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等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农业可以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获得更多产品,从而使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逐渐增加。有了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从而产生国家政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家诞生的根源是()A.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C.剩余产品的增加 D.阶级间对立的加剧2.据考证,《汉谟拉比法典》是根据多年研究、对原有法律的分析以及对治理最佳实践的审议而制定的,参与者有国王、法律专家、学者和立法者等。在最终版本获得批准之前,草稿经过多次审查、编辑和完善。这可以用来说明,古巴比伦()A.已形成较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 B.官僚体系完备且行政效率高C.法律至高无上的理念备受推崇 D.国民积极参与国家司法事务3.古埃及乌纳斯法老《金字塔铭文》记载,法老生前、死后分别是荷鲁斯和奥西里斯神的化身,法老先通过与奥西里斯神的结合实现复活,然后升天进入太阳神拉的循环运动以实现永生。古埃及这一记载()A.含有神话内容无史料价值 B.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C.揭示了乌纳斯去世的真相 D.印证其政教二元的社会形态4.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波斯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先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据表可知,三大帝国()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统治概况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任用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措施:推广希腊文化,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帝制)。地方:行省制措施:以罗马法维系统治,基督教定为国教A.早期文明范围不断扩展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C.促进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D.在统治策略上存在继承与创新5.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限。据此可知,两者()A.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B.最终都成为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C.一定程度起到了教化社会的作用 D.都构筑起后世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6.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阿尔米纳出土的石板首饰铸模具上的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是叙利亚式的,这种耳环在公元前7世纪流行于克里特、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叙利亚,此类装饰也出现在亚述、巴比伦和基泽。材料可用于说明()A.叙利亚是各区域文明的源头B.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辟成效显著C.和平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7.距今约2700年的古希腊陶壶上展现了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步兵主体是公民,公民也是土地所有者,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这说明古希腊()A农业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实行贵族寡头政体C.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D.公民群体范围广泛8.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其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西欧()时间性质来源6世纪末自主地由祖上继承而来,是有完全所有权的地8-9世纪终身采邑封臣从封主手里以优惠条件或免费方式获得,限终身享用,以服军役回报封主9世纪末10世纪初世袭采邑由终身采邑转变而来,封臣以效忠和提供军役形式持有,可以继承A.封臣地位逐步提高 B.封建社会走向稳定C.国王权力得到强化 D.商品经济趋向繁荣9.有学者提到,15、16世纪的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传播B.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C.宗教势力在世俗生活的不断扩张D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逐步形成10.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A.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兴起晚于拜占庭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与拜占庭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11.11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家族商业公司增多,这些公司由父子兄弟、叔伯子侄甚至堂兄弟组成,开设在巴格达开罗等商贸枢纽城市,主要从事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A.民间契约体系十分完善 B.商业资本集聚效应较为显著C.商人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 D.个体商人经营环境十分艰难12.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行省外,还有享有特权的地区、属国,例如,欧洲的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是公国(封建制自治国家),门的内哥罗是一个神权政治的公国,拉古萨是共和国,阿索斯是一个基督教共和国。奥斯曼帝国出现这一政治状况的重要背景是()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罗马帝国传统的延续C.苏丹制度的实施 D.民族宗教因素的复杂13.在朝鲜李朝时期,为了选拔合适的官员,实行了一种名为“乡试”的考试制度。该制度要求考生熟读并理解“四书五经”,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并最终获得官职。这体现了朝鲜李朝时期()A.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B.官员选拔的民主化C.教育与政治的分离 D.全盘吸收中华文化1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实行“国郡里”制;赐给大夫以上官吏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作为“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一定数量的布帛作为“俸禄”。日本的这一改革()A.完全照搬了唐朝的官僚制度 B.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挽救了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D.使日本进入长期幕府统治时期15.《非洲史》记载:“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说明()A.炼铜术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炼铁问题 B.东非存在的炼铁活动早于西亚地区C.埃及是非洲最早掌握炼铁术的国家 D.非洲地区的人类独立地创造了文明16.小明百度查阅某文明,输入了“玉米发源地”“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等关键词。该文明位于如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印度农业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农业生产主要由吠舍承担。他们使用简单的铁制农具,采用休耕和轮作的方式保持土地肥力。同时,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灌溉系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摘编自[美]伯顿·斯坦《印度文明史》材料二古希腊农业以种植橄榄、葡萄和谷物为主。由于境内多山,可耕地面积有限,古希腊人发展了小块土地的集约经营。他们广泛使用奴隶劳动,注重园艺和养殖。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古希腊积极开展海外贸易,用橄榄油、葡萄酒等换取粮食。———摘编自杨益《不可不知的古希腊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印度与古希腊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古代印度农业和古希腊农业对各自文明发展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7世纪前,阿拉伯语仅在阿拉伯半岛、人数极有限的游牧民中使用,到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阿拉伯语变为“官话”和知识分子的语言。当时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哈里发及地方政府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修复旧运河,排除积水,增加耕地,使社会经济有了大发展。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他们有较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眼光,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如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进入欧洲,最终形成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学知识可能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玛雅人在建筑、木雕、壁画、陶器和纺织等方面的出色成就,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迫于外族的入侵,玛雅人于公元5世纪初开始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迁徙,并于5、6世纪之交建立起奇琴伊察城邦。10世纪,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了这一地区,玛雅文明与托尔特克文明产生了融合。但由于玛雅人垦殖过度,破坏了生存环境,同时也陷入了内部的激烈争斗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玛雅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处于隔绝状态,缺乏文明进步的必要互动,因而逐渐失去动力并最终导致衰亡。——摘编自刘建良《论文明的互进与共荣——兼评“文明冲突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促成其“辉煌”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其“衰亡”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四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世纪的行会材料一是中世纪伦敦部分手工业行会的规定(节选)。行会规定剪绒匠行会“加工猩红色和其他各种木纹色的呢绒,每码收费2便士”“行会师傅最多可以拥有4个学徒”

鞣白皮匠行会“若行会成员死后,没有资金进行丧礼,其行会可以使用储备金为其进行丧葬活动”“监督人员发现行业中的皮囊生产存在欺诈性行为……该销售特权将会被伦敦市政公所所剥夺”制帽行会“只有本行会成员才能从事本行业”“首领对本行会成员产品随时进行检查,把不合质量的帽子送交市长”“禁止夜间工作”织匠行会“行会法庭由行会成员选举4名执事主持……只要有一名执事提出申请,那么在城市法庭受到起诉的任何行会成员都可以转到行会法庭接受审判”马刺业行会“非行会成员不得从事该行业事务,要进入本行需向城市和行会交纳费用”材料二商品生产在城市乡村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而行会却依然墨守成规维护旧的统治,不许会员有新的改革新的秩序,不许生产规模扩大,因而行会的存在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发生矛盾。——摘编自沈芝《行会与市民社会》(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世纪行会的主要职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中世纪行会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农业可以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获得更多产品,从而使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逐渐增加。有了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从而产生国家政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家诞生的根源是()A.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C.剩余产品的增加 D.阶级间对立的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生产工具改进推动农业发展,出现剩余产品,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进而产生国家政权,因而国家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工具的进步,A项正确;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剩余产品的增加、阶级间对立的加剧是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因素,但都是生产工具进步的结果,而不是国家诞生的根源,排除BCD项。故选A项。2.据考证,《汉谟拉比法典》是根据多年的研究、对原有法律的分析以及对治理最佳实践的审议而制定的,参与者有国王、法律专家、学者和立法者等。在最终版本获得批准之前,草稿经过多次审查、编辑和完善。这可以用来说明,古巴比伦()A.已形成较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 B.官僚体系完备且行政效率高C.法律至高无上的理念备受推崇 D.国民积极参与国家司法事务【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题干中提到《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过程涉及多方参与,包括国王、法律专家、学者和立法者等,并经过多次审查、编辑和完善,这说明古巴比伦已经具备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能够协调不同角色和专业人士的参与,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立法过程,虽然涉及国王、法律专家等,但不能整体得知官僚体系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法律的制定过程,没有涉及法律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参与者有国王、法律专家、学者和立法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涉及国民的积极参与,排除D项。故选A项。3.古埃及乌纳斯法老《金字塔铭文》记载,法老生前、死后分别是荷鲁斯和奥西里斯神的化身,法老先通过与奥西里斯神的结合实现复活,然后升天进入太阳神拉的循环运动以实现永生。古埃及这一记载()A.含有神话内容无史料价值 B.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C.揭示了乌纳斯去世的真相 D.印证其政教二元的社会形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题干“法老生前、死后分别是荷鲁斯和奥西里斯神的化身”可知,古埃及金字塔铭文记载法老是神的化身,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凸显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B项正确;神话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历史,含有神话内容无史料价值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铭文记载的是神话内容,并非是乌纳斯去世的真相,排除C项;古埃及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4.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波斯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先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据表可知,三大帝国()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统治概况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任用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措施:推广希腊文化,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帝制)。地方:行省制措施:以罗马法维系统治,基督教定国教A.早期文明范围不断扩展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C.促进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D.在统治策略上存在继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的世界。据材料可知三大帝国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着传承与创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文明范围如何扩展问题,排除A项;“实现了”“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除罗马帝国外,基督教并不是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国教,所以不能判别三大帝国都对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5.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限。据此可知,两者()A.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B.最终都成为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C.一定程度起到了教化社会的作用 D.都构筑起后世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表示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限”,可见两者都体现对人的关注,A项正确;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佛教并非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印度教和基督教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但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佛教在教化社会、构建后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方面的作用,排除CD项。故选A项。6.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阿尔米纳出土的石板首饰铸模具上的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是叙利亚式的,这种耳环在公元前7世纪流行于克里特、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叙利亚,此类装饰也出现在亚述、巴比伦和基泽。材料可用于说明()A.叙利亚是各区域文明的源头B.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辟成效显著C.和平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地中海地区)。据题干“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阿尔米纳出土的石板首饰铸模具上的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是叙利亚式的,这种耳环在公元前7世纪流行于克里特、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叙利亚,此类装饰也出现在亚述、巴比伦和基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尔米纳遗址中发现大量的古风时代的古希腊陶器,表明希腊文化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其陶器的传播反映了当时贸易往来的频繁以及文化交流的活跃。而石板首饰铸模具上出现的叙利亚式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在多个地区流行,这显示出叙利亚等地的文化元素也在广泛传播,被其他地区所接纳和采用。这种文化元素在不同地区的共同出现,说明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非孤立和偶然的现象,而是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特点,D项正确。“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强调的是古希腊文明对叙利亚地区的影响,不能由此证明“叙利亚是各区域文明的源头”,排除A项;此时丝绸之路尚未开通,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商业活动促进文明交流,没有涉及文明交往的其他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7.距今约2700年的古希腊陶壶上展现了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步兵主体是公民,公民也是土地所有者,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这说明古希腊()A.农业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实行贵族寡头政体C.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D.公民群体范围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700年(古希腊)。据材料“步兵主体是公民,公民也是土地所有者,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可知,材料中的公民是军队和社会财富的主体,说明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是对农业和手工业水平的评价,而是强调军队的组成和财富的拥有者,排除A项;古希腊的政体多样,其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公民群体只包含成年男子,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排除D项。故选C项。8.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其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西欧()时间性质来源6世纪末自主地由祖上继承而来,是有完全所有权的地8-9世纪终身采邑封臣从封主手里以优惠条件或免费方式获得,限终身享用,以服军役回报封主9世纪末10世纪初世袭采邑由终身采邑转变而来,封臣以效忠和提供军役形式持有,可以继承A.封臣地位逐步提高 B.封建社会走向稳定C.国王权力得到强化 D.商品经济趋向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经历了三个阶段,逐步发展完善,成为封君封臣制的经济基础,适应了西欧当时社会的情况,推动了封建社会走向稳定,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下,封臣和封君各有其权力和义务,虽然采邑可以继承,同时以效忠和提供军役作为其义务,仅通过材料不能得知封臣地位提高,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下,各级贵族拥有较大权力,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排除C项;材料涉及庄园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9.有学者提到,15、16世纪的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传播B.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C.宗教势力在世俗生活的不断扩张D.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至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5、16世纪欧洲大学转化为国家职业培训中心,且国家严密控制,说明大学职能转变的动因与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密切相关,D项正确;人文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不能说明大学由国家严密控制的原因,排除A项;15、16世纪的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未飞速发展,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且宗教势力的扩张与大学“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A.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兴起晚于拜占庭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与拜占庭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内容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据材料“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和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在建筑、艺术、国徽等方面都有体现,A项正确;兴起时间晚于拜占庭并非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受拜占庭文化影响,未突出创新,排除C项;俄罗斯与拜占庭历史传统并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11.11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家族商业公司增多,这些公司由父子兄弟、叔伯子侄甚至堂兄弟组成,开设在巴格达开罗等商贸枢纽城市,主要从事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A.民间的契约体系十分完善 B.商业资本集聚效应较为显著C.商人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 D.个体商人经营环境十分艰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以(阿拉伯帝国)。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家族商业公司增多”、“开设在巴格达开罗等商贸枢纽城市,主要从事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地理位置优越,商业繁荣发展,集中在枢纽城市,商业资本的集聚效应较为显著,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民间的契约体系,无法得出十分完善,只是说明阿拉伯帝国商业公司多,商业繁荣情况,排除A项;阿拉伯商人从事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无法得出商人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家族商业和个体商业经营方面的对比情况,无法得出个体商人处境艰难,排除D项。故选B项。12.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行省外,还有享有特权的地区、属国,例如,欧洲的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是公国(封建制自治国家),门的内哥罗是一个神权政治的公国,拉古萨是共和国,阿索斯是一个基督教共和国。奥斯曼帝国出现这一政治状况的重要背景是()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罗马帝国传统的延续C.苏丹制度的实施 D.民族宗教因素的复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奥斯曼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行省外,还有享有特权的地区、属国,说明奥斯曼帝国境内存在多种政治形态,背景是奥斯曼帝国民族宗教因素复杂,D项正确;中央集权的强化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强,奥斯曼帝国境内存在多种政治形态反映的是民族宗教因素复杂,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奥斯曼帝国多种政治形态与罗马帝国传统有关,排除B项;苏丹是奥斯曼帝国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领袖,与地方多种政治形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朝鲜李朝时期,为了选拔合适的官员,实行了一种名为“乡试”的考试制度。该制度要求考生熟读并理解“四书五经”,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并最终获得官职。这体现了朝鲜李朝时期()A.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B.官员选拔的民主化C.教育与政治的分离 D.全盘吸收中华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朝鲜李朝时期”。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朝鲜李朝时期,为了选拔合适的官员,实行了一种名为“乡试”的科举考试制度。该制度要求考生熟读并理解“四书五经”,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并最终获得官职。这体现了朝鲜李朝时期对儒家文化的推崇,A项正确;材料强调“要求考生熟读并理解‘四书五经’,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并最终获得官职”,体现的是考试内容及公平、公正的原则,但与民主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朝鲜李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内容及原则,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结合,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朝鲜李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内容及原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其他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实行“国郡里”制;赐给大夫以上官吏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作为“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一定数量的布帛作为“俸禄”。日本的这一改革()A.完全照搬了唐朝的官僚制度 B.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挽救了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D.使日本进入长期幕府统治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46年(日本)。据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B项正确;“完全照搬”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排除C项;幕府统治开始于1192年,排除D项。故选B项。15.《非洲史》记载:“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说明()A.炼铜术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炼铁问题 B.东非存在的炼铁活动早于西亚地区C.埃及是非洲最早掌握炼铁术的国家 D.非洲地区的人类独立地创造了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立创造各具特色的文明,非洲地区也独立创造了非洲人特点的文明,因此这一观点认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独立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非洲地区文明是独立发展的,并非强调炼铜术发明的目的,排除A项;仅仅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东非和西亚地区炼铁活动时间的先后,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埃及是非洲最早掌握炼铁术的国家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6.小明百度查阅某文明,输入了“玉米发源地”“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等关键词。该文明位于如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发明的,①属于阿兹特克,A项正确;②是玛雅文明,排除B项;③是印加帝国,排除C项;④是印加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印度农业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农业生产主要由吠舍承担。他们使用简单的铁制农具,采用休耕和轮作的方式保持土地肥力。同时,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灌溉系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摘编自[美]伯顿·斯坦《印度文明史》材料二古希腊农业以种植橄榄、葡萄和谷物为主。由于境内多山,可耕地面积有限,古希腊人发展了小块土地的集约经营。他们广泛使用奴隶劳动,注重园艺和养殖。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古希腊积极开展海外贸易,用橄榄油、葡萄酒等换取粮食。———摘编自杨益《不可不知的古希腊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印度与古希腊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古代印度农业和古希腊农业对各自文明发展的影响。【答案】(1)差异:古印度农业种植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古希腊农业种植作物以橄榄、葡萄和谷物为主;古印度农业生产与种姓制度相关,古希腊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古印度在大河流域平原的广阔耕地上使用简单农具和休耕轮作,古希腊可耕地少,集约经营。(2)古代印度农业的影响: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巩固了种姓制度;对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古希腊农业的影响:促进了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丰富了古希腊文化的内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古代印度农业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可知,古印度农业种植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根据材料二中“古希腊农业以种植橄榄、葡萄和谷物为主”可知,古希腊农业种植作物以橄榄、葡萄和谷物为主;根据材料一中“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农业生产主要由吠舍承担”可知,古印度农业生产与种姓制度相关,根据材料二中“他们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可知,古希腊广泛使用奴隶劳动;根据材料一中“采用休耕和轮作的方式保持土地肥力”可知,古印度在大河流域平原的广阔耕地上使用简单农具和休耕轮作,根据材料二中“由于境内多山,可耕地面积有限,古希腊人发展了小块土地的集约经营”可知,古希腊可耕地少,集约经营。【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农业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从农业对生活的影响角度看,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据材料一中“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农业生产主要由吠舍承担”可知,巩固了种姓制度;根据“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所学可知,对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古希腊农业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古希腊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可知,促进了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文化上,丰富了古希腊文化的内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7世纪前,阿拉伯语仅在阿拉伯半岛、人数极有限的游牧民中使用,到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阿拉伯语变为“官话”和知识分子的语言。当时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哈里发及地方政府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修复旧运河,排除积水,增加耕地,使社会经济有了大发展。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他们有较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眼光,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如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进入欧洲,最终形成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学知识可能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玛雅人在建筑、木雕、壁画、陶器和纺织等方面的出色成就,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迫于外族的入侵,玛雅人于公元5世纪初开始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迁徙,并于5、6世纪之交建立起奇琴伊察城邦。10世纪,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了这一地区,玛雅文明与托尔特克文明产生了融合。但由于玛雅人垦殖过度,破坏了生存环境,同时也陷入了内部的激烈争斗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玛雅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处于隔绝状态,缺乏文明进步的必要互动,因而逐渐失去动力并最终导致衰亡。——摘编自刘建良《论文明的互进与共荣——兼评“文明冲突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促成其“辉煌”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其“衰亡”的原因。【答案】(1)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信奉伊斯兰教。因素:相对稳定的政局、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统治者重视;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地区文化。(2)成就: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创造了象形文字;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绘画、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原因:生态环境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内部的激烈争斗;封装的文明环境;外来侵略与破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国家(古代)。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他们有较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眼光,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根据材料一“哈里发及地方政府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修复旧运河,排除积水,增加耕地,使社会经济有了大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信奉伊斯兰教。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一“当时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哈里发及地方政府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修复旧运河,排除积水,增加耕地,使社会经济有了大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波斯时期阿拉伯文化辉煌的原因是相对稳定的政局、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一“哈里发及地方政府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两河流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且统治者重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到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阿拉伯语变为‘官话’和知识分子的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文化辉煌的原因还包括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如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还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地区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玛雅。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根据材料二“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学知识可能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玛雅文明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根据材料二“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可知,玛雅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根据材料二“玛雅人于公元5世纪初开始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迁徙,并于5、6世纪之交建立起奇琴伊察城邦”可知,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根据材料二“玛雅人在建筑、木雕、壁画、陶器和纺织等方面的出色成就,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可知,玛雅人在城市建筑、绘画、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玛雅人垦殖过度,破坏了生存环境”并结合所学可知,玛雅文明最终“衰亡”的原因包括生态环境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根据材料二“同时也陷入了内部的激烈争斗中”可知,内部的激烈争斗也是玛雅文明衰亡的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玛雅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处于隔绝状态”可知,玛雅文明处于封装的文明环境;根据材料二“迫于外族的入侵,玛雅人于公元5世纪初开始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迁徙”并结合所学可知,外来侵略与破坏也是玛雅“衰亡”的原因之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四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答案】示例一:古代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神秘的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建立起完善的官僚系统,实行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金字塔是自己的特色建筑,不仅体现了法老的权威,而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上的超高水平。尼罗河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庄稼一年三熟、人类第一部每年365天的历法、发明复活和末日审判的神话、木乃伊制作技术)。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赠礼,它内容丰富、辉煌灿烂,成为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示例二: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确保了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了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故事的最早版本就是诞生在这里。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十进位、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区别恒星与行星、设置闰月、宫中空中花园、种植大麦、小麦等、修建巨大的灌溉系统)。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是古代文明中典型代表。示例三: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公元前3千纪,在南亚大陆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建立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她们创造了1-9的数字,这一数字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后称为阿拉伯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梵文、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石窟佛塔建筑)。古印度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影响了印度,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直至今天。【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要求结构合理,史论结合。首先,明确选择文明发源地,如: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其次,按照固定的格式(开头、内容、结束语等),对所选择的文明区域进行解说,如:古代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神秘的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建立起完善的官僚系统,实行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金字塔是自己的特色建筑,不仅体现了法老的权威,而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上的超高水平。尼罗河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赠礼,它内容丰富、辉煌灿烂,成为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可以从庄稼一年三熟、人类第一部每年365天的历法、发明复活和末日审判的神话、木乃伊制作技术等角度说明)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确保了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了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故事的最早版本就是诞生在这里。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