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导教學措施多样化、現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将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转变為由學生积极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學生自主學习和终身學习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潜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处在活跃進取的状态,提高教學质量和教學水平。临床見习: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认识,初步理解疾病的临床特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处理临床实际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绩评估方式理论考试課堂提問課後作业見习测试六、教材及参照書目(一)教材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學(全国高等醫药院校教材),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二)重要参照書目1.BrennerBM.Thekidney.6th.ed.Philadelphia:SaundersCompany,19992.FauciAS,BraunwaldE,IsselbacherKJetal.Harrison’sPrinciplesofInernalMedicine.14thed.NewYork:McGraw-hillCompany,1998:1419-15783.黎磊石,刘志紅.中国肾脏病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4.王海燕.肾脏病學,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撰写人:戴宏审核人:吴永贵《内科學》中毒(InternalMedicine-Poisoing)一、課程阐明課程编号:總課時:3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讲授3課時合用专业:内科學(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醫學(临床病理)、心理)課程类型:考试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内科學是临床醫學中的一门波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學科,它不仅是临床醫學各科的基础,并且与它們存在著亲密的联络,故學好内科學,是學好临床醫學的关健。通過内科學的學习,将對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体現,检查措施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形成较為完整的临床醫學知识基础构造,為後来學习其他临床學科和從事临床醫學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科學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存环境的曰益惡化,人类接触的有毒物质曰益增多,发生中毒的概率与曰俱增。急性中毒是急诊科的一种常見病,也是急诊醫學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急性中毒救治已成為临床醫師必须面對的課題之一。中毒課程教學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掌握常見毒物中毒的临床特性、诊断措施和急救措施,同步還要深入研讨病因、中毒机制、流行病學特點等方面的知识,扎实地掌握中毒課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時能独立急救常見中毒病人。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论(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中毒的诊断措施和急性中毒的治疗。2.理解某些常見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要點。教學内容:1.概述:扼要讲述中毒的定义和學习目的(理解)。2.原因和中毒机制:阐明职业中毒和非职业中毒的原因(理解);毒物的吸取和排出途径,职业性中毒以呼吸道為主,非职业性中毒以消化道為主(理解)。3.临床体現:扼要阐明中毒产生皮肤潮紅、紫绀、瞳孔缩小、昏迷、肺水肿、休克、呕吐腹泻、肝脏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白细胞減少的原因。举出根据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作出诊断的实例(熟悉)。4.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著重简介治疗原则(掌握);慢性中毒的治疗著重阐明几种慢性职业性金属中毒的解毒疗法,如治疗铅中毒和汞中毒(理解)。5.防止:强调中毒是可以防止的(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結合实例论述急性中毒時各系统临床体現,通過录像强化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原理及临床体現特點。2.掌握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的疗效,副作用和使用措施,怎样观测阿托品化,怎样防止用药局限性或過量。3.理解中毒怎样防止。教學内容:1.概述:简要阐明有机磷杀虫药理化特點、毒力及类别(理解)。2.病因及发病原理:指出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吸取途径及在体内代謝過程,重點讲述有机磷杀虫药的中毒原理,以乙酰胆碱為传导介质的神經途径包括哪些(熟悉)。3.临床体現:重點讲述毒蕈碱样、烟硷样症状及中枢神經系统症状,怎样按病情辨别轻、中、重三级症状(掌握)。4.辅助检查:阐明全血胆碱酯酶测定對诊断和判断病情发展的意义(掌握)。5.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尤其是杀虫药接触史,症状和体征包括大蒜气味是诊断的重要根据。血胆碱酯酶值常在正常70%如下,必要時可作胃液或呕吐物等毒物分析或尿毒物分解产物检查(掌握)。6.治疗:著重指出彻底清除毒物的重要性、阿托品化有哪些指標,用药局限性和用药過量的危害性,导致病情反复的原因应怎样防止,简要简介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的作用、使用方法和副作用(掌握)。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結合实例论述。、教學措施課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灯、录像演示各毒物中毒的特性性体現及急救措施,增長學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导教學措施多样化、現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将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转变為由學生积极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學生自主學习和终身學习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潜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处在活跃進取的状态,提高教學质量和教學水平。临床見习: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认识,初步理解疾病的临床特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处理临床实际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绩评估方式理论考试課堂提問課後作业見习测试六、教材及参照書目(一)教材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學(全国高等醫药院校教材),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二)重要参照書目1.朱子扬.中毒急救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19992.陈灏珠.实用内科學.第拾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撰写人:戴宏审核人:吴永贵《内科學》血液系统疾病(InternalMedicine-Hematology)一、課程阐明課程编号:總課時:18課時課時分派:讲課18課時合用专业:5年制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課程类型:考试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内科學在临床醫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醫學各科的基础學科,是學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學科的重要基础為临床各科從醫者必须精讀的专业。其中血液系统包括紅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和出血性性疾病。教學任务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血液内科常見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為此後從事临床醫學工作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步也是通過国家执业醫師资格考试重要内容之一在内科學血液系统疾病整個學习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還应努力提高醫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崇高的醫德,培养對的的临床思维措施和工作措施。在毕业時能独立地防治常見病。在毕业後通過临床实践,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停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一)贫血概述(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贫血的分类、临床体現。2.熟悉贫血的诊断环节和措施。3.理解贫血的概念和发病原理。教學内容:1.贫血的概念2.贫血的分类3.贫血的临床体現4.贫血的诊断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使學生對贫血的定义、贫血的程度、类型及其原因、贫血的临床体現及诊断环节有明确的认识。(二)缺铁性贫血(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临床特性和防治措施2.熟悉本病病因和发病原理3.理解正常体内的铁代謝教學内容: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论述正常人体内铁代謝,包括铁的来源、吸取分布和贮藏、铁代謝障碍及需要量增多等對血紅蛋白合成的影响:本病的发病原理。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体現缺铁状态及缺铁性贫血的初期体現;临床特性;原发病的临床体現。3.辅助检查血象、骨髓象、血清铁和總铁結合力,骨髓铁染色检查的意义。4.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根据。简朴论述缺铁性贫血与其他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如慢性感染性贫血,铁粒幼紅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综合征等。5.治疗(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2)一般治疗:。(3)铁剂治疗:重點简介口服铁剂的种类、用量、措施和注意事项。阐明注射铁剂的应用指征、种类、用量和副作用等。(4)防止强调卫生宣传、妇幼保健工作和积极防治原发病。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為主,通過經典病例,使學生能理解正常铁代謝,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點和防治措施。(三)再生障碍性贫血(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病临床特性,诊断根据。2.熟悉本病治疗的重要原则。3.理解本病有关的发病原因、发病原理和鉴别诊断。教學内容:1.简介本病特點和发病状况。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发病原因有:(l)药物与化學品;(2)物理原因;(3)感染;(4)其他原因。简介干细胞學說、微循环學說及免疫机制异常。3.临床体現论述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临床特點。4.试验室检查:血象和骨髓象的特點5.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根据。鉴别诊断: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紅蛋。6.治疗病因治疗。支持治疗。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脾切除。骨髓移植。7.防止强调合理用药和做好劳動保护。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為主,通過“种子學說、土壤學說、虫害學說”形象的阐明再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特點,通過临床病例,使學生能理解再障的诊断根据及其治疗原则。(四)溶血性贫血概述(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组疾病的共同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2.理解本组疾病的分类和发病原理。教學内容:1.溶血性贫血的分类2.简介溶血的原理和部位3.临床体現分急、慢性二类简介,并简介常見的合并症4.试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1)确定与否為溶血性贫血。(1)紅细胞破壞增長的检查。①高胆紅素血症(游离胆紅素):②尿胆原、粪胆原;③血清結合珠蛋白:④血浆游离紅蛋白(血紅蛋白尿);⑤含铁血黄素尿:⑥紅细胞畸形,破碎细胞增多:⑦單粒一巨噬细胞吞噬紅细胞現象;⑧紅细胞寿命测定。(2)紅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①网织紅细胞;②血中出現幼紅细胞;③骨髓幼紅细胞明显增生。(2)确定属于哪一种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紅细胞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高铁血紅蛋白還原试验,血紅蛋白電泳、紅细胞形态观测。5.诊断和鉴别诊断6.防治(1)病因治疗;(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克制剂;(3)脾切除术;(4)输血;(5)支持和對症治疗。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為主,运用多媒体讲述不一样类型溶血性贫血的特點、形态學变化和诊断要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处理問題的能力。(五)白血病(4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病的临床体現及治疗措施。2.熟悉本病的试验室检查。3.理解目前對本病病因的认识和发病原理。教學内容:1.白血病的分类:根据病程、细胞类型和白细胞血象的分类措施。2.病因和发病原理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体現发病与感染、出血、贫血及浸润的临床体現。4.急性白血病的试验室检查:血象和骨髓象特點等。5.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著重根据试验室的检查来诊断和鉴别诊断。6.急性白血病的治疗(1)支持治疗;(2)化疗治疗:目的、原则。急淋和急非淋在诱导缓和和缓和後治疗的不一样方案:(3)中枢神經系统白血病防治的措施和重要性;(4)骨髓移植。7.慢性白血病的临床体現:慢粒及慢粒急性变的特點8.慢性白血病的试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的体現9.慢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0.治疗(1)化學治疗:原则,常用药物;(2)其他:放疗,脾切除的指征等。教學措施:課堂讲授4課時,运用多媒体重點讲述急、慢性白血病的MIC分型、临床特點及治疗原则,让學生對急、慢性白血病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六)淋巴瘤(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病的诊断措施和治疗原则2.熟悉本病的分类、分期和临床特性教學内容:1.病因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2.病理和分类分為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病两大类,简介该两大类淋巴瘤的新分类法。3.临床体現临床体現多样化的原因和疾病传播方式,各类淋巴瘤的首見体現,淋巴結和肝、脾肿大,全身症状。淋巴瘤侵犯各系统或器官時的特殊临床体現。4.试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淋巴結穿刺涂片及印片,裏.斯细胞形态特性,免疫學检查等。5.X线摄片胸、骨髓等摄片及淋巴造影。6.诊断和鉴别诊断肯定类型和分期。要与引起淋巴結肿大及发热為重要体現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淋巴結活检為重要诊断根据。7.治疗(1)放射治疗:适应证和措施:(2)化疗治疗:适应证和常用药物简介,联合化疗如MOPP、COP等方案:(3)手术治疗:活组织检查。教學措施:課堂讲授2課時,重點讲授淋巴瘤的临床体現、分期及治疗原则。(七)出血性疾病概述(3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病的分类和诊断环节。2.熟悉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理。3.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教學内容:1.概述简朴简介出血倾向的定义。2.正常止血和凝血机理(1)提出止血的三個重要原因:血管的收缩,血小板凝聚的粘附,凝血功能(2)简朴简介凝血過程中三個阶段,指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過程(3)纤溶過程在凝血平衡中的意义3.分类(1)血管原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2)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3)凝血功能障碍(4)抗凝或纤溶過度(5)播散性血管内凝血4.试验室检查5.出血性疾病的诊断(1)临床诊断环节;著重注意病史和临床症状,尤以家族史、药物与毒物接触史。(2)试验室检查的重要项目:出、凝血時间,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血块回缩试验,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间(APTT),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间(PT),凝血酶時间(TT)等的临床意义。(3)特殊检查:血小板形态,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汇集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酶原時间的纠正试验,凝血酶時间,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测定。6.防治(1)扼要论述清除病因和防止出血(2)简介某些常用止血药、维生素、糖皮质激素、输血等。教學措施:課堂讲授3課時,結合病例重點讲述不一样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點及试验室检查。(八)特发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掌握本病的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及治疗措施2.理解特发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教學内容:1.概述指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挥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本节只讲ITP,简介意义和发病数。2.病因和发病原理简述自体免疫(抗血小板抗体),脾脏(單核一吞噬细胞系统阻留血小板),血小板生成障碍,毛细血管损伤在发病上的作用。3.临床体現急性和慢性的临床特點,互相关系和病程。4.试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出、凝血時间,血块回缩试验,束臂试验骨髓象(重點讲述巨核细胞)。5.诊断和鉴别诊断(1)临床诊断要點(2)与單纯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原因所致的脾机能亢進。6.治疗(1)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和剂量、(2)免疫克制剂,如長春新碱,环磷酰胺等(3)脾切除和脾A栓塞(4)其他,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血浆互换、达那唑,止血药物和输血。(5)紧急处理。教學措施:課堂讲授1課時,通過多媒体讲述特发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临床体現、诊断原则及治疗原则。(九)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1.熟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2.熟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体現3.掌握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4.熟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教學内容:1.病因和发病原理在掌握正常止血和凝血机理的基础上,熟悉在多种病理状况下出現的高凝状态,消耗性凝血病和继发性纤溶。2.临床体現循环衰竭,出血,溶血和栓塞等的体現。3.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如進行性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间延長,纤维蛋白原增高或減少,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如FDP,D.二聚体等。(2)鉴别诊断重要与原发性纤溶鉴别4.治疗(1)病因治疗(2)补充凝血因子及浓缩血小板(3)阻断凝血過程,肝素应用的指征,使用措施及禁忌证。教學措施:課堂讲授1課時,重要讲述DIC的病因、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重點讲授DIC的诊断原则。四、教學措施課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灯、經典病例的临床特點、骨髓细胞學的体現等影像學资料形象教學,增長學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导教學措施多样化、現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将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转变為由學生积极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學生自主學习和终身學习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潜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处在活跃進取的状态,提高教學质量和教學水平。临床見习: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认识,初步理解疾病的临床特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处理临床实际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绩评估方式理论考试課堂提問課後作业見习测试六、教材及参照書目(一)教材《内科學》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8月第一版。《内科學》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第七版。(二)重要参照書目《WilliamsHematology》SeventhEdition《Wintrobe`sClinicalHematology》11thEdition《内科學》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8月第一版。《内科學》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第七版。《实用内科學》第12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0月撰写人:杨明珍审核人:夏瑞祥《内科學》内分泌系统疾病(InternalMedicine-Endocrinesystemdisease)一、課程阐明課程编号:總課時:18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讲授18課時合用专业:5年制临床醫學、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課程类型:考试二、課程教學的目的与任务内分泌代謝系统疾病是内科學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社會的发展,人群中疾病的构成正发生转变,多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愈来愈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视,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同步内分泌代謝系统与临床各學科存在著广泛的联络和交叉。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内分泌系统常見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体現、诊断要點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為此後從事临床醫學工作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步也是通過国家执业醫師资格考试重要内容之一内科學内分泌系统疾病課程,分為系统學习和毕业实习两個阶段。系统學习包括按照教學大纲所规定的課堂系统讲課和与其相結合的临床見习。毕业实习為临床实习阶段,在上级醫師指导下参与临床诊断实践,将書本上學到的理论結合临床实践,来处理临床上的实际問題,并從临床实践中检查書本知识的對的性。在内科學内分泌系统疾病整個學习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還应努力提高醫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崇高的醫德,培养對的的临床思维措施和工作措施。在毕业時能独立地防治常見病。在毕业後通過临床实践,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停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内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论(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熟悉内分泌系统调整,熟悉诊断内分泌系统疾病多种常用的检查措施。理解内分泌學系统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内分泌學范围、发展經历和跨及學科交叉状况。教學内容:简述内分泌學范围、发展經历、内分泌學系统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详细简介内分泌系统调整,强调反馈调整作用的重要性。從内分泌腺体功能状态、内分泌疾病发生部位,简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特點和诊断措施与诊断原则。重點简介内分泌腺体功能诊断的措施。简介内分泌疾病防治措施,重點简介治疗原则。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录像、幻灯),經典病例照片示教,增强感性认识。(二)腺垂体功能減退症(1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腺垂体功能減退症的治疗原则和垂体危象的急救原则。熟悉腺垂体功能減退症的临床体現、诊断与鉴别诊断。理解腺垂体功能減退症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教學内容:简述腺垂体功能減退症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详细简介腺垂体功能減退症临床体現(包括分型,垂体危象)、辅助检查。重點简介腺垂体功能減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危象的处理。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之间的关系简介临床体現和诊断。通過临床經典病例简介,以增强對本病感性认识,有利诊断与鉴别诊断。(三)甲状腺功能亢進症(4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Graves病(GD)的临床体現、试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和甲亢危象的治疗。熟悉甲状腺功能亢進症和甲状腺毒症的定义,熟悉甲亢和甲状腺毒症的区别,熟悉甲状腺毒症的分类和病因,熟悉Graves病的特殊临床体現,熟悉甲状腺危象和浸润性突眼的治疗。理解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理解妊娠期甲亢的诊断与治疗,理解甲亢的病理及少見的临床体現。教學内容:一般简介甲状腺毒症和甲亢的定义,按甲状腺功能亢進或非亢進简介甲状腺毒症的分类;重點简介甲亢和甲状腺毒症的区别。简介G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和临床体現,重點简介經典临床体現。简介甲亢的特殊临床体現,如甲状腺危象、甲亢性心脏病等。甲亢和甲状腺毒症的试验室检查,重點简介诊断与鉴别诊断。重點简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适应证、措施、副作用;一般简介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讲授甲状腺危象和浸润性突眼的防治。鼓励學生自學理解甲亢的病理变化。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教學,展示GD发病机制图,通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简介甲亢的诊断措施路线提高學生思维能力,經典病例照片简介以增强學生感性认识。(四)甲状腺功能減退症(1.5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甲減的诊断措施和治疗原则。熟悉甲減的临床体現和粘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措施。理解甲減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理解粘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原则。教學内容:简介甲状腺功能減退症的分类,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病变的原因和功能減退的程度分别简介。简介甲状腺功能減退症的病因、临床体現和试验室检查。重點简介甲状腺功能減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简介甲状腺功能減退症的治疗,重點简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简介粘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原则。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課件辅助教學,經典病例照片。(五)甲状腺炎(1.5課時,讲授)教學规定:熟悉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點、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理解两种甲状腺炎的病因、治疗和转归。教學内容:简介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病因和临床体現。重點简介两种甲状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简介两种甲状腺炎的治疗与转归。教學措施課堂讲授結合多媒体課件辅助教學,注意两类甲状腺炎的各自特性性变化。(六)Cushing综合征(2課時,讲授)教學规定:掌握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分类、临床体現、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试验室检查,熟悉不一样病因库欣综合征相對应的临床体現及治疗原则。理解不一样病因库欣综合症的治疗措施和预後。教學内容:详细简介库欣综合征与库欣病定义,库欣综合症的病因學分类与临床体現,突出經典病例的临床特點。简介不一样病因库欣综合症對应临床特點。简介库欣综合症的试验室检查。重點简介库欣综合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简介库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