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三)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五帝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夯土围墙的城市有了较快的发展;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少数大墓和中型墓以及大量的小墓,大墓中随葬了初步具有礼器性质的石磬、朱绘龙盘等;记事符号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有的抽象符号之外又出现了图形符号。这表明当时A.文明诸要素在较快发展B.社会分化已经初步定型C宗法等级社会形态初现D.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2.汉武帝时期外戚常因军功被册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属于中朝官,但当时的外戚地位虽高,却只有领兵权,不参与政事。武帝去世后昭帝年幼,(外戚)大将军霍光操纵朝纲,甚至可以操纵皇帝的废立,昭宣时期外戚还策划发动了两次叛乱。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引发了外戚干政局面B.天人感应思想冲击了皇帝制度C.外戚势力开始威胁汉代中央集权D.外戚对皇权的离心力逐渐增强3.唐代前期,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设置的都护府的监领。而唐朝中后期,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多在军城节度使内任职,其部落则成为当地军城节度使的“蕃兵”。这一变化A.有利于推进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B.延续了“因俗而治”的边疆政策C.折射出唐朝与边疆各族力量对比变化D.加强唐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4.澶渊之盟订立后,名臣富弼指出“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由此推断澶渊之盟A.促使宋朝确立重文轻武国策B.未能实现宋辽之间长期和平C.助推宋室偏安江南不思进取D.间接加剧了宋朝的军事弱势5.康熙中叶以后,清朝皇帝屡颁“去奢返朴”之谕,但收效甚微。雍正皇帝也承认:“如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赡养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此觅食者,倘禁之骤急,恐不能别寻生理……若不能养生,必反为非,不可究竟矣”。这表明A.“奢靡”现象影响劳动就业以及社会稳定B.商业发展冲击了传统等级秩序C.新的经济因素萌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行政命令不可能遏制奢靡现象6.下表为1913~1919年中国进口部分产品情况统计。该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产品1913年1919年鸦片(担)18137156棉纱(千两)7294779134小麦(担)206420煤油(千两)2644353156机器需用器具(海关两)50454491196其它类机器及零件(海关两)708659641803375铁路客、货车(海关两)119382312633336汽车(海关两)6066517741650①一战促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②工业制造能力仍然凸显薄弱③中国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④近代文明影响人们社会生活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7.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理论是排斥的,强调“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但1922年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接受了国民党及其三民主义理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共产国际给予中共的指导帮助B.中共明确了新民主主义理论C.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利的教训D.国民党的革命性得到了认同8.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苏联及共产国际给中共发出的电报称:“张学良的行动客观上只能有损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的团结,并鼓励日本的侵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则发表评论:“张学良反复无常,此次与苏俄携手……企图颠覆蒋介石将军之势力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意识形势差异导致苏联对事变的性质做出误判B.西安事变一定程度折射出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C.苏联从自身的角度主张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局一定程度涉及国际因素9.有学者研究发现,“一五”计划期间虽然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的高速度,平均每年涨幅达11.3%,但物价的涨幅却维持着较低的数值,只有1.1%。对这一现象的最合理解释是A.政府打击投机倒把行为成效显著B.政府运用经济规律平抑物价C.工业建设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经济体制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10.1980年,城乡人口就业成为困扰温州市党政部门的难题。为此,市委和市政府鼓励人民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城镇允许发展个体工商户,在农村支持和发展专业户、重点户,较快解决了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体制改革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B.企业制度创新激发经济活力C.经济危机倒逼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D.思想解放推动就业结构变化11.古罗马共和国时期,除了监察官、保民官等少数官员之外,一切官员都要对自己担任官吏时的行为负责。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58年遭流放就是因为他在四年前任职期间没有按法律程序将暴乱分子喀提林的同党交公民大会审判,而是自行将其处死。这突出说明当时的古罗马A.治理机制蕴含一定理性因素B.公民大会是重要权力机关C.民主政治原则得到贯彻落实D.有效防范了官员滥用权力12.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人、银行家、房地产主成为城市贵族,行会成员、小商人成为市民,帮工、学徒、小贩则成为平民。城市反对封建主以争取自治的斗争依靠民众,但胜利后手工业者又发动了反对城市贵族压迫的斗争。这主要反映了城市的兴起A.加剧了欧洲社会局势动荡B.推动欧洲社会关系的复杂化C.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基D.促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3.有学者指出,南北战争爆发前,由于每个州在参议院都拥有两个固定席位的宪法条款,使南方陷入了一种“不扩张即灭亡”的宪政困境,而北方绝不会听任蓄奴州占据参议院多数席位。作者意在强调A.政治利益是南方挑起内战的根本原因B.南北双方的矛盾聚焦于国会的主导权问题C.宪政危机是引发美国内战的深层原因D.1787年宪法没有调和南北双方的利益诉求14.如图为苏俄或苏联时期发表的一组宣传画。图片中文字大意为“收集废金属!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废金属:家里、街上、附近的工厂或集体农庄。将其熔化以制造炮弹,我们将使胜利日更接近!”据此可知当时苏俄或苏联COSИPAЙЛOM!COSИPAЙЛOM!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战胜国内外敌人B.实施“五年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C.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重视激发苏联人民投身卫国战争的积极性15.赫鲁晓夫执政前期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被西方称之为“和平攻势”的措施。1954年,苏联同美英法三国举行了柏林外长会议,讨论保障欧洲安全等问题。1955年8月,苏联决定单方面裁军64万人,同年9月,苏联同西德建立外交关系。这些举措A.表明美苏冷战对峙具有隐蔽性B.避免了冷战局势的进一步升级C.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对苏联国内建设具有积极作用16.如图是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该漫画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模式的扩张B.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全球国家南北差距C.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D.社会信息化带来国家安全问题新挑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明清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福建烟草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内烟草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明代姚旅《露书》记载:“吕宋国(今菲律宾)出一草……烟气能令人醉,且可避瘴气(疟疾、痢疾等)。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虽然当时种烟很辛苦,然而“一亩之收可以敌四十亩”之入。郭起元在《论闽省务本节用书》中记载:“闽地二千余里……今则烟草之植.耗地十之六七,弥望绿野,皆此物也”。《烟草谱》云:“闽中以百里所产,常供数省之用,非人力独勤,种植独饶,良田地气使然也”。由于漳泉两地人多地少,所以专门到闽西、闽北来租地种烟。他们雇佣来自四面八方的贫民和佃农,从事垦植、栽种烟草及其它经济作物。——摘编自汪银生、张翔《明清时期福建烟草的传入与发展》材料二到清代前期,全国各地广泛引种烟草,发展速度惊人。有些山区农民为了获得种烟之地,不惜“将久年之森林伐去以作植菸(烟)之地”。乾隆八年,户部议唯民间种烟一事,认为“废可耕之地而营无益以妨农……自应通行禁止”。至光绪年间,《瑞金县志》卷记载:“夫种烟者,其劳固倍于稼穑,而工食资用其费亦倍于稼穑。及当收采之时,富商巨贾乘其急而以贱价售之,未见烟之利能浮于谷。此种烟之人已不能收种烟之利矣。”“今年曰米贵,明年曰米贵。在上者未详其故,在下者习以为常。一旦金饥木穰,谷绝于下流,如鲋鱼涸辙,存亡在呼吸间,穿偷劫掠,因缘相继,其害可其道哉!”——摘编自陶卫宁《清代烟草生产的消极影响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烟草在福建地区传播和推广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烟草种植的影响。(9分)18.(14分)图书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些驻外使节和知识分子,开始游历欧美,考察、介绍其先进的文化,其中就包括西方的图书馆。通过考察西方图书馆,他们逐渐看到了西方图书馆与国内藏书楼之间的差异。王韬考察英法图书馆后说“都中藏书之库林立,咸许人人而览观”“都中人士,无论贫富,人而披览诵读者,日有数百人”。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呼吁政府建立供广大民众“以广见闻”的图书馆,以启迪民智。当时国内各地成立的学会也纷纷设立图书机构,广集古今中外有用之书,许多官员也纷纷奏请创设图书馆。———摘编自范玉红《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逐步发展起来。1937~1941年,为增强人们的抗战意识和胜利信心,思想类图书为多。1942年,中共中央掀起整风运动,文艺类、历史类、医药卫生类图书增多。1944年大生产运动相继开展后,经济类图书日趋增多,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干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中共山东分局对各地文协作出指示:“出版刊物要保证有党性与切合斗争的实际,一切空谈应该休息。”根据地出版界还十分留心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形势,出版了《第二战场的开辟与中国抗战》等书籍。当时物资匮乏,出版器械简陋,但出版人员集思广益,把发行工作当成群众工作来做,保证了出版任务的完成。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版单位的许多同志北上东北地区,参与当地的出版发行事业建设。——摘编自董文强《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1)根据材料一简述近代中国图书馆观念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图书馆在中国创办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山东抗日根据地图书出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抗日根据地图书出版的意义。(9分)19.(12分)麦卡锡主义与战后美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2月,美国国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发表了题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的演讲,由此开启了持续近五年的麦卡锡主义。之后的几年里有许多来自保守派财团的资金来援助麦卡锡的反共行动。国会议员们因担心自己的仕途遭遇不测而不敢对势头正盛的麦卡锡提出批评,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同样担心遭受来自于政敌的“反共不力”的指责而没对麦卡锡进行抑制。麦卡锡则利用自己出众的口才,使很多美国民众信以为真,从而达到其政治生涯的巅峰。麦卡锡对政府“共产主义渗透”的调查,从国务院各部门一直搞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支柱——军队。他肆意践踏公民自由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抗议斗争,反对麦卡锡主义的书信、明信片、电报,雪片似地飞向国会和白宫。在国际上,麦卡锡的行为也引起了正义舆论的谴责,损害了美国的“民主形象”和国际地位。最终,麦卡锡失去了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摘编自高志伟《论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兴起的原因》等材料二麦卡锡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数千人因麦卡锡主义失去了工作,左翼进步力量受到空前的打击。在外交方面,麦卡锡在“丢失中国”问题上的发难,使美国在东亚政策上采取非常僵硬的方式,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中,谁也不敢主动提出新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接触的思路。麦卡锡主义借反共的名义,扼杀了美国思想界的自由讨论,所有被麦卡锡定为嫌疑分子的人的著作被禁止流通,大学教授在讲课时倍加小心,大众文化的生产也极力避免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