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大气环流
命题趋势分析:1.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
的形成和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以区
域地图、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和变化,大气活动中心
对气候的影响。3.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形成、分布和特点。4.考查频
度较高,考查形式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
板块一夯实基碍知识I核心要点再呈现课堂发习更高效
[教材宏观把握]
[必备知识梳理]
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①低纬度环流圈
高低纬受热不均I_仝
地转偏向力影响卜二圈环流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①气压带
气压带名称成因
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
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②风带
风带名称成因
地表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
B东北信风带
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地表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
D西风带
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地表风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
F极地东风带
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北
寒
带
北
温
带
热
带
南
温
带
南
寒
带
在太阳直射低压带■高压带
点的位置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1)图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填节气)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为湿季
热带草原气候
信风带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疑难辨析1】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
说明理由。
提示:不一定。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东岸的信
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
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4.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情况
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中心M蒙古一西
伯利亚(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情况
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的气压中心N印度(亚洲)低压切断
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原来呈带状分布的
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5.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①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北大西洋亚欧大陆北太平洋
蒙古
西
伯
冰岛低压利阿留申低压
亚
高
压
NN
澳大利亚
上图中的东亚的西北季风和南亚的东北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
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值区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②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
澳大利亚
上图中的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值区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
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形成东南季风;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值区影响。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比较
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
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蒙古、西蒙古、西
源地太平洋印度洋
伯利亚伯利亚
寒冷温暧温暖高温
性质
干燥湿润干燥高湿
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
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有雨热同期
利
生产的
不
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影响
利
【疑难辨析2】季风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不对?
提示:不对。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
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板块二提升关键能力把握高考寻规律讲练结合提能力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亶暨适科题
[1501](202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⑴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解题能力培养]
获文:斐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
取
信酉:⑥麻荫3面差亮着蕾:充京福而反新曲王
息移动;②甲为东北信风.乙是上升气流,丙为
西南季风,丁为东南信风
川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由北印
调用
度洋洋流流向、黄河流量变化、海陆分布对
知识
气压带的影响、地中海气候特征
[参考答案](1)C(2)B
[命题四翼研析]
基础性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图示判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方向,综合思考此季节
综合性
可能出现的现象
应用性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规律判断自然现象
本题选取局部大气环流图创设合理情境,设置角度新颖,考查
创新性
考生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突破关键能力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⑵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
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
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副热带高气压带-30°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道虚气压带
-0°
风向7水平气压梯度力
副热带高气压带-30°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⑶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南半球俯视图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
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下图所示:
春分日
图例
口太阳直射
术点的位置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向
二、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一/声淮河轲//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带海洋冬季
性气候一_地中
夏季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
干季
漠气候7东罗那州/7匚工热带草
热带雨
赤道低气压带暹至T原气候
林气候
考向n气压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1.(2022•贵阳模拟)读图,完成⑴〜⑵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1)D(2)B
解析第(1)题,M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理论上其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
甲图中该气压带南移,则说明北半球是冬季,30咕〜4(TN盛行西南风,故选D
项。第(2)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在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此时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以北,说明气压带北移,判断是北半球的夏
季,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纬30。以南,说明气压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
季。故选B项。考向国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2.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
(1)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B.信风
C.西风D.季风
(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答案(1)B(2)C
解析第⑴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沙尘的扩
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所致。故选B项。第(2)
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30。,可以看出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7月。故选C项。
考向❸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2022•焦作示范性高中联考)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据此完成⑴〜⑵题。
口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勿西风带
甲
丙
IIIIIIIIIIII
123456789101112月
(1)图示四地()
A.甲地纬度最高B.乙地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地位于南半球D.丁地多水蚀地貌
(2)图示四地气候特征最接近的是()
A.甲地与丙地B.甲地与丁地
C.乙地与丁地D.乙地与丙地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四地中,只有甲地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最长,说明纬度最高;
乙地4〜9月受信风带控制,10月至次年3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为北半
球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丙地一年中4〜9月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0月至次年3月受西风带控制,故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丁地4〜9月受副热带高气带控制,10月至次年3月受信风带控制,故为南半球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以风力地貌为主。故选A项。第(2)题,结合上题可判
断,乙、丁气候类型相同,气候特征相似。故选C项。探究点二海陆分布对
大气环流的影响
[例2](经典真题)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
完成(1)〜(2)题。
⑴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
C.夏至D.立秋
[解题能力培养]
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吹西
北风
甲地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图
第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
1示
天气
信
题
息极地气压值不是最高
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不会
生成台风
图示亚欧大陆上形成北半球
第(2)题
信息强大高压中心.为冬季,
[参考答案](1)B(2)A
[命题四翼研析]
基础性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气压中心分布规律
根据图示信息和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确
定北京的风力大小和风向,明确甲地、极地和热带太平洋洋面的气
综合性
压状况,再根据此时刻亚欧大陆形成强大的高压中心,确定北半球
所处的季节
图示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明确图示气压在不同区
应用性
域的分布特征,体现区域认知
本题以极点为中心等压线图的判读为背景,情境创设新颖合理,呈
创新性
现方式独特,考查考生探究、推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突破关键能力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i.i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
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
;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西南季风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点拨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⑴通过30°N或6(T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TN的近地面有低压
中心(7(T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
心(7(TE附近,即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
季。
(3)同理,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
的风向。
精缝
考向U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1.(2022•浙江模拟)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
成⑴〜⑵题。
135°180°135°
45°0045°
(1)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2)乙区域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
B.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
答案(1)C(2)D
解析第(1)题,图示以北极为中心,结合图示经纬度可知甲在亚欧大陆北部,
高压中心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甲也盛行西南风。故选C项。第(2)
题,图中乙地位于北太平洋上,且为低压中心。冬季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
压。故选D项。
考向国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2022•安徽皖江名校模拟)下图示意陆地(用110咤代表)与海洋(用16(TE代表)
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
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1)〜(3)题。
⑴从多年平均状况看,4(TN附近冬季风影响时间为()
A.3个月B.6个月
C.7个月D.8个月
(2)从多年平均状况看,5(TN风力最小的时间是()
A.4月B.5月
C.7月D.11月
(3)图乙年份,我国主要表现为()
A.冬季气温偏高B.夏季气温偏高
C.降水南涝北旱D.降水南旱北涝
答案(1)C(2)B(3)C
解析第(1)题,明确图中数字为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如果为“+”,说
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陆地为高压,盛行冬季风;结合图甲,可知4(TN附近气
压为“十”共7个月,说明该地冬季风影响时间为7个月。故选C项。第⑵题,
图甲中,陆地与海洋气压差为。时,正好是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时期,此时风力
最小;图示5(TN附近每年5月、9月气压差为0左右。故选B项。第(3)题,图
乙与图甲相比,冬季气压差增大,说明冬季风增强,气温偏低;夏季气压差减小,
说明夏季风减弱,则雨带位置偏南,会导致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呈现
南涝北旱态势。故选C项。
探究点三降水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常考19类基础图示
之七)
题
[例3](经典真题)读图,完成(1)〜(2)题。
1
500
200
宝抵
图例
宇河
武清…----等高线(m)
古海岸线
,'北辰滨海新区①距今4000-5000年
西青②距今270()-3700年
③距今1000-20()。年
静海④距今5。。-8。0年
一贝壳堤
图1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2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解题能力培养]
由图1可知,天津北部地区海拔高,地形以山
地为主,对夏季风具有抬升作用,地处迎风
坡,降水多
甲地海拔与周围地区相差不大,故气温高与
海拔低关系不大
甲地不是降水最少地区,故气温高与降水少
第®关系不大
3_示
甲地应为人口密集区,人们生产生活排放大
量废热,导致热岛效应,从而气温最高
甲地距海不是最远地区,故气温高与距海远
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1)B(2)C
[命题四翼研析]
基础性降水的影响因素及等值线判读技巧
综合性结合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天津北部降水多的原因
应用性对天津市自然地理特征的区域认知
结合天津市降水状况设置一道独特新颖试题,考查考生学科素
创新性
养
关键能立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过饱和);冷凝(气温继续降低);有较多
的凝结核。
2.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赤道地区与中纬度夏季午后)、锋面雨(温带地区多见)、
地形雨、气旋(台风)雨。
3.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以及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知识拓展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海陆位置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
降水多
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
大气环流
多
④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⑤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处于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
丰富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②高大的地形阻挡水汽深入,降水少
③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①暖流增温增湿,降水较多
洋流
②寒流降温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
人类活动
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
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4.年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年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年等降水量线密集,则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年等降水量
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一多一少的分布规
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山地两侧降
水量比较如图所示:
海拔(m)
某地降水量大小的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竖轴)的直线与年降
水量曲线的交点,再作垂直于竖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
轴的数值即为B点的降水量。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
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
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组精缝
考向降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2022•青岛二中月考)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
(1)〜⑵题。
m
(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A.350B.400
C.600D.720
(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答案(1)D(2)C
解析第⑴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值为(550〜750),最小值为
(0-150),所以差值范围为(400〜750)。选项D正确。第(2)题,该地区南部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少,北部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因此大
气环流是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因素。
2.(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64°W60°W图例
-城镇、居民点
〜河流
入洋流
<机场
@港口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9分)
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
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T岛纬度较低,且处于
东北信风带,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大部分时间
受东北信风影响,岛屿东北部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且T岛东北侧海域有暖
流经过,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综合集训大气环流
一、选择题
(2022•四川乐山一模)三圈环流是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圈环流按回归
年为周期进行南北移动。观察下面半球三圈环流立体模式图,完成1〜3题。
高空
近地面
1.一般而言,纬线甲的纬度是()
A.30°NB.30°S
C.60°ND.60°S
2.理论上,除极地外,模式图中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区域数量为()
A.2个B.3个
C.4个D.5个
3.在理论模式下,M(大陆东岸)降水特征是()
A.夏半年湿润,冬半年干燥B.冬半年湿润,夏半年干燥
C.全年干燥D.全年湿润
答案LA2.D3.D
解析第1题,该图为半球三圈环流,说明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或北半球;结合图
示指向标,以及近地面箭头所示方向,可判断甲南侧为东北风、北侧为西南风,
且甲处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带;再结合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分布,可判断纬
线甲是3(TN。第2题,理论上,除极地外,模式图中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
控制区域为赤道低压与低纬信风交替控制区、低纬信风与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区、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区、盛行西风与副极地低压交替控制区、副
极地低压与极地东风交替控制区共5个,故选D。第3题,理论模式下,M处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或东北风控制;在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做上升运动而
降水多;处于东北风控制时,大陆东岸为迎风坡降水也多;因此M处应全年降
水较多,即全年湿润。
4.(2019•北京卷,3)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
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题。
(「工
I629.1
/682.61
/•r
/739.3•\
841.0739.9(
./■X•I
J、818.7J
?2a千米一、
•气象观测点一]
739.9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答案D
解析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
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
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主
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故C选项错误。
(2021•山西适应性测试)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
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
经向风速大于。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
代表东风。据此完成5〜6题。
5.10月〜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A.亚洲高压减弱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印度低压增强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6.孟加拉湾风向变化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耕地复种指数较高
C.中南半岛台风灾害频发D.印度半岛西岸多雨
答案5.D6.A
解析第5题,图示10月〜次年3月,经、纬向风分别为北风、东风,即以东
北风为主;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的东北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即来自亚洲高压的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动过程中右偏所致;故D正确。第6题,
图示孟加拉湾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夏半年盛行西南风;而东北风来自陆地带来的
降水少,西南风来自海洋会带来大量降水,从而使沿岸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
大,故A正确;耕地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风向主要影响降水;台风
是热带气旋发展而成,与风向变化无关;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东部,则风向变
化不会影响半岛西岸的降水。
7.(2020•北京卷)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问题。
降水城/mm
53
18
83
48
13
•雨里站点
69.2降水量/mm
1:1720000
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海陆风D.台风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地区表示的实际范围不是很大,纬度位置差
异不是很大,同时,大气环流、海陆风等对大尺度范围内的降水差异影响较大,
排除A、B、C项;图中该区域南北降水量差异很大,最可能受台风的影响,北
部受台风影响更强,降水量更多,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降水量相对较
少,故选D项。
(2022•华中师大第一附中月考)下图为位于泰山东麓的济南市莱芜区2015年降水
量等值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选项中两地降水差别最大的是()
A.谭家楼雪野水库B.郑王庄茶业口
C.公庄水库杨家横D.鹿野郑王庄
9.影响莱芜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8.B9.A
解析第8题,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茶业口降水量在500〜550毫米,是降
水最少的地区,郑王庄降水量在700〜750毫米,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因此两
地降水差别最大。第9题,陆地上小区域的降水差异,主要因素多是地形,即山
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莱芜区内各地的纬度、海陆位置差别都较小,
各地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而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相同。
10.(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C。读图,
完成问题。
出等高线/m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
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
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
《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
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竭义(喀什)
帕米尔高夕、塔,
/、。二
(施暴)
图例
E)城市K安弋地名E\\<洋
。主要城《((西安,现代地名
一陆路交通线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科骨筋膜室综合征康复指导流程
- 空中课堂数学试卷
- 济南月考高二联考数学试卷
- 回民中学印刷厂数学试卷
- 江苏三下一单元数学试卷
- 商品混凝土绿色环保质量控制措施
- 渐江中考数学试卷
- 江西四年级数学试卷
- 湖南省联盟数学试卷
- 乒乓球拍环保材料供应链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财务总监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2024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题库及答案(第1-200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隐匿性阴茎病人的护理
- 中小学校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平台化物流模式运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以菜鸟物流为例(论文)6700字】
- 万用表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竞赛题库及答案
- DL-T5344-2018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家具仪器设备搬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麓客社创中心(绿城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