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畜牧兽医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1页
2025年畜牧兽医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2页
2025年畜牧兽医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3页
2025年畜牧兽医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4页
2025年畜牧兽医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學》課程原则課程编码[160207]課程承担單位[醫學系]制定人[]制定曰期[.06.30]审核人[]审核曰期[.07.30]同意人[]同意曰期[.08.30]一、合用對象一般高考和對口高考升學學生二、合用专业畜牧兽醫专业三、課程性质与作用本課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課,是理论+实践課,是基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工作任务而设置的。本課程包括醫學免疫學基础和病原微生物學两大部分内容;通過學习,使學生掌握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性和菌落特性;微生物的营养、代謝生長和控制、遗传变异和应用;此外尚有免疫學基础,對应的免疫反应与標识技术等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學习工作措施能力和较强的职业发展社會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為目的。同步使學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络实际能力得到深入提高。為此後從事与专业有关的畜牧兽醫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换成學生為主語)本課程的前导任务是运用醫學程序這种科學的工作措施来分析問題和处理問題(不對,与教學计划不符合),波及到的課程有《醫用化學》、《人体正常构造》;本課程的後续任务是一般护理平常工作,波及到的課程有《基础护理學》、《病理學》、《药理學》、《外科护理學》。四、課程目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學》是护理學专业學生必修的基础醫學課程。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醫學免疫學与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為學习其他基础醫學課程和临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础。(一)知识目的1.熟悉常見病原生物的种类和重要生物學性状。2.掌握常見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传播途径和特异性防治原则。3.理解免疫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临床常見的免疫現象和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學基础知识在疾病的诊断、防止和治疗中的基本应用。(二)能力目的1.掌握病原微生物试验中的無菌操作基本规定,建立無菌观念,為掌握护理操作技术打下基础。2.能初步识别常見病原生物的形态特性。3.能熟悉標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4.能理解常用的血清學检测措施、成果分析及注意事项。(三)素质目的1.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2.具有责任心强、忠于职守的愛岗敬业精神;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風,重视工作效率;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团体合作意识;5.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通過自我學习提高知识与技能;6.具有從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意识。五、六、課程设计思绪本課程的教學内容在设计上以“贴近临床、服务临床”為宗旨,重點在于學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同步考虑到學生未来能适应醫學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规定。為一部分學生的继续學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可以充足体現职业性、实践性和開放性的规定。本課程内容多而杂,要在教學上做到面面俱到,老師會教得辛劳,學生也會學得辛劳,效果反而不好。因此,要(去掉,不要解释原因,只要說怎样做的)充足发挥學生的主体作用,调動學生的學习积极性,将资料的搜集与预习让學生在課前完毕,課堂教學则侧重三個方面:(1)引导學生在“生命活動的调整”主題下,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而不單纯地简介免疫學知识;(2)以科學史素材為例引导學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過程以及两者的关系,突破难點;(3)學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學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防止,关注科學、技术与社會的关系。七、課程内容与教學规定(一)課時分派工作任务名称工作任务描述理论任务單元/实训任务單元内容課時分派理论課時实践課時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一定条件下病原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机理醫學免疫學基础182病原生物學268總課時56(二)任务單元工作任务: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任务單元1:醫學免疫學基础计划課時:20學习目的:1.掌握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性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构成、构造特點4.理解免疫系统的构成5.掌握免疫应答的几种方式6.掌握抗感染免疫的类型和特點7.能纯熟使用微生物检查用品,掌握免疫學试验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8.能撰写检查汇报,并根据检查成果對微生物的种类做出判断。9.通過學习和实践使學生具有防止為主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理论联络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學态度和遵守试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作風。(注意口气,培养目的都是以學生為主語,站在學生的角度写)10.通過學习和实践,培养學生刻苦勤奋、认真严谨、独立观测、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的學习态度。學习内容和训练项目:1.绪论(2課時)知识點: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醫學免疫學的发展简史。2.抗原(2課時)知识點: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条件3.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課時)知识點: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构造、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特性及免疫球蛋白的能区、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及單克隆抗体的概念、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4.补体系统(3課時)知识點:补体的概念构成激活、熟悉补体的生物學作用、理解补体激活的调整5.免疫系统(2課時)知识點: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细胞的表面標志、免疫细胞的功能、各类免疫因子的功能6.免疫应答(3課時)知识點:心脏病变、血管病变7.超敏反应(2課時)知识點:超敏反应的类型及概念、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常見疾病8.免疫學的临床应用(2課時)知识點:人工自動与被動免疫的区别、免疫學检查措施与原理、免疫學防治的用途9.实训1:掌握血凝试验反应原理及措施(2課時)教學措施:1.多媒体讲授2.操作演示3.學生互评4.分组讨论5.操作实训实行場所:微生物试验室工具:1.多媒体教學设备2.实训指导書3.免疫學试验设备4.免疫器官標本學生必备知识和技能:1.解剖基础知识2.生理基础知识3.生物化學基本知识老師必备知识和技能:1.具有解剖學知识2.掌握免疫學基本原理3.可以對的指导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4.可以合理的应用教學措施组织教學考核与评价:评价内容:1.基本免疫概念的掌握2.常見免疫临床病变的鉴别能力3.對工作态度的评价评价方式:過程性评价:出勤、作业、资料查阅總結性评价:卷考-判断題、选择題、問答題备注:1.本學习單元意在使學生掌握免疫學的基本概念;2.教師应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导學生掌握常見免疫机理;3.教師应指导學生独立完毕常見免疫疾病鉴别。工作任务: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單元2:病原微生物學计划課時:34學习目的:理论學习目的1.學习细菌的形态与构造、细菌的生理及消毒、灭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等有关知识及试验革兰染色、细菌的接种、细菌的分布2.學习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属的各有关要點3.學习病毒的生物學特性、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的检查措施及防治原则各有关理论知识,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各有关知识4.人体寄生虫總论、线虫、吸虫、绦虫、醫學原虫醫學节肢動物各有关知识。认识醫學蠕虫的成虫及虫卵观测醫學原虫、节肢動物形态观测。5.能進行多种食品的采用、送检、對的填写抽样记录;6.能纯熟使用微生物检查用品,掌握微生物检查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7.能撰写检查汇报,并根据检查成果對微生物的种类做出判断。8.通過學习和实践使學生具有防止為主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理论联络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學态度和遵守试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作風。9.通過學习和实践,培养學生刻苦勤奋、认真严谨、独立观测、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的學习态度。學习内容和训练项目:1.细菌的形态与构造(1課時)知识點:细菌的形态及构造、熟悉细菌的染色措施、理解细菌的形态检查法2.细菌的生理及消毒、灭菌(2課時)知识點:细菌生長繁殖的条件及生長現象、细菌的新陈代謝产物及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代謝产物的意义、正常菌群、消毒、灭菌等概念3.细菌的感染和免疫(1課時)知识點:细菌的致病性,败血症.菌血症等概念、细菌感染的种类及类型4.球菌(1課時)知识點: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查、各菌的防治原则5.肠道杆菌、霍乱弧菌(1課時)知识點:肠道杆菌的共性、致病性肠道杆菌的致病性及生化反应、霍乱弧菌的重要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各菌的防治原则6.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属(1課時)知识點:破伤風的致病条件、防治原则、其他厌氧芽孢梭菌的生物學特性、結核杆菌的生物學特性、結核杆菌的防治原则7.病毒的生物學特性(1課時)知识點:病毒的形态构造、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干扰現象、理化原因對病毒的影响及分类8.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課時)知识點:病毒的感染方式及途径、病毒的致病机理9.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課時)知识點:病毒感染的检查措施及防治原则10.呼吸道病毒(2課時)知识點:流感病毒的抗原构成、分型与变异、其他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11.肠道病毒(2課時)知识點: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检查与防治、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检查与防治12.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2課時)知识點:乙肝病毒的抗原构成,乙肝五项的意义、其他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各肝炎病毒的防治、HIV的重要生物學特性.检查与防治、HIV的致病性13.人体寄生虫總论(1課時)知识點: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互相作用14.线虫(2課時)知识點:蛔虫形态特點、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其他线虫形态特點、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15.吸虫(2課時)知识點:曰本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其他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16.绦虫(2課時)知识點:猪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区别17.醫學原虫、醫學节肢動物(1課時)知识點: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检查与防治、节肢動物的危害18.实训1:细菌的基本形态观测(2課時)19.实训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试验(2課時)20.实训3:线虫的形态特性(標本示教)(2課時)21.实训4:醫學节肢動物的形态特性(標本示教)(2課時)教學措施:1.多媒体讲授2.演示教學法3.研讨互動法4.操作实训法实行場所:微生物试验室工具:1.多媒体教學设备2.实训指导書3.微生物學试验设备4.细菌示教片5.寄生虫標本學生必备知识和技能:1.常見微生物基本知识2.生物學机理老師必备知识和技能:1.掌握常見微生物的特性2.掌握常見寄生虫的特性3.可以纯熟指导學生完毕常見微生物、寄生虫的鉴别4.可以對的指导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5.可以合理的应用教學措施组织教學考核与评价:1.對常見微生物、寄生虫特性的掌握程度2.常見微生物、寄生虫病防治3.對工作态度的评价评价方式:過程性评价:出勤、作业、资料查阅總結性评价:卷考-判断題、选择題、問答題备注:1.本學习單元意在使學生掌握常見微生物、寄生虫的特性;2.本單元应重视學生的独立完毕能力,规定學生独立完毕;3.教師应指导學生独立完毕显微鉴别。八、課程实行与提议(一)教學提议(這一部分内容不錯,不過口气不對,不要去解释该娘性問題,要落點在你這门課上怎样做的,整体再整顿下)作為一门基础課程,诸多都与临床护理工作有关,将临床实例引入課堂,結合详细实例,以启发的方式,让學生能积极思索,应用學過的知识来处理問題,使理论与临床联络起来。由于专业課程知识更新快,教材内容無法很好地满足教學需要,教師通過资料的搜集补充讲授了某些有关专业知识的最新動态和发展,以提高學生愛好拓展知识面。并通過试验、实训、演示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加深理论知识的學习。(黄色部分的字去掉)1.依托实训基地,体現“教-學-做”一体化

課程學习的場地可以安排在实训室,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根据教學需要有效互動,或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或先讲後做、先做後讲,或边學边做、亦工亦學。所谓“做中學”、“做中教”,即教師在模拟临床場景中指导學生操作,摒弃了以教師讲授為主的老式教學模式。學完後當即通過“做”来实践、印证,实践過程中碰到的共性問題,再由教師讲解,予以处理。(注意口气,不要解释概念,只說怎样做)可以進行微生物与免疫基本技能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學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使教學与“生产”紧密結合。

采用“教-學-做”紧密結合、課堂學习与实训場地实践完全同步的課程整合模式,是開展微生物与免疫課程体系教學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职业综合能力。

2.

基于工作過程的项目教學法项目教學法属于综合能力培养措施,是師生通過共同实行一种完整的“任务”而進行的教學行動(注意口气,不要解释概念)。結合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課程的实际,以“免疫诊断及检测技术”的教學内容為试點,制定教學方案(没看懂)。在老師的指导下,學生從检查前的准备→样品处理→实行检查過程→检查成果汇报均由學生自已来完毕。

3.案例分析法

充足发挥教研室兼职教師的优势(去掉,不符合學校状况),增添了案例分析法如抗生素的生产(仅這一种例子吗),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結合。在教師的指导下,通過实训操作及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學生的學习愛好,培养了學生自主學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处理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受到學生及工廠的一致好评。4.行動导向法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通過综合的和详细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動,协助學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能力。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技术知识外,還包括诸多与实际工作過程有著紧密联络的带有“經验”性质的知识和技能。行動导向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每個教學环节中按照“標本处置→细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成果汇报”的实际工作過程進行项目的學习,學生在完毕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各层次教學项目的過程中构建起知识及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5.启发引导法

學习的重要目的是學會學习,學會工作。結合临床的实际状况,启发學生對微生物的认识和实际应用状况,培养和提高學生學习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团体合作意识;引导學生以探讨、研究的手段,运用合作學习和自主學习的方式,认识、思索和处理問題,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

微生物与免疫是一门技能应用性課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結合与渗透,培养學生处理实际問題的综合能力是该課程的宗旨。根据課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络实际,变化以往理论課為主,实践課仅起验证作用的措施,把与实训内容亲密有关的理论課放到实训課讲授,教師通過案例如疫苗的制备,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措施,完毕教學内容,注意培养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理论、实践形成一种完整的模拟微生物与免疫課程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學习愛好。(二)教材选用(這段写的太简朴了,這样不行,莫非你永遠只用這本教材吗,課程原则是個長期的指导性文献,不是写給自已,是写給所有上這门課的老師,注意写的角度再高些)《病原生物學与免疫學》,尚少梅,王岚主编,中国协和醫科大學出版社(三)教學条件配置提议《病原生物學与免疫學》課程的學习包括理论課、试验課、专題讨论等形式。试验課教室:1.學生试验室1间其中有30台显微镜、2套多媒体投影设备,尚有恒温培养箱、水浴箱、离心机、電泳仪等多台。2.试验准备室1间配有一般冰箱、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箱、電光天平、電子天平、恒温振荡器、酶標仪等。(四)課程资源開发与运用提议(1)尽量发掘學生、教師、班级、學校周围的自然、社會、人文资源,扩展課程资源的范围,這是最便捷、開发上最經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課程资源。

(2)教科書仍然是重要的學科課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書進行課程资源開发和运用。

(3)大部分學科都重视對其他課程资源的运用和互相配合,体現了整合的大課程资源观。

(4)各學科重视課程资源開发中學生的参与和學生作為課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应了現代的對话与交流、合作的課程观。

(5)現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課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這裏又写的太高了,仿佛与你這门課無关吧)1.参照書目《醫學免疫學》(第4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醫學微生物學》(第6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网络課程教學资源3.推荐行业网站丁香园:写详细:1.基本教學资源完毕本課程需要教學教案、讲課PPT課件、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例、水污染控制的规范、水污染控制的规范、原则、課程试題库、水污染控制技术视频资料,水处理仿真与虚拟技术、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