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_第1页
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_第2页
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_第3页
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_第4页
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生物学

野外实习指导

徐剑马丽霞编著

前言

《一般生物学》野外实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能力及创新思

想和意识。《一般生物学》野外实习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及协作、和谐能

力;学会采集、制作、鉴定及储存动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粤北土壤、地

势、地貌、气候特点,要紧植被类型及各群落生境特点;了解森林、湿地、

农田动植物区系特点;识别各要紧生态环境中的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及珍

稀动植物种类,学习动植物野外生态学研究方法。编写《一般生物学实习

指导》的目的,是想通过对粤北自然爱护区和常见物种的认识,促进学生

对一般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懂得,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结构、生命

现象进行探究的爱好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

对宏观生物学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野外调查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们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并增强爱护自然的自觉意识。

作者

2005年3月

目录

第一章粤北的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简介

第一节、南岭国家级自然爱护

区....................................1

第二节、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爱护

区..............................1

第三节、曲江小坑国家森林公

园.................................2

第四节、韶关国家森林公

园........................2

第五节、马坝人遗

址.............................................2

第二章实习方法及目的

第一节、动物数量统

计.....................4

第二节、植物群落特点调

查.........................4

第三节、昆虫的采

集.........................4

第四节、动物行为生态

学.......................................5

第五节、动植物标本制作方

法.......................................5

第六节、野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照相技术学

习.........................5

第七节、生物学专题研究题

目........................................5

第三章粤北常见动物分类

第一节、粤北常见昆虫及种类的鉴

别................................6

第二节、粤北常见鱼类

.....................................................................................32

第三节、粤北常见两栖动

物..........................................36

第四节、粤北爬行动

物...........................37

第五节、粤北鸟

类....................................................37

第六节、粤北哺乳

类..................................................40

第四章粤北常见维管植物分类

第一节粤北常见蕨类植

物..........................................41

一、蕨类植物要紧特点...........................................4

1

二、蕨类植物生境...............................................4

1

三、蕨类植物分类............................................4

1

四、粤北常见蕨类植物........................................4

2

(一)、石松亚门.........................................42

(二)、楔叶亚门.....................................…43

(三)、真蕨亚门.........................43

第二节粤北常见裸子植物.................................

49

一、裸子植物要紧特点........................................4

9

二、裸子植物生境............................................4

9

三、裸子植物分类............................................4

9

四、粤北常见裸子植物........................................5

0

(-)苏铁纲............................................50

(二)、银杏纲.......................................50

(三)、松杉纲.......................................50

(四)、买麻藤纲.....................................54

第三节粤北常见被子植

物.....................................55

一、被子植物要紧特点........................................5

5

二、被子植物生境.........................…...............5

5

三、被子植物分类.........................…...............5

5

四、粤北常见被子植物........................….............5

5

(一)、双子叶植物纲.....................................55

(二)、单子叶植物纲.....................................90

(三)、被子植物其他科常见种类............................96

录.........................................................98

《一般生物学》野外实习记录表...............................9

8

《一般生物学》野外实习记录表..........................……9

9

韶关市地图.........................10

0

参考文献:

第一章粤北的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简介

第一节、南岭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南岭自然爱护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南岭山地的核心地域,生物进

化进展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那个地点还储存有较大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

原生林,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进行生物考察研究最理想的地点。南岭

自然爱护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东经112°56'-113°4\北纬24°30'〜

24°48'之间,地处乳源、阳山、乐昌县和湖南省宜章县等两省四县的交

接地域。总面积3万多公顷(ha)。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低海拨高度为

250m,爱护区内山峰的海拨高度大多数在千米以上,其中海拨1500m以上

的山峰就有二十多座。主峰石坑嵯高达1902m,是广东省最高的山峰。区

内山峰陡峭,地势复杂,是比较典型的中山地势。

按照当地林业局气象站在海拨500m处观测的资料显示,那个地点的年

平均温度为17.52,最高温度为34.4P,而最低温度为-3.6(。昼夜温差一

样是在10〜15C之间。年温差较小,昼夜温差较大。在冬季还会显现短时刻

的霜冻、降雪和结冰等现象。年降雨量为2200mm。而茂盛的森林储存了大

量的水份,使得那个地点的湿度也比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最低

月平均相对湿度也有74%o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温顺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各种植物的

生长。按照爱护区提供的资料,该区的林地有2.6万多公顷(ha),其中天然

林为1.7万多公顷(ha),人工林为8千多公顷(ha),森林蓄积量为1498.6km3,

森林复盖率达90%。那个地点的天然林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仅

面积较大,而且植物的种类繁多。据初步调查,该区的维管植物就有187

科639属1471种,属于国家级爱护的植物达23种之多。这些种类繁多的

植物,给各种动物专门是昆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植物食料终年持续。

因而爱护区内昆虫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种类也复杂繁多。

第二节、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车八岭自然爱护区,始建于1981年7月,1988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

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要紧爱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

动植物,是我国综合自然爱护区之一。

车八岭自然爱护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东南部,距县城约46km,处于北

纬24。40'29"-24°46'21'东经114°09'04''-114°16'46'

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度地带,总面积7545ha。区内地貌复杂、山

高谷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天平架海拔1256m。最低处樟栋水海

拔330m。爱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9.6℃,年降水量

为1468mm,气候温顺潮湿。

爱护区物种资源丰富:植物有1928种,其中食用植物有40多种,药

用植物有526种,果类植物有83种,观赏植物有215种,淀粉植物有54

种,油脂植物有187种,饲料植物有64种,糅类植物有67种,用材树种

共有236种。在这些植物中,其中国家重点爱护植物有野茶树、伯乐树、

伞花木、观光木等14种;广东省重点爱护植物有2种。动物种类也专门丰

富,脊椎动物与昆虫纲动物共有1552种,其中兽类38种,鸟类217种,

爬行类36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种,昆虫1220种。有34种珍稀濒危

动物,如华南虎、黄腹雉、海南虎斑(升鸟)、穿山甲、苏门羚、白腹山雕、

白鸭和虎纹蛙等。

第三节、曲江小坑国家森林公园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有16万公顷山林,森林覆盖率达85%,其中原

始森林3万多亩。森林中野生植物16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爱护的名贵

稀有品种33种。名稀奇见的品种有鹿子三尖杉、水松、铁杉、水莲等;森

林中有许多走兽飞禽,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爱护的有黄腹角,二级爱护的

有穿山甲、水鹿、毛冠鹿、小灵猫、水獭、白鸭及山瑞、蟒蛇、虎纹蛙等。

公园里一座400多公顷的龙湖,蓄水1亿多立方米,形如月牙,水平

如镜,清亮碧透;湖中小岛、半岛繁多,港湾迂回曲折,山光水色相映成

趣,别有洞天。湖水最深处为60米,一样在30米左右,湖中栖息着多种

水鸟,是划船垂钓的好去处。全省闻名的汤湖温泉也在公园里,据有关专

家鉴定,汤湖温泉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专门是微量的氮气元素对

风湿病有专门好的疗效。此外,还能调整人体心血管机能,对神经系统、

机体代谢和内分泌都有良好的成效。高质量的温泉,小坑汤湖温泉是一个

含氨温泉,每天可供2000吨以上75匕的温泉水。氨泉在矿泉疗养学上的

评判较高,临床实验证明它对多种慢性病、专门是对运动系统疾病,心血

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汤湖温泉已初步开发,建有

温泉疗养院,有床位120个。

第四节、韶关国家森林公园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南郊二公里,面积2300公顷,主峰莲花山

海拔256米,站在峰顶平台可眺望市区全景。公园小道两旁,凉亭四周,

栽满桃、李、红花油茶、杜鹃、木兰等花木、花开时节,繁花似锦,花香

扑鼻。秋日,在公园的秋叶观赏区,可看至F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迷人景象。

在莲花山顶西面石岩处,有一眼当地市民称之为"神仙水”的清泉,用此泉泡

茶,茶味特佳。公园里建有“山泉泳池”,在大自然中沐浴游泳,别有一番乐

趣。公园内的"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养殖场、野生动物标本展览馆、百鸟园、

花木园艺观赏长廊等,是韶关青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五节、马坝人遗址

狮子岩位于曲江西南,它外形貌似狮子,由狮头峰与狮尾峰两座秀丽

玲珑的石灰岩孤峰所组成,一高一矮,南北并立,由北眺望如卧狮酣睡,

由南远看则似雄狮起舞。这座狮子岩确实是闻名的“马坝人”遗址、“石峡

文化”遗址的所在地,在1961年10月狮子岩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省文化局赶忙派人前来调查。后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定那个地点出土

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人类化石标本。消息传出引起了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

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派出专家、教授会同有关考古工作者

前来勘察。后来又挖掘出一件形似龟壳的化石,经鉴定为人类化石标本,

属第四纪更新中期人类;继而在出土地又发觉些碎头盖片,经拼凑粘接,

复原为一个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头顶部分),有额骨和部分顶骨,左眼眶

及鼻骨的大部分。该化石石化程度专门高,经铀系法测定,其年代有12。6

万年,此人类头骨化石属于更新世纪之初的早期智人(古人)类型,专家

们把它定名为“马坝人”化石。后来又连续发觉了20多种古生物和动物的

骨化石和牙齿化石。

在那个地点发觉的。狮头峰溶洞由下而上,共有五层,在第二层洞口

竖着一座通过艺术加工复原的“马坝人”胸像。“马坝人”距今约十三万年

前,属旧石器中期的人类,称古人。“马坝人”尽管比起生活在五十万年前

的北京猿人差不多有了专门大的变化,但仍旧保持着猿人的特点:眉骨前

缘向前突出,头顶盖低平,前额部向后倾斜,口吻部阔平尖出。

在第三层银岩里出土了有几何印纹的陶片、残石器、箭镁、纺轮等新

石器时期和属于与英德“青拧文化”同类型的螺壳和兽骨化石。银岩内还

陈设了展现“马坝人”在约十三万年前洞居生活的塑像。

石峡遗址(包含马坝人遗址)位于曲江县马坝镇“马坝人”洞穴遗址

的狮头山与狮尾山之间的峡地,故名石峡。遗址三面倾斜,。中央隆起山岗。

整个遗址普遍覆着一至三层沉积面结成的铁镒淋溶层,可分为四个不同时

期的文化层,上层出土的遗物,以广东通常所谓“夔纹、云雷和方格纹”

组合的印纹硬陶,与少量的磨光石器、青铜器共存为特点,年代相当于西

周晚期至春秋;中层出土的遗物,以广东通常所谓的“曲尺纹、长方格纹

组成的印纹软陶”,与较多的磨光石器等共存为特点,年代相当于夏商之际;

下层出土遗物,以泥质磨光陶、夹沙陶与大量的磨光石器共存为特点,年

代为新石器晚期。以下层文化为代表的石峡文化,特点是:①显现了定居

聚落;②有氏族公共基地;③随葬品多为有用器;④随葬品石质生产工具

相当普遍,⑤盛行三足器、圈足器;⑥几何印纹陶的显现;⑦有贵重的饰

物。

马坝人遗址位于石峡遗址的狮子岩,狮子岩有南北两个峰林,北面的

称“狮头”,南面的称'‘狮尾",峰林皆由石炭纪的石灰岩经溶蚀后而形成。

1958年马坝公社组织农民在狮子岩溶洞采挖堆积作肥料时发觉动院古脊椎

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确认为更新世中晚期的古人类和动物化石,遂命名

“马坝人”列入。各种介绍人类进化的教科书。

“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华南地区唯独发觉的早期智人化石,对

研究直立人演变到早期智人提供了一项宝贵材料,不仅扩大中国远古人类

分布范畴,还填补了地区上和我国岭南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与“马坝

人”伴生的动物群化石,为研究古地埋、古气候、古生态等提供了宝贵的

材料。

实习方法及目的

第一节、动物数量统计

选择典型生态环境,以样线法、固定半径样点法、样方法调查统计脊

椎动物的数量,同时记录样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向及坡度、调查

时刻及地点、样地内的植被(要紧植物名称、高度、覆盖度)、动物隐藏条

件、食物条件等,使学生把握调查统计动物数量的差不多方法,为动物生

态学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节、植物群落特点调查

选择典型生态环境,以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点。学习植物群落要紧

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植物生活型谱的划分和统

计;学会观看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和各层优势种群的确定。了解重要

值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记录样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向及坡度、

调查时刻及样地内的植物名称等,使学生把握调查植物群落的差不多方法。

第三节、昆虫的采集

1、观看法在各种不同的生境中注意观看所栖息昆虫的种类,危害

部位或栖息部位,并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

2、搜索法在植物上、石头下面,土壤里、树皮下、树洞里、动物

尸体上、动物粪便下等地点搜集昆虫。

3、击落法昆虫如甲虫具假死性,猛击寄主植物,这些昆虫会落到

地面。有的昆虫虽没有假死性,但猛受刺激,也会落到地面,或飞到其它

植物上,如此能够发觉这些昆虫,以便网捕。有的昆虫的体色或体态与生

活的环境极度相似,当虫受惊时,拟态被解除。

4、引诱法利用昆虫的各种趋性,如趋光性、趋化性、趋食性等习

性采集昆虫。蛾子多具趋光性,夜晚灯光可诱来许多蛾子,此外如,螳螂、

蜂、蠢斯、叶蝉、甲虫等类群也具一定的趋光性。

5、网捕法网捕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生活于杂草丛中的小昆虫,往往不易看到,则来回挥动扫网,可将一

些个体小的或个体数量少的标本采到。关于空中飞行的昆虫,可用捕网

采集。关于飞行慢的昆虫,如小型的蝶类、飞行中甲虫,可跟踪用网捕。

关于飞行能力较强的蜻蜓,要从其飞行方向的前方拦截。关于蝶类,由

于体及翅上的鳞片易脱落,采到后,将翅折于体的背面,并用手指轻捏虫

体的胸腹部,使其赶忙死亡,然后放于三角纸包中。蜻蜓捕到后,也是将

翅折于躯体的背面,并用手指轻捏胸部,之后放于三角纸袋中。放有蝶类

和蜻蜓的三角纸袋,要放于盒中或其它不易被压的地点,以防止损坏。当

用网捕到蜂或其它可能有毒的昆虫时,可先将网折叠,然后慢慢用镜子把

虫放入毒瓶中,或将虫网的局部与虫一起放入毒瓶中,当昆虫被毒杀或昏

迷时,再用镶子夹到毒瓶中。水生昆虫如生活于水中的水电,短期生活于

水中的如稻蝗等,最好用水网捕。扫网湿了之后不行使用。

第四节、动物行为生态学

在识别实习地区常见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观看它们的行为。专题研究

鸟类的鸣声,鸟类的觅食、活动、巢后集群、避敌与防卫等行为。用数码

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摄录行为活动的要紧内容。

第五节、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用昆虫网捕捉昆虫,用捕鱼网捕捉鱼类和水中的两栖类,用望远镜观

看各要紧环境类型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对捕捉到的昆虫、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进行鉴定并制成标本储存,对用望远镜观看到的鸟兽最好用数码相

机(接在单筒高倍望远镜上)照相并鉴定到种。

采集并制作苔葬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标本。

学习制作动植物标本的差不多方法。

第六节、野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照相技术学习

国家对鸟兽及其栖息环境的爱护专门重视,已不承诺用传统的鸟网、

猎抢捕杀动物。目前国内外改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并鉴定鸟兽的种类。

在实习期间让学生把握野外鸟兽照相和摄像的差不多方法和技术。选择质

量好的照片在展板展出,并将照片和摄像资料制成多媒体演示。

第七节、生物学专题研究题目

在实习前,由教师提出一些专题研究的课题供学生选择。每2-5名学生

选择一个专题。在教师指导下,有打算地进行观看、搜集材料、拍照照片、

录像等。鼓舞学生自己设计题目,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立摸索和独立工作能

力。

第八节、通过此次实习,每位学生应能识别60-100种常见动物,200

种常见植物。

第三章粤北常见动物分类

第一节、粤北常见昆虫及种类的鉴别

1、蜉城目Ephemeroptera(蜉蟒)

有翅亚纲Pterygota有翅或翅退化。腹部无腹足。除蜉蜡目为原变态外,

其余为不全变态或完全变态。

[识别要点]体长3-27毫米。躯体细长,专门柔软。头部灵活,复

眼大,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退化。翅膜质,有较密的网状脉,

休息时竖立在背面;前翅大,三角形;后翅小或无。尾须细长多节,有些

种类有中尾丝。成虫有趋光性,常见于灯下。原变态,也确实是在成虫期

还要脱一次皮,脱皮前的成虫叫亚成虫。

2、蜻蜓目Odonata(蜻蜓、豆娘)

[识别要点]:大多数蜻蜓体长30-90毫米,少数种类可达150

毫米,而有的种类则十分纤细,体长不足20毫米。头大,复眼大而突出;

触角刚毛状,口器咀嚼式。胸部发达,坚硬。前后翅等长,狭窄,翅脉网

状,翅痣与翅结明显,休息时平伸,或竖立,或斜立于背上。足多刺毛。

尾须小,1节。稚虫水生,其下唇特化为面罩,利用直肠或尾鳏呼吸。

要紧有两个亚目,(1)、均翅亚目(豆娘亚目):躯体细,两

对翅的形状专门相似,休息时四翅直立在背上。(2)、差翅亚目(蜻蜓亚目):

体细小,后翅基部比前翅宽,休息时两对翅平伸。

3、绩翅目Plecoptera(石蝇)

[识别要点]体长5-90毫米,体长扁而柔软。头宽敞,复眼发达,单眼

2-3个或无;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翅膜质,后翅臀区发达,翅脉多,中

肘脉间多横脉,休息时翅折叠成扇状,平叠在胸腹部背面。附节3节。腹

部11节,常有丝状多节的尾须。雌虫无产卵器。稚虫似成虫,触角与尾须

均长而分多节,有气管鲤。

4、蜚蝶目Blattodea(蜚蝶,嶂螂)。

[识别要点]体长2-100毫米,躯体扁平,卵圆形。头隐藏在宽大、盾

状的前胸背板下,而且向后倾斜。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肾形。足

多刺毛,附节5节。翅长或短,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翅脉多分支。腹部1

0节。尾须多节。

5、螳螂目Mantodea(螳螂)

[识别要点]体长10-140毫米。头大,三角形;口器咀嚼式;

触角长,形状各异,多为丝状,少数为念珠状或其它形状。前胸长,前足

捕捉式。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平放在背上。尾须1对。

雄性第9腹板上有1对刺突。渐变态。卵鞘附于树枝或墙壁上。

6、直翅目Orthoptera

(蝗虫,蚱蠕,蠡斯,蟋蟀,蜷蛀,蚤蟋)

[识别特点]体长2.5-90毫米。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后

足跳跃式。翅长短不一,有时无翅。前翅为覆翅,皮革质,有亚缘脉。雌

虫有发达的产卵器。尾须短,分节不明显。常有发达的发音器和听器。渐

变态。

直翅目通常分为2-3个亚目。现按3个亚目介绍如下。

①蠡斯亚目Tettigoniodea触角丝状,超过30节。触角的长度大于或等

于躯体的长度。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长。

A、蠡斯科Tettigoniidae

附节4-4-4(3对足的附节差不多上4节)。产卵器剑状或镰刀

状,尾须短而硬。

B、蟋蟀科Gryllidae

附节3-3-3。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而软。

②蝗亚目Acridodea(Locustodea)

触角比躯体短,30节以下,一样为丝状。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

侧。产卵器短,瓣状。

A、蝗科Acridiidae(Locustidae)

前胸背板不向后延伸。触角长于前足腿节的长度。射节3-3-3。

B、蚱科(菱蝗科)Tetrigidae

体小,呈菱形,因此又叫菱蝗。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整个腹部。

前翅小,鳞片状。无听器。附节2-2-3。

C、研科(短角蝗科)Eumastacidae

触角短于前足腿节,在触角的近端部有一个小突起。无听器。

③嵯蛀亚目Gryllotalpode

无听器,前足开掘式,产卵器不外露。

蜷蛀科Gryllotalpidae

触角30节以上,丝状。尾须不分节,长。

7、竹节虫目Phasmatodea

世界已知约2500种,均为植食性种类,大多数种类发觉在热

带潮湿地区,要紧分布在东方澳洲地区,但在干燥与温带地区也有发觉。

我国已记载200多种。

本目的特点能够总结为:如枝似叶称修目,体细足长如修竹;

更有宽扁似树叶,躲在林间害植物。

8、登镰目Gryllobattodea(蛋蝶)

这类昆虫的形状既似蟋蟀又象蜚镰,故名萤螺目。体长13-30毫米。无

翅;触角丝状,复眼小,无单眼。口器咀嚼式,上颗发达。雄虫腹部末端

有刺突。已知种类都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石块、朽木及土壤中。

为肉食性昆虫,属稀有种类。

9、等翅目Isoptera(白蚁,峨*)

[识别特点]因前、后翅大小、形状相等,故名等翅目。成虫象蚂蚁,但

体胖,专门是无色,因此又叫白蚁,简称蹿。体长一样为3.5-6毫米。触

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有翅型白蚁在婚飞后翅膀脱落,仅留下翅鳞。腹

节10节,有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10、纺足目Embioptera(足丝蚁)

体长4-6毫米。细长而扁平,柔软,腹部与胸部几乎等长,褐色、黄褐

色或具有金属光泽。翅烟灰色。口器咀嚼式,复眼较小。触角丝状或念珠

状。雌虫无翅。前足第1附节扩大,能泌丝结网。

11、缺翅目Zor叩tera(缺翅虫)

体长专门少超过3-4毫米。有翅型翅展约7毫米。体扁平,褐色或暗黑

色。头大,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常无翅,有翅型的翅狭长。膜质,

翅脉简单。腹部10节,尾须短而不分节。雌虫无产卵器。

12、革翅目Dermaptera(蜷嫂)。

[识别要点]体长4-35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

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

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

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铁状。无产卵

器。

13、啮虫目Psocoptera(书虱)。

[识别要点]体长1-10毫米。脆弱,有长翅、短翅、小翅或无翅型种类。

无翅的种类较少。头大,后唇基十分发达,呈球形凸出。口器咀嚼式。前

翅大,多有斑纹和翅痣,休息时翅常呈屋脊状或平置于体背。腹部10节,

无尾须。

14、食毛目Mallophaga(鸟虱,羽虱)

[识别要点]体长0.5-10毫米,一样不超过5毫米。长形或宽圆形,背

腹扁平,白、淡黄或褐色。头近似三角形,复眼退化,无单眼。触角短,

口器咀嚼式。前胸独立,中、后胸独立或相互愈合。足攀缘式。无尾须。

15、虱目Anoplura(虱子)

[识别要点]体长0.5-6.5毫米,细长或横宽,背腹扁平,仅腹

部分节明显。头小,复眼退化或无,单眼消逝。口器刺吸式,不用经常缩

入头内。胸部3节愈合,足粗短,附节1节,有1个弯爪。无尾须。本目

与食毛目的区别就在于口器刺吸式,胸部3节愈合。

16、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

[识别要点]体长一样为0S7毫米,也有少数种类体长可达8-

10毫米。体细长而扁,或为圆筒形;颜色为黄褐、惨白或黑色,有的若虫

红色。有翅种类单眼2-3个,无翅种类无单眼。口器锂吸式,上颗口针多不

对称。翅狭长,边缘有专门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足附节端部有可伸缩

的端泡。

17、同翅目Homoptera(蝉,飞虱,木虱,粉虱,螃虫,蛤壳虫)。

[识别要点]体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

喙1-3节,多为3节。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平均,膜

质或革质,休息经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妹虫和雌性蛇壳虫无翅,雄性蛤

壳虫后翅退化呈平稳棍。雌虫常有发达的产卵器。

①蝉亚目Cicadomorpha

A、蜡蝉科Fulgoridae

触角在复眼下,基部两节球形。额常向前延伸。后翅臀区有网

状脉。本科世界已知700多种,中国已记载20多种,常见的有斑衣蜡蝉、

龙眼鸡等。

B、蝉科Cicadidae

中到大型,是同翅目中个体最大的一类,有些种类体长超过50毫米。

触角短,自头前方伸出。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前足腿节膨大,下缘

具刺。若虫的脱皮称“蝉蜕”,若虫被真菌寄生形成“蝉花”,均可入中药。

C^角蝉科Membracidae

体长2-20毫米,形状奇特,一样黑色或褐色,少数色泽鲜艳。单眼2

个,位于复眼间。前胸背板专门发达,向后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种

形状的突起。

D、叶蝉科Cicadellidae或Jassidae

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

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明显的识别特点。

本科已知近20000种,我国已记载约1000种。该科昆虫不仅危害农作物,

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常见的有大青叶蝉等。

E、沫蝉科Cercopidae

体长专门少超过13毫米。后足胫节有1-2个侧刺,有2横列

端刺。后足基节短而呈锥状。若虫一样隐藏在自身分泌的一团泡沫中,既

可防止干燥,又可避敌,故有吹泡虫或泡沫虫之称。一团泡沫中有1到多

个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后,沫蝉即离开泡沫爽朗地四处活动,成虫不形成

泡沫。

F、飞虱科Delphacidae

体长2-9毫米,多呈灰白色或褐色。前胸常呈衣领状,中胸

三角形。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动的距(距与刺的区别就在

于距的基部与体壁连接处可活动)。后足胫节端部有1个大距是本科最明显

的识别特点。本科世界已知15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记载1

00多种。本科有许多种类是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常见的有褐飞虱、白背

飞虱等。

(2)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小型,爽朗善跳。触角10节,丝状,末端分叉,着生在复

眼的前方。单眼3个;喙3节,自前足基节间生出。附节2节,后足基节

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若虫多有蜡腺,能分泌蜡质爱护物,有的形

成虫凄,有的产生蜜露,常有蚂蚁相伴。成虫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是农

林害虫,有些还传播植物病毒病。本亚目仅包含1科,即木虱科,国内常

见的有中国梨木虱、柑橘木虱等。

(3)螃亚目Aphidomorpha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间有无翅和有翅型。触角3-6节,有原

生和次生两种不同的感受器。附节2节,第1节专门短。腹部常有腹管,

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如有翅,则前翅比后翅大,前翅有

翅痣。

A、蜥科Aphididae

腹管明显,触角上的感受器为圆形,专门少有椭圆形。

B、绵妍科Pemphigidae

腹管不明显或退化为盘状。触角上的感受器为环状或断续的条

状。五倍子螃就属于本科,我国已知14种能形成五倍子的倍妍。

C、根瘤姊科Phylloxeridae

无腹管。无翅妍和幼妹触角上只有一个感受圈,有翅螃触角3

节,前翅两条Cu脉共柄,休息时翅平放于背上。常见的有葡萄根瘤妍等。

D、球蝶科Adelgidae

无腹管。无翅螃和幼妹触角上有2个感受圈,有翅妹触角5

节,前翅两条Cu脉分离,休息时翅呈屋脊状。常见的有红松球妹等。

(4)粉虱亚目Aleyrodomorpha

触角7节,第2节膨大。射节2节,等大。两性均有翅,翅

上有白色蜡粉。若虫、成虫腹部末端背面有管状孔。刺吸植物汁液,是柑

橘等木本植物及温室中栽培植物的要紧害虫,常见的有黑刺粉虱、温室粉

虱等。

(5)蛤亚目Coccomorpha

一样称为蛤壳虫,形状奇特,雌雄异形。雄虫有1对膜翅,

后翅退化为平稳棍。附节1节。雌虫无翅,附节1-2节,3个体段常愈合,

头胸分界不清,有的连腹部也分节不清。常被有蜡质、胶质的分泌物,或

有专门的蛤壳爱护。多寄生于木本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园艺

和林木害虫。有的蛇壳虫分泌蜡、胶、色素,成为重要的工业资源和药用

资源昆虫。世界已知5000多种,每年还有新种发觉。

A、绵蛤科Monophlebidae

多数大型。雄有复眼,触角10节,翅黑色或烟煤色。雌虫

触角11节,胸、腹部分节明显。腹部背面有气门,无肛环及刺毛。口器和

足发达。蜡丝专门发达。若虫触角6节,末端稍膨大。重要的害虫有吹绵

蛤、草履蛉等。

B、旌蛤科Ortheziidae

要紧特点是肛门上有1个骨化的肛环,上有6根毛。雄性有

复眼和单眼,触角9节,末节端部有1个刺状的瘤。雌虫触角4-9节,腹部

背面有气门。常见的有尊麻旌蛤等。

C^胶蛤科Lacciferidae

雌虫体包被在胶壳内,壳上有3个小孔;虫体略呈卵形,头专

门小,触角退化,瘤状;胸部占虫体的绝大部分;足退化;腹部末端有肛

环及刺毛10根。雄虫触角10节,腹部末端有2根长蜡丝。胶蛤分泌的紫

胶是国防和民用工业重要的防潮涂料、光洁涂料和粘合剂,紫胶蜡是硬型

天然蜡,有广泛用途。我国报道的胶蛤科昆虫有10种。

D、粉蛤科Pseudococcidae

雌虫通常卵圆形,少数长形或圆形。体壁通常软,分节明显。

腹部末端有肛叶、肛环及肛环刺毛4-8根(通常6根),足发达,无腹气门。

自由生活,躯体表面有蜡粉。雄虫通常有翅,单眼4-6个;腹部末端有1

对长蜡丝。常见的有橘臀纹粉蛤、橘小粉蛤等。

E、蜡蛤科(蛤科)Coccodae

雌虫体分节不明显;触角6-8节;足短小;腹部末端有臀裂,

肛门有肛环及肛环刺毛,肛门上有1对三角形的肛板。雄虫触角10节,单

眼4-10个,一样6个,腹部末端有2长蜡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

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数种类是农林、园艺害虫。我国常见的有红

蜡蛤、龟蜡蛤等。白蜡虫是我国特有的重要产蜡资源昆虫,分布于秦岭以

南各省,寄主植物是白蜡树和女贞等。

F、盾蛤科Diaspididae

雌虫被若虫的两次脱皮及分泌物所形成的盾状蛤壳所遮盖;头与前胸

愈合;腹部末端数节(5-8节)常愈合成一整块骨板,称为臀板。雄虫蛤壳

由第1次脱皮及分泌物组成;触角丝状,10节;大多有翅;腹部末端无蜡

丝。世界已知2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寄主植物范畴广,是果树、

林木、观赏植物上常见的害虫,专门是柑橘上盾蛤科害虫种类最多。常见

的有矢尖盾蛤、梨枝圆盾蛉等。

18、半翅目Hemiptera(蜻■象,蜷)

[识别要点]体长1.5-160毫米,体壁坚硬,较扁平,常为圆

形或细长,体绿、褐或具明显的戒备色斑纹。触角常为丝状,3-5节,露出

或隐藏在复眼下的沟内。口器刺吸式,喙一样4节,着生点在头的前端。

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外露。臭腺孔位于胸部腹面。

(1)隐角亚目Cryptocerata

触角比头部短,隐藏在复眼下的沟中;多为水生种类。

A、负子蜷科(田鳖科)Belostomatidae

体长9-110毫米。前足捕捉式,腹部末端的呼吸管短而扁,能缩

入。触角4节,前3节一侧具有叶状突起。成虫臭腺发达。

B、蝎蜻■科Nepidae

体长15-45毫米。头部扁平。触角第2节或2、3两节有指状突

起。前足捕捉式,中、后足细长,适合步行。各足射节均为1节。

C、仰蜷■科Notonectidae

体长5-15毫米。常较狭长,躯体向后逐步狭尖,呈优美的流

线型。白色、灰白色或具蓝色斑。终生以背面向下,腹面向上的姿势在水

中生活。整个躯体背面纵向隆起,呈船底状。腹部腹面下凹,有一纵中脊。

后足专门发达,压扁成桨状游泳足,休息时伸向前方。捕食性。

D、划蜷科Corixidae

体长2.5-15毫米,体多狭长,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较淡

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专门易识别。头部后缘多少

覆盖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样粗短,附节1节,特化加粗为匙形;后足游

泳式。

(2)显角亚目Gymnocerata

触角至少等于头部的长度,4-5节,显露。臭腺发达。植食

性。多为陆生种类。

A、土蜷科Cydnidae

小型至中大型。褐、黑褐或黑色,个别种类有白色或蓝白色

花斑。触角多为5节,少数4节,较短粗。小盾片长约为前翅之半或更长,

部分种类小盾片较长而端部宽圆。前足胫节扁平,两侧具强刺,适合开掘。

中、后足顶端具刷状毛。

B、蜻■科Pentatomidae

小型至大型,多为椭圆形,背面一样较平,体色多样。触角

5节,极少数4节。有单眼,前胸背板常为六角形。小盾片发达,三角形或

舌状。喙4节。后足胫节无强刺或有小刺。臭腺发达。

小型至中大型。背面强烈圆隆,腹面平坦,卵圆形。许多种

类有鲜艳的色彩和花斑。头多短宽。触角4或5节。小盾片极大,U形,

能盖住整个腹部和前翅的绝大部分。前翅与体等长,膜片不能折回。臭腺

发达。

D、龟蜷•科(圆蜻■科)Plataspiddae

小型至中小型。体短宽,后缘多少平截。梯形或倒卵形,腹

面平而背面圆隆,略呈龟状或豆粒状。黑色有光泽,常具黄色斑纹。与盾

蟠科相似,但体小而圆,前翅较体长,膜片能折回。前胸背板侧缘前部成

叶状向两侧扩展。

E、缘蜷■科Coreidae

中到大型。体形多样,常为椭圆形。体呈黄、褐、黑褐或鲜绿

色,个别种类有鲜艳的花斑。常分泌强烈的臭味。触角4节,喙4节,有

单眼,翅的膜片上有8-9条脉。

F、长蜻■科Lygaeidae

微小至中形。体形多样,常为椭圆形。晦暗,但少数类群鲜

艳红色有大黑斑。与缘嫌科相似,但前翅膜片上有4-5条脉。

G、红蟒科Pyrrhocoridae

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4节,喙4

节,无单眼。

H、盲爆科Miridae

小至中形,体形多样。大多数无单眼,躯体相对脆弱,足常

易断落。前翅常折叠,膜片上只有1大1小两个翅室,其余翅脉均消逝。

I、网蜷科Tingididae

小到中型。体多扁平,有相对宽平的前翅,体色缺乏鲜艳的

色彩。前胸背板及前翅遍布网格状棱起所组成的花纹,极易识别。

J、猎蜻•科Reduviidae

小型至大型,体长最大可达40毫米。体形极其多样。多数

种类体壁坚硬,黄、褐或黑色,许多种类有鲜红的色斑。头部常在眼后变

细伸长。触角4节,喙3节,喙不伸达中足基部。许多种类的前足特化为

捕捉足。

K、花蜻•科Anthocoridae

小型,椭圆形,背面扁平。触角4节。喙4节,第2节极短

小,喙伸达中足基部。前翅膜片上无封闭的翅室,翅脉专门少。

L、跳蜷科Saldidae

体长Z3-7.4毫米,卵圆形,较扁平。灰色、灰黑或黑色,常

有一些淡色或深色碎斑。复眼大。触角4节,喙3节,喙伸达中足基部。

前翅膜片上有4-5个翅室。

M、臭蜷■科Cimicidae

通称臭虫,小型到中小型。卵圆形,扁平、红褐色。外观几

乎无翅。无单眼,触角4节,喙3节。翅退化,仅留下前翅基部三角形的

残痕。

N、水邕科(晶蜷科)Gerridae

体型大小相差极大,由1.7毫米到36毫米不等,以狭长的种类

居多。绝大多数种类整个躯体覆盖由微毛组成的拒水毛。无单眼,触角第1

节常长。前足粗短变形,具攫握作用。中、后足极细长向侧方伸开,腿节

与胫节约等长。

19、广翅目Megaloptera(泥蛉,鱼蛉)

[识别要点]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使头部的纵

轴与躯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嚼式

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

状,但翅缘不分叉。时节5节。

(1)、鱼蛉科Corydalidae

也称齿蛉。体型较大,长于25毫米。有单眼3个。射节各节相似,均

为圆柱形。成虫通常在水源邻近活动,有些种类有趋光性。幼虫水生,常

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有1对钩状尾足,指状鲤8对,不分节,无尾丝。

常被用作鱼饵。

(2)泥蛉科Sialidae

4,体长不超过25毫米。第4附节膨大,并深裂为

两氏年

呢蛤

在水源邻近活动。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捕食小型昆虫。

无钩状尾足,指状鲤7对,分节,有1根尾丝。

20、蛇蛉目Raphidioptera(蛇蛉)。

[识别要点]头部延长,后方收缩成三角形,下口式(口器向下,即头

部的纵轴和躯体的纵轴大致呈直角,这种头部类型就叫下口式)。咀嚼式口

器。触角长丝状。前胸细长如颈,前足位于前胸后端。两对翅相同,有1

翅痣。雌虫有细长的产卵器。

21、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蚁蛉,妹狮,蚁狮)

[识别要点]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常短小。两对翅的形状、大

小和脉相都专门相似。翅脉密而多,呈网状,在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

脉少而简单。爪2个。

幼虫3对胸足发达,附节1节。双刺吸式口器。

(1)粉蛉科Coniopterygidae

体微小,躯体全部或局部、翅面上均覆盖有白色蜡粉。触角长念珠状。

无单眼,翅脉简单,边缘不分叉。世界已知250多种,常见的有中华啮粉

蛉ConwentziasinicaYang等。

(2)草蛉科Chrysopidae

多数种类绿色,具金属或铜色复眼。触角长丝状。翅的前缘区有30条

以下的横脉,不分叉。幼虫体长形,两头尖削,胸部与腹部两侧有毛瘤,

捕食妹虫,称为妹狮。世界已知120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中华

草蛉等。

(3)褐蛉科Hemerobiidae

小到中型,一样褐色。无单眼,触角长,念珠状。翅脉上常多毛,前

翅R脉多分支,前缘横脉分叉。幼虫长形,每侧单眼3个。已知800多种,

我国常见的有点线脉褐蛉等。

(4)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膨大。形状与豆娘专门相似,

翅狭长,翅痣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掘式。大多数种类

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猎物,或在地面追逐猎物。有些种类通过陷阱捕

捉猎物,幼虫隐藏在漏斗状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它

昆虫,因此幼虫称蚁狮。幼虫行动是倒退着走,故又叫“倒退虫”,可入中

药。我国常见的有蚁蛉、中华东蚁蛉等。

(5)蝶角蛉科Ascal叩hidae

体大,外形极似蜻蜓。触角棒状,长于体长的一半。有明显的翅痣,

翅痣下的翅室短。世界已知400多种,要紧分布在温带地区。我国常见的

有黄花蝶角蛉等。

22、鞘翅目Coleoptera(甲虫)

[识别要点]复眼发达,常无单眼。触角形状多变。口器咀嚼式。前

翅鞘翅,后翅膜质,有时退化。休息时鞘翅置于胸、腹部背面,盖住后翅。

I、肉食亚目Adephaga

(1)虎甲科Cicindelidae

中型,长圆柱形,具金属光泽和鲜艳的斑纹。头下口式,比胸部略宽。

触角间距小于上唇的宽度。

(2)步甲科Carabidaae

体小到大型,黑、褐色有光泽。头小于胸部,前口式。复眼大,触角1

1节,触角间距大于上唇的宽度。

(3)龙虱科Dytiscidae

小到大型,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头部缩入前胸内。后足为游泳

足,后基节与后胸腹板占据腹面的一大半。

II、多食亚目Polyphaga

(1)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触角末端3-7节呈栉齿状或鳏叶状。足常适于开掘。包括20多个科,

常见的有蜕螂科、鲤角金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独角仙科(犀金龟

科)、锹甲科等。

A、花金龟科Cetoniidae

躯体扁宽,体色漂亮。上唇退化或膜质。鞘翅外缘凹入,中胸

腹板有圆形向前的突出物。成虫白天活动,常钻入花朵取食花粉、花蜜,

咬坏花瓣和子房,故有“花潜”之称。常见的有白星花金龟Liocolabrevit

arsusLewis等。

体色蓝、绿、褐、黄、赤等,具金属光泽。足的爪不对称,专门是后

爪更为明显。鞘翅往往有膜质的边缘。多食性,常危害森林、果树。常见

的有铜绿金龟子AnomalacorpulentaMotsch.等。

(2)叶甲科Chrysomelidae

小到中型,椭圆形,背面凸,体色鲜艳或有金属光泽。头亚前

口式,前唇基明显。复眼与前胸前缘相接触,前胸背板有侧边。前足基节

横向。成、幼虫均植食性。全世界已知2600种,我国已记载1200种。

(3)跳甲科Halticidae

后足腿节膨大,善于跳跃,胫节外侧往往有沟。

(4)豆象科Bruchidae

体小,卵圆形。额延长成短喙状;复眼极大。触角锯齿状、梳

状或棒状,可与触角膝状的象鼻虫相区别。鞘翅短,腹部末端外露。成虫

有访花习性。本科昆虫危害豆科植物,幼虫以种子为食。蚕豆象Lariarufi

manusBoheman是危害蚕豆的大害虫,被列为检疫对象。

III、象甲亚目Rhynchophora

头部延伸为喙状或象鼻状,外咽缝愈合成1条或消逝。前胸圆

筒状无接缝。植食性。

(1)象甲科Curculionidae

成虫头部延伸为喙状或象鼻状。触角膝状,末端膨大为锤状。

鞘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世界已知6万种。

(2)小蠹科Scolytidae

小型,圆柱形,褐色或黑褐色。头部无喙,头后部为前胸背板所覆盖。

头比前胸背板窄。前胫节外缘有齿,外端顶有1个强大的端距。第1附节

明显短于其余各节之和。

23、捻翅目Strepsiptera

[识别要点]体长1.3-4毫米,雌雄异型。雄虫复眼发达,无单眼。触角

的第3节均有1旁支向侧面伸出。后胸极大,前翅退化为平稳棍,后翅大

而膜质。雌虫头胸愈合,中央有1个开口。口器只有1对上颗。无眼,无

触角。

24、长翅目Mecoptera(蝎蛉)

25、毛翅目Trichoptera(石蛾)

[识别要点]成虫小型到中型,外形似蛾类。口器咀嚼式,

但没有咀嚼功能。触角长丝状,一样长过前翅。前胸小,中胸发达。翅狭

窄,翅面密布粗细不等的毛,后翅臀区发达。

触角专门长,通常为前翅长的2-3倍,基节球形。下颗须长,

雌雄都为5节。无单眼。前足和中足的距最多2个。

(2)沼石蛾科Limnophilidae

有单眼。下颗须雌虫5节,雄虫3节。前足胫节距最多1个,

中足胫节距2-3个。

(3)石蛾科Phryganeidae

大型种类。下颗须雌虫5节,雄虫3-4节,有单眼。触角稍粗。

翅多不透亮。前足胫节距2-3个,中足距4个。

26、鳞翅目Lepidoptera(蝶,蛾)

[经济意义]鳞翅目包括蝶类(蝴蝶)与蛾类,是昆虫纲中的第

二大目。鳞翅目幼虫绝大多数取食显花植物,其中许多是农林生产上的重

要害虫,具有极大的经济重要性。许多鳞翅目成虫能够传花授粉,家蚕等

蚕蛾科昆虫是闻名的产丝昆虫,大量漂亮多姿的蝴蝶与蛾类具有极大的艺

术观赏价值。

[识别要点]虹吸式口器,下唇须发达。体、翅密布鳞片和毛,

前、后翅一样有中室。幼虫多足型,俗称毛毛虫,腹足有趾钩。

本目的特点能够总结为: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片覆;

蝶舞花间蛾扑火,幼虫多足具趾钩。

[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15万种,其中蝶类约占10%,有近2

万种。我国已记载约1万种,其中蝶类1300多种。

I、蝶与蛾

蛾:(1)触角非球杆状,(2)夜间活动,(3)体止时两翅呈屋脊状,

(4)被蛹

蝶:(1)触角球样杆状,(2)白天活动,(3)休止时两翅直立背上,(4)

垂蛹(带蛹)

II、大鳞翅类与小鳞翅类

大鳞翅类:(1)翅展超过25mm;(2)前翅臀脉1条,后翅臀脉2条;

(3)后翅不为披针形,缘毛短于翅宽。

III、同脉(朝翅)亚目与异脉(僵翅)亚目

同脉(朝翅)亚目Homoneura(Jugatae):前翅后缘有翅朝,前后翅翅脉减

少。

异脉(僵翅)亚目Heteroneura(Frenatae):连锁器为翅僵或翅抱型,后翅

翅脉减少。

IV、五个亚目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