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需准确诵读并背诵全诗,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典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讨论、文本细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理解并传承李白积极向上、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梦游天姥吟留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如何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中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倾向。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说到中国文学,那可是繁星璀璨,众多名流大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篇章。要是聚焦到唐代文学,只推选一位代表人物,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会是谁呢?没错,就是李白!他宛如仙人下凡,为我们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李白的奇幻世界,学习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正式开启学习之旅前,老师先问问大家,提到李白,你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他的哪些经典诗句呢?(请几位同学回答)二、知人论世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学习古诗,了解诗人、知晓创作背景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李白这位“老朋友”。了解诗人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李白?(请同学回答)非常好,李白出生于701年,逝世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和李商隐、杜牧这“小李杜”区分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和李唐诸王是同宗。他性格爽朗大方,热爱饮酒作诗,也喜欢结交朋友。了解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满心期待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所作为。可玄宗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写诗填词的臣子,并不予以重用。李白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后让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得罪了京城的权贵,遭到排挤,只在长安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从一介平民到有望成为卿相的美梦就此破碎。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历山东,在兖州即将分别时,写下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对李白创作这首诗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解题①“吟”,本指吟咏、作诗,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名。它和“歌”“行”很相似,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形式,像我们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还有今天要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这种诗体。②“留别”,就是临行前留下的赠言。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了,“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愁绪,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回答)非常棒,送别诗是送别的人写的,而留别诗是即将离开的人写的。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就是李白离开兖州,向朋友赠言所作。三、赏析诗歌(一)赏析第一节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的第一节。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这一小节,然后思考: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朗读后思考)好,那位靠窗的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学生回答)嗯,回答得很不错。前四句写了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天姥山如同传说中的瀛洲一般,神秘又美妙。瀛洲“信难求”,让人望而却步,而天姥山“或可睹”,就成了强烈的诱惑。这样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还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想法。那后四句诗又写了什么呢?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那位举手的同学,你来。(学生回答)对啦,后四句写了天姥山的高峻、雄伟,运用了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激发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无比。作者又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高达“一万八千丈”,可在天姥山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仿佛要拜倒在它脚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第一小节的大意。大家一起说。(学生齐答)对,第一小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习题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中“信”字的意思是()A.相信B.确实C.书信D.随意答案:B解析:“烟涛微茫信难求”意思是在烟波浩渺的波涛中实在难以找到,“信”在这里是“确实”的意思。(二)赏析第二节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节的学习。作者以时间、地点为序展开梦游之旅。请同学们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所写之景,然后分析、概括所见之景的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我们按照诗句顺序,一组同学负责一部分。第一组同学,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几句开始。(第一组同学回答)很好,诗意是作者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作者的身影,送他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概括来说,这是梦到剡溪,景色清幽寂静,此时李白的心情是飘然快意的,就像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第二组同学,分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几句。(第二组同学回答)没错,这几句写作者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道路蜿蜒曲折,作者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晚了。可以概括为著屐登山,景色壮美奇绝,此时李白是陶醉其中、乐而忘返的。第三组同学,解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第三组同学回答)非常好,诗意是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声音像雷鸣般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的,好像快要下雨了,水波摇动,升起烟雾。概括为夜间景象,离奇险怪,此时李白的心情是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第四组同学,讲讲“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几句。(第四组同学回答)说得很到位,这几句写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阔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神仙们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着瑟,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不清。概括为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此时李白飘飘欲仙。最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几句,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师生共同分析)这几句写梦境突然消失,作者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都消失了,作者此时是失落惆怅、郁闷的。那老师问大家,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呢?(请同学回答)对,诗人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虽然写的是梦境,但诗人始终着眼于现实,为的是一吐在长安时积累的怨愤之气。习题2:下列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半山腰看到了海上日出,在天空中听到了天鸡鸣叫。B.站在半壁山能看到海上日出,在空中能听到天鸡叫声。C.半山腰有一轮太阳,天空中有一只天鸡在叫。D.太阳挂在半壁山上,天鸡在天空中啼叫。答案:A解析:诗句意思是在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A选项理解正确。(三)赏析第三节我们来到诗歌的第三节。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同学朗读后回答)对,“此”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社会矛盾中无奈的自我解脱。那“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回答)没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诸多失意与深沉感慨,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美景,寻仙问道,是为了抚慰心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同学回答)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可是全诗的关键,它们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同学回答)非常好,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是全诗的“诗眼”,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那现在,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第三节的主要内容?(同学回答)对,第三节主要是惊梦长叹。习题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对权贵的谄媚B.对自由的向往C.对生活的无奈D.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答案:D解析:诗句明确表达了诗人不愿向权贵低头,追求自由的精神,D选项正确。概述一下诗人以梦传情的思路。作者以梦境的飘浮虚幻揭示现实社会、人生的虚幻,就连人世间认为最美好的神仙境界都会破灭,现实人生还有什么不会破灭呢!以此看破现实,看破人生——“古来万事东流水”。既然如此,何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追求自由洒脱的人生,“何必摧眉折腰事权贵”。诗题称“留别”,诗人是借向朋友“留别”,表明自己对现实的别却,要追求归向自然、放情山水的自由洒脱生活;借“留别”表明自己与统治者的诀别、决裂。概括起来就是:否定现实,追求自由,不事权贵。四、拓展拔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概括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方面。(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发言)一组代表先说。(一组代表发言)很好,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比如他笔下的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足见其气势不凡。二组代表接着说。(二组代表发言)没错,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营造了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韵致的原因所在。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和比喻,把瀑布写得气势磅礴。三组代表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