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所以选择在11月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新的国家,意在纪念A.辛亥革命 B.中共一大 C.合作北伐 D.俄国革命2.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3.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行中书省4.1937年,美国对日本出口超过28亿美元,其中60%是石油(产品)和钢材。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中消耗燃油约4000万吨的70%由美国提供,消耗的钢铁50%来自从美国的进口。据此可知美国A.全力支持日本侵华战争 B.从中日战争中牟取利益C.建立美日同盟遏制苏联 D.己经摆脱经济危机困境5.“渠约长120公里,其走向大致与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阳之北往东北伸向黄河支流洛水。…据说是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此渠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6.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 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8.图中所示交通工具,出现在中国大致在什么时期(有轨电车)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9.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认为,“正是那场在大西洋岛国最先迸发、然后蔓延到整个欧美世界的技术、经济变革,开启了人类新文明的大门。”这一“新文明”与中华文明首次发生激烈碰撞是在A.十八世纪上半期B.十八世纪下半期C.十九世纪上半期D.十九世纪下半期10.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11.以1930年1月为例,中国绢织物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比下降2.9%,库存量增加5.2%:袜子的销售额下降9.5%,库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间,生丝消费量从62万袋降到45万袋,减少了27%。这反映了A.传统经济具有抵抗性 B.民族工业衰退明显C.国内缫丝技术的进步 D.国际市场需求萎缩12.如表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C.社会主义改造步履维艰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3.20世纪30年代末,国民政府在国内全面推行农村合作社,广泛建立合作金库,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并培养各级合作指导人员。政府此举意在A.保障长期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C.消灭边区政权 D.应对经济危机14.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根植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恩格斯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C.马克思主义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15.1953年我国对粮食统购统销模式制度化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重点提及运用“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两年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上述政策发生转变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B.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C.优先发展我国的重工业 D.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16.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且值得信赖的人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乡等)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些筹资方式A.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B.促使股份制企业出现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D.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7.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18.北洋政府警察厅规定,各种饮食经营场所和经营者必须领取执照,对汽水业、牛乳业、羊肚作坊、剔骨肉作坊等对卫生有特别要求的行业,还应该遵守警察厅制定的单项规则。这表明A.北洋政府限制工商业发展 B.警察厅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C.北洋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 D.北洋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安全19.明朝时期,北方延绥镇兵马云集,其军需全赖商人接济,每年有定额,往往招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盐)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这一现象A.打破了私人对贩盐业的垄断 B.推动了地方商业中心形成C.抑制了徽商经济实力的增强 D.优化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2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A.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21.“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23.明太祖曾规定:皇室后妃“必须选择良家女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专制皇权 B.确立理学官方地位C.实行仁政怀柔天下 D.防止腐败滋生24.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实质认识是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权利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25.朱凤瀚曾说:“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材料体现西周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 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2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发展实业和私营企业。通过奖励民营企业等办法,吸引外地资本家到根据地开办实业;并保护商业,不准乱没收一家商店。这说明在根据地A.发展经济成为首要任务 B.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C.经济发展迅速 D.执行了苏俄新经济政策27.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最终通过设立军机处而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的境界。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由此可见军机处最初的只能充其量不过是A.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 B.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C.皇帝旨意的草拟传达机器 D.皇帝意志的领受传递班底28.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29.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C.理学观念影响绘画 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30.1938年,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言人曾说,“保卫武汉之最重要意义,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B.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且准备长沙会战C.实行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建设后方支援前线D.坚守武汉毫不退让以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引自《论语》材料三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每种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关系。(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有何不同?(3)两者对人的定义的差别在治国思想上有何表现?他们的治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32.材料军户制,是明初在特定人户中实行的一种世袭的、有报酬的兵役制。朱元璋为了保证国家兵役、徭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把居民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军户专门承担兵役,士兵享有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明初,由于军队编制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明朝建立后,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改置军籍勘合,评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军户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其籍贯单列,由都督府管辖,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籍。军士在营,其职责分为镇守和屯垦,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自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管理,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外统于都指挥使司。军户制度使得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制遭到破坏,逐渐为募兵制取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实行军户制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军户制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33.材料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坪人,少年聪颖智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1922年入西北军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实验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和训练,1925年春,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曾参与遵义会议文件资料的准备工作,并撰写第一篇军事文章《八角楼战斗的教训》。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1938年9月,在河南创办《拂晓报》,题写发刊词,宣传抗日主张,还亲手创办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开设《矛盾论》《统一战线政策>《中国革命问题》等理论课程,潜心思考和研究党的抗日战争的方针原则和战略战术。1944年9月,彭雪枫在河南省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中流弹牺牲,年仅37岁。——摘编自陈宇《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1)根据材料,概括彭雪枫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雪枫取得功绩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历),标志着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中共为了纪念俄国的十月革命,也在11月宣布建立新的国家,故答案为D;辛亥革命是1911年10月,中共一大成立是1921年7月,合作北伐是1926年7月,均与11月不相符,排除ABC。2、D【解析】
据表中曲线可知,1978年以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D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无关,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21世纪初,B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曲线变化的拐点”,据此判断。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3、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及大都”即可判断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其中中书省直辖的地区叫腹里,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的一部分,A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是管辖西藏地区,B选项排除;枢密院掌管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行中书省管辖的是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西藏地区外的地方行政制度,D选项排除。4、B【解析】
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从美国获取了大量的战争物资,说明美国从战争中牟取了大量利益,故选B项;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知美国并不是全力支持日本侵华战争,排除A;美国对日本的出口主要是为了牟取经济利益,而不是建立美日同盟以遏制苏联,排除C;从材料内容无法反映美国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D。故选B。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走向大致与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阳之北往东北伸向黄河支流洛水。…据说是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指的是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即②,故B正确;①是河北,③是淮河流域,④是成都平原,故ACD不符合图示。6、B【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7、C【解析】
顾炎武对人私利与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业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而也就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故C正确;顾炎武的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彻底的否定,排除A;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治上的专制,不能说明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顾炎武的主张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能定位为开启,排除D。故选C。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6月第一条公交线路白牌环城有轨电车开通运营,天津成为中国第一个建设和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因此有轨电车大致出现在20世纪初,故C项正确;电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排除;19世纪80年代,有轨电车还没有传入中国,故B项排除;D项晚于C项,排除。9、C【解析】
据材料“在大西洋岛国最先迸发、然后蔓延到整个欧美世界的技术、经济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体现了这一“新文明”与中华文明首次发生激烈碰撞,故C正确;十八世纪上半期、十八世纪下半期、十九世纪下半期都不是1840年的范围,故AB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在大西洋岛国最先迸发、然后蔓延到整个欧美世界的技术、经济变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鸦片战争的背景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B【解析】
根据材料“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可知,民间契约的订立强调双方协商一致,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对民间订立的买卖、租佃等的政府态度,故A选项错误;“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中的“完全符合”表述绝对化,故C选项错误;题干强调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的特点,没有体现订立民间契约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11、D【解析】
材料信息是,1930年1月,中国绢织物、袜子以及生丝的销售额均有下降,但库存量却增加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纺织品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有关,故D正确;材料和传统经济的抵抗性无关,故A错误;此时民族工业有了快速发展,故B错误;材料不涉及国内缫丝技术,故C错误。12、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所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市场在当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B正确;数据体现不出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故A错误;材料数据和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C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故D错误。13、A【解析】
20世纪30年代末,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并培养各级合作指导人员,有利于提高农民抗战积极性,保障长期抗战,故选A;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与农民无关,排除B;20世纪30年代末,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合作抗日,C错误,排除;D不符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30年代末”“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14、A【解析】
由材料“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之上的,故选A;恩格斯肯定的是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而非整个资本主义私有模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暴力革命这一斗争策略的态度,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恩格斯认为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其并非最终归宿,且马克思等人如果认同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模式,则也没有必要号召所有工人一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了,故排除D。15、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到“多予、少取、放活”,乃至废除农业税的转变,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故BC错误;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不是主要目的,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16、A【解析】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由材料“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种筹资方式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不存在股份制企业,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基本的经济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每届任期四年,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相较于之前而言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材料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侧重于美国总统的权力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选出来的君主制”“君主制的新版本”等可以看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强调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过大,故C项正确;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表述无误,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在联邦中央官制上,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具体实践,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领域。把握到“制衡”(即制约与平衡,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内涵及深远影响。第二,在平衡和协调利益方面,涉及到解决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18、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北洋政府对食品行业加强管理,说明北洋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安全,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北洋政府也鼓励工商业的发展,A排除;当时的议会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B排除;材料与手工业发展无关,C排除。故选D。19、D【解析】
依据材料“输粮于各堡(给(盐)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可知明政府需要商人运输物资,开放盐业,引导商人卖粮贩盐,该做法优化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D正确;“打破私人垄断”的说法不符合题意,A排除;该做法不能推动地方商业中心形成,B排除;该做法的目的并不是抑制徽商增强实力,曲解了题意,C排除。故选D。20、A【解析】
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而是必须强化”可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的性质作出了重要的论断,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故选A;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为执政党,排除B;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七届二中全会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排除D。21、D【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发组织,后由国家推广的农村改革形式。故D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属于国家主导,不属于农民的创作,排除A、B和C。故选D。22、D【解析】
根据材料明朝时期厉行行海禁,这导致了沿海居民生存困难,从而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D项符合题意;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A项错误;明朝时期还有官方的对外贸易,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失去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23、A【解析】
明代皇室选择后妃时要求不拘处所、须良家女子、不许大臣进送等做法,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A项正确;皇室选择后妃与确立理学官方地位、实行仁政无关,BC两项错误;明代皇室选择后妃的相关规定,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腐败滋生,D项错误。24、A【解析】
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一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A正确;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属于雅典民主运作的方式,排除B;直接民主是民主的形式,不是实质,排除C;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并没有激化社会矛盾,排除D。故选A。25、A【解析】
根据材料中“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可知当时国土广阔,仅靠中央政府不能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因此周采用了分封制,故选A;材料讲是周取代商朝以后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政策,BD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C错误。26、B【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组成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发展事业和私营企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故B正确;当时抗日战争是首要任务,故A错误;C说法片面,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无关,D错误。27、B【解析】
军机处职能是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跪奏笔录,所以军机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故选B;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行政机构,A错误;CD两项是B想皇帝独揽大权的工具的具体表现,排除。28、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29、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便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体现的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说明理学观念影响绘画,C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冲击等级秩序,A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山水画比较高雅,无法体现艺术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选项排除。30、C【解析】
“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说明保卫武汉的目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故C正确;1935年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核心内容:仁、礼内在关系:“互为表里”(2)定义:孔子:人是有仁爱之心,要讲究礼仪。亚里士多德:人有理性的,要注重法律与正义。(3)表现:孔子:以礼治国,人治、倾向于等级制。亚里士多德:法治、倾向于民主制。意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解析】
(1)根据“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居行业设计流程关键技术措施
- 汽车维修设备的售后服务标准与措施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评审计划
- 油溶性硫化锌及其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 老年活动中心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科技创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 家庭美术兴趣小组亲子活动计划
- 机械制造行业EPC项目实施方案
- 职业学校实习管理措施
- 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完整版)混凝土桩钻芯法检测题库
- 税务行政执法证据浅析
- 三轴搅拌桩安全操作规程
-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 QCC改善案例(超经典)
- LED制程与工艺介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导读-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复合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 北京中考语文词语表
-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