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抢分模板】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万能模板与提分技巧
科技创新主题作文高分模板
分步详解+例文示范
清晰的结构+真实的细节+明确的升华=稳拿高分!
科技创新类中考作文写作全攻略
——用四步结构,平衡科技与人文的温度
导语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类作文要求学生既能展现科技的力量,
又能反思其对社会与人性的影响。本模板以「对比→利弊→平衡→人文」为核心结构,通过真
实的生活场景与辩证的思考,展现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关系。掌握这套方法论,学生不仅能写出
结构严谨的文章,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通用模板:四步平衡法
结构公式:
新旧对比切入→辩证分析利弊→提出平衡方案→升华人文价值
分步详解:
一、写对比:用“新旧冲突”引发思考(200-300字)
技巧:
1.场景化对比:通过具体场景展现科技与传统的碰撞,如“奶奶的老年机VS智能手机”。
2.细节刻画法:用语言(“冷冰冰的,哪有菜场热闹?”)、动作(“低头刷手机”)强
化冲突。
3.情感代入法:通过人物情感(奶奶的失落、孙辈的无奈)引发共鸣。
学生误区警示:
忌空泛写“科技改变生活”,宜用“年夜饭时全家抢红包,春晚成了背景音”。
二、写利弊:分两个例子证明好坏(400-500字)
技巧:
1.利例设计:聚焦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如“智能手表救急”“网课跨越距离”。
公式:科技工具+具体问题+情感反馈(如“奶奶摸着手表:‘这小圆圈救了
o
命咧!’”)。
2.弊例设计:反思科技对人际关系的冲击,如“亲情疏离”“信息过载”。
公式:科技行为+情感缺失+人物语言(如“奶奶默默剥着橘子:‘以前能说
o
一宿话……’”)。
3.对比强化:用数据(“十分钟VS一宿”)、感官(“叮咚声VS剥橘子声”)增强说服
力。
三、写平衡:提出“科技+人情”方案(300-400字)
技巧:
1.解决方案具体化:避免空谈“合理使用科技”,应设计可操作的方法,如:
教老人使用语音红包、家庭相册APP。
o
设定“无手机日”,回归线下互动。
o
2.场景呼应法:与开头对比场景形成闭环,如“从抢红包到发语音红包”。
3.情感升华法:通过人物变化展现平衡效果,如“家族群的‘叮咚’声与笑声一起炸开”。
四、写人文:用金句升华主题(150-200字)
技巧:
1.比喻升华法:将科技与人文关系类比自然意象,如“Wi-Fi信号应成为亲情的桥梁”。
2.金句公式:
“科技不是______,而是______”(如“科技不是情感的敌人,而是表达爱的新
o
语言”)。
“真正的进步,是让______与______共存”(如“让算法与温情共存”)。
o
3.未来展望法:由当下延伸到未来,如“愿5G时代的速度,永远不超越人心的温度”。
范例指导(15题精选)
题目1:《智能手机里的年夜饭》
1.对比:奶奶端出亲手包的饺子,全家却低头抢红包,春晚成了背景音。
2.利弊:
利:表姐用视频连线让海外舅舅“云干杯”。
o
弊:奶奶默默收拾碗筷:“红包能买糖,买不回热闹。”
o
3.平衡:我发起“语音送祝福”活动,方言拜年声在群里此起彼伏。
4.人文:原来科技的最高使命,是让思念跨越山海,却不让屏幕阻隔拥抱。
题目2:《AI同桌的作文本》
1.对比:老师用AI批改作文,红色批注冰冷刺眼,而曾经的评语总藏着“加油!”的小
太阳。
2.利弊:
利:AI三秒指出语法错误,我的分数从70分涨到85分。
o
弊:作文失去个性,像流水线罐头。
o
3.平衡:我和老师约定:AI改语法,老师评情感,文末永远画一颗小太阳。
4.人文:机器的精准与人类的温度,合奏出成长最美的乐章。
题目3:《快递柜前的守望者》
1.对比:快递柜取代了门卫张叔,他握着登记本发呆:“以前还能和孩子们说说话……”
2.利弊:
利:刷脸取件只需3秒,再不怕丢包裹。
o
弊:独居老人王奶奶总求我:“帮我看看柜子咋用?”
o
3.平衡:我给快递柜贴上手写说明,张叔当起“取件辅导员”。
4.人文:科技的终点不是无人化,而是让每个群体都不被落下。
题目4:《电子书与泛黄笔记》
1.对比:同学用iPad刷题,我却沉迷爷爷的物理笔记,页边画满飞船和星空。
2.利弊:
利:学习软件3分钟讲透难点,正确率飙升。
o
弊:我的创意被标准答案束缚,笔记落了灰。
o
3.平衡:我把手绘飞船扫描成电子错题本封面,老师点赞:“解题需要公式,也需要想象。”
4.人文:教育不应是流水线,而该用科技为个性插上翅膀。
题目5:《健康码与盲道》
1.对比:地铁站里,视障阿姨摸索盲道,年轻人却盯着健康码匆匆掠过。
2.利弊:
利:健康码筑起防疫长城,守护千万人安全。
o
弊:盲道被占、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
o
3.平衡:我开发“无障碍导航”小程序,健康码扫码后自动语音引导。
4.人文:真正的文明,是让科技成为弱势群体的拐杖。
题目6:《无人超市的温暖》
1.对比:无人超市里,机器自动结账,店员张姐失业了,她摸着胸牌:“以前还能和顾客
聊聊天……”
2.利弊:
利:扫码支付只需秒,再不用排队。
o3
弊:老人李大爷总抱怨:这机器咋用?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o“”
3.平衡:我帮超市设计“人工+自助”模式,张姐当起“科技辅导员”,教老人扫码、刷脸。
4.人文:科技的最高境界,不是无人化,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便利。
题目7:《网课里的黑板擦》
1.对比:网课上,老师用PPT讲课,我却怀念粉笔在黑板上“吱呀”作响的声音。
2.利弊:
利:网课跨越距离,山区孩子也能听名师讲课。
o
弊:互动少了,课堂成了单口相声。
o“”
3.平衡:我发起“线上黑板”活动,学生轮流用电子笔解题,老师实时点评。
4.人文:科技不应让课堂失去温度,而该让知识传递更生动。
题目8:《智能家居的烟火气》
1.对比:智能音箱控制全屋电器,妈妈却怀念手拧煤气灶的“咔嗒”声:“这厨房,冷冰冰
的。”
2.利弊:
利:语音指令秒煮好咖啡,再不怕忘关灯。
o3
弊:家人少了动手的乐趣,厨房成了科技展厅。
o“”
3.平衡:周末设为“手动模式”,全家一起包饺子、烤蛋糕,智能音箱只放背景音乐。
4.人文:科技的最高使命,不是取代生活,而是让烟火气更浓。
题目9:《共享单车的温度》
1.对比:共享单车堆满街头,修车铺王叔失业了,他摸着扳手:“以前还能帮孩子们调调
车座。”
2.利弊:
利:扫码骑车只需秒,再不怕堵车。
o1
弊:单车乱停乱放,成了城市垃圾。
o“”
3.平衡:我发起“文明骑行”活动,王叔当起“单车管理员”,教路人规范停车。
4.人文:共享的不仅是单车,还有对城市的爱与责任。
题目10:《VR眼镜里的童年》
1.对比:我用VR眼镜玩游戏,爷爷却怀念他的弹珠:“这虚拟世界,哪有泥巴真实?”
2.利弊:
利:让我亲临长城、金字塔,开阔眼界。
oVR“”
弊:沉迷虚拟世界,忽略了身边的亲情。
o
3.平衡:我用VR带爷爷“云旅游”,他笑着指点:“这山,和我年轻时爬的一样。”
4.人文:科技的最高价值,不是逃离现实,而是让生活更丰富。
题目11:《电子病历的温度》
1.对比:医院推行电子病历,老医生张爷爷戴着老花镜敲键盘:“以前手写病历,还能画
个小笑脸。”
2.利弊:
利:电子病历秒调出病史,再不怕字迹潦草。
o3
弊:患者觉得医生冷冰冰,少了人情味。
o“”
3.平衡:我帮张爷爷设计“电子+手写”模式,病历末尾加一句手写祝福。
4.人文:科技的最高使命,不是让医疗更高效,而是让患者更温暖。
题目12:《无人机的风筝线》
1.对比:我用无人机航拍,邻居小孩却拽着风筝线跑:“这铁鸟,哪有纸鸢好玩?”
2.利弊:
利:无人机拍出壮丽全景,记录生活美好瞬间。
o
弊:孩子少了动手的乐趣,风筝成了古董。
o“”
3.平衡:我教孩子用无人机“追风筝”,天空成了科技与传统的交汇点。
4.人文:科技的最高境界,不是取代童年,而是让快乐多一种可能。
题目13:《智能手环的心跳》
1.对比:我用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奶奶却摸着她的老怀表:“这铁圈,哪有心跳真实?”
2.利弊:
利:手环小时监测健康,再不怕突发疾病。
o24
弊:过度依赖数据,忽略了身体的真实感受。
o
3.平衡:我教奶奶用手环测心率,她笑着说:“这数字,和我摸脉一样准。”
4.人文:科技的最高使命,不是取代感知,而是让健康更贴心。
题目14:《电子书的书香》
1.对比:我用Kindle看书,爸爸却摩挲着他的旧书:“这屏幕,哪有纸香?”
2.利弊:
利:电子书轻便易携,再不怕书柜放不下。
o
弊:少了翻书的触感,阅读成了快餐。
o“”
3.平衡:周末设为“纸质书日”,全家围坐读书,电子书只用于通勤。
4.人文:科技的最高价值,不是取代书香,而是让阅读更自由。
题目15:《智能家居的烟火气》
1.对比:智能音箱控制全屋电器,妈妈却怀念手拧煤气灶的“咔嗒”声:“这厨房,冷冰冰
的。”
2.利弊:
利:语音指令秒煮好咖啡,再不怕忘关灯。
o3
弊:家人少了动手的乐趣,厨房成了科技展厅。
o“”
3.平衡:周末设为“手动模式”,全家一起包饺子、烤蛋糕,智能音箱只放背景音乐。
4.人文:科技的最高使命,不是取代生活,而是让烟火气更浓。
总结
这15篇范例通过“对比→利弊→平衡→人文”的结构,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多样可能性。学生可
结合自身经历,灵活替换场景与创新形式,写出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思考的作文。
迁移建议:
1.五感训练:随机选择一个科技产品(如智能手表、VR眼镜),用视觉、听觉、触觉等
细节描写。
2.困境联想:思考该产品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情感疏离、过度依赖),设计具体冲突场景。
3.创新脑暴:从“科技赋能(语音助手/APP)”“跨界融合(传统+科技)”“情感共鸣(亲情
/童年)”三个方向设计解决方案。
范文1:《范文精析(3篇起承转合结构)
智能手机里的年夜饭》
起:奶奶端出热气腾腾的饺子,全家却低头抢红包,春晚成了背景音。
承:表姐视频连线海外舅舅“云干杯”,奶奶却默默收拾碗筷:“红包能买糖,买不回热闹。”
转:我发起“语音送祝福”,方言拜年声在群里此起彼伏,奶奶笑着教舅舅说家乡话。
合:原来科技的最高使命,是让思念跨越山海,却不让屏幕阻隔拥抱。
范文2:《AI同桌的作文本》
起:AI批改的作文布满红色批注,冰冷如手术刀,曾经的“加油!”小太阳消失了。
承:我的分数从70分涨到85分,但文字失去个性,像流水线罐头。
转:与老师约定:AI改语法,老师评情感,文末永远画一颗小太阳。
合:机器的精准与人类的温度,合奏出成长最美的乐章。
范文3:《快递柜前的守望者》
起:快递柜取代了门卫张叔,他握着登记本发呆:“以前还能和孩子们说说话……”
承:刷脸取件只需3秒,独居老人王奶奶却总求我:“帮我看看柜子咋用?”
转:我给快递柜贴手写说明,张叔当起“取件辅导员”,教老人扫码、输验证码。
合:科技的终点不是无人化,而是让每个群体都不被落下。
结语
科技创新类作文的终极价值,在于展现“科技向善”的力量。当学生学会用“语音红
包”“无障碍导航”“AI+人工批改”等案例平衡利弊时,他们的文章便超越了应试,成为对
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愿每位考生都能用文字证明: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冰冷的代码与钢铁,
而是科技背后永不褪色的人性之光。
【20个病文修改案例】
以下是针对中考科技创新类作文的20个病文修改案例,涵盖典型问题与升格技巧,帮助
学生规避常见误区:
案例1:对比描写空洞
原句:
“科技改变了生活。”
问题:缺乏细节,无法引发共鸣。
修改:
“奶奶的老年机只能打电话,而我的手机刷两下就能订外卖、打车。她总嘟囔:‘冷冰冰的,哪
有菜场热闹?’”
总结:用具体场景(老年机VS智能手机)和语言(“冷冰冰的”)具象化冲突。
案例2:利弊分析片面
原句:
“科技让生活更方便。”
问题:只谈好处,忽略弊端。
修改:
“上个月奶奶头晕,我用智能手表一键呼叫医生,十分钟就上门。她摸着手表:‘这小圆圈救了
命咧!’可年夜饭时,全家低头抢红包,春晚成了背景音。奶奶默默剥着橘子:‘以前围炉守岁,
能说一宿话……’”
总结:用“智能手表救急”和“抢红包疏离”形成对比。
案例3:解决方案空泛
原句:
“我们要合理使用科技。”
问题:缺乏具体行动。
修改:
“现在我会教奶奶发语音红包,家族群里‘叮咚’声和笑声一起炸开。”
总结:用“语音红包”证明“科技+人情”的可行性。
案例4:情感升华生硬
原句: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问题:道理孤立,未与经历融合。
修改:
“原来科技的最高使命,是让思念跨越山海,却不让屏幕阻隔拥抱。”
总结:用比喻(“跨越山海”)升华主题。
案例5:忽略时间维度
原句:
“我用手机学习。”
问题:过程平铺直叙,无层次感。
修改:
“Day1:我用手机刷题,正确率飙升;Day30:却觉得知识像快餐,少了思考的乐趣。”
总结:用时间切片法展现变化。
案例6:道具符号缺失
原句:
“科技改变了生活。”
问题:无实物承载情感痕迹。
修改:
“奶奶的老年机只能打电话,而我的手机刷两下就能订外卖、打车。”
总结:用“老年机”和“智能手机”形成对比。
案例7:对比手法缺失
原句:
“科技让生活更方便。”
问题:缺乏生动对比。
修改:
“奶奶的老年机只能打电话,而我的手机刷两下就能订外卖、打车。”
总结:用“老年机”和“智能手机”形成反差。
案例8:心理描写直白
原句:
“我觉得科技很好。”
问题:内心活动过于口号化。
修改:
“摸着智能手表,我忽然明白:科技不是情感的敌人,而是表达爱的新语言。”
总结:用动作(“摸着”)和比喻(“新语言”)隐喻心理。
案例9:环境描写脱节
原句:
“今天天气很好,我用手机学习。”
问题:写景未服务主题。
修改:
“晨光透过窗帘,洒在手机屏幕上。我刷着网课,却怀念黑板前粉笔‘吱呀’作响的声音。”
总结:让环境(晨光)映射人物状态。
案例10:感悟未回扣经历
原句:
“这次经历对我影响深远。”
问题:脱离具体情境。
修改:
“现在每次用手机,我都会想起奶奶的老年机:‘冷冰冰的,哪有菜场热闹?’”
总结:用“老年机”呼应开头对比。
案例11:动作描写单一
原句:
“我用手机学习。”
问题:缺少动态细节。
修改:
“我刷着网课,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知识点像流水般掠过,却少了思考的沉淀。”
总结:用动作(“滑动”)和比喻(“流水”)丰富描写。
案例12:未利用五感描写
原句:
“我用手机学习。”
问题:仅视觉描写,单薄无力。
修改:
“我刷着网课,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知识点像流水般掠过,耳机里传来老师的声音,却少
了黑板前粉笔‘吱呀’作响的真实感。”
总结:加入听觉(“吱呀”)、触觉(“滑动”)。
案例13:人物形象扁平
原句:
“奶奶用老年机。”
问题:人物形象模糊。
修改:
“奶奶的老年机只能打电话,她总嘟囔:‘冷冰冰的,哪有菜场热闹?’”
总结:用语言(“冷冰冰的”)塑造鲜活人物。
案例14:未体现成长对比
原句:
“我现在更会用科技了。”
问题:未与开头对比呼应。
修改:
“现在我会教奶奶发语音红包,家族群里‘叮咚’声和笑声一起炸开。”
总结:与案例1对比形成闭环。
案例15:忽略失败价值
原句:
“我用手机学习,成绩提高了。”
问题:未挖掘失败意义。
修改:
“Day1:我用手机刷题,正确率飙升;Day30:却觉得知识像快餐,少了思考的乐趣。”
总结:用“快餐”隐喻科技弊端。
案例16:转折依赖巧合
原句:
“在我放弃时,天上突然出现彩虹。”
问题:转折机械降神。
修改:
“当我犹豫是否继续刷题时,老师递来一本手写笔记:‘解题需要公式,也需要想象。’”
总结:用生活记忆触发顿悟,更真实。
案例17:未利用物品象征
原句:
“科技改变了生活。”
问题:缺少情感载体。
修改:
“奶奶的老年机只能打电话,而我的手机刷两下就能订外卖、打车。”
总结:让“老年机”成为情感容器。
案例18:感悟未回扣经历
原句:
“这次经历对我影响深远。”
问题:脱离具体情境。
修改:
“现在每次用手机,我都会想起奶奶的老年机:‘冷冰冰的,哪有菜场热闹?’”
总结:用“老年机”呼应开头对比。
案例19:未体现量变到质变
原句:
“我不断用科技学习,最后成功了。”
问题:缺乏过程层次。
修改:
“Day1:我用手机刷题,正确率飙升;Day30:却觉得知识像快餐,少了思考的乐趣。”
总结:用数字(Day1)与比喻(“快餐”)隐喻质变。
案例20:结尾未留余韵
原句:
“我变得更会用科技了。”
问题:直白收尾,缺乏回味。
修改:
“原来科技的最高使命,是让思念跨越山海,却不让屏幕阻隔拥抱。”
总结:用比喻(“跨越山海”)引发深层思考。
教学建议
1.错题归类训练:让学生将病句按“描写空洞”“情感失真”等类型分类。
2.升格对照表:制作原句与升格句对比表格,标注修改技巧。
3.情景改写练习:给定场景(如“年夜饭抢红包”),要求用3种不同技巧描写。
4.金句头脑风暴:围绕“科技+人情”主题,集体创作哲理句。
通过这20个案例,学生将更精准地捕捉科技与人文的平衡点,让作文既有温度,又有思想深
度。
【金句库】
以下是针对中考科技创新类作文的金句库,涵盖科技与人文、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未来等主题,
帮助学生快速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与语言表现力:
1.科技与人文
“科技不是情感的敌人,而是表达爱的新语言。”
“真正的进步,是让算法与温情共存。”
“科技的最高使命,不是取代人性,而是让人性更闪耀。”
“Wi-Fi信号应成为亲情的桥梁,而不是隔阂的高墙。”
“冰冷的代码背后,应是永不褪色的人性之光。”
2.科技与生活
“科技让生活更高效,但不应让生活失去温度。”
“智能家居的终点,不是无人化,而是让烟火气更浓。”
“科技的最高价值,不是逃离现实,而是让生活更丰富。”
“真正的便利,是让每个群体都不被落下。”
“科技不应挤走温情,而该让爱多一种表达。”
3.科技与未来
“愿5G时代的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防火防灾宣传合作合同(2篇)
- 《幼儿舞蹈创编2》-项目三《造型练习》教案
- 2025新车买卖的合同
- 2025年出口购销合同范本示例
- 2025汽车租赁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版工业制造合同范本
- 2025烘焙技术合作协议合同
- 亚急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护理
- 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 视像不等的临床护理
- 租电动车电子合同协议
- 国开2024年秋中国建筑史(本)终考任务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 GB/T 25052-2024连续热浸镀层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中药学电子版教材
- 6G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 高层建筑无地下室倾覆及滑移计算
-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 肌筋膜链与脊柱稳定简述板
- 无机化学 第18章 氢和稀有气体
-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