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4年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2024年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2024年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2024年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2024年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省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

A.2B.0C.-1D.-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s=a6B.2a+3b=5abC.a8^-a2=a6D.(a2b)2=a4b

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4.已知点P(3-3a,1-2a)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2rsC.0.

5.如图,口ABCD中,ZC=120°,AB=AE=5,AE与BD交于点F,AF=2EF,贝ljBC的长为()

A.6B.8C.10D.12

2

6.已知两点A(-5,y)B(3,y2)均在抛物线y=ax+bx+c(aWO)上,点C(x。,y0)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Zyi>y2^yo,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5B.x0>-1C.-5<x0<-1D.-2<x<,<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据报道,全省将有近15万人参与2024年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数字15万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为:.

8.已知a、B是方程x、x-6:0的两根,则a1213+aB=.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1),B(2,2),双曲线y:二与线段AB有公共

10.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

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

11.如图,在2X2的网格中,以顶点。为圆心,以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作圆弧,交图中格

线于点A,则tanNABO的值为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5,0),点C的坐标为((),4),四边形ABCO为

矩形,点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若APOA为等腰三角形,且点P在双曲线尸上上,则k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3.(1)计算:|-2|-3tan30。+(2・无)°+限

(2)如图,已知BC平分NACD,且N1=N2,求证:AB4CD.

14.先化简,再求值:(x+2)(x-2)-(x-1)其中x=■卷.

15.某校食堂的中餐与晚餐的消费标准如表

种类单价

米饭0.5元/份

A类套餐菜3.5元/份

B类套餐菜2.5元/份

一学生某星期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中餐与晚餐均在学校用餐,每次用餐米饭选1份,A、B

类套餐菜选其中一份,这5天共消费36元,请问这位学生A、B类套餐菜各选用多少次?

16.在图1、2中,过了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A、B、C、D,请你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

在图1、图2、图3中画出一个满意下列条件的NP

(1)顶点P在。。上且不与点A、B、C、1)重合;

17.某市某幼儿园六一期间实行亲子嬉戏,主持人请三位家长分别带自己的孩子参与嬉戏,

主持人打算把家长和孩子重新组合完成嬉戏,A、B、C分别表示三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分别

对应的是a、b、c.

(1)若主持人分别从三位家长和三位孩子中各选一人参与嬉戏,恰好是A、a的概率是多少

3

(1)求证:点M是CF的中点;

(2)若E是而的中点,连结DF,DC,试推断4DCF的形态;

(3)在(2)的条件下,若BC=a,求AE的长.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A、B两库城市之间有一条高速马路,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这条路两端的入口处

驶入,并始终在高速马路上正常行驶.甲车驶往B城,乙车驶往A城,甲车在行驶过程中速

度始终不变.甲车距B城高速马路入口处的距离y(千大)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

如图.

(1)求y关于x的表达式;

(2)已知乙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过程中,两车相距的路程为s(千米).请

干脆写出s关于X的表达式;

(3)当乙车按(2)中的状态行驶与甲车相遇后,速度随即改为a(千米/时)并保持匀速

行驶,结果比甲车晚40分钟到达终点,求乙车改变后的速度a.在下图中画出乙车离开B

城高速马路入口处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22.在。ABCD中,点B关于AD的对称点为B',连接AB',CB',CB'交AD于F点.

(1)如图1,NABC=90°,求证:F为CB'的中点;

(2)小宇通过视察、试验、提出猜想:如图2,在点B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点卜.始终为

5

CB'的中点.小宇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沟通,通过探讨,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过点B'作B'G//CD交AD于G点,只需证三角形全等;

想法2:连接BB'交AD于H点,只需证H为BB'的中点;

想法3:连接BB',BF,只需证NB'BC=90°.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证明F为CB'的中点.(一种方法即可)

(3)如图3,当/ABC=135°时,AB',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求坐的值.

图1图2图3

23.已知抛物线1:y=ax、bx+c(a,b,c均不为0)的顶点为M,与y轴的交点为N,我们

称以N为顶点,对称轴是y轴且过点M的抛物线为抛物线1的衍生抛物线,直线为抛物

线1的衍生直线.

(1)如图,抛物线y=x2-2x-3的衍生抛物线的解析式是,衍生直线的解析式

是;

(2)若一条抛物线的衍生抛物线和衍生直线分别是y=-2x?+l和y=-2x+l,求这条抛物线

的解析式;

(3)如图,设(1)中的帼物线y=x2・2x・3的顶点为与y轴交点为N,将它的衍生直

线MN先绕点N旋转到与x轴平行,再沿y轴向上平移I个单位得直线n,P是直线n上的动

点,是否存在点P,使△P0M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全部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V

6

7

2024年江西省中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

A.2B.0C.-1D.-3

【考点】18:有理数大小比较.

【分析】依据负数的肯定值越大负数反而小,可得答案.

【解答】解:I-3|>|-2|,

/.-3<-2,

故选: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2a+3b=5abC.a'-ra2=abD.(a2b)?=a'b

【考点】48:同底数索的除法;35:合并同类项;46:同底数暴的乘法;47:暴的乘方与积

的乘方.

【分析】A、利用同底数累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推断:

B、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C、原式利用同底数某的除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推断:

D、原式利用积的乘方及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推断.

【解答】解:A、a2-a3=a5,本选项错误;

B、2a+3b不能合并,本选项错误;

C、a8-ra2=a6,本选项正确;

D、(<i2b)2=a*b2,本选项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的儿何体的例视图是()

【分析】找到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留意全部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俯视图中.

【解答】解:从上往下看,易得一个长方形,且其正中有一条纵向实线,

故选:B.

4.已知点P(3-3a,1-2a)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B°.二S带D.二^/

【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C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D1:点的坐标.

【分析】由点P在第四象限,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出a

的取信范围,再比照四个诜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点P(3-3a,1-2a)在第四象限,

.r3-3a>0©

l-2a<0②’

解不等式①得:a<l:

解不等式②得:

,a的取值范围为/VaVl.

故选C.

5.如图,JABCD中,ZC=120°,AB=AE=5,AE与BD交于点F,AF=2EF,贝UBC的长为()

A.6B.8C.10D.12

【考点】S9:相像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NABC=60°,得到△ABE是等边三角形,求出BE=AB=5,

依据相像二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

9

【解答】解:在口ABCD中,ZC=120°,

/.ZABC=60°,

VAB=AE,

•••△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5,

VAD/7BC,

**BEFE2,

.*.BC=10,

故选:C.

2

6.已知两点A(-5,yjB(3,y2)均在抛物线y=ax+bx+c(aWO)上,点C(x。,y0)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若w>y23y。,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5B.Xo>-1C.-5<Xo<-ID.-2<x0<3

【考点】H5: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先推断出抛物线开口方向上,进而求出对称轴即可求解.

【解答】解:・・,点C(xo,yo)是抛物线的顶点,山>丫22义,

・•・抛物线有最小值,函数图象开口向上,

.*.a>0;25a-5b+c>9a+3b+c,

.*.xo>-1

・・・XD的取值范围是x°>-1.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据中古江西网报道,4月22日全省将有近15万人参与2024年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

数字15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X1()$.

【考点】II:科学记数法一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X10”的形式,具中lS|a|V10,n为整数.确定n的

10

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肯定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

原数肯定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肯定值VI时,n是负数.

【解答】解:将15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X105.

故答案为:1.5X101

8.已知a、B是方程x2+x-6=0的两根,则a?日+aB=12或-18.

【考点】AB: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a+p=-1,aB=-6,所以a2B+aB=aB(a+l)

2

=-6(a+1),再解方程解方程x+x-6=0得x,=-3,X2=2,然后把a=-3和a=2分别代入

计算即可.

【解答】解:依据题意得a+6=-l,aP=-6,

同f以a2fJ+aP=aB(a+1)=-6(a+1),

而解方程x?+x-6=0得x1=-3,X2=2,

当a=-3时,原式=-6(-3+1)=12;

当a=2时,原式二-6(2+1)=-18.

故答案为12或・18.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1),B(2,2),双曲线y=K与线段AB有公共

X

【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求得A和B分别在双曲线上时时应的k的值,则k的范围即可求解.

【解答】解:当(1,1)在厂k上时,kI,

X

II

当(2,2)在y二二的图象上时,k=4.

x

则双曲线y二上与线段,\B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1WkW4.

x

故答案是:lWk<4.

10.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

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

(363«)cm.

【考点】KV:平面绽开-最短路径问题;19:截一个几何体.

【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需将图②的几何体表面绽开,进而依据“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得出结果.

【解答】解:如图所示: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ACD是等边三角形,

在Rt^BCD中,CD={BC2+BD2=6亚cm,

:.BE=;CD=3^/^cm,

在Rt^ACE中,AE=dAC2-CE2=3&cm,

・•・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3亚+3%)cir.

故答案为:(3折3%).

11.如图,在2X2的网格中,以顶点。为网心,以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作圆弧,交图中格

12

线于点A,则lan/ABO的值为2+«.

【考点】T7:解直角三角形.

2

【分析】连接0A,过点A作AC_LOB于点C,由题意知AC=1、0A=0B二2,从而得出0C=^QA-AC2

=/、BC=OB-0C=2-yf3,在RlZ\ABC中,依据tanNABO二黑•可得答案.

BC

则AC=LOA=OB=2,

•・•在RlZ\AOC中,0C={0A2-AC2T22_]2二表,

ABC=OB-0C=2-如,

在RtAABC中,tanZABO--2*^3

故答案是:2+V3-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5,0),点C的坐标为(0,4),四边形ABCO为

矩形'点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若△POA为等腰三角形’且点P在双曲线y,上,则k

【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LB:矩形的性质.

13

【分析】当PA二P0时,依据P在0A的垂直平分线上,得到P的坐标;当()P=0A=5时,由勾

股定理求出CP即可;当AP=A0=5时,同理求出BP、CP,即可得出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

标代入线y」1,即可求得k的值.

x

【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5,0),点C的坐标为(0,4),

工当PA=P0时,P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P的坐标是(2.5,4):

当OP=OA=5时,由勾股定理得:CP=dop2Vp2=3,P的坐标是(3,4);

当AP=A0=5时,同理BP=3,CP=5-3=2,P的坐标是(2,4).

•・•点P在双曲线y」1上,

x

Ak=2.5X4=10或k=3X4=12或k=2X4=8,

故答案为10或12或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3.(1)计算:|-2|-3tan3()°+(2-&)°+V12

(2)如图,已知BC平分NACD,且N1=N2,求证:AB〃CD.

【考点】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累;J9:平行线的判定;T5: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依据肯定值的性质、特别锐角三角函数值、零指数鬲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

进行化简,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

(2)先证明/2=NBCI),最终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

【解答】解:(1)原式=2・3义堂+1+2加=2・历1+2正=3+加;

(2)・・・BC平分NACD,

AZ1=ZBCI).

又・・・N1=N2,

AZ2=ZBCD.

AAB/7CD.

14

14.先化简,再求值:(x+2)(x・2)-(x-1)2,其中x=".

【考点】4J:整式的混合运算一化简求值.

【分析】依据整式的乘法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可化简整式,依据代数式求值,可得答案.

【解答】解:原式=x?-4-(X2-2X+1)=2X-5,

I」,

・x2’

A2x-5=2X(-y)-5=-6.

15.某校食堂的中餐与晚餐的消费标准如表

种类单价

米饭0.5元/份

A类套餐菜3.5元/份

B类套餐菜2.5元/份

一学生某星期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中餐与晚餐均在学校用餐,每次用餐米饭选1份,A、B

类套餐菜选其中一份,这5天共消费36元,请问这位学生A、B类套餐菜各选用多少次?

【考点】9A: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设这位学生A类套餐菜选了x次,B类套餐菜选了y次,依据该星期从学生用餐10

次以及总消费36元,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这位学生A类套餐菜选了x次,B类套餐菜选了y次,

\+y=10

依据题意得:

,10XQ.5+3.5x+2.5y=3'

x=6

解得:

y=4

答:这位学生A类套餐菜选了6次,B类套餐菜选了4次.

16.在图1、2中,。。过了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A、B、C、D,请你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

在图1、图2、图3中画出一个满意下列条件的NP

(1)顶点P在。0上且不与点A、B、C、D重合;

(2)NP在图1、图2、图3中的正切值分别为1、之、2.

15

【考点】N4:作图一应用与设计作图;M5:圆周角定理:T7: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①如图1中,NP即为所求;

②如图2中,NP即为所求;

③如图3中,NEPC即为所求;

【解答】解:①如图1中,lan/P=l.

理由:・・・NP=,ND0C=45',

/.tanZP=l.

・・・NP即为所求;

如图2中,tanNP=,.

理由:・・・/P二NFAC,

:.tanZP=tanZFAC=-^-=1.

AC2

・・・NP即为所求.

如图3中,tanZEPC=2.

理由:VZE=ZFAC,PE是直径,

AZFAC+ZAFC=90°,ZE+ZEPC=90°,

:.ZAFC=ZEPC,tanNEPOtanNAFC二笑=2.

CF

AZEPC即为所求;

C

图3

16

17.某市某幼儿园六一期间实行亲子嬉戏,主持人请三位家长分别带自己的孩子参与嬉戏,

主持人打算把家长和孩子重新组合完成嬉戏,A、B、C分别表示三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分别

对应的是a、b、c.

(1)若主持人分别从三位家长和三位孩子中各选一人参与嬉戏,恰好是A、a的概率是多少

(干脆写出答案)

(2)若主持人先从三位家长中任选两人为一组,再从孩子中任选两人为一组,四人共同参

与嬉戏,恰好是两对家庭成员的概率是多少.(画出树状图或列表)

【考点】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1)主持人分别从三位家长和三位孩子中各选一人参与嬉戏,恰好是A、a的概率

则为94卷

(2)画出树形图,找到恰好是两对家庭成员的状况即可求出其概率.

【解答】解:(1)答:P(令好AU,a>的概率是』

y

(2)依题意画树状图如下:

abacbe

孩子

家长

ABAB,abAB,acAB,be

ACAC,abAC,acAC,be

BCBC,abBC»acBC,be

共有9种情形,每种发生可能性相等,其中恰好是两对家庭成员有(AB,ab),(AC,ac),

31

(BC,be)3种,故恰好是两对家庭成员的概率是P=《*.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8.为了了解某校初中各年级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单位:h,精确到lh),抽样调查

了部分学生,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数a的值为45%,所抽查的学生人数为60.

(2)求出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的人数,并补全频数直方图.

(3)求出这部分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的众数和平均数.

17

(4)假如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你估计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学生数.

【考点】V8:频数(率)分布直方图;V5:用样本估计总体;VB:扇形统计图;W2:加权平

均数;W5:众数.

【分析】(1)依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2)依据题意即可得到结果;

(3)依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4)依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a=l-20%-30%-5%=45%;

所抽查的学生人数为:3・5%=60人;

故答案为:45%,60;

(2)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的人数为:60X30%=18A;

(3)这部分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的众数是7,

平均数小时;

J2X6+27X臂X18+9X。2

60

(4)1200名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学生数二12受+A27x1200=780人.

19.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2元),B(2,0),宜线AB与反比例函数y=

皿的图象交于点C和点D(-1,a),

x

(1)求直线AB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NACO的度数.

18

【考点】G8: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KO),将A与B坐标代入求出k与b的值,

确定出直线AB的解析式,将D坐标代入直线AB解析式中求出a的值,确定出D的坐标,将

D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

(2)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求出C坐标,过C作CH垂直于x轴,在直角三角形OCH中,由OH

与HC的长求出lan/COH的值,利用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NCOH的度数,在三角形AOB

中,由0A与0B的长求出lanNABO的值,进而求出NABO的度数,由NABO-NCOH即可求

出NACO的度数.

【解答】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r0),

lb=2V3

将A(0,2«),B(2,0)代入得:Y,

2k+b=0

解得:

Ib=2V3,

故直线AB解析式为y=-«x+2加,

将D(-1,a)代入直线AB解析式得:af/5+2避=3次,

则D(-1,3%),

将D坐标代入y=四中,得:m=-3^/3,

x

则反比例解析式为尸-还;

X

ry=-V3x+2V3

(2)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

y=——

/x=3/x=-l

解得:(尸75或(尸3自

19

则C坐标为(3,-&),

过点C作CH_Lx轴于点H,

在Rt^OHC中,CH=V3»0H=3,

tanNCO嘲弯,

ZC0H=30°,

在RtZXAOB中,tan/AB0=^=^^S,

OD2

ZAB0=60°,

ZAC0=ZAB0-ZC0H=30°.

20.如图,在aABC中,点0在边AC上,。。与△ABC的边AC,AB分别切于C、D两点,,与

边AC交于点E,弦质与AB平行,与D0的延长线交于\1点.

(1)求证:点M是CF的中点;

(2)若E是而的中点,连结DF,DC,试推断4DCF的形态;

(3)在(2)的条件下,若BC=a,求AE的长.

【考点】MC:切线的性质.

【分析】(1)依据垂径定理可知,只要证明(用_LCF即可解决问题;

20

(2)结论:△1)"是等边三角形.由点U是CF中点,DM1CF,推出DE=DF,由E是防中点,

推出DC=CF,推出DC=CF=DF,即可;

(3)只要证明4BC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推出NB=60°,NA=30°,在RtaABC中,BC=BD=CD=a,

可得OC=OD=*a,0A=2ga,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⑴证明:IAB是00的切线,

A0D±AB,

・・・N0DB=900,

VCF/7AB,

/.Z0MF=Z0DB=90°,

A0M1CF,

,CM=MF.

(2)解:结论:ADFC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点M是CF中点,DM±CF,

・・・DE=DF,

TE是而中点,

ADC=CF,

ADC=CF=DF,

•••△DCF是等边三角形.

(3)解:VBC.BD是切线,

・・・BC=BD,

VCE垂直平分DF,

/.ZDCA=30°,ZDCB=603,

「•△BCD是等边三角形,

.•.ZB=60°,ZA=30°,

在RtAABC中,BC=BD=CD=a,

・・・OC=()D=9a,OA=~^^a,

33

21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A、B两座城市之间有一条高速马路,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这条路两端的入口处

驶入,并始终在高速马路上正常行驶.甲车驶往B城,乙车驶往A城,甲车在行驶过程中速

度始终不变.甲车距B城高速马路入口处的距离y(千火)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

如图.

(1)求y关于x的表达式;

(2)已知乙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过程中,两车相距的路程为s(千米).请

干脆写出s关于x的表达式;

(3)当乙车按(2)中的状态行驶与甲车相遇后,速度随即改为a(千米/时)并保持匀速

行驶,结果比甲车晚40分钟到达终点,求乙车改变后的速度a.在下图中画出乙车离开B

城高速马路入口处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3

60

030

420

S0

2X10

60

14

【分析】(1)由图知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x+b,把图象经过的坐标代入求出k与b的

值.

(2)依据路程与速度的关系列出方程可解.

22

(3)如图:当s=0时,x=2,即甲乙两车经过2小时相遇.再由1得出y=・90x+300.

设y=0时,求出x的值可知乙车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方法一:由图知y是x的一次函数,设尸kx+b.

•・•图象经过点(0,300),(2,120),

b=300

2k+b=120

fk=-90

解得

b二300,

y=-90x+300.

即y关于x的表达式为y=-90x+300.

方法二:由图知,当x=0时,y=300:x=2时,y=120.

所以,这条高速马路长为300千米.

甲车2小时的行程为300-120=180(千米).

・•・甲车的行驶速度为180・2=90(千米/时).

Ay关于x的表达式为y=300-90x(y=-90x+300).

(2)由(1)得: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甲乙相距300千米.

二甲乙相遇用时为:3004-(90+60)=2,

当0WxW2时,函数解析式为s=-数Ox析00,

2VxW当时,S=150x-390

时,S-60x;

0

(3)在s=-150x+300中.当s=0时,x=2.即甲乙两车经过2小时相遇.

9

因为乙车比甲车晚40分钟到达,40分钟小时,

所以在y二・90x+300中,当y=0,乂二当.

所以,相遇后乙车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为1号0垮9-2;21小时).

乙车与甲车相遇后的速度a=+2=90(千米/时).

.\a=90(千米/时).

乙车离开B城高速马路入口处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女「图所

23

示.

22.在口ABCD中,点B关于AD的对称点为B',连接AB',CB',CB'交AD于F点.

(1)如图1,ZABC=90°,求证:F为CB'的中点;

(2)小宇通过视察、试验、提出猜想:如图2,在点B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点F始终为

CB'的中点.小宇杷这个猾根与同学们讲行沟通,通过探讨,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过点B‘作B'G"CD交AD于G点,只需证三角形全等;

想法2:连接BB'交AD于H点,只需证H为BB'的中点;

想法3:连接BB',BF,只需证NB'BC=90°.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证明F为CB'的中点.(一种方法即可)

(3)如图3,当/ABC=135°时,AB",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求空的值.

图1图2图3

【考点】SO:相像形综合题.

【分析】(1)证明:依据已知条件得到口人1览1)为矩形,AB=CD,依据矩形的性质得到ND=N

BAD=90°,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方法1:如图2,过点B作B'G〃CD交AD于点G,由轴对称的性质得到N1=N2,AB=AB',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N2=N3,Z1=Z3,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N4=ND,依据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方法2:连接BB'交直线AD于H点,依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4

得到B'H=HB,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结论;方法3:连接BB',BF,依据轴对称

的性质得到AD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依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F二FB,得到

N1=N2,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NB'BC=90°,依据余角的性质得到N3=N4,于是得到结论;

(3)取B'E的中点G,连结GF,Ftl(2)得,F为CB'的中点,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BAD=180°-NABC=45°,由对称性的性质得到NEAD=N'BAD=45°,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ZGFA=ZFAB=45°,依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1)证明: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ZABC=90°,

•,.□ABCD为矩形,AB=CD,

/.ZD=ZBAD=90°,

VB,B'关于AD对称,

・・・NB'AD=ZBAD=90°,AB=AB',

・・・NB'AD=ZD,

VZAFB,=ZCFD,

4,AD=ZD

在△AFB'与4CFD中,J/AFB'二NCFD,

AB'=CD

••.△AFB'^ACFD(AAS),

.,.FB'=FC,

・・・F是CB'的中点;

(2)证明:

方法1:如图2,过点B'作B'G〃CD交AD于点G,

VB,B'关于AD对称,

AZ1=Z2,AB=AB',

VBfG〃CD,AB〃CD,

・・・B'G/7AB.

AZ2=Z3,

/.Z1=Z3,

・・・B'A=B'G,

V/\B=CD,AB=AB',

25

AB,G=Cl),

VBrG/7CD,

AZ4=ZD,

TNB'FG=ZCFD,

24二ND

在AB'FG与ACFD中FG=NDFC,

B'G=CD

/.△BzFG^ACFD(AAS),

AFIV=FC,

・・・F是CB'的中点;

方法2:连接BB'交直线AD于H点,

VB,B'关于AD对称,

・・・AD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

.\BrH=HB,

VADZ/BC,

.FB'H,

**FC-HB-'

.•・FB'=FC.

・・・F是CB'的中点:

方法3:连接BB',BF,

VB,B'关于AD对称,

・・・AD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

・・・B'F=FB,

/.Z1=Z2,

VAD/7BC,

・・・B'B±BC,

AZB*BC=90°,

・・・N1+/3=9O°,Z2+Z4=90",

・・・N3=N4,

.\FB=FC,

26

,B'F=FB=FC,

,F是CB'的中点;

(3)解:WB'E的中点G,连结GF,

•・•由(2)得,F为CB'的中点,

.,.FG〃CE,FG乌CE,

VZABC=135°,EBCD中,AD/7BC,

.\ZBAD=1800-ZABC=45°,

,由对称性,ZEAD=ZBAD=45°,

VFG/7CE,AB〃CD,

/.FG//AB,

/.ZGFA=ZFAB=45U,

AZFGA=9O0,GA=GF,

.\FG=sinZEAI)*AF=—V2AF,

27

23.已知抛物线1:产ax?+bx+c(a,b,c均不为0)的顶点为M,与y轴的交点为N,我们

称以N为顶点,对称轴是y轴且过点M的抛物线为抛物线1的衍生抛物线,直线MN为抛物

线1的衍生直线.

(1)如图,抛物线y=x2-2x-3的衍生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3,衍生直线的解析

式是y=-x-3;

(2)若一条抛物线的衍生抛物线和衍生直线分别是y=-2x?+l和y=-2x+l,求这条抛物线

的解析式;

(3)如图,设(1)中的旭物线y=x、2x-3的顶点为M与y轴交点为N,将它的衍生直

线MN先绕点N旋转到与x轴平行,再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直线n,P是直线n上的动

点,是否存在点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