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离婚
本章重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离婚程序第三节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第四节离婚纠纷的类型及其处理
本章小结本章重点学习本章应了解和掌握离婚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离婚的条件和程序。了解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我国离婚制度的发展演变;了解和掌握离婚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和运用有关离婚的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和法律法规,知晓对诉讼离婚的两项特别限制;掌握和运用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了解和掌握导致离婚纠纷的主要类型和处理的原则与方法。返回第一节概述(一)婚姻终止婚姻关系终止即婚姻关系的消灭,是指合法有一、概说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消灭,有两种形式:①因配偶一方死亡而终止婚姻关系,包括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②婚姻当事人双方离婚。1.因配偶一方死亡终止婚姻关系。2.因配偶一方宣告死亡终止婚姻关系。(二)离婚离婚是终止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也是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婚姻关系自离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解除。1.离婚的概念及特征。离婚是配偶在生存期间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离婚的主体必须是夫妻双方。(2)离婚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3)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4)离婚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2.离婚的种类。(1)片意离婚与合意离婚。(2)行政离婚与诉讼离婚。(3)协议离婚与裁判离婚。3.离婚与法定别居的区别。法定别居是外国婚姻立法中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由当事人申请,经法院裁决,从而解除夫妻同居的义务,但保留其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与法定别居的区别主要如下:(1)法定别居只解除夫妻同居义务,婚姻关系依然存在。别居期间双方均不能再婚,否则视为重婚。而离婚则为完全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离婚后,双方均获得再婚的权利,享有结婚自由。(2)法定别居后夫妻互负贞操义务,一方与他人的性行为,构成通奸。离婚后,双方不再互负贞操义务。(3)法定别居后夫妻间仍有财产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且必须尽相互扶养的义务。离婚后,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全解除。4.离婚与无效婚姻的区别。无效婚姻是指男女双方的结合因违反婚姻成立的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离婚与无效婚姻的主要区别为:(1)离婚解除的是合法婚姻,婚姻无效则是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法律后果。(2)离婚的原因一般发生在婚姻成立之后,无效婚姻的原因则是发生在结婚之前或结婚之时。(3)离婚自登记离婚或调解、判决离婚生效之日起解除婚姻关系,无溯及既往的效力。无效婚姻为自始无效,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自双方结合之日起即不产生法律效力。(4)离婚的请求权仅限于当事人本人,其他人无请求权,无效婚姻之诉则除当事人之外,利害关系人也可提出请求。二、离婚制度的沿革(一)离婚制度的立法主义1.禁止离婚主义。2.许可离婚主义。(1)专权离婚主义。(2)限制离婚主义。(3)自由离婚主义。判决离婚的立法原则主要有三:过错原则、目的原则与破裂原则。(二)中国离婚制度的演进1.中国古代离婚制度(1)“七出”,即男子出妻,男家出妇的理由,又称出妻、休妻,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离婚方式。(2)“和离”,即通过协议方式离异。(3)“义绝”,即强制离婚制度。(4)“呈诉离婚”,即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向官府提起离婚诉讼,由官府依法判决。2.《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中的离婚制度在离婚程序上适用两愿离婚和裁判离婚两种制度,以保证一定程度的离婚自由,但对离婚理由采用列举主义,以防止当事人滥用离婚权利。(1)两愿离婚。婚姻可因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解除,但未成年人须得法定代理人同意。两愿离婚为要式契约,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有2个以上证人的签名。(2)裁判离婚。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起诉,依法判决解除其婚姻关系。3.新中国的离婚制度。新中国的离婚制度渊源于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离婚立法,始创于1950年《婚姻法》,并在1980年和2001年先后予以修订和补充。(1)革命根据地的离婚立法。(2)1950年《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第一,确立了行政离婚与诉讼离婚两种离婚方式。第二,确立了限制离婚的两项特殊规定。第三,确立了离婚后的经济帮助制度。(3)1980年《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
1980年《婚姻法》完善了离婚制度,明确了离婚的法定条件,细化了离婚的具体程序。与1950年《婚姻法》相比,1980年《婚姻法》旗帜鲜明地将破裂主义作为裁判离婚的法定标准,而且采取彻底的无因破裂,实行自由离婚主义。(4)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第一,对诉讼离婚的法定理由增加了例示性的规定。第二,对限制离婚的两种情形作出了补充规定。第三,增加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同时规定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第四,针对妇女离婚后,土地承包权经常受到侵害的情况,在离婚后财产分割中增加了“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的规定。第五,完善了离婚救济制度和离婚财产分割制度。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在坚持离婚自由的同时,强调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强化了对弱势一方利益的保护,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对离婚自由制度反思的成果。三、离婚立法的指导思想
2001年《婚姻法》在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的同时,强化离婚救济,实现保护弱者利益的社会正义与法律公平。返回第二节离婚程序
一、登记离婚(一)登记离婚的条件依据《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准予离婚登记,当事人须具备以下条件:1.双方自愿离婚。2.双方具有合法夫妻身份。3.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4.双方对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已达成协议。(二)登记离婚的程序1.申请。2.审查。3.批准。二、诉讼离婚诉讼离婚是指经过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的离婚制度。凡一方要求的离婚,或双方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离婚救济有争议的离婚,均须经过人民法院审判裁决。(一)诉讼前调解程序诉讼前调解程序也称行政调解程序,是指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先经有关部门进行调解的程序。所谓有关部门,包括当事人所在单位、群众团体、基层调解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二)离婚诉讼的具体程序提起离婚诉讼后的程序即诉讼离婚的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离婚请求进行审理的法定程序。1.调解。2.判决。三、诉讼离婚的两项特别程序(一)对现役军人离婚的保护性规定《婚姻法》第33条(二)对女方在特殊情况下离婚的保护性规定《婚姻法》第34条返回第三节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一、破裂主义是判决离婚的立法原则二、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方法(一)综合分析法1.看婚姻基础。2.看婚后感情。3.看离婚原因。4.看夫妻关系的现状及有无和好可能。(二)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具体情形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5.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三、感情确已破裂和调解无效的关系返回第四节离婚纠纷的类型及其处理一、外遇型离婚纠纷外遇型离婚纠纷主要包括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通奸等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一)对外遇型离婚纠纷性质的界定1.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性质的认定。(1)概念。重婚分为法律上的重婚与事实上的重婚。法律上的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事实上的重婚是指有配偶者虽然未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但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形成了事实婚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男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又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2)相同之处:①二者的主体相同,都是一方或双方有配偶;②二者侵犯的均为合法的婚姻关系;③二者的当事人之间有共同的住所或有共同居住的事实;④有持续稳定的一段时间的同居生活。(3)不同之处。①对外的表现形式不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以夫妻名义,周围的人也不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而事实上的婚姻则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周围的人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②目的不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男女双方并未结为夫妻,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事实上的重婚则以夫妻关系为名,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违法行为,违反了一夫一妻制的规定,但不是犯罪行为,只须承担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事实上的重婚不仅是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及通奸性质的认定。(1)概念。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男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又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通奸是指男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秘密地、自愿地发生两性关系的行为。通奸的双方,对外不以夫妻名义,对内不共同生活。(2)相同之处:①二者的主体相同,均为一方或双方有配偶;②二者侵犯的客体均为合法的婚姻关系;③二者在客观上均表现为男女双方自愿发生两性关系;④二者的两性关系都不以夫妻名义。(3)不同之处:①通奸的双方没有共同的同居生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有共同的同居生活。②通奸关系具有隐蔽性,违法主体不愿被人知悉。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具有公开性,违法主体不怕暴露自己的违法行为。③通奸具有短期性,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稳定的有同居生活。因此,长期公开化的通奸即可转化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关系。(二)外遇型离婚纠纷的处理1.重婚。(1)追究重婚者刑事责任。(2)宣告重婚无效。(3)根据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决定是否准予离婚。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及通奸。(1)查清事实,分清责任。(2)区分情况,具体处理。二、家庭暴力型离婚纠纷家庭暴力型离婚纠纷主要包括因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引起的离婚纠纷。(一)家庭暴力型离婚纠纷的认定①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②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如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限制人身自由等。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抚养或扶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抚养或扶养的另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违法行为,如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等。
家庭暴力与虐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就是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其区别在于,一般的打骂构不成虐待,更构不成虐待罪,但已经构成家庭暴力,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因而,家庭暴力、虐待行为、虐待罪三者有程度上的差异,家庭暴力中情节较重的构成虐待,情节严重的构成虐待罪。(二)家庭暴力型离婚纠纷的处理1.对于一般的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纠纷的处理。2.对于构成虐待、遗弃行为引起的离婚纠纷的处理。三、恶习型离婚纠纷恶习型离婚纠纷主要包括因一方有吸毒、赌博等恶习且屡教不改,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引起的离婚纠纷。(一)恶习型离婚纠纷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司法解释(一)》中明确规定: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判决准予离婚。(二)恶习型离婚纠纷的处理四、分居型离婚纠纷分居型离婚纠纷是因夫妻双方感情不和导致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所引起的离婚纠纷。(一)分居型离婚纠纷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司法解释(一)》明确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3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应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准予离婚。(二)分居型离婚纠纷的处理1.分居是离婚的充分条件。2.是否准予离婚,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五、其他类型的离婚纠纷(一)包办买卖婚姻型离婚纠纷(二)草率型离婚纠纷(三)罪错型离婚纠纷(四)疾病型离婚纠纷1.因一方患精神病而引起的离婚。2.一方有生理缺陷、生理疾病引起的离婚。返回本章小结婚姻关系终止即婚姻关系的消灭,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消灭,有两种形式:①因配偶一方死亡而终止婚姻关系,包括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②婚姻当事人双方离婚。离婚是终止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也是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婚姻关系自离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解除。离婚是配偶在生存期间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离婚的主体必须是夫妻双方。(2)离婚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3)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4)离婚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离婚的种类包括:(1)片意离婚与合意离婚。(2)行政离婚与诉讼离婚。(3)协议离婚与裁判离婚。法定别居是外国婚姻立法中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由当事人申请,经法院裁决,从而解除夫妻同居的义务,但保留其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与法定别居有区别。
无效婚姻是指男女双方的结合因违反婚姻成立的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离婚与无效婚姻有区别。离婚制度的立法主义经历了禁止离婚主义和许可离婚主义两阶段。其中许可离婚主义又包括(1)专权离婚主义。(2)限制离婚主义。(3)自由离婚主义。判决离婚的立法原则主要过错原则、目的原则与破裂原则。过错原则是指夫妻一方以对方违反婚姻义务的过错行为,作为提起离婚诉讼的理由。目的原则是指夫妻一方以婚姻共同生活中发生违背婚姻目的的事实为由而诉请离婚。破裂原则是指夫妻一方得以婚姻关系破裂、夫妻共同生活不能继续为由提出离婚。破裂原则可分为积极破裂主义和消极破裂主义,积极破裂主义是指只要婚姻关系破裂至无法共同生活的程度,即应准予离婚,而不问配偶一方是否有过错。消极破裂主义则是指婚姻虽已破裂,但对此破裂应负过错责任的配偶一方不得请求离婚,仅他方配偶得请求离婚。现代各国离婚立法大都采用积极破裂主义。
我国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在坚持离婚自由的同时,强调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强化了对弱势一方利益的保护,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对离婚自由制度反思的成果。离婚程序包括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登记离婚当事人须具备以下条件:1.双方自愿离婚。2.双方具有合法夫妻身份。3.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4.双方对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已达成协议。登记离婚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和批准。诉讼离婚是指经过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的离婚制度。凡一方要求的离婚,或双方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离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通三层双带客房车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右旋反式胺菊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冰箱净化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纺布地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口红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轴承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减速器总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织物面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2024至2030年中国提花舒棉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2024至2030年中国三角梅花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协议1010审计
- DBJ04∕T 258-2016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 青少年创意编程试题
- 七年级地理下双向细目表
-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网吧员工劳动合同书
- Revit基础入门课件
- 小升初英语奥数题
-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国内各航空公司差异化服务
- 轴类零件实用工艺工序卡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