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经济学之消费者剩余
本章概要
对离散商品的需求★
根据需求曲线构造效用函数★★★★★
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
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
近似于连续需求
拟线性效用
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
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生产者剩余★★★★★
收益-成本分析
一、对离散商品的需求
考虑对具有拟线性效用的离散商品的需求。假设效用函数采取v(x)+y的形式,
商品x的数量只能取整数。我们把商品y看作花费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它的价
格为1。令p表不商品x的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保留价格】=在),…,来描述
rv(1)-v(0),r2=v(2)-v
消费者的行为。保留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如果离散商品的需求数量是n单位,
那么就有rn,p2"+i
如图为离散商品的需求曲线,保留价格的图像呈“阶梯”状。
二、根据需求曲线构造效用函数
1.ri=v(1)-v(0)
r2=v(2)-v(1)
「3=v(3)-v(2)
ri+f2+r3=v(3)-v(0)
如图A所示,消费n单位离散商品的效用恰好就是组成需求函数的前n个长条
的面积。因为每个长条的高度表示的是与它的需求水平相对应的保留价格,而每
个长条的宽度都等于lo这块面积称作与商品消费相关联的总效益或总消费者剩
余。
2.消费者剩余
如果消费者选择了n单位离散商品,那么他就会剩余m-pn美元用于购买其他东
西。则总效用为
v(n)+m-pn
v(n)-pn项被称作消费者剩余或净消费者剩余。它测度的是消费n单位离散商
品的净效益:效用v(n)扣除对其他商品消费支出的减少。图B显示的就是消
费者剩余。
三、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
1.第二种解释
假设离散商品的价格是Po于是虽然消费者认为消费第一个单位该商品的价值是
n,他却只需要支付匹这使得他在第一个单位的消费中获得“剩余”ri-p。他对
第二个单位消费的评价为⑦但他仍然只需要支付p。这使得他在第二个单位的
消费中获得剩余「2-p。如果把消费者所选择的n单位商品的剩余加总到一起,我
们就能得到总的消费者剩余:
CS=ri-p+r2-p+…+rn-p=rl+・・・+rn-np
由于上式中保留价格的和表示的是消费商品1的效用,所以我们也可以将上式记
为CS=v(n)-pn
2.第三种解释
假设消费者消费n单位离散商品并为此支付了pn美元。设需要补偿他R货币才
能使他完全放弃消费这种商品,R必须满足以下的方程
v(0)+m+R=v(n)+m-pn
由于根据定义v(0)=0,所以这个方程可以简化为
R=v(n)-pn
这恰好就是消费者剩余。因此消费者剩余测度的是要使消费者放弃对某种商品的
全部消费,而必须补偿给他的货币量C
四、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单个消费者的剩余
诸消费者剩余:诸多消费者的剩余的总和。
2.消费者剩余是对个人交易利得的测度一样,诸消费者剩余是对总体交易利得
的测度。
五、近似于连续需求
离散商品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测度的是消费这种商品的效用。连续需求曲线下的
面积就近似地等于阶梯状需求曲线下的面积。
六、拟线性效用
一般地,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1而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拥有多少
货币消费其他商品。这意味着商品1的保留价格通常要取决于正在消费的商品2
的数量。
但是在拟线性效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保留价格犯立于消费者必须花费在其他商
品上的货币。只有在拟线性效用情况下,用需求曲线下的面积测度效用才是准确
的。但是通常可以取一个合理的近似。如果在收入变化时商品的需求变化不大,
那么收入效应就不会太重要,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就可以看作是对消费者效用变化
的一种合理近似。
七、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
如果商品的价格从p,上升至p〃,消费者剩余的变化表现为两个近似的三角形
区域的差,因此呈现为近似的梯形。这个梯形又可划分为两个子区域,即标记为
R的矩形区域和标记为T的近似的三角形区域。
1.矩形区域测度的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这种损失源自消费者现在要对他继续
消费的数量支付更多的货币。价格上升以后,消费者继续消费x〃单位,但商品
的价格上涨了p〃-P。这表明仅仅消费x〃单位,他就必须比以前多花费(p〃-p)
x〃的货币。
2.由于商品x的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决定减少对商品x的消费。三角形区域T
测度的就是商品损失的消费的价值。
消费者的总损失是这两个效应的和:R测度的是消费者要对继续消费的数量支付
更多的货币而造成的损失;T测度的是因减少消费而造成的损失。
八、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1.补偿变化
考虑在价格变化以后,要使消费者的境况与价格变化以前的境况一样好,须补偿
他多少货币。体现在图形上就是,新的预算线必须上移多少才能与穿过初始消费
点(xJ,X2*)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使消费者回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所必需的收入
变化称作收入的补偿变化。补偿变化测度的是,为准确地补偿价格变动给消费者
带来的影响,政府必须给予消费者的额外货币。
2.等价变化
考虑在价格变化以前,必须从消费者那里取走多少货币,才能使他的境况与价格
变化以后的境况一样好。这种变化称作收入的等价变化。用图表示就是,初始预
算线必须下移多少才能与穿过新消费束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等价变化测度的是消
费者为了避免价格变动而愿意付出的最大收入量。
一般地,消费者为避免价格变化而愿意付出的货币量,不同于为补偿价格变化给
消费者带来的影响而必须支付给他的货币量。
但在拟线性效用这样一种重要情况下,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是相同的。在这种情
况下,无差异曲线是相互平行的,因此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在拟
线性效用情况下,补偿变化、等价变化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给出的是对价格
变化的货币值的同一测度。
例:拟线性偏好情况下的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假设消费者具有拟线性效用函数V(Xi)+X2o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商品1
的需求只取决于商品1的价格,因此我们把它记作X](P1)。假设价格从P1*变为
P10
按价格P1*,消费者选择X1*=X1(pj),总效用为V(X1*)+m-Pl*Xi*o按价格力,
消费者选择打=X1(4),总效用为v(xl)4-m-p^xio
令C表示补偿变化。这是在价格变动后为使消费者的境况与价格变动前的境况一
样好所必需的额外货币量。因而C一定满足方程
v(均)+m+C-pJxi=v(Xi*)+m-pi*xi*
C=v(xi*)-v(石)+窗右-pjXi"
令E表示等价变化。这是价格变动前,可以从消费者那里取走而使他的境况与价
格变动后的境况一样好的货币量。因此它满足方程
v(xi-)+m-E-pi*xi*=v(xi)+m-p7xl
F=v(xi*)-V(「)+pjxi—pi*xi*
在拟线性效用情况下,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它们都等于(净)消
费者剩余的变化:
ACS=[v(xi*)-pi*xi*]-[v(右)岳石]
注:一般地,EV<ACS<CV;拟线性偏好下,EV=CV=ACS
九、生产者剩余
1.需求曲线度量的是在每个价格水平上需求的商品数量。
供给曲线度量的是在每个价格水平上供给的商品数量。
2.如同需求曲线下方的面积测度的是商品需求者享有的剩余,供给曲线上方的
面积测度的是商品供给者享有的剩余。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下方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方的面积。
3.反供给曲线Ps(x):测度使生产者供给x单位商品所必需的价格。
考虑离散商品的反供给函数。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愿意按价格Ps(1)出售第
1个单位的商品,但他实际得到的是市场价格P*。同样他愿意按Ps(2)出售第
2个单位的商品,仍然得到价格p*。依此类推,直到他恰好愿意按ps(/)=p-
出售的最后一个单位。
净生者剩余:生产者出售x*单位实际得到的货币量和他愿意换取的最小货币量之
间的差额。
4.考虑当价格从p‘上升至p〃时,生产者剩余的变化表现为两个三角形区域的
差额,所以它通常呈现为图B所示的近似的梯形。这个近似的梯形区域也可以划
分为矩形区域R和近似的三角形区域T两部分。矩形区域测度的是按较高的价格
p〃出售以前按价格p'出售的那些商品而获取的利得。近似的三角形区域测度
的是按价格p〃出售额外商品获取的利得.
十、收益-成本分析
1.限制价格
考察某种限制价格的影响。如果不施加干预,价格将是po,销售数量将是qo。
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价格水平偏高,从而将价格限制在标的水平。这使得供给
者愿意提供的数量降至朱,相应地,他们的生产者剩余缩减为图中的阴影面积。
现在消费者可以获得的数量仅仅是qc,具有最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将获得这部分
商品。令Pe表示有效价格,按此价格消费者愿意需求的数量为qe。如果愿意支
付比Pe更高价格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商品,那么消费者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展会销售技巧培训
- 培训计划制定方案
- 《课程预习知识点》课件
- 车检设备转让合同协议
- 活动主持协议书
- 路面塌方清理协议书范本
- 买卖废铁合同协议书
- 配件供销合作协议合同
- 运输品赔偿协议书范本
- 医学乱象典型案例剖析
-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2023年江苏无锡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 铁总物资〔2015〕117号: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目录
- 二年级期中家长会课件PPT
- 工资条(标准模版)
- 2023年江西南昌高新区社区工作者招聘54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Module5 Unit1 Your bag is broken(说课稿)外研版(一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中药斗谱排列方法 斗谱的编排原则
- 《海底两万里》1-47章练习题(含答案)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