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练习19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24苏州期初调研)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的人交往,常常是清且淡;犹如作画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巡游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志同道合澄澈跌宕起伏B.志趣相投清爽跌宕起伏C.志同道合清爽此起彼伏D.志趣相投澄澈此起彼伏2.(2024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政府14日确定驱除23名俄罗斯外交官。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将很快进行反制措施。B.电影《红海行动》上映27天,票房突破33.94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亚军,仅次于《战狼II》。C.北京多家糕点店因涉嫌“鲍师傅”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举报,工商部门将结合商标权利人的相关诉求,进一步调查核实。D.今明两天,我国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等地气温将下降6~8℃,部分地区降幅超过10℃以上。3.(2024苏州期初)下列各项中按时间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谷雨惊蛰白露大雪小雪B.上元清明寒食七夕重阳C.鸡鸣平旦日出日中黄昏D.志学弱冠而立花甲不惑4.(2024如皋三测)下面四组名人对联对应正确的一组是()①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表明在人间。②兵甲富于肠中,一代功名高宗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③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④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A.①于谦②范仲淹③文天祥④史可法B.①文天祥②范仲淹③于谦④史可法C.①于谦②文天祥③史可法④范仲淹D.①文天祥②史可法③于谦④范仲淹5.(2024如东中学模拟三)依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之始,我们由文本之外进入想象。我们尝试着搜集足够的信息来感知文本。,,。,。,但是找寻的意义较为肤浅,只有宽度而无深度。
①所以我们利用一切可得的线索来生成意义②但它也是我们与自身对话的肇始③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本世界中④虽然我们尽可能找到了很多线索⑤虽然这种猜想并不行靠⑥因为可供形成理解的信息很少A.④②③⑥①⑤B.③⑤②⑥①④C.⑥①④②③⑤D.③④②⑥①⑤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6.(2024苏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2),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
(3)汩余若将不及兮,。(屈原《离骚》)
(4)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5)此中有真意,。(陶潜《饮酒》)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7)子曰:“,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三、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2024苏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漫话高雅与通俗金开诚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先,京剧被归为“高雅艺术”;由此类推,越剧、沪剧、锡剧、黄梅戏等势必亦将归于“高雅”。不久以前,还见到有的报道把苏州评弹归为“高雅艺术”;那么,如评书、大鼓等各种地方曲艺也就都将归入“高雅”之列了。②然而,从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来看,这些艺术之所以曾经大为兴盛,并非因为今人所谓的“高雅”,而恰恰是因为它们通俗。唯通俗才能赢得广阔观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杨小楼在天津演了一出《金钱豹》,街头巷尾的顽童便纷纷学喊“闪开了”。戏曲艺术是通俗的,然而却雅俗共赏。所以苏州评弹虽为地道的通俗艺术,但却不乏高人雅士成为“书迷”。③“高雅—通俗”的分类之所以概括不确、不大说得通,主要因为在逻辑上这个分类并未依据同一个标准,因而其外延有可能多所重合,并且使分类不周延。比如说把一群马分为公马与母马,这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依据同一个标准(性别)来分的;倘如分为公马与白马,这就不行以,因为公马同时可以是白马,又无法包含母马中的非白马。就文学艺术的品种而言,高雅的创作可以表现为通俗,通俗的创作可以包蕴着高雅,因而往往外延重合。再者,那些既不高雅、也不通俗的作品在分类中却没有着落。与高雅对立的概念不是今人所谓的“通俗”,而是低俗、庸俗与恶俗。不能因为“通俗”一词“不幸”带了一个“俗”字,便认为它就肯定不高雅了。④看看很多文章所做的“高雅”与“通俗”之分,大致是出于直观,其间隐隐隐约含有一种想法,即凡是现在不大兴盛、观赏者不多、反应冷落的便是“高雅艺术”;反之,观赏者众多、反响热情的便是“通俗艺术”。⑤文学艺术作品应当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为此力求雅俗共赏乃是创作的光明大道。当然,世界上也确有真正高雅而不易为大众所理解、接受的作品。我们应当相识到,“高雅”与“通俗”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乃是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的评估。而且,就实际状况来看,世界文学艺术史上最有影响和生命力的作品往往兼有高雅与通俗两个特征,这可以从部分的唐诗、宋词、元杂剧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优秀小说始终说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真可谓其例数不胜数。现在如把“高雅”与“通俗”截然分为两类,唯恐过去和将来的文学艺术史都该换一种写法了,然而事情是绝不会这样的。⑥那么,文学艺术作品原委可不行以分类呢?答曰:可以。例如分为高雅与低俗可以,分为精品与次品也可以。但这种含有褒贬意义的分类只能在同一种文学或艺术中进行,而决不能在不同种的文学或艺术中进行。例犹如是电视剧,却有凹凸之别;同是相声,却有雅俗之分。然而决不能认为电视剧比相声高雅,或小说比诗歌低俗。不同的文艺是不同的创建,有不同的特色,品种之间是没有凹凸雅俗之分的。(选自《群言》,有删改)7.联系上下文,阐释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含意。(6分)答:
8.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
9.在作者看来,文学艺术作品分类应避开哪些误区?(6分)答:
答案精解精析1.答案B第一空所说的交往是君子之交,因此应填“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用于形容男女之爱。其次空所填词语应是形容作画的,“清爽”更合适,“澄澈”的运用对象多是水。第三空所填词语应是形容写文章富于改变。“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跌宕起伏”形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用“跌宕起伏”更合适。2.答案BA项“进行”与“措施”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涉嫌”后可加“侵扰”。D项“超过……以上”用词重复。3.答案CA.小雪在大雪前。B.寒食在清明前。D.不惑在花甲前。4.答案A此题留意抓住对联中的典型的和人物相关的句子“独留表明在人间”“忧乐关乎天下”“丹心碧血照千秋”“尽是孤臣泪”等来分析。5.答案B这段文字围绕“阅读之始,我们由文本之外进入想象”绽开,阐述的是“阅读之始”的体会,从标点符号的角度来看,六个分句应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三个分句,其次部分包含两个分句,第三部分只有一个分句,而这一个分句又与后文“但是找寻的意义较为肤浅,只有宽度而无深度”连为一个整体,从意思的关联角度来看,后面说到“找寻的意义”,且运用了“但是”这一表转折的关联词,由此可以确定④应放在最终,“虽然”与后文的“但是”构成转折关系,“我们尽可能找到了很多线索”中的“找到……”与后文的“找寻”相连,这就解除了A、C、D三项。再分析剩下的几个句子,⑤中的“虽然”与②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且②中的“它”是指⑤中的“这种猜想”,⑤②应放在一起;⑤“虽然这种猜想并不行靠”是指“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本世界中”,故③放在⑤前;⑥中的“因为”和①中的“所以”构成因果关系,故这两句放在一起。6.答案(1)虽有槁暴(2)夫列子御风而行(3)恐年岁之不吾与(4)举匏尊以相属(5)欲辨已忘言(6)濯清涟而不妖(7)不患人之不己知(8)夫祸害常积于忽微7.答案“高雅—通俗”这一分类在逻辑上没有依据同一个标准,因此高雅的创作可能是通俗的,通俗的创作也可能是高雅的,两者所指的作品会有所重合;高雅的和通俗的作品之和不能穷尽全部创作,即这一分类无法包含既不高雅、也不通俗的作品。解析联系画线句前文可知,“高雅—通俗”这一分类在逻辑上没有依据同一个标准。由“外延有可能多所重合”可知,高雅的创作可能是通俗的,通俗的创作也可能是高雅的,两者所指的作品会有所重合。依据“分类不周延”,同时联系下文可知,高雅的和通俗的作品之和不能穷尽全部创作,即这一分类无法包含既不高雅、也不通俗的作品。8.答案首先,从文学创作角度提出应追求雅俗共赏的观点;接着,指出雅俗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雅、俗是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的评估),并以详细作品说明最有影响和生命力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兼有雅、俗两个特征;最终,否定了将“高雅”“通俗”分为两类的做法(得出雅、俗在文学作品中应当共存的结论)。解析第1句提出论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濮阳市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简易版本公寓买卖合同
- 2025城镇房产交易合同范本
- 《创业融资策略》课件
- 202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案例分析:探秘合同风险与合规策略
- 2025年的家畜购销合同
- 《生物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动物主要类群》
- 《蛇咬伤应急处理》课件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信息社会面面观》教学设计1 辽师大版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教案
- 《隧洞回填灌浆》课件
- 员工考核PK协议书
- 居住权协议书
- 我是少年阿凡提课件
- DB3311-T 268-2023 三叶青连续采收立体栽培技术规程
- 2023供热行业发展报告
- 学生试卷分析万能模板
-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 酒店会议EO单范例
- 这个杀手不太冷解析
- 造口袋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