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与推广计划TOC\o"1-2"\h\u22229第1章引言 318927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195481.2研究目标与内容 3601第2章节能环保政策与法规 3305332.1国内外节能环保政策概述 3101822.1.1国际节能环保政策 4114332.1.2国内节能环保政策 4200282.2我国节能减排法规体系 4159952.2.1法律 4322002.2.2行政法规 489462.2.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442802.3政策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影响 4236272.3.1政策引导 4299042.3.2财政支持 4193812.3.3法规约束 5284442.3.4社会宣传与推广 512376第3章节能技术概述 5161943.1节能技术分类 5235123.2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59865第4章工业节能技术应用 6122364.1工业节能技术概述 6143184.2典型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6214954.2.1高效电机及控制系统 6168904.2.2工业锅炉节能技术 6213244.2.3热处理节能技术 6266804.2.4化工行业节能技术 7322534.2.5钢铁行业节能技术 7290584.3工业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78491第5章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7147105.1建筑节能技术概述 7268655.1.1建筑节能技术分类 8263255.1.2建筑节能技术功能指标 8102055.2典型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8219145.2.1保温隔热技术应用 8222915.2.2节能门窗技术应用 8233065.2.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应用 8319195.2.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 8315055.3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921032第6章交通节能技术应用 986076.1交通节能技术概述 947906.2典型交通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9184116.2.1车辆节能技术 9230586.2.2交通管理优化技术 9278386.2.3新能源应用技术 10322616.3交通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1016443第7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0249957.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述 1099187.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0304997.2.1太阳能利用技术 1050577.2.2风能利用技术 1035077.2.3水能利用技术 1112617.2.4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11129897.2.5地热能利用技术 11263107.3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 11272487.3.1应用案例 11142217.3.2发展趋势 1124983第8章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研发 1287768.1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机制 1228068.1.1创新主体与协同机制 12233248.1.2风险评估与激励机制 12278488.1.3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机制 1239278.2研发策略与方向 12182088.2.1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发 1238018.2.2清洁能源技术研发 12169358.2.3环保技术改造与升级 13168318.2.4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 1329738.3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转化 13216358.3.1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13176658.3.2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1356078.3.3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 13287428.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37524第9章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 13140939.1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现状与问题 13179139.1.1技术推广现状 1322229.1.2技术推广问题 14103829.2推广策略与措施 14116819.2.1政策引导与支持 14231079.2.2技术研发与创新 1489559.2.3市场推广与应用 1457339.2.4融资渠道拓展 14264059.3国际合作与交流 1430942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52686910.1研究成果总结 152185310.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55321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在政策、法规及资金等方面对节能环保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但是当前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熟度不高、市场接受度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等。因此,深入研究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2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关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策略,以期为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梳理国内外节能减排技术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2)总结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关键技术,如清洁能源、节能设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并分析各类技术的特点、成熟度及推广情况;(3)调研典型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案例,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为技术推广提供实践依据;(4)探讨影响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如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措施;(5)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与应用策略,为地方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第2章节能环保政策与法规2.1国内外节能环保政策概述节能环保作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本节将对国内外节能环保政策进行概述。2.1.1国际节能环保政策国际社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各国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如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美国的能源政策法等。2.1.2国内节能环保政策我国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2.2我国节能减排法规体系我国节能减排法规体系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2.2.1法律我国节能环保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2.2.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节约能源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条例》等。2.2.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针对具体行业和地区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2.3政策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影响政策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2.3.2财政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成本。2.3.3法规约束通过法律法规,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限制,促使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转型升级。2.3.4社会宣传与推广通过开展节能宣传周、环保公益活动等,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技术的认识,推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以上政策手段,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3章节能技术概述3.1节能技术分类节能技术是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技术。根据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节能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节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机系统节能、工业锅炉节能、热处理工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技术。(2)建筑节能技术:包括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供暖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等。(3)交通运输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型内燃机、轨道交通等。(4)能源管理技术:包括能源监测与诊断、能源审计、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等。(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3.2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节能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节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以下是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简要概述:(1)工业节能技术:我国工业节能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电机系统节能、工业锅炉节能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优化、智能化控制、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2)建筑节能技术: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迅速,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成为发展趋势。未来将继续加大建筑围护结构、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节能技术研发力度。(3)交通运输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型内燃机技术取得突破,未来将继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4)能源管理技术:我国能源管理技术逐渐成熟,能源监测与诊断、能源管理系统等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大数据、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提高能源管理水平。(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太阳能、风能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我国节能技术发展呈现出多样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趋势,将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第4章工业节能技术应用4.1工业节能技术概述工业节能技术是指通过优化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配置和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涵盖了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电机系统、工业锅炉、热处理、化工、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本章主要介绍工业节能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4.2典型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案例4.2.1高效电机及控制系统高效电机及控制系统是工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高效电机、变频调速、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可显著降低电机系统的能耗。例如,某钢铁企业采用高效电机及变频调速系统,年节电量达到数百万千瓦时。4.2.2工业锅炉节能技术工业锅炉节能技术主要包括煤粉燃烧、富氧燃烧、余热回收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例如,某化工企业采用煤粉燃烧技术对锅炉进行改造,锅炉热效率提高5%,年节煤量达到数千吨。4.2.3热处理节能技术热处理节能技术包括高温热处理、真空热处理、感应加热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热处理质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能源消耗。例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感应加热技术,热处理能耗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50%。4.2.4化工行业节能技术化工行业节能技术包括反应釜节能、工艺优化、余热回收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化工产品的产率,降低能源消耗。例如,某化工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年节能量达到数十万吨标准煤。4.2.5钢铁行业节能技术钢铁行业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高炉炉顶煤气余热回收、转炉煤气回收、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例如,某钢铁企业采用高炉炉顶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年节能量达到数十万吨标准煤。4.3工业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工业节能技术正朝着高效、绿色、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下是工业节能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高效节能设备的应用。不断提高设备能效水平,推广高效电机、变压器、工业锅炉等节能设备。(2)能源互联网技术。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利用,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3)清洁能源替代。加大清洁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降低化石能源消耗。(4)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绿色制造。推进工业生产过程绿色化,降低能耗、物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第5章建筑节能技术应用5.1建筑节能技术概述建筑节能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建筑节能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分类、功能指标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5.1.1建筑节能技术分类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温隔热技术: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建筑物内外热交换,减少热量损失。(2)节能门窗技术:采用节能型材、中空玻璃等材料,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耗。(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通过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能耗。(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5)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能源需求的最优化管理。5.1.2建筑节能技术功能指标建筑节能技术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热传导系数、保温隔热功能、气密功能、水密功能、抗风压功能等。这些功能指标对于评价建筑节能技术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5.2典型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5.2.1保温隔热技术应用案例:某公共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高效保温材料,降低建筑物的热量损失,提高室内舒适度。5.2.2节能门窗技术应用案例:某住宅项目采用节能型材和中空玻璃,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空调能耗。5.2.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应用案例:某办公楼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能源需求的最优化管理,降低运行能耗。5.2.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案例:某酒店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和空调制冷,减少化石能源消耗。5.3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1)高效保温隔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不断涌现,为建筑节能提供更多选择。(2)节能门窗技术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型材结构优化、玻璃功能提升等手段,进一步提高门窗的节能功能。(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智能优化控制。(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普及与拓展: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力度,降低化石能源依赖。(5)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将建筑节能技术融入建筑设计,实现建筑功能、美观与节能的有机结合。第6章交通节能技术应用6.1交通节能技术概述交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车辆节能技术、交通管理优化技术以及新能源应用技术。本章主要围绕这三方面技术进行阐述。6.2典型交通节能技术应用案例6.2.1车辆节能技术(1)混合动力技术:通过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燃油消耗。例如,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2)纯电动汽车:采用电能作为唯一动力来源,无尾气排放,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优势。如特斯拉ModelS。(3)轻量化技术:通过优化车身结构,降低车辆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如铝合金车身的应用。6.2.2交通管理优化技术(1)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实时路况监测、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耗。(2)公共交通优化:通过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引导居民出行方式转变,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能耗。6.2.3新能源应用技术(1)太阳能发电技术:在交通设施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为交通系统提供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公交车站。(2)生物柴油技术:采用植物油、动物油等替代石油柴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6.3交通节能技术发展趋势(1)电动汽车技术将持续优化,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充电设施完善,使电动汽车成为交通领域的主流。(2)智能交通系统将进一步发展,实现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耗。(3)新能源应用技术将不断拓展,如氢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4)轻量化、节能环保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深入,降低车辆能耗。(5)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将推动交通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第7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7.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指区别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一类能源,具有清洁、低碳、环保、可再生等特点。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这类能源在自然界中不断更新,不会因为人类使用而枯竭,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7.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7.2.1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清洁、无噪音、维护简便等优点。太阳能热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等,通过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热能,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热源。7.2.2风能利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主要是风力发电,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风力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7.2.3水能利用技术水能利用技术包括传统的水力发电和新兴的潮汐能、波浪能等利用技术。水力发电具有成熟的技术、较高的能量利用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汐能和波浪能利用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2.4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热利用等。生物质发电是通过燃烧生物质或利用生物质发酵产生气体发电。生物质燃料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固体、液体、气体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生物质热利用主要包括生物质锅炉、生物质固化等,为生活和工业提供热源。7.2.5地热能利用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热蒸汽或热水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地热直接利用包括地热供暖、地热温泉、地热农业等,具有清洁、高效、稳定等优点。7.3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7.3.1应用案例(1)太阳能光伏发电: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例如,我国新疆地区建设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可达数十亿千瓦时。(2)风力发电: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多个大型风电场。如甘肃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千万千瓦级。(3)生物质能利用:山东某企业利用农业废弃物生物质发电,年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同时解决了当地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4)地热能利用:西藏地区利用地热资源供暖,解决了当地居民冬季取暖问题,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7.3.2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如高效太阳能电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等。(2)成本降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3)政策支持:我国加大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4)应用领域拓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发电、供热向交通、工业等领域延伸。(5)国际合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日益紧密,技术交流、投资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第8章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研发8.1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机制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阐述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机制,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8.1.1创新主体与协同机制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应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8.1.2风险评估与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机制,降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在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进行创新。8.1.3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机制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积极性。同时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推动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8.2研发策略与方向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本节提出以下研发策略与方向。8.2.1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开展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高效节能设备、节能材料等。8.2.2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8.2.3环保技术改造与升级针对现有环保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提高污染物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8.2.4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与优化。8.3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转化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本节提出以下措施。8.3.1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合作对接等服务。8.3.2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转化的投入,促进技术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8.3.3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典型行业和区域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案例,促进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8.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节能减排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第9章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9.1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现状与问题9.1.1技术推广现状当前,我国在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与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现状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与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2)技术水平:我国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应用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4)推广效果:节能减排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和环保效果。9.1.2技术推广问题尽管我国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技术成熟度:部分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缺乏实际工程应用经验;(2)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引导与支持仍需加强,以促进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3)市场机制:节能减排技术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应用技术的积极性不高;(4)融资渠道: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9.2推广策略与措施9.2.1政策引导与支持(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3)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9.2.2技术研发与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节能减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宜昌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标准劳动合同终止协议书范本
- 甘肃陇南市金陇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重症医学科个案护理查房
- 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质量
- 尊享会员合同:全方位权益保障协议
- T-CRHA 088-2024 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质控品要求
-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常规
- 绘本故事《小鲤鱼跳龙门》课件
- 肾内科医生进修总结汇报
- 【MOOC】英国小说-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儿贫血的诊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