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40

CCSP28

□B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3201/TXXXX—2024

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Icodeofpracticeforoperationalapplicationofbridge

informationmodeIing

(征求意见稿)

(?074fU15)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1/TXXXX-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H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信息模型结构............................................................................2

5.1一般规定.............................................................................2

5.2模型分类与精度......................................................................3

5.3模型编码............................................................................4

5.4信息关联............................................................................5

6信息模型应用............................................................................6

6.1一般规定............................................................................6

6.2日常管理............................................................................6

6.3检养修管理..........................................................................7

6.4应急管理............................................................................7

7信息模型维护.............................................................................7

附录A(规范性)分类与编码................................................................8

I

DB3201/TXXXX—2024

1IX,—I—

刖百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交通运输同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运输

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悻、汤桂华、陈安京、吴来义、刘华、孙英杰、何任远、刘俊锋、赵大成、

陈斌、丁泉、刘兴旺、戴新军、金昌根、纪伟、郭志利、陈国赵、张文辉、王文弟、李东伟、岳青、

印江、刘有桥、张帅帅、瞿涛、蒋松平、李崇绪、叶永泽。

II

DB3201/TXXXX—2024

引言

为提升桥梁结构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增加桥梁结构状态表现力和各阶段信

息提取能力,为南京市桥梁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按照《“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2号)、《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

知》(宁建科字(2021J67号)、《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通

知》(宁委办厅字(2022)5号)等文件要求,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了本文件编制工作。规范编

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广泛征求桥梁养护主管部门、科研院所、

信息化领域专家等有关方面意见,多次研讨和反复修改,编制完成本文件。

本规程共7章、1个附录、1个条文说明,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

和定义;4.基本规定:5.信息模型结构:6.信息模型应用;7.信息模型维护;附录A:条文说明。

本文件由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管理,由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文

件未涉及专利。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南京市江北新区磐能路8号,邮编:210061)

III

DB3201/TXXXX—2024

桥梁信息模型运营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桥梁运营阶段桥梁信息化模型的继承、处设、应用工作等相关技术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阶段向运营阶段的模型交付,运营阶段桥梁信息化模型的建立、应用,桥梁全

寿命周期管理应用可参照执行。桥梁运营阶段信息模型的建立除执行木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卜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口..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标准

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CJJ99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JT/T1037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JT/T132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G512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2420-2021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标准

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省市数据对接规范(试

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梁信息模型bridgeinfornationmodeIing

以三维图形和数据库信息集成技术为基础,利用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对桥梁工程项目进行综合

管理的信息模型。

3.2

几何数据geometricdata

模型几何形态和空间位置数据的集合。

3.3

非几何数据non-geometricdata

除几何数据之外,文本、图片、视频、流程等所有数据的集合。

1

DB3201/TXXXX—2024

3.4

建模软件modeIingsoftware

用于桥梁信息模型的创建,具备三维数字化建模、非几何数据录入、专业协同设计等基本功能的

工具。

3.5

构件component

承载桥梁信息模型中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的最基础元素。

3.6

几何表达精度geometricexpressionaccuracy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衡量模型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3.7

信息深度depthofinformation

衡量模型承我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指标。

3.8

模型精度等级levelofdevelopment

模型组件在不同应用阶段所预期的完整程度。

3.9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tructuraIhealthmonitoringsystemofbridge

通过在桥梁上安装的自动数据采集设备,获取桥梁运营过程中的环境状态数据和结构响应信*

对桥梁的运营环境和结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为桥梁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或桥梁运营状况异常时触

发预警信号,并为桥梁养护维修提供数据支撑。

4基本规定

4.1桥梁信息模型的建立应基于全生命周期考虑,对于新建桥梁,运营阶段的信息模型几何数据

宜在桥梁主体结构竣工险收模型基础上创建:对于旧桥,其几何数据可根据施工图等已有工程项目文

件进行创建。

42运营阶段的信息模型应满足诉梁运营养护的管理需求,其非几何数据应包含初始检查、经常性检

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实时监测、预警评估、养护维修等信息内容。

43桥梁信息模型的精度应根据运营应用的需要确定建模深度,睨遵从“层次清晰,便于共享,利于

检索”的原则,建立不同精度等级的一套模型,并根据运营期需求联合使用。

4.4桥梁信息模型宜采用政务云,’乍为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宜按照不低于GB/T22240规定的安全保

护等级第二级要求。

4.5应采用网页服务端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对桥梁信息模型进行管理应用,开发平台应支持windows、

linux等操作系统。

46桥梁信息模型的信息数据、运营状态应根据模型不同等级需求进行更新、维护、管理。

5信息模型结构

5.1一般规定

5.1.1桥梁信息模型应由成果、志程、资源、属性四类内容组成,通过不同途径共享的同一模型元素

应能被唯一识别。

2

DB3201/TXXXX—2024

5.1.2模型的分类应满足运营养护管理的需求,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并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桥梁信息模型分类表

内容表编号分类名称说明附录备注

10按功能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等A.1GB/T51212+扩展

11按形式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等-GB/T51212

成果

17按部位/子设施上部结构、卜.部结构、桥面系、结构安全设施等A.2JTG/T2420+扩展

18按构件/设备塔、梁、缆、索、结构安全设备等A.3JTG/T2420+扩展

26建设阶段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JTG/T2420

进程

27专业领域桥梁、交通工程及沿浅设施等-JTG/T2420

31组织角色管理员、工程师、业务员等-GB/T51212

资源32工具机具、软件、规范等-GB/T51212

33信息图片、文档、视频等-GB/T51212

36材料沥青、水泥等-JTG/T2420

41属性形状、尺寸、重量等通用属性-GB/T51212

属性46特征属性桥梁卡片数、检养修、结构监测等A.4JTG/T2420+扩展

60位置平、纵、横、内、外-编制

61病害蜂窝、麻面、裂缝、支座脱空等A.5编制

5.2模型分类与精度

5.2.1桥梁信息模型的模型精度等级分类(LevelofDevelopment,L0D)参照美国建筑师协会(The

AmericanInstituteofArchitects,简称A1A)E202-2008中对BIM模型细致程度定义,建立在五个

发展等级上,且逐步提升。

5.2.2根据桥梁运营养护管理适用范围的不同,各级模型的儿何表达和关联信息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桥梁信息模型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

级别几何表达精度信息深度适用范围

具备外轮廓形状、粗略的尺桥梁结构形式、桥梁名称,报警信息,1.桥梁群缩略图展示:

LODI00

寸和形状养护等级,养护类别信息2.桥梁异常报警信息展示。

.桥梁结构形式、桥宽、基础形式等疥桥梁空间信息漫游:

近似几何尺寸、形状和方11.

梁卡片信息:2.桥梁拉索、支座等局部构件缩电展

向,能够反映物体本身大致

LOD200.桥梁设计图纸、工程数量等文档资

的几何特性.主要外观尺寸2

料;.监测、巡检、养护综合信息展示:

不得变更,细部尺寸可调整3

3.应急预案。4.应急管理。

1.桥梁巡检轨迹展示、过桥交通量模

主要构件准确表达,能够反桥梁巡检病害照片、养护管理照片:

L拟:

LOD300映桥梁实际外形,保障在养2.巡检养护管理人员、车辆等检修设

.表观病害位置分布展示:

护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判断备。2

3.桥梁巡检养护管理统计图表展示。

桥梁健康监测设备:.桥梁监测设备信息预览:

详细的模型实体,最终确定1.1

.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展示:

LOD400的模型尺寸22

3.关说指标综合分析结果。3.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展示。

1.桥梁螺栓断裂、煌健开裂等细部病害

构件模型实体、最终的实桥L桥梁构件病害修红:

LOD500溯源:

模型2,桥梁局部构件风险评估与故障预测.

2.桥梁构件级精细化养护管理。

5.2.3不同构件的模型深度应根羽运营阶段桥梁规模和管养需求的颗粒度来确定,应便于模型的修改、

删除和新增,宜优先选择较低精度的模型,高级别的模型精度信息中应含有上•级别的信息。

5.2.4桥梁整体和局部构件的几何表达宜选用不同的精度,整体宜采用L0D200,局部构件宜采用

LOD300,当结构发生病害时,养护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宜建立L0D400模型,对需要精细化养护的构件,

建立L0D500模型。

3

DB3201/TXXXX—2024

5.3模型编码

5.3.1模型编码应满足适用性、系统性、延展性、唯一性、合理性、简明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并符合

以下规定:

a)分类编码要基于桥梁全生命周期考虑,满足运营养护的管理需求,编码应尽可能反映编码对

象的特点,有助记忆,便于填写;

b)分类编码应按照特定的分类方法形成一个多层级合理的分类体系。同一层级下不能相互包含,

层级之间具有隶属关系,上层级可包含下层级:

c)分类编码应保证在不影响己有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可进行补充和完善,必须留有适当的备用

容量,以便适应新数据的加入,不断扩展的需要,表内扩展的最高层级代码应在90〜99之

间取值进行编码:

d)每一个编码对象仅有一个编码,一个编码只能唯一表示一个对象;

e)编码结构应与分类系统相适应:

f)编码结构应尽量简短明确,占有最少的字符量:

g)同一级编码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5.3.2单个分类表内的分类对象宜按层级依次分为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三级编码和四级编码,各层

级编码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一级编码,前2位表示表代码,加2位一级代码,后6位用“0”补齐;

b)二级编码,前4位与一级代码相同,加12位二级代码,后4位用“0”补齐;

c)三级编码,前6位与一级代码相同,加2位三级代码,后2位用“0”补齐:

d)四级编码,前8位与一级代码相同,加2位四级代码。

5.3.3桥梁作为单位工程,参照JTT132并扩充四级类代码,其定位编码由路线编号、行政区域代码、

柝梁代号、起始里程桩号组成。

其中,路线编号由一位字母和3位字符组成,字母G、S、X、义C、Z、D作为标识符表示国道、省

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和城市道路;行政区域代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每两位分别为省

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桥梁编号由一位标识符L和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L后三位编入

已建桥梁的顺序号,第四位作扩充位,当桥梁为公铁两用桥时,标识符由L改用为J;起始里程桩号由4

位阿拉伯数字、字母K和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字母前数字表示公里数,不足补零,字母后数字表示米

数。基本组合结构应符合图1的要求。

'G(S/X/Y/C/Z)'XXX-XXXXXX-'L'XXXX-XXXX'K'XXX

起始里程桩号

桥梁编号

行政区域代码

路线编号

图1桥梁定位编码结构

5.3.4桥梁功能、部位、构件、特征属性、位置、病害等采用线分法进行分类编码,按照“表代码+

四层级编码”编排,基本组成结构应符合图2的要求,各级代码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表代码和

一级代码之间使用英文半角字符'一"连接,相邻层级代码之间英文半角字符”隔开。

4

DB3201/TXXXX—2024

表代码-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四级代码

图2分类编码基本组成格式

5.3.5桥梁构件位置编码前,应先按分类表18的要求对桥梁构件进行划分,构件的各级代码应符合

下列规定:

a)一级代码沿纵桥向对构件或构件节段进行编号,编号数值应以桥梁起始里程桩号最小处为

“01”开始编排;

b)二级代码沿横桥向对构件或构件节段进行编号,编号数值应以桥梁左侧为“01”开始,向右

侧编排:

c)三级代码沿竖桥向对构件或构件节段进行编号,编号数值应以桥梁上方为“01”开始,向下

方编排;

d)四级类代码对构件单元的内外表面进行编号,外表面编号01,内表面编号02。

图3桥梁构件位置编码方向示意图

5.3.6在描述是复杂对象时,可惜助逻辑运算符号“+”、“/"、联合多个编码一起使用,并

符合以下规定;

a)“+”用于将同一表或不司表中的代码联合在一起。如46-05.14.02.00+46-05.18.03.00+10-

21.90.12.00+46-05.01.03.00表示“双塔三索面公铁两用斜拉桥;

b)“/”用于表示单个表中由前的代码开始,直至后的代码结束的连续的分类对象

代码。如18-07.03.01.C1/18-07.03.01.18表示所有的健康监测系统设施构件:

c)用于表示分类对象间的从属或主次关系。后的对象是前对象的一部分。

如46-05.01.03.00+18-07.03.01.08>46-09.02.02.00表示斜拉桥的健康监测位移数据,实

现了数据属性与桥梁构件的关联。

5.3.7信息模型各分类编码应在,‘吏用建模软件建模过程中作为属性对象与构件进行关联。

S4信息关联

5.4.1运营阶段的数据信息应包含桥梁基础信息、初始状态数据、经常性检查数据、定期检测数据、

特殊检测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

5.4.2桥梁基础信息、经常性检查数据、定期检测数据、特殊检测数据应满足CJJ99中管养桥梁卡

片信息、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的要求。

5.4.3初始状态数据的类别应满足JTG5120关于初始检查的内容。

DB3201/TXXXX—2024

5.4.4实时监测数据应包括环境与作用、结构响应、耐久性、重要装置及构件、表观状态5方面的内

容,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应满足DBJ/T45135关于监测类别的要求。

5.4.5实时监测数据宜由桥梁结沟健康监测系统等提供基于TCP/IP连接的实时数据接口,接口可参

考《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省市数据对接规范》

(试行)的规定。所有数据接口都应提供用户权限认证,权限应规定可访问的数据范围。

5.4.6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应包括特征值数据和超限值数据,其特征指标、关联性、分析周期等应参照

EBJ/T45135的相关规定。

5.4.7监测数据信息与信息模型的关联宜根据构件的几何空间位置进行关联,并在时间维度进行不断

更新。

6信息模型应用

6.1一般规定

6.1.1桥梁信息模型应支持不同精度的在线演染,满足网页端实时交互需求。

6.1.2应通过GIS+桥梁信息模型分层次展示大桥运营监测和巡检养护维修等信息。

6.1.3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继承的模型,应按照不同精度的模型进行分类存储,在不同精度的模型

中关联非几何数据,模型交付成果宜符合表3的规定,其中模型成果的命名应包含模型精度等级。

表3运营阶段信息模型交付成果

序号内容软件交付格式

1AutodeskRevit*.rvt

2Catia*.C.ATProduct

模型成果文件

3Tekla*.DBI

4Bentleyi*.DGN

5Navisworks*.nwd

6浏览审核文件格式Bentleyi-modie*.i-model

73dxml*.3dxml

8影像资料/*.MP4

9图片文件/*•jpeg/*,png

10文档资料/*.docx/*,xlsx/*.pptx/*.pdf

6.1.4应提供对设计、施工阶段的模型的三维漫游预览功能,支持模型的定位、放大、缩小、平移、

旋、隐藏、剖切、还原等功能。

6.1.5应支持对成桥阶段相关信息的检索功能,整体信息宜包含成桥线形、塔偏、梁缝间距、应尢、

成桥索力等信息,构件信息宜包含构件名称、构件类型、材质、体积、尺寸等信息,设备信息宜包含

设备名称、用途说明、设备厂家、安装时间、保养注意事项等信息。

6.2日常管理

6.2.1信息管理平台应通过整体漠型,提供关键综合信息快速查询的功能,综合信息宜包含桥梁概况、

桥梁养护现状、交通流量、桥址环境、关键监测指标、报警记录、关键部位表观状况、检养修信息概

况等内容。

6.2.2信息管理平台应通过构件模型,可查询对应的桥梁在线监测结果、报警信息、病害、养护维护

记录;对支座、斜拉索锚头等复杂构件,支持构件的爆炸展示。

6.2.3宜对实时交通监测信息进行模拟,可以实时查看大桥交通沆量、车型、车速等信息。

6.2.4宜通过桥梁信息模型的结陶安全设施构件或点位标识图标,对实时监测数据、视频监测信息进

行快速查询。

DB3201/TXXXX—2024

6.3检养修管理

6.3.1信息模型宜包含颜色渐变或闪烁等方法,对桥梁整体或构件的健康度进行标识,提供桥梁当前

运营状况和风险的动态提示,其结构当前状态等级与颜色对照关系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状态等级与颜色对照关系表

等级颜色状态结构状态描述

1.各构件基本无损伤,只需对桥梁正常保养:

A级白色完好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无超眼:

3结.构性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全部为•级或无超限。

1.构件出现细微损伤,但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可能需保养小修;

B级蓝色良好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一级: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除塔顶偏位外,超限等级仅1项为二级、无三级。

1.构件出现较大损伤,但不膨响整体结构安全,需要针对性小修或中修工程;

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怙参数超限等级二级:

C级绿色合格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出现多项(2项及以上)二级或1项三级;或当

塔顶偏位出现二级:或多项构件中等异常。

1.构件损伤较为严重,桥梁运营存在极大风险,需进行中修、大修或加固工程:

D级黄色不合格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三级;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出现多项三级;或多项构件评估为严重异常。

E级红色危险构件损伤严重,已严重影响结构安全,能对桥梁大修、加固、或扩建工程。

6.3.2对健康度不良的桥梁或构,‘牛,应在检查任务清单中提示检查内容。

6.3.3对日常巡检发现的病害,宜按照构件空间位置、构件类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并支持同类型病害

所在构件的整体变色显示。

6.3.4对正在进行养护、大修作业的区域或构件,应在信息模型中进行分类标记展示。

6.3.5宜通过时间维度,对大桥嗑养修信息在信息模型中的标记、消记、统计信息进行展示预览。

6.4应急管理

6.4.1对台风、地震、船撞、车辆撞击等特殊事件,可在信息模型中展示影响区域或构件,并对事件

历程中的监测结果、关键指标进行展示,对特殊事件中视频资料进行截取保存预览。

6.4.2宜对不同风险下的交通疏导应急措施、特殊检测工艺等信息进行展示。

7信息模型维护

7.1信息模型应随着桥梁的运营这程进行及时更新关联属性,调整相应构件数据信息,及时反映桥梁

当前运营状况。

7.2桥梁信息模型监测数据属性更新周期宜与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周期相同,并同步更新相应构件生健

康度状态。

7.3对于检、养、修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关注部位,其更新周期宜与检养修频次相同:当被检测构件几

何数据信息发生改变时,需同步调整构件精度等级。

7.4对桥梁进行大修后,应根据大修影响的实际程度及时更换桥梁整体或构件模型,对历史模型应结

合时间维度进行回收管理。

7.5对不同来源的信息模型,应对其模型层次划分、编码规则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更新。

DB3201/TXXXX—2024

附录A

(规范性)

分类与编码

A.1桥梁信息模型按功能划分宜按表A.1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1桥梁功能代码编码表

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

10-21.00.00.00交通建筑——引用

10-21.90.00.00—桥梁——编制

10-21.90.11.00——公路桥—编制

10-21.90.12.00——公铁两用桥—编制

10-21.90.13.00——漫水桥—编制

10-21.90.14.00——通道—编制

10-21.90.15.00——闸坝桥—编制

10-21.90.16.00——高速公路跨线桥—编制

10-21.90.17.00——人行桥—编制

10-21.90.18.00——匝道桥—编制

10-21.90.19.00——铁路桥—编制

10-21.90.99.00——其他—编制

注:桥梁功能代码参考JTT132-2014中的桥梁用途进行分类编码。

8

DB3201/TXXXX-2024

A2桥梁信息模型部位/子设施的分类和编码宜符合表A.2的规定。

表A.2部位/子设施分类和编码

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

17-03.00.00.00桥梁———引用

17-03.01.00.00—上部结构——引用

17-03.01.01.00——桥联—引用

17-03.01.01.01———桥跨引用

17-03.02.00.00—卜部结何——引用

17-03.03.00.00—桥面系和附属工程——引用

17-05.00.00.00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引用

17-05-04.00.00—结构安全设施——编制

17-05.04.01.00—一健康监测设施—编制

17-05.04.02.00——除湿系统设施—编制

注:根据CJJ99-2017,支座应划分为下部结构。

DB3201/TXXXX-2024

A3桥梁信息模型构件/设备的分类和编码宜符合表A.3的规定。

表A.3构件/设备分类和编码

编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

交通工程及沿线——

18-07.00.00.0()—引用

设施构件

18-07.03.00.00—结构安全设施构件——编制

18-07.03.01.00——健康监测系统设施设备—编制

18-07.03.01.01———温湿度计编制

18-07.03.01.02———温度传感器编制

18-07.03.01.03———结冰传感器编制

18-07.03.01.04———称重仪编制

18-07.03.01.05———风速风向仪编制

18-07.03.01.06———视频摄像机编制

18-07.03.01.07———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编制

18-07.()3.01.08———振幅传感器编制

18-07.03.01.09———变形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位移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1倾角仪编制

18-07.03.01.12———应变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3———裂健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4———冲刷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5———腐蚀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6———锈蚀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7———索力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8———断丝传感器编制

18-07.03.01.19———支座反力传感器编制

18-07.03.01.20———摞杆紧固力传感器编制

1«-U/.U3.U1.2I———t而跨张力传感器编制

18-07.03.02.00——除湿系统设施设备—编制

18-07.03.02.01———温湿度计编制

18-07.03.02.02———压力计编制

18-07.03.02.03———流量计编制

18-07.03.02.04———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