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4月27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4月27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4月27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4月27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4月27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的祖先古猿在树上生活的时候,就有机会遇到树栖的蛇。后来森林逐渐稀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触蛇的机会就更多了。原始人类在与各种动物的斗争中,蛇必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手。他们捕捉蛇作为食不胜禽兽虫蛇”。在中国猿人化石的产地,曾经发现了蛇的遗骸,这也表明当时猿人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生活和生产斗争的实践,势必会在原始人类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产生对蛇的畏惧和崇敬的心情。当原始人类从古人进化为新人的时期,便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态,进入血族群婚的阶段,这就产生了初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是原始共产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种和他们最有利害关系的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或标志,这就是图腾。图腾不仅是氏族的徽号,也包含着原始宗教的内容。氏族成员甚至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图腾的那种自然物变来的,因而把这种自然物看作是保护本氏族的神灵,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形成了图腾崇拜。图腾起着维护氏族内部团结统一的作用。在某些部落中,氏族成员坚决不吃作为本氏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为图腾的氏族也很普遍。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记载,在美洲印第安人里面,就有9个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响尾蛇作为氏族的图腾。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华伦姆格人,还要举行一种蛇图腾崇拜的仪式。参加这种仪式的人,用各种颜料涂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样子,模仿蛇的活动姿态扭动身体,且歌且舞,歌唱蛇的历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赐福保佑。可以说,在一切动物崇广泛的,在大多数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经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我们在汉画像中看到了大量的蛇身人面刻画,其中多数是伏羲女娲的艺术画像。【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H在史前人类社会,人类所崇拜和创造的众神,主要来自具有成势与灵性的动物,它们有人类自身所不具备的能力。蛇,正因为此进入到人们的信仰体系之中和神话中,以及绘画与雕塑艺术中。伏羲女娲在汉画像中频繁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他们一般都是蛇身人面,分别手执规矩,一阳一阴,相拥交尾,寓意阴阳谐和,子孙蕃昌。献中均有记述。人面蛇身之神主要有伏羲、女娲、烛龙、共工等,其中又以伏羲女娲最是著名。传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是母亲华胥氏踩踏了雷神留下的“大迹”所孕生。《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古时常混同蛇身,伏羲因此就遗传蛇身了。而女娲的形体,在《楚辞·天问》中问出“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这样的话,王逸注说“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面蛇身在东汉时是很流行的传说。由此,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深刻印象:创世时代的众神都是人面蛇身,蛇身是他许多抽象的几何构图,其实也都是由写实图形转化过来的。人面蛇身的众神,也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基因有传承,蛇身就自然成了创作众神像的艺术选项。(摘编自王仁湘《从汉画像看蛇形象》)蛇从生活形象逐步演变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进而成为艺术表达的重要符号,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与哲理的不懈追求。比如在见证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青铜器上,蛇纹和蛇造型都有非常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商代青铜器中,蛇纹头部宽大,弓身卷尾,常作为主体花纹的点缀;西周时期,蛇纹逐渐淡出,而春秋战国时期,蟠纹、兽衔蛇纹等装饰样式又焕发新生,纹样形式更加多样化。蛇纹还广泛应用于官服制作,明代蟒纹即出现在蟒衣、斗牛服和飞鱼服上。到了清代,蟒袍被广泛用于朝服,等级差异通过蟒纹数量与形式得到体现。蛇形曲线刚柔相济的特质,在中国书法中也是大放异彩。古人还通过观“蛇斗”体悟草书曲线的变化。为了表现书法生命的灵动与文化深意,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以“鸾舞蛇惊”比喻其线条。到了明清时期,蛇的形象逐渐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情感深度,《白蛇传》正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代表。白蛇和青蛇的故事在民间都有着较高的接受度。此外,蛇在中国剪纸艺术中也有非常丰富的寓意。作为春节窗花,生肖蛇剪纸以朴拙的造型与鲜艳的色彩,为节日增添喜庆与吉祥气氛。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办的“灵蛇献瑞剪纸作品展”中,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凭借其独有的纹样符号和精妙的剪纸语言,巧妙地传递着美好寓意与诚挚祝福:“银蛇劲舞”展现出蛇的灵(摘编自王峰《探寻蛇图腾在中华文明中的演变》)1.下列伏羲女娲的艺术画像,最适合用作材料二第二段配图的一项是(3分)()A【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2页(共8页)】HC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从《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记载可知,人面蛇身的神形象在中国古代已形成跨地域的文化共识。B.原始人类会对蛇产生崇敬之情,是因为蛇与人类的祖先古猿存在共生关系,蛇帮助古猿适应陆地生活。C.蛇造型与书法、剪纸等艺术都有结合,并被寄托了丰富的寓意,反映其作为艺术表达符号的包容性。D.蛇纹和蛇造型的应用场景从青铜器逐渐转变到官服,体现出社会变迁对蛇图腾功能变化的影响。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图腾崇拜”表现的一项是(3分)()A.中原神话中的神灵常以持蛇、踏蛇的形象出现,如《山海经》所述禺彊“珥两青蛇”,此类造型多与战争胜利相关,反映对一些蛇崇拜部落的征服。B.古突厥部落的生活与狼紧密关联,他们不仅会在冬季捕杀狼群获取毛皮以御寒,还会将狼图腾作为战士文身图案,认为这样可继承狼的凶悍特性。C.非洲努尔人将牛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当两家人联姻时,会通过牛的数量来衡量家底,数量多则意味着对方家底丰厚,婚姻若结束,还会收回牛的归属权。D.北美易洛魁联盟中的熊氏族禁止猎杀黑熊并会定期举行神圣熊舞仪式,氏族成员坚信自己与熊存在血缘关系,通过祭祀舞蹈能够实现与祖先的沟通。4.材料二与材料三均涉及蛇形象的文化意义,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当代文创常将蛇形象萌化,如下图的“小狗蛇”。请根据材料,谈谈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的“变形”。(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月光草原①(节选)何时了说是来帮我,实际上大多时间都在逮屎壳郎。他按照屎壳郎的嗅觉习惯逆风而行,说是这样更容易找到它们的踪迹,好像他和它们是一伙的。我记得以前草原上经常可以看见一堆一堆屎壳郎家族光顾过的牛粪堆,现在得大面积搜索,才能找到一处。【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3页(共8页)】H何时了哀叹,草原上的屎壳郎都快成稀有物种了。我和何时了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草原上大量牛典被翻动过,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是什么动物干的。每年夏天,会有一群蓑羽鹤飞来伊犁草原短暂停留,之后它们越过喜马拉雅山,飞往印度和尼泊尔。今年蓑羽鹤还没有在伊犁草原出现,而且,从往年的情形看,这些有蓝灰色羽毛的漂亮鹤群,对牛粪并不感兴趣。何时了晒得黑亮黑亮,已经成功地和屎壳郎属于同一个色系了。(甲)他举着两只刚逮到的屎壳郎,研究了没长的五分钟,最后将它们分别放进两只透明的塑料盒子里,用笔在盒子上标上号。我从车里拿出一瓶水扔给何时了,何时了接住,用抓过屎壳郎的手拧开瓶盖一口气灌下去大半瓶。我示意水是给他洗手的,不是给他喝的。何时了看看自己的手,用剩下的一点水象征性地洗了洗。他现在变得不那么注重卫生了。这些天经过多次踩中牛屎的惨痛教训,我们最终得出了一套寻牛屎而不染的经验,除了要单脚跳,还要会使用脚尖落地,并且落地要准。我跳着脚用脚尖落地,避开一坨坨牛粪,跑到一片开蓝花的马莲草中。几朵棉絮似的云低低地悬浮着。接近黄昏的草原,各种气息开始凝聚。野花的气息,青草的气息,露水的气息,牲畜的气息,牛粪的气息。我能感觉到清淡的气息在上,浓重的气息在下。远处几个人好像在草地上寻找什么,我独自朝他们走去。走了好一会,他们好像一点也没有变近。草原上的距离具有视觉欺骗性,看起来不远,走起来好像永远也到达不了。终于走到了。我看到一个小男孩袋子里装的像是一些有生命的东西,我抢过袋子,将东西倒在地上。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不已,一堆挤作一团的屎壳郎,惊慌失措地四散着爬开去。几个妇女见状,跑过来七手八脚把地上的屎壳郎抓回袋子里。我试图让她们明白屎壳郎对草原很重要,不能抓。她们觉得我简直是在说笑话,在她们看来,这些吃牛粪的家伙,除了吃牛粪,还能有什么用呢?“既然没有什么用,那你们抓它干吗呢?”“卖钱。大海边的人吃猫,吃狗。蛇,蝎子,其他许多恶心的虫子也吃。”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她们说才好,如果草原上的屎壳郎被她们抓光了,牛粪会淹没草原,那拉提小镇也将成为苍蝇的领地。我挡在一个包头巾的妇女前面不让她抓,她一把扒拉开我,她的力气可真够大的,我被扒拉得一头栽倒在一堆湿牛粪上。何时了从远处跑来,我朝他挥舞沾着牛屎的手臂。等何时了跑到跟前看见我糟糕的样子,捂着鼻子差点笑出内伤。他跟我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澳大利亚发生的一场牛粪灾难——澳大利亚的土著屎壳郎很挑食,对黏糊糊的牛粪比较嫌弃,牛粪被留了下来,厚厚地覆盖住草原,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并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澳大利亚不得不紧急从其他国家引进喜食牛粪的外来屎壳郎,来解决牛粪灾难。屎壳郎在澳大利亚的售价高达每公斤五千美金。“没想到这么贵。”我说。“地球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很贵。”何时了说。(乙)我懂他指的是什么。捡屎壳郎的妇女以极快的速度四散而去。我们开车回到那拉提小镇,天还没有黑,这是一天里小镇最绚丽的时刻。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波斯菊发出同样的色彩,马车一辆接一辆在街上响着铃铛跑过。整个小镇,回荡着铃铛清脆的声音。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之前见过的那三个鬼鬼祟祟的人,正开着绿色皮卡以极快的速度迎面驶来,我猛打方向,将皮卡怼停在路中间。【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4页(共8页)】H三个人从车上下来,以一副来者不善的架势,朝我们走来。现在我能确定他们之前在村里做什么了。我和何时了也下车,迎着他们走去。我提醒何时了,他们三个,我们两个。何时了让我不用怕,他练过跆拳道。就在双方马上就要动嘴甚或动手之际,有人喊了声“吁——!”我和何时了停了下来,那三个人也停了下来。五个人同时惊讶地看见了斯大爷②.然后面面相觑。他手里拄着根碗口粗的杨树枝,树枝上银色的杨树叶子,像神的旗帜一样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响。(丙)在小镇派出所做笔录的时候,几个警察不加掩饰地捂着鼻子,把笔录远远地扔给我,让我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个年轻警察质问我,《草原法》为什么不把屎壳郎列入保护行列。现在,除了罚款、没收屎壳郎放回草原,他们一点也不能把那三个人怎么样。要不是自己是个警察,他真想揍他们一顿。他们把大海弄脏了,又跑来弄脏草原。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屎壳郎列入保护行列是迟早的事,至于那三个人,估计小镇上的人会用牛粪砸他们的脑袋,把他们赶出小镇,永远不许他们再来。签完字后警察晃动脑袋示意我赶紧离开。(丁)我们经过院子,看见那三个人蹲在墙边,从背后看就像三只没有翅膀的苍蝇。走出派出所,月亮已经爬上了那拉提山,月光清晰地勾勒出山脉起伏的轮廓,我和何时了走过花园广场,走过漂亮的民宿,走过停在路边的马车。波斯菊随时随地出现,在月光下梦幻般地摇曳着。小镇的安静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除了天空高挂的明月之外,还有另一束光,把小镇照耀得闪闪发亮。(有删改)【注】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伊犁草原牛粪大量堆积,引发生态灾难。在畜牧局工作的“我”被派往那拉提草原调研牛粪分布情况,同时研究屎壳郎减少的原因。援疆干部、昆虫研究者何时了主动加入,试图通过研究屎壳郎寻找解决方案。②斯大爷是草原上的传奇人物,身形高大,常年穿着羊皮大衣,被当地人视为“草原守护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从嗅觉和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那拉提草原的温馨和睦,暗示接下来的情节轻松愉悦。B.开头交代草原上屎壳郎十分罕见和大量牛粪被翻动过的反常现象,设置悬念,为下文故事张本。D.以白描手法勾勒斯大爷的形象,从侧面体现草原人对他的敬畏,暗示解决生态问题需要回归传统智慧。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甲)能看出何时了十分注重分装标本、标号记录等研究过程中的细节,其中“漫长”一词以略带调侃的语气凸显他在观察屎壳郎时的专注。B.句子(乙)表明“我”在听何时了介绍完澳大利亚的案例后,领悟到生态被破坏后需要付出高昂的修复代价,以及何时了研究屎壳郎的意义。C.句子(丙)将场景转换到小镇派出所,间接交代了上文双方对峙的结果,同时通过几个警察的反应n.表现警察对偷盗屎壳郎行为的厌恶。D.句子(丁)用“没有翅膀的苍蝇”描绘出那三个人蹲在墙边时猥琐的外形,饱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也暗示这几个偷猎者无法再继续作恶,他们的行为不会成功。8.“我”与何时了,谁是本文的主角?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9.本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学习小组决定以“小”与“大”的矛盾为视角撰写短评,请写出两个短评要点并加以阐述。(6分)【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5页(共8页)】H(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茶饼①有千类万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批②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叶如竹筛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饼形簏徙②然。有叶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饼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节选自[唐]陆羽《茶经·茶之造》)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皇山田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茶宜箬叶⑤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节选自[宋]蔡襄《茶录》)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出于三火前者为最佳。尤喜薄寒气候,阴不至于冻,晴不至于暄,则谷芽含养约勒而滋长有渐,采工亦优为矣。凡试时泛色鲜白,隐于薄雾者,得于佳时而然也。有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或气候暴暄,采工汗手熏渍,拣摘不给则制造虽多,皆为常品矣。试时色非鲜白,水脚微红者,过时之病也。(节选自[宋]黄儒《品茶要录》)【注】①茶饼:又称饼茶、团茶,是一种将茶叶经过多道工艺制作成饼状的紧压茶。②澄批:沉淀使水清亮。③簏筵:毛羽始生的样子。④北苑凤皇山:宋代著名御茶园所在地,位于今福建建瓯。⑤箬叶:箬竹的叶子。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隔溪诸山A虽及时国加回意回制回作国色G味皆重国莫能及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此皆茶之瘠老者也”与“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两句中的“之”用法相同。C.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蛰虫。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态等方面综合鉴别。【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6页(共8页)】HB.材料一认为,采茶一般在二至四月进行,而且都应在早上露水未干的时候,除非遇到晴朗无云的天气,否则不采摘。C.材料二认为,茶叶不能与香料和药物放在一起,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此适合用箸叶包裹,且每隔两三天就用不大的火烘烤一次.D.材料三认为,初次烘焙叫“一火”,第二次烘焙叫“二火”,随着烘焙批次的增加,茶的质量也会下降,所以三次烘焙之前的茶芽质量最佳。(1)有叶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饼状委萃然。14.古人善于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来保障茶的品质,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宵自遣①李商隐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李商隐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机会。唐武宗会昌四年(844)三月,李商隐移家永乐,开启闲居生活,本诗作于此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紧扣标题,以凝练的语言描绘山居风物,既有春日气息,又有诗人情思。B.永乐环境优美足以让诗人忘却俗事,而闲居在家能让诗人静思时光的流逝。C.颔联紧承上联,通过动静结合手法与时间推移表现景物变化,使人如临其境。D.“苔荒”一句与“花径不曾缘客扫”相同,通过小路的状态反映诗人悠然的心境。16.尾联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写闲居生活,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两句,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巧妙地展示写作意图。(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两句,通过描写头饰、气,生动刻画游女们盛装赴会的场景。(3)“悲”“喜”常在古诗文的上下句中对举出现,体现古人对人世的思辨和丰富多样的情感,如“ 【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7页(共8页)】H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人类并非这个星球上唯一喜欢展示自己的生物。其实很多物种都能通过行为来发出各种信号,或表达对配偶的欲求,或用来巩固彼此关系,或用来解决冲突。然而就现在已知的情况来看,我们却是唯一能装扮成种群中的其他成员,并且通过演艺相关故事使表演者和观众建立联系的动物。事实上,我们这种“炫耀”的内在倾向,已经被发展成人类最为高级的一种艺术形式。纵观古今中外、世界各地,你会发现这种一些人在表演故事、其他人驻足观赏的形式一直延续了下来。在原始文化中,戏剧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出现的。人类为了纪念重大事件而①。人们在仪式上穿着特别的服装,带着面具或是将某种图案画在脸上,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行动,拿着特殊的器具,说着一些特定的语言。当然了.古代的巫师们有多种办法来向观看者灌疏对神灵的敬畏.进而控制他们。随着仪式的不断发展,人们②,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以后的仪式中重复使用。渐渐地,一些简单的朗诵开始与对话和动作相结合。特定的角色开始出现,并固定参与仪式中的某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诞生了。18.文中前两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19.文中第一段的“炫耀”为何要加引号?请简要说明。(4分)20.下列句子中的“会”与文中加点的“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手头活计也干得出色,还会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百年孤独》)B.注意他们会面的情形,从他的行为上判断他的疯病究竟是不是因为恋爱上的苦闷。(《哈姆莱特》)C.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哦,香雪》)D.也不过是会两出戏,倒像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红楼梦》)21.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不太恰当,请指出其不当之处并做修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①创造出戏剧这种艺术②开始创作特定的角色22.这段文字是否适合用于校园戏剧节开幕式致辞中?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常规是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或通常的做法,比如戏剧“三一律”,中国古典诗词的平仄对仗等。当我们在传承与突破之间寻找平衡时,是否必须先精通旧规则,才能创造新可能?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旧知识的人,他们的创新是否同样值得重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打破常规之前,你必须先了解那些常规”这一说法的看法。【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第8页(共8页)】H3.D(A项,虽然涉及蛇,但描述的是神灵征服蛇崇拜部落,可能更多是象征胜利,而非氏族自身对图腾的崇拜。B项,虽涉及狼图腾,但捕杀狼群与图腾禁忌相矛盾。C项,牛仅作为财富象征,未体现与祖先或神圣性的关联。D项,符合材料一中图腾崇拜的特征:4.①材料二侧重蛇形象的神话象征,强调其作为创世神祇的共性特征,体现史前信仰中威势与灵性的崇拜。②材料三侧重蛇图腾的艺术演变,展示蛇在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载体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其在世俗文化中的丰富意涵。(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5.①传统文化符号具有历史演变特性:蛇图腾从原始崇拜到艺术符号的演变,说明其形态随时代发展而调整,现代的“变形”是这一特性的延续。②适应现代审美与传播需求:萌化的蛇形象符合当代审美(如剪纸的童真趣味),增强文化亲和力,“变形”推动传统符号融入现代生活。③创新需保留核心文化价值:蛇形象虽萌化,但应避免完全背离其文化本源,“变形”要兼顾符号的历史意义。(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大爷的出场时,通过斯大爷手中的杨树枝、树枝上的银色杨树叶子以及叶子被风吹响等细节烘托人物,并不是白描;“从侧面体现草文本已表明解决生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回归传统智慧”就能实现的。)察对话、与三人对峙等),并将其贯穿整个故事脉络。②情节推动:“我”在关键事件中起主导作用,例如阻止妇女捕捉屎壳郎,推动矛盾冲突的激化与解决。(示例二)何时了是主角。①人物形象:何时了研究的屎壳郎是解决草原牛粪危机的核心,介绍的澳大利亚案例则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体现科研人员极强的专业性,暗示生态保护有赖科学研究。②主题深化:何时了的语言“地球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很贵”与行动(如坚持阻止三个偷猎者)表达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深化生态保护的主题。(示例三)二人共同构成双主角。①功能互补:“我”代表实践与情感层面(行动介人、生态意识觉醒),何时了代表科学与理性层面(提业分析揭示本质,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完成对生态危机的完整叙事。(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产生的巨大破坏。②“小利益”与“大代价”:居民为短期利益捕捉屎壳郎,却使草原面临生态崩溃的长远代价,揭示人类功利行为与自然可持续性的冲突。③“小行动”与“大影响”:偷猎者在草原的小行动,仅是全球生态污染的一个窗口,揭示局部行为对整体环境⑤“小诗意”与“大危机”:草原的诗意与生态崩溃的危机并存,揭示人类文明在表面和谐下暗涌着巨大危机。(每点3分,答任意两点给满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形如竹笋的肥嫩茶芽时的要求。)13.(1)有些茶叶像被霜打过的荷叶,茎叶凋零败坏,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面貌,所以制成的茶饼枯萎憔悴。(“凋沮”“易”“委萃”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如果天气突然变得很热,采茶工的手出汗导致茶芽被熏蒸、污染,(再加上)挑选采摘的速度跟不上,那么即使制作的茶很多,也14.①因地取材:依托优质的土壤和水源生产茶。②择时采制:选择合适的时令与气候采茶。(每点1分,答两点给满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H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采茶,一般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进行。那些形如竹笋的肥嫩茶芽,生长在岩石风化的肥沃土壤中,长达四五寸,就像薇菜和蕨类刚刚抽出的嫩芽一样,要趁着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茶树的嫩芽,生长在丛生的杂草中,有的分三枝、四枝、五枝,要选择其中长得尖锐突出的枝条采摘。如果当天有雨不采摘,如果是晴天但有云不采摘,只在晴朗(无云)的日子采摘。茶饼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表面光滑如陶器,仿佛用细腻的膏泥经水沉淀而成;有的又像新翻耕的土地,被暴雨冲刷出沟壑般的纹路。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叶(制成的)。有些茶叶像竹筛那样粗糙,枝干坚硬,难以蒸透捣烂,所以制成的茶饼形状像毛羽始生一样。有些茶叶像被霜打过的荷叶,茎叶凋零败坏,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面貌,所以制成的茶饼枯萎憔悴。这些是质量较差的老茶叶(制成的)。有人把光亮、黑色、平整、端正的看作好茶,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凹凸不平的看作好茶,是较低层次的鉴别方式。如果能够全面地评价茶的佳处和劣处,是最高层次的鉴别。为什么呢?因为茶膏外溢(茶)就光亮,内含茶膏(茶)显得皱缩;隔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经过蒸压的茶叶会变得平整端正,而直接晾晒的茶叶则会凹凸不平。这是茶叶和草木叶子一致的地方。材料二:茶适合用箬叶包裹并害怕香料和药物的污染,它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并忌讳潮湿和寒冷,因此收藏茶叶的人家,会用箬叶将茶包好放入烘焙的地方,每隔两三天就要用火烘烤一次,保持温度如同人体的温度一样,这样可以抵御潮湿。如果火太大,茶叶就会被烤焦不能食用了。材料三:茶事开始于惊蛰之前,那时采摘的茶芽像鹰爪一样。初次烘焙叫做试焙,也叫做一火,第二次烘焙叫做二火。烘焙两次的茶,已经比不上初次烘焙的茶了。所以买茶芽的话,只有那些在三次烘焙之前的才是最好的。尤其喜欢稍微有点凉的天气,阴天但不至于结冰,晴天但不至于太热,这样谷芽能够慢慢生长和发育,采茶工也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凡是试茶时泡沫颜色鲜白,像是在薄雾中一般,这是因为得到了好的天气条件。如果是在连绵阴雨天采摘的,颜色会昏黄;如果天气突然变得很热,采茶工的手出汗导致茶芽被熏蒸、污染,(再加上)挑选采摘的速度跟不上,那么即使制作的茶很多,也都只是普通品质。试茶时颜色不鲜白,水面微微发红,说明采摘时间过晚。15.D(“反映诗人悠然的心境”错,杜诗以花径未扫暗示自己等待客人到来的喜悦,而本诗“苔荒径斜”表现环境荒芜,反映的是闲居的16.①李诗“恃琴酒”显露出诗人刻意借外物以求忘忧,表明诗人并没有获得真正超脱。②陶诗“悠然”显露出浑然天成的闲适,体现物我两忘的真旷达。(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7.(1)吾问养树得养人术(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3)(示例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示例二)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项脊轩志》)(示例三)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9.①表示特殊含义:此处“炫耀”不是指刻意地卖弄、张扬以获取虚荣,而是指人类通过装扮成种群中的其他成员、演绎故事来展示自我的行为。②强调突出:加引号强调了人类这一独特行为倾向,突出人类与其他物种在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1.①此时还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戏剧艺术,只是宗教仪式的一些行为表现。可改为“创造了各种仪式”。②从后文“特定的角色3分,其中分析不当之处1分,修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2.(示例一)适合。这段文字介绍了戏剧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为校园戏剧节提供了文化溯源,能让同学们了解戏剧的深厚底蕴,增加对戏剧的兴趣和敬畏感,有助于提升戏剧节的文化氛围。(清晰指出文字介绍戏剧起源和发展过程1分,阐述其能为戏剧节提供文化溯源1分,说明能让同学们了解底蕴、增加兴趣和敬畏感1分,提升戏剧节的文化氛围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示例二)不适合。这段文字内容侧重学术性而缺乏趣味性,对于校园戏剧节开幕式的受众——学生群体来说,吸引力不足。没有结合校园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如未提及校园戏剧发展现状、学生参与戏剧的意义等,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戏剧节的热情。(点明文字学术性强缺乏趣味性1分,指出对学生群体吸引力不足1分,说明未结合校园特色与学生实际1分,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本道作文题的核心在于探讨“了解常规”与“打破常规”的辩证关系。审题时应把握三个维度:常规的本质是什么?为何打破前需要了解?是否存在例外?考生写作时应避免陷入“常规与创新孰轻孰重”的二元对立,而是着力展现二者共生的动态关系。建议采用“肯定核心观点,深化内涵理解”的写作路径,既要承认了解常规的必要性,又要揭示其深层的创新机制。当然,考生若不同意材料中的说法,认为“打破常规之前不须先了解那些常规”,只要理由充分且阐释得清晰、到位,仍视为切中题意。【参考立意】①深谙常规方能破茧:掌握旧规则是突破的基石。②对常规的认知决定创新高度:理解的深度影响突破的质量。③突破常规未必先知规:无旧学根基者亦可开辟新天地。【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H4.第①点,“蛇形象的神话象征”1分,的艺术演变”1分,“展示蛇在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载体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其在世俗文化中的丰富意涵”1分。5.第①点,若答“文化基因的延续性:蛇形象的象征意义始终与人类对自然、生命的思考紧密关联。“萌化”并非否定式延续其文化基因。‘小狗蛇”保留了蛇的基本形态特征,通过拟人化手法激活传统符号的现代生命力。”也可给分。第②点,若答“时代语境的适应性转化:蛇形象在青铜器、书法、剪纸等不同时代的艺术中不断嬗变。现代萌化变形是传统文化符号对当代审美与传播需求的回应。‘小狗蛇”以萌化形象降低理解门槛,契合年轻群体的视觉偏好,使传统文化符号从历史叙事转向情感共鸣。”或“价值内核的再诠释:原本具有神话色彩的蛇图腾,在萌化中被赋予现代价值观。‘小狗蛇’通过可爱化处理,弱化蛇的威胁性,强8.参考答案中的三种示例皆可给分,评分的重点在于分析过程。考生应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看法。9.每点3分,其中短评要点1分,具体阐述2分。短评要点要体现“小”与“大”。“旷达”1分。23.作文评分标准如下: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分为四个方面: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1.立意正确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给定的题意,不偏离题意、不跑题。作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会、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就可视为偏离题意,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内含的意义,不要为了图创新而轻易与之背道而驰,否则也会被判为偏离题意,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关键词抓错了,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立意上也会严重丢分。2.立意鲜明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明确,不能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立意分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1000字以内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集中、明确、鲜明的主旨对高考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