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高一阶段性检测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智能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后的社会新形态。这既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历史规律,也是以智能革命为关键驱动力的一次社会变迁。人类社会正朝万物智能互联的方向迈进,科技和教育并存于这一纷繁复杂的生态之中。唯有置于智能社会框架下对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属性作深入考察,才能理解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丰富意蕴。马克斯·韦伯在分析技术社会的时代特征时,把人类“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教育,从不单纯根据技术需要而变革。在其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引领下,教育在大变局中面临着新的价值转型。然而,人工智能融入万物时都自嵌了“黑箱”基因,其系统内部运行方式常不为人所见。人类可以输入数据并得到输出结果,但却无法检查系统产生结果的逻辑。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认为,黑箱是“放弃对于复杂系统运行原理的探究,转而使用建模方式来模拟人脑的输入与输出”,他所构想的自动化类人机器并不需要我们理解人脑的组成。换言之,从工具理性视角,人脑与机器若输入输出相同,则“人脑”与“机芯”的内部机制对用户而言无本质区别。海德格尔认为,超越工具的价值理性方能使人从“遮蔽”走向“解蔽”状态,迷信数量分析的“算术狂”终将丧失设想整体性和根本性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要发现人和解放人,培养具有主体意识和本体地位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应对人工智能融入教育过程中“人类算法化”的黑箱现象,要高度重视智能社会中教育实验的可解释性和干预性,以塑造科技向善和增进人类福祉的价值理性。将“教育”置于智能社会大框架下考量,其系统性变革包括了不止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动态变量群(如图1所示)。这一变量群的核心自变量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自变量则包括了智能社会系统中教育、科技、人才、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制度惯性等诸多要素,因变量则为教育能否得到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将智能社会框架下的教育变革置于两个大变局的全球时空坐标系中,在国际比较的横向范围,其所追求的高质量指向是助推建设教育强国:在时代发展的纵向范围,其所追求的高质量指向是助力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社会时空交汇的当下坐标点,其所追求的高质量指向则是“办好智能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图1
人工智能融入并影响教育的黑箱现象(摘编自胡小勇等《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球态势与中国路向》)材料二:智能教育造成的优绩现象,其本质反映的是人与智能技术的关系错位。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考察后深刻指出,近代以来人类虽摒弃了神圣性的异化目的,却转而又将某种世俗性的对象当作了目的本身,于是现代人类仍然经受着自我目的丧失和异化的磨难。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到实证科学的支配,科学的危机表现为科学丧失了生活意义,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遮蔽、取代,最终导致人生真正的价值追求被遗忘。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农业革命的“耕种畜牧”,再到工业时期的“蒸汽纺织”和信息时代的“计算互联”,技术独立于人自身之外的对象性关系愈加模糊,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又加剧了这一局面。智能技术的“拟人性”能引发人类的沟通动机与情感互动,从而决定其教育角色必然从“教育工具”向“教育行动者”转化。智能教育所营造的具身参与感与沉浸式环境重塑着人与技术的存在结构,技术与人的学习生命活动的界限逐渐模糊,智能技术成为一种“内环境”,甚至成为一种“组织成分”开始融入人的生命与学习活动之中。智能技术对人的“越位”正步入尼尔·波兹曼所描述的“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的社会发展阶段,技术“凌驾”于一切意义和价值之上。进而言之,智能教育目标偏倚的内源性问题正是以技术为目的去规训人,而非以人的目的去应用技术。智能教育目标需要回归并坚守“人是目的”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首要前提就在于其敏锐地把握住了现代人类以人自身为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思想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和重要前提——人自身就是最高的价值目的。自然中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人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人当作手段,以达到一种真正人道的自由状态。在这里,人是“非特定化”的自然结构。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人是目的”观并非对人自由存在的绝对“浪漫主义”,而是一种立足于人与动物、人与物质生产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根本目的的“人”,不是任何抽象意义上的纯粹自我、理性或精神实体,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现实个人。以现实个人为目的,即要以个人在其现实生活中真正作为人而存在为目的。面向未来的智能教育,人与技术的复杂交涉关系已不可避免,但始终须秉持人在其中作为自主意识存在者的地位不动摇。学习者在此关系中应有所警惕,不要被动陷于技术的安排与规划之中,而应发挥以人为目的驱动的自在动力场影响,在对智能学习潜在的可能性的充分理解和深刻认知的基础之上,追求生命自觉学习状态的复归。(摘编自孙立会《智能教育优绩主义倾向纠偏》)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在大变局中面临新的价值转型,这与教育自身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有关,而不只是出于技术发展的需要。B.从维纳的黑箱理论看,人工智能可以化繁为简,一旦融入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大大提高效率。C.以技术为目的去规训人,是教育中人与智能技术的关系错位,是对价值理性的遮蔽,违背“人是目的”的原则。D.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具体的人的现实生活和需求,反对将人作为抽象意义上的纯粹自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融入万物时都自嵌了“黑箱”基因,所以人工智能社会的教育无法回避“人类算法化”的黑箱现象。B.过度依赖数量分析可能丧失设想整体性和根本性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超越工具的价值理性的指引。C.人类自我目的丧失和异化的局面正在加剧,因为人工智能的角色已经由“教育工具”转化为“教育行动者”。D.充分深刻理解智能学习潜在的可能性,追求生命自觉状态的复归,有利于对智能教育优绩主义倾向的纠偏。3.下列选项不能用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类必须控制机器,而不是机器控制人类。(艾萨克·阿西莫夫)B.归根结底,是人创造了机器,而不是机器创造了人。(伯特兰·罗素)C.技术化社会应确立人道化目标,确立人作为价值的最终根源,以追求人的最优发展而非技术的最大化发展。(埃里希·弗洛姆)D.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不断进步,但道德价值观却停留在石器时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4.材料一提供的图示有什么作用?(4分)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防范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可能带来的风险。(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雪山大地杨志军①角巴和父亲骑马沿着沁多河朝南走去,没走多远,角巴就指着前方哈哈大笑:“不用我去野马滩啦,我现在就指给你,走来的桑杰,塔娃是哩,他带你去,你就住他家。”②父亲后来常常说起这一天的巧遇:如果迎面走来的不是桑杰而是别人,如果公社主任角巴不是个率性随意又有点自以为是的人,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事了。就像父亲后来总结的那样:所有的偶然都带着命中注定的意味,缘分在它一出现时就带着无法回避和不可违拗的力量,点亮你,熄灭你,一辈子追随你。这还不够,还要影响你的所有亲友、所有后代。③父亲骑马跟着桑杰,走向了桑杰的家。桑杰的妻子是个又瘦又小的女人,正在帐房边埋头把稀泥一样的牛粪抟捏成粪饼,听到藏獒的叫声后抬起头,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了半天才看清来人,慌忙把满手的牛粪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围裙擦着手,朝帐房里面跑去。等父亲拴好马,在看家藏獒充满敌意的瞪视下走进帐房时,炉火已经生起,一个边沿满是豁牙的陶锅坐在上面。桑杰的妻子拿起一块柔软的羊皮正要擦拭木碗,看到父亲后迅速低头弯腰,一副战战兢兢不敢正视的样子。父亲说:“大嫂啦,你好。”吓得她转身看看,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桑杰说:“多放点酥油的要哩。”妻子赛毛答应着,腰弯得更低了。又说起搬家去野马滩的事,赛毛突然抬了一下头,脸上掠过一丝疑惑。④太阳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赶着牲畜朝着沁多草原南部的野马滩走去。正是夏花盛放的季节,蕊红瓣白的点地梅左一片右一摊,像铺满了不规则的花地毯。一簇簇的红景天升起来,绿的花苞、红的花蕾、白的花瓣,恣意地烂漫着,不时地阻断着路,让人不得不绕来绕去。而在通往远处雪山的高地上,金灿灿的九星花漫作了河,开阔的河面上飞翔着四五只鹰,可以想见那儿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雪貂和马鸡。一行人赶着牲畜在如诗如画的景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⑤父亲有些苦恼,桑杰夫妻忙这忙那,累得一着地就能睡着,而他却是个闲人,热心肠的帮忙总会遭到谢绝。好在这样的谢绝并不影响父亲的工作,蹲点就是调查研究。搬家的路虽然漫长,却给他提供了观察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机会。他发现赛毛喜欢唱歌,只要唱起来,就都是悲伤的音调、忧愁的歌词,她唱道:草原的长河是冰雪喂大的,今天的眼泪是从前积攒的,长河的尽头我是看不见的,前世的冤孽大人是不说的,苦日子的眼泪是淌不干的,我心里的悲伤是说不完的。⑥桑杰一家一进入野马滩,就被当地人盯上了:别处的牧人怎么可以大大咧咧来到野马滩放牧牛羊呢?草原的规矩里是没有的。野马滩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囊隆纠集了一些牧人来找桑杰算账。就这样桑杰挨了打。⑦父亲说:“我去跟他们论理,正好会会他们。”他策马朝低洼地走去。桑杰和赛毛追过来,忧急地喊道:“强巴科长啦,回来,回来。”赛毛扯开嗓子唱起来:送一团糌粑给走的人,路途遥远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兴一路顺,前路上的坡坎低下来,开出一扇安康门,前路上的河流别挡道,吹来一阵清凉风。⑧父亲找遍了低洼地也没有找到人,他越走越高。阳光渐渐有了寒意,风变得凉飕飕的,地上的绿越来越浅,很快就没了,地面裸露着赭红的岩石,一片片铺着的也是赭红的苔藓。父亲往上看看,看到离雪线已经不远,便下马犹豫起来:还走不走啦?那些人去了哪里?黄昏正从天上沉下来,赭红的地表在天色中融作一片艳红,泛滥的赤光迅速移动着,白天的灿烂正在消逝。父亲突然有了决断:赶快走,回到桑杰家去。他骑马扬鞭,马却不怎么听话,快两步慢三步。很快父亲就发现马是对的,他听到阵阵轰鸣随风而来,走到悬崖边一看:啊嘘,野马河的水突然翻腾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汹涌,狂泻而下。发大水了,还好,没有洪水泛滥的迹象,那就得快快穿越,天就要黑了。父亲骑上了马,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静,步子轻快起来。⑨但是父亲还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着他,一见他进入低洼地,就轰然漫过河床喧喧嚷嚷奔腾而来。父亲回头一看,心说完蛋啦,我来这里竟是要投奔鬼门关的,不死也得死啦。⑩突然传来一阵喊声:“强巴科长啦,强巴科长啦。”父亲听到了,马也听到了,父亲回答着,从马背上溜下来,蹬着齐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座荒丘,赛毛站在丘顶不停地喊。父亲拉马吃力地走着,很慢,等来到荒丘跟前时,水已经没过了脖子。他不会水,沉浮在水面上挣扎着,眼看要够着荒丘了,又让顺流而下的马拽进了激浪。⑪赛毛站在水边,解下腰带甩了过来,喊着:“强巴科长啦,抓住,抓住。”父亲伸手抓了几次才抓住。“强巴科长啦,把缰绳给我。”她踩进水里,弯腰伸出一只手。父亲把缰绳使劲朝她扔去。赛毛一手用腰带拽着父亲,一手用缰绳着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父亲和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等他稳住自己,再回头看时,赛毛已经不见了,马也不见了,只有大水浩浩而来,荡荡而去。(有删改)[注]《雪山大地》是杨志军创作的长篇小说,后来父亲把赛毛的聋哑儿子接回自家寻医救治,因缘际会下,“我们家”成为一个汉藏交融,上下三代的大家庭,从此上下三代扎根西部、建设西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角巴率性随意又有点自以为是,正是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父亲有了不同寻常的经历。B.“慌忙把满手的牛粪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围裙擦着手,朝帐房里跑去”,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赛毛的胆小怕事。C.赛毛喜欢唱歌,只要唱起来,就都是悲伤的音调、忧愁的歌词,说明赛毛内心是痛苦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D.“只有大水浩浩而来,荡荡而去”,暗示赛毛因救父亲而失去了生命,也表现出父亲劫后余生的庆幸。7.文中关于父亲去寻人并遭遇洪水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本想寻人论理,却陷入到洪水的危机之中,情节陡转,让人感受到命运的难测。B.父亲寻人并遇洪水,其心理变化极为丰富,大致经历了坚定、犹豫、惊慌等过程。C.父亲为寻人论理而朝低洼地走去时,赛毛的歌唱为后文她勇敢救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D.第8段描写了温度、色彩及光线的变化,营造了萧索的氛围,暗示了父亲的处境愈发艰难。8.父亲说“所有的偶然都带着命中注定的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经历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4分)9.文章在叙述故事时,插入了人物临时吟唱的歌词,这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选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材料二: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选自《孔子家语·图厄》)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所信者A目也B而目C犹不可信D所恃者E心也F而心G犹不足H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与“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与妻书》)两句中的“所以”词义不相同。B.“其或者必有故乎”与“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两句中“故”的词义相同。C.“欲置之则不洁”与“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词义不相同。D.“吾之信回也”与“臣之壮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之”字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均描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遭遇困境,其弟子颜回因取食炊中不洁之物而引发的误会。B.材料一中,孔子面对颜回的“攫食”行为,由“梦见先君”到颜回解释,引发孔子对了解人不易的感慨。C.材料二中,子贡对颜回偷吃的行为不悦,并且将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完之后,内心依然相信颜回。D.两则材料,孔子在面对同样情境时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灵活多变的处世哲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2)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14.材料中,《孔子家语》和《吕氏春秋》中记录同一个故事,叙述却存在差异,试分析原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秋兴八首追和杜老王之道勋业休烦付考功,此生终待老山中。宦情薄似贤人酒,诗思清於少女风。秋雨养肥桑耳白,溪流濯出柳须红。不堪世路频硗确,四十萧然秃鬓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直抒胸臆,以决绝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淡泊态度,表明此生宁愿终待山中,也不为追求功名而烦恼。B.诗人分别以“贤人酒”和“少女风”来作为自身仕情和诗思的喻体,既彰明了自身情志所寄,也紧承首联意脉而出。C.颈联用细腻笔触呈现了秋景的生机:秋雨滋润着桑树,使得桑耳变得肥白,溪流冲刷着柳树,使柳须变得更加鲜红。D.诗人在尾联感叹自己前半生因为在俗世浮沉而历经了坎坷道路,已经四十岁却依旧萧然一身,鬓发斑白,颇为自省。16.在诗词交流会上,有同学认为此诗风格类同李白,但你认为更像陶渊明,请阐明你的理由。(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子路胸怀壮志,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但孔子“哂之”,既有肯定,更是含蓄的批评,原因是“,”。(2)“游”常和“乐”组合,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旨在劝谏过度游乐,“_______________”以春秋出游写垂拱而治后的理想生活。(3)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寒冷的冬季,傲然挺立的松柏依然保持着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松柏不畏逆境、①的品格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在惊叹松柏顽强的生命力时,人们不禁要问:(A)?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冬季要面临三重考验:第一是冻害,水分在低温结冰时会形成锋利的冰晶,直接刺穿细胞膜,破坏细胞结构;第二是干旱,水分结冰过程中逐步丧失流动性,导致植物细胞内部持续性缺水;第三是光能,低温会抑制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叶片捕获的光能无法像其他季节那样通过光合作用被有效利用,会出现光能相对“过剩”的状况,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损伤。大自然②的法则使松柏拥有了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行业技术部年终总结
- 禽类罐头产品研发趋势与挑战考核试卷
- 缫丝技术创新与发展考试考核试卷
- 照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的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策略考核试卷
- 旅馆业工程建设项目与物业管理考核试卷
- 印刷机操作与维护培训考核试卷
- 医学检验性能验证全流程解析
- 彩墨戏剧人物课件
-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 美学《形象设计》课件
- LY/T 1556-2000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 GB/T 3522-1983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 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记录
- 探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获奖科研报告
- 入团志愿书样本(空白)
- 2022年续聘申请书
- 单片机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 交通信号系统红绿灯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DB14∕T 2024-2020 出口水果包装厂管理规范
- 08真空热处理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