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设计_第1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设计_第2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设计_第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设计_第4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经过重新修订和整合,仍旧保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的内容,并把其安排到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材在编排上更加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衔接更紧

凑,过程更具探索性,它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选取素材具有地方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放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自然对风筝的制作过程感兴趣。本单元

选取了参观风筝厂的真实素材,以“按时交货”,“制作风筝”,“包装风

筝”为线索,提供了丰富而现实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

(第二方面)改动情境图,使“情境串”更科学、合理、可操作。

本单元“情境串”与旧教材相比,变动较大。原有教材有四个信息窗,本

册教材压缩成三个信息窗,内容也作了调整,将原有的独立验算部分融入到笔

算中,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开成两个信息窗,一个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设计更加合理,层次更加清晰。每个信息窗都以小

棒为直观模型,清楚地呈现除法分的过程,可操作性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理解算理,掌握提升算法。

(第三方面)实际问题题材丰富,重视渗透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和感悟的过程,本单元所呈现的

实际问题题材内容丰富,蕴含常见的各种数量关系,如信息窗一和二蕴含的是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信息窗一自主练习第4题和第6

题蕴含的是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信息窗二自主练习第9题蕴含的是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个信息窗。信息窗1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信息

窗2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信息窗3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

算。能正确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

算是本单元的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是本单元

的难点,因此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把握运算核心,提

高运算能力成为本单元的教学关键。

从横向角度看,本单元是在前面二、三单元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

础上进行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由浅入深,呈阶梯状上升,在整个小学

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从纵向角度看,本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验算方法。

3、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验算过程,体会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4.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5、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

系。

6、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

2、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做

1.重视直观操作,理解算理。

充分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

三年级学生逐渐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性,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动

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与笔算方法,特别是笔算第

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操作学具更能有效帮助明确算理。

2.构建开放课堂,激活问题意识。

教材虽然在探究环节设计了指导性问题和解决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

因此限制学生的提问方向和解决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大胆提问,开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究。如教学63除以3时,可

能会有学生根据加法、减法、乘法从个位算起这一方法,通过类比推理,结果

先分掉3根小棒,再分掉6捆小棒;教学32除以2时,可能会有学生先分掉2

根小棒,再分掉2捆小棒,再分掉1捆小棒的方法出现。教师不要在教学之初

就急于否定这种做法,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自我反思,在交流碰撞中感受到

方法的麻烦,理解先分高位数字的道理。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口算1课时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3课时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2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总计6课时

5.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4-47,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在教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

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

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和他人交流,养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算理,逐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

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算理,逐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

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导入I

师:同学们放过风筝嘛?你喜欢吗?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呢?

生1:我喜欢放风筝。我有一只老鹰风筝。

生2:我的燕子风筝很漂亮,是用黑色布和白色布做成的,上面用了很多

竹条。放风筝必须要有线轴。……

师:想不想去看看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启程,去风筝厂参观吧!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境,将学生引领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师:风筝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风筝厂去看一

看。(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风筝厂的一个加工车间,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

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问题。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

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才能按时交货?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

“平均每天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好吗?谁会列算式?

生:604-2

师:究竟每天做多少只鹰风筝?你怎么知道的?

2、生独立探究。

师: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困

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

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方法:

用学具操作:

(1)把六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三个十,就是三十。

(2)因为30X2=60,所以60+2=30.

(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明确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多样

化。)

交流各种算法。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析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分别说说理由。

3、师:平均每天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把240看作24个十……

因为40X6=240所以240+6=40

(学生可以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尊重学

生的自主选择。)

师: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以前学过的除法直接用口诀计算,今天学习的除法的被除

数都是整十、几百几十数,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

(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学到的除法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的区别。)

^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对学知识产生兴趣,另外,通过小组学

习,探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增养学生对口算除法的学习意识。

(三,巩固新知:

1、师:小明遇到了一个难题,他要把一些积木,分给几个小组的同学,你

来帮帮他,好吗?

生: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独自做自主练习2。并交流发现。

3.谈话: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今天咱就看看谁投进的篮球多?完成自主练

习3。

4.谈话:你能将表格补充完整吗?完成自主练习4。

■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让学生对除法有新的认识,同

时对知识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达标反馈

一、直接写得数。

304-30=804-2=904-3=420+6=

6304-9=1804-6=1804-2=4504-5=

二、想一想,填一填

(1)45X()=90904-()=45

(2)404-2=()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十,就是

)O

三、连一连

6304-7801204-3

2404-8402704-9

3204-49040X2

2404-6301804-2

四、做一套校服要用3米布,210米布可做多少套校服?

答案

一、140307070306090

、⑴22(2)20220

四、210+3=70(套)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六)布置作业

一、填空。

1、40・2得二个();900・3得三个();210・3得七个

();300+6得5个()。

2、3004-()=604004-()=50

3、6004-3,想:六个百除以3得()个百,也就是()。

4、8104-9,想:()个十除以()得(个十,也就是

()O

5、630+7=(),把630看做六十三个(),63个()除以7得

()个十,也就是()。

二、直接写得数。

404-2=4004-4=4204-7=7204-9=04-130=

2004-5=5404-6=2804-4=1804-9=6404-8=

三、在。里填上“V”、“>”或“=”。

(1)2704-3O90X0⑵804-5O904-5

(3)1004-5O1004-2(4)200X1O2004-1

四、解决问题。

1、王叔叔运560箱水果,用了7次,他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有480节电池,每盒装8节,55个盒子够吗?

3、一辆轿车4小时行驶36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答案:

一、1、20300十十2、583、二2004、81

99905、90十十990

二、20100608004090702080

三、><<

四、1、5604-7=80(箱)

2、4804-8=60(盒)55V60答:不够。

3、3604-4=90(千米)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

604-2=30(只)

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240+6=40(只)

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

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本部分的内容的教学以解

决问题为主线,通过“按时交货”这一大情景,引出问题串,同时形成一定的

知识串,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方法为后

续学习打好基础。

1、创造性使用情景窗,体现计算教学的整体性。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吴亚平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

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

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的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在小学阶段,我们

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数运算的知识结构体系,沟通知识之间的内

在联系。本情景窗中3种风筝的信息,包含了本节课的1个知识点:两、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整体框架,明确

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也明白了什么样的算式可以口

算,这样设计可以充分体现计算教学的整体性,有助于学生梳理框架和思路,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脉络,有效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

2、摆小棒一从表象到抽象,理解算理的重要方法。

摆小棒作为理解算理的一种方式呈现目的是为学生计算方法的运用建立表

象,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算理,让学生进行操作,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

思维的支持,这个支持对于他们理解算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课例题中,60为什么看成6个十,即为什么甩零,30为什么3后面要

填零,这两点都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突破。这里涉及到的两次转换,分别是60看

成6个十(即6捆小棒),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个十(即3捆

小棒),3个十就是30。这里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

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了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3、让习题“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二年级数的组成掌握的不是太好,对于240、120

这样几百几十的数是由几十个十组成的说不清楚,鉴于此,为何不让习题

“动”起来,像是自主练习第一题,还是借助直观图来解决120+3一题,怎样

让直观图发挥最大的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服务于我们呢?这里可以

将100块小方块那幅图让它动起来,10块一条,10块一条的先分开闪一闪,再

合并起来,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120是12个十的道理。

数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风筝的种类

软翅风筝

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布

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

昆虫。鹰、蝴蝶、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螳螂等皆属此类风

筝。为放还有一种可拆装的软翅风筝,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

翅膀,固定骨架,便于折叠,放飞效果逼真,或顶的翅膀一张一弛,保证了风

筝的稳定性。

硬翅风筝

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它的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

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端部向后

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象元宝形。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风筝、花篮、

鸳鸯、喜鹊、鹦鹉等,这种风筝的硬翅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

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

龙型风筝

主要以龙头娱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

板子风筝

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无

凸起结构,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

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

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板子风筝,京津地区也叫拍子风筝,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虫

形,这类风筝一般都拖着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这对起飞有益处。板子风筝

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瓦另”块,方方的一片,南方农村叫它“二百五”,北

方俗称“筝子”,又叫“屁帘儿”。

立体风筝

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

灯、花瓶、火箭等

运动风筝

运动风筝又叫特技风筝,又称双线风筝或复线风筝。一般为三角形、滑翔

伞状、眼镜形。运动风筝在我国是新近兴起的运动项目,与传统风筝不同,运

动风筝不仅有单线的,还有双线的、四线的,可在空中做一些动作。如水平移

动、俯冲、绕八字、转圈等,即用两条或多条拉线控制风筝,双手操控,左

旋、右旋、升降等各种特技动作全靠手腕和手臂的技巧来完成。运动风筝飞行

时速最高可达150公里/小时,既可单人玩也可做团队特技表演,放飞者有驾驭

风的感受。

双线一般分为三种:

1:特技(这种一般是入门起步的可以作所有的几何图形,比如:圆形,方

块,三角,8字,等)

2:芭蕾编队(编队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几只风筝作一些集体动作,这样在特

技的基础上编队风筝走位更为精准,更好控制,速度也是适中不会很快,而且

还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翻滚动作,简单翻滚动作例如:轴翻滚,半翻滚,垂直降

落,突停,悬空等,芭蕾机是编队飞行必选的风筝!特技)

3:花式翻滚(好些人不明白什么叫翻滚,特技风筝一般来说只可以做一些

平面图形,但是翻滚风筝可以通过风筝的失控在规定的手法上来做一些非平面

的动作,就像体操运动员什么侧翻360度啊连续翻720什么的。但Precision

(精确操控)没有芭蕾好)

四线风筝,就一种没有什么种类之分。四线风筝一般也是走平面的几何图

形,但是它可以固定不动,前进,倒退,有点直升飞机的味道。

桶行形风筝

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象宫灯、花瓶、火箭、酒

瓶等皆属此类。

自由类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

“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

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

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资料链接

风筝

风筝,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

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是在竹箧等骨架

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

爱。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

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

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莺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

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

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莺,日暮方

归。”“莺”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

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墨子(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也称公输班),《墨

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

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

三天之久。《书》上说:「公输班制木莺以窥宋城」。最早的风筝并不是以纸

制作,而是木制的。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莺”,

《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莺,乘之以窥宋城”。而以《吕氏春秋•爱

类》记载“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

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

有之乎?'”说明鲁班当时造的是“高云梯”而不是木莺。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

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

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

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

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

《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

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

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

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

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

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

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

欧洲I。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箧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风筝源于春秋时

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相传“墨子为木鹑,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

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

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

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莺,日暮方归。”

“莺”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

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

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

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

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

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

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

的第五大发明”。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

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据

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莺,引线乘风为戏,后于莺首以竹为笛,使

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莺”,能发出声

音的叫“风筝”。

风筝与军事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770-221BC)时期,由

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莺据

《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莺,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

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莺,日:〃公输班制木莺以窥宋城〃。在中国古

代,木莺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

武器。

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政治家、墨家创始人,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莺

〃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

民间传说中最早的风筝是楚汉相争时张良创造出来的,他坐在大鹑子上飞

到项羽军队的上方,在鹑子里唱楚地思乡的民歌,唱得项羽军队“四面楚歌〃,

所谓〃征人一夜尽望乡〃,军无斗志,于是项羽大败。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

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

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骨杆有竹箧、木材及

胶棒。有人设计出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

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日本

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

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余人来放。

5.2两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8-49,两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主

动去探索,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去得到结论,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注意商该

上在哪一个位置上,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经历探

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笔算过程。

2.过程与方法:

从工人领材料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能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口算:

904-3=1604-8=2404-6=204-2=2404-2=

604-2=1404-7=604-6=104-5=804-4=

让学生说一说口算204-2和604-6时是怎样想的。

生:把20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一个十,也就是10。

生:60里面有6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一个十,也是10。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通过复习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

集体交流竖式的写法,唤起学习记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学习

新知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出示信息窗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从信息窗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一组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

生: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1.请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那么算式你

会列吗?

生汇报:634-3=

2.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如果是平均分的问题,我

们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我们把(63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

少)

(1)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想

师:63+3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再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

生1:根据估算:63+3-20,63+3的结果大于20

生2:想乘法算除法口算出的:因为21X3=63,所以634-3=21

生3:因为63表示6个十和3个一,6个十除以3是2个十,3个一除以3

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21

师:在计算除法运算时,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用

竖式计算的方法,也就是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验证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我们手中的小棒,分一分、摆一摆,看结果

究竟是多少?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么写”,即先写什

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尝试着把竖式写出来。

(3)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先展示小棒分法;

然后展示本组的竖式计算的过程。

(4)教师精讲点拨、完善提升

教师先结合学生汇报,及展示的各种竖式的写法和学生一起探讨竖式写法

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然后教师结合分小棒的课件边板书边梳理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我们先

分的6个十那么先算被除数的哪一位?商是几?生: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6,

用6除以3,商是2。

师:商2写在哪里?

生: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写2。

师: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生:商2之所以要写在商的十位上,是因为它表示的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

3份的结果,也就是表示2个十。

师:你说得非常的好,下面又该怎能样计算呢?

生:下面算2乘以3得6,6减6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

0o

师:接下来我们分3个一,我们把被除数个位上的3移下来继续除,3除

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这时教师指名板演完竖式的过程。

师:我们来一起回顾笔算过程,笔算63・3,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

写在哪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要怎么办?商写在哪里?

■将分小棒和列竖式的过程进行对比,其实竖式就是用数字和符号

表示出了分东西的过程。虽然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操作,使学生明确算理,

但笔算时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次除的的商所表示的意义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所

以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要的。在讲解的过程前面,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质

疑,并让学生把自己能计算的部分算出来,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

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巩固新知:

1.计算48+2后引导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先用十位上的4去除以2,商

是2,表示两个十,再用8除以2,8落下来商是4,表示4个十,最后得到结

果24)

2.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让学生对除法有新的认识,同

时对知识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8)达标反馈

一、直接写得数。

644-2=844-4=934-3=55+5=

964-3=864-2=774-7=884-2=

二、竖式计算。

694-3=844-2=

三、按商的位数给除法算式分类。

244-2634-3394-3814-9

一位数两位数

四、48个玩具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答案:

一、3221311132431144

二、2342

三、一位数:814-9354-5724-8564-749・8

两位数24・2634-339・3

四、484-4=12(个)

(五,♦结

师: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六,布置作业

一、直接写得数。

664-3=284-2=994-3=484-4=

75+25=88-11=254-5=40X2=

二、竖式计算。

364-3=554-5=

三、3位同学参加学校口算题比赛成绩如下,把表格补充完整。

姓名小琪小健小然

时间(分)235

做对题道数60150

平均每分钟做题数15

四、解决问题。

1、小李家一星期用电量为77千瓦,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千瓦?

2、东关小学三年级二班一、二小组,为治理空气污染捐款共48元。

(1)平均每个小组捐多少元?

(2)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平均每个同学捐款多少元?

答案:

一、2214331210077580

二、1211

姓名小琪小健小然

时间(分)235

做对题道数3060150

平均每分钟做题数152030

四、1、774-7=11(千瓦)

2、484-2=24(元)244-6=4(元)

■板布设针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634-3=21

21

3)63

6

3

3

0

教学反恐

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反思一下,感觉自己在教学时有些地

方处理的不够好,有些环节进行的还算比较成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八占、、•・

1、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后再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比较失败,学生对自

己已有知识解决的错误的方法印象比较深,在教师教学中很难走出自己的误

区。

2、笔算教学时,我本认为学生学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可能会

将余下的数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然而事与愿违,不是每个学生都

会,在这一步出现的错误不少。这也让我深深地感到,在计算教学时,不仅要

让学生会说算理,还要能用规范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些计算细节,需要老师的

教,我们就要正规地示范给学生看,不一定什么都要学生自己探究。老师要把

握好这个尺寸,当放则放、当收则收,给学生的发展以弹性空间。

3、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适度的量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分

层次地落实。我感觉这也就要求我今后在课堂上要更加注重关注全体,及时了

解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单个辅导,我总结商、乘、

减三步便于记忆,让他们和其他同学的差距缩到最小。

计算内容的教学,是比较枯燥无趣的,我们要尽可能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

游戏活动,如猜一猜、估一估、连一连等,并结合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巩固算理、算法,提高口算和计算能力。

教学去料包

教学资源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

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整数除法运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

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

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故答案为:先从被

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

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

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顺口溜):

高位除起要记住;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

位;除数是姐,余数是妹。

资料链接

陈景润理发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

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

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

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

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

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

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

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

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

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

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

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

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

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

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

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5.3两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十位上有余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9,两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十位上有

余数)。

教学提示:为解决验算有算理问题,需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

题。教师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在操作中发现方法,感

受到算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十位上有余数),

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明确笔算算理,增强探索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

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上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上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每人一套32根小棒(3小捆,2根)、练习本

■教学过程

C-J新课导入:

1.复习铺垫。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风筝加工厂,借助于第一组工人师傅做燕子风筝的

情境,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各位数能整除),你能举一个这

样的除法算式例子吗?(学生代表举例,例如:63+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并讲解笔算过程,

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情境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风筝加工厂,看看又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对以前的知识有一个复习的过程,在课

堂伊始,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感情。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下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按顺序找出:

我们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

做一个蝴蝶风筝用6根竹条,现有75根竹条。

预设问题:

问题一: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风筝?

问题二:75根竹条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解决问题一: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风筝?第

二个问题下节课研究。

1.明确用除法解决问题。

课件完整出示第一个问题:二组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平均每小时做

了多少只风筝?

(1)如何列式:324-2=(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为什么用除法?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要求每小时做了多少只,

就要把32只风筝平均分成2份,所以要用除法。

2.学生尝试计算。

你能算出32+2的商是多少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结果?

预设:学生有可能想到分小棒、利用乘法想除法、列竖式等好方法。

3.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1)借助小棒分一分。(想一想: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为什么这样分)

(2)同位互相交流分法。

(3)试着用竖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

4.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有价值的问题便于后续交流。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分法,感知算理。

师:哪一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

(1)同位两人合作汇报:一人演示,一人解说。

预设学生分法:

先分成捆的:先把2捆平均分成两份,剩下那一捆拆开,和那两根合起来

再去分,最后每份分得16根。

(若出现如下分法:先分这两根,每份一根,再把两捆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一捆,也就是10根,剩下的那一捆拆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最

后,每份是:1+10+5=16(根),教师首先要表示肯定,同时要动员其他学生来评

价这种分法:比较麻烦。)

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对比发现先分成捆的更简单。

(2)课件演示分法,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刚才,你们是这样分的:把32根小棒平均分成

2份,先分哪些?(3捆)3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只能分得几捆呀?(1

捆)剩下这一捆怎么办?(拆开)拆开就把这一个十看作了10个一,与这两个

一合起来变成12个一,12个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几根呀?(6根)。这

样,我们就知道了把3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6根,所以32+2的商是

160

(3)学生闭上眼睛想分小棒的过程。

2.交流竖式,提升方法。

师:你能把我们上面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代表上台边展示边讲解说明。

预设学情:先分整捆的,所以要先算高位,用3个十除以2,得1个十,1

写在十位上,十位上3-2=1,剩下的1再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用12除

以2商6,写在个位上。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质疑: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余下来的“1”

怎么办?

同位讨论交流: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1个十,余下来的1个十,再与

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参与计算。

3.课件动态演示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的结合。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一起看大屏幕,对比一下竖式方法与分小棒的方

法,你一定会发现它们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们把3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先分成捆的,把这3个十平均分成两份,

在竖式里就是用3去除以2,3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1个十,所以在十

位上商1,那么我们第一次分完之后,一共分掉了多少呀?(20),所以IX

2=2,剩余的这1个十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3-2=1)剩下的这个十怎么办?

(拆开)和两个一合起来是12个一,我们就要进行第二次分配了,在竖式中就

要把这个2落下来,用12+2,商几呀?(6)6要商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看看我们第二次一共分掉了多少呀?(12根)所以2X6=12,最后1272=0。

32根小棒全部分完了。

学生一边想分小棒的过程,一边修改自己的竖式。

4.板书竖式,讲解算法。

师:现在请大家帮帮老师一起把我们的竖式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好吗?

324-2,先用十位上的3除以2,商1,1要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一

二得二,3—2=1,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12除以2商6,6要商在个位上,

表示6个一,二六十二,12-12=0o

5.探究如何验算。教师引导:要想知道这个结果对不对应该怎么办?(验

算)如何验算?同位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就像以前我们喜欢用加法来验证减法一样,我们一般选择用乘

法来验证除法。

6.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54-5=90+6=(自主练习第5题中的两题)

先展示错误的情况:鼓励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互相帮助。

再展示正确的竖式:请学生代表讲解计算过程,帮助极少数学困生及时修

改自己的竖式。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师:观察32+2、75+5、904-6这三个算式的计算方法和634-3有什么不

同?学生观察会发现:这节课研究的32+2、75+5、90+6这三个算式在计算

时十位上有余数,而上节课学习的63・3,在计算时,每一位数都能整除。

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十位上有余数)。

2.总结竖式计算方法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计算32+2、75+5、90+6这三个算式的?

在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十位(最高位)开始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

一位的上面。如果十位有余数,就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除法的算法产生兴趣,同时一步跟一步让

学生对验算产生探究意识。

(三)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1)填一填(课本51页自主练习第3题)

交流重点:选择其中1个竖式,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不用计算,你能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吗?(课本51页自主练

习第4题)

954-5844-292+496+3

交流重点:你是怎样判断商是几十多的呢?

(3)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52页自主练习第10题)

交流重点:说一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注意从高位算起,除到哪

一位,要把商写到那一位上,十位上的余数不能丢下。)

2.综合练习

(1)课本51页自主练习第6题。

用96米布做窗帘,每幅窗帘用8米布,这些布可以做多少幅窗帘?

交流重点: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2)课本51页自主练习第9题。

小杰用60元钱买同样味道的饼干,分别可以买多少包?

■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

的除法及验算的算法和算理,同时对知识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

作了铺垫。

(四)达标反馈

一、直接写得数。

204-2=404-2=5404-6=204-5=

504-2=3004-3=1404-7=2704-9=

二、竖式计算。

984-7=874-3=764-4=

三、8棵苹果树摘了96筐苹果,平均每棵树摘多少苹果?

四、4本《西游记》花了92元,一本《西游记》多少钱?

答案:

一、1020904251002030

二、142919

三、964-8=12(筐)

四、924-4=23(元)

(五,♦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十位上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同学们研究

得很认真,小老师们都很棒。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

法的基础,期待着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六)布置作业

一、直接写得数。

424-2=554-5=844-4=394-3=

284-2=694-3=934-3=774-7=

竖式计算。

844-7=984-2=724-6=

连一连。

984-7464-27X2

22+130X2924-4

3004-5424-31204-2

四、解决问题。

1、60个同学分组跳绳,4个同学一组,一共需要分多少个组?

2、四年级4个班共植树76棵,五年级3个班植树75棵。

(1)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

(2)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3、小琪6天看完一本72页的故事书。

(1)平均每天看几页?

(2)照这样计算,8天能看多少页?

(3)如果每天看3页,需要几天看完?

答案:

一、2111211314233111

、124912

四、1、604-4=15(组)2、(1)764-4=19(棵)(2)754-3=25(棵)

3、(1)724-6=12(页)(2)12X8=96(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十位上有余数)

324-2=16(只)

16

2户16

2-2

12

~~o-

教学反思

1、发挥直观模型的作用,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计算教学应发挥直观模型的作用,为竖式提供支撑。以小棒为直观模型,

清楚地呈现除法分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反映除法的算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

想。

2、呈现竖式的生成过程,为理解算理服务。

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结合小棒等分图,明确竖式各部分的意义,理解除

法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褥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大家来回顾一下。

生:学习了除法。

生:都是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

师:通过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算法上有什

么不同?

生:以前学过的除法直接用口诀计算,今天学习的除法的被除数都是整

十、几百几十数,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

师:对,同学们学得很好,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就看里面有几

个十或几个百就可以了。

教学资源

你知道乘法、除法怎样验算吗?

检查乘法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叫做乘法的验算。乘法的验算方法如

下:

(1)用乘法验算。根据乘法交换律,把乘数与被乘数交换位置后再乘一

次,如果计算是正确的,两次乘得的结果应该相同。

(2)用除法验算。把乘得的积除以其中的一个因数,如果计算是正确的,

所得的结果应该等于另一个因数。

检查除法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