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1页
山东威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2页
山东威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3页
山东威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4页
山东威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威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一、常识判断(共15题)1.下列关于威海的地理描述,错误的是()A.威海是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B.威海濒临渤海C.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D.威海别名威海卫,意为威震海疆答案:B。威海濒临黄海,并非渤海。2.下列历史文化名人中,与威海有关的是()A.诸葛亮B.戚继光C.孔子D.孟子答案:B。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今威海蓬莱)人,在威海地区抗击倭寇等有诸多事迹。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人,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孟子是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3.威海市花是()A.桂花B.月季C.菊花D.牡丹花答案:B。威海市花是月季。4.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是()A.威海刘公岛B.青岛C.烟台D.日照答案:A。北洋水师在威海刘公岛诞生并发展。5.下列关于威海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冬季漫长寒冷C.夏季温热多雨D.春秋季节很短答案:C。威海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并不漫长,春秋季节适中。6.威海的传统民俗活动“渔民节”一般在()举行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C。威海渔民节一般在秋季举行,此时渔业丰收,人们借此庆祝。7.威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列哪种海产品不是威海的特色()A.海参B.大闸蟹C.鲍鱼D.对虾答案:B。威海的特色海产品有海参、鲍鱼、对虾等,大闸蟹主要产自淡水区域,如阳澄湖等地,并非威海特色。8.威海市的市树是()A.雪松B.银杏C.法桐D.国槐答案:B。威海市树是银杏。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威海的旅游景点()A.崂山B.成山头C.华夏城D.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答案:A。崂山位于青岛,成山头、华夏城、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都在威海。10.威海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其渔业生产中,养殖产量占比较大的是()A.淡水鱼养殖B.海水贝类养殖C.海水藻类养殖D.淡水虾蟹养殖答案:B。威海作为沿海城市,海水贝类养殖在渔业养殖产量中占比较大,淡水养殖规模相对较小。11.威海在历史上曾被()侵占,后回归祖国。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答案:A。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回归祖国。12.威海国际铁人三项赛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铁人三项赛事之一,铁人三项不包括以下哪个项目()A.游泳B.自行车C.长跑D.帆船答案:D。铁人三项运动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比赛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路长跑三项目按顺序组成。13.威海的海洋文化底蕴深厚,下列关于海洋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海洋文化只与渔业生产有关B.海洋文化包括海洋民俗、海洋艺术等C.海洋文化是威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海洋文化体现了威海人民对海洋的敬畏和利用答案:A。海洋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仅仅与渔业生产有关,还包括海洋民俗、海洋艺术、航海文化等多个方面。14.威海的海洋科技力量不断增强,以下哪个机构主要从事海洋科研工作()A.威海职业学院B.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威海研究中心C.威海市群众艺术馆D.威海市图书馆答案:B。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威海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海洋科研工作,威海职业学院是职业教育机构,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和威海市图书馆分别侧重于群众文化活动和图书借阅等服务。15.威海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A.建设湿地公园B.过度开发海岸线进行房地产建设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D.加强海洋生态修复答案:B。过度开发海岸线进行房地产建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生态系统,不利于生态保护;建设湿地公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海洋生态修复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16.威海的海岸线风景如画,每一处海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情____大海的馈赠,感受海风的轻抚。A.享受B.享用C.受用D.消受答案:A。“享受”指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大海的馈赠”搭配恰当;“享用”一般用于享用具体的事物,如美食等;“受用”侧重于得到益处;“消受”多用于否定,如“消受不起”。17.威海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各种旅游项目____,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A.琳琅满目B.目不暇接C.丰富多彩D.五花八门答案:C。“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可用于形容旅游项目;“琳琅满目”主要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一般用于形容商品等;“目不暇接”强调东西多,看不过来;“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略带贬义。18.尽管威海冬季气候较为寒冷,但依然有不少游客____这里的冰雪风光,纷纷前来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A.向往B.憧憬C.神往D.垂涎答案:C。“神往”指心里向往,更强调内心的渴望和向往之情,用于形容游客对威海冰雪风光的向往更合适;“向往”和“憧憬”语义相对较宽泛;“垂涎”一般用于对美食等的渴望,带有贬义。19.威海的渔民们世世代代____着海洋,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勤劳的双手,在大海中收获着生活的希望。A.依赖B.依靠C.依存D.依附答案:B。“依靠”有凭借、指望的意思,“依靠海洋”表示渔民以海洋为生活的依托;“依赖”有过度依靠的意思,带有一定贬义;“依存”强调相互依存的关系;“依附”有附着、从属的意思。20.威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____地矗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展现出城市的蓬勃发展。A.鳞次栉比B.星罗棋布C.错落有致D.密密麻麻答案:A。“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符合高楼大厦矗立的状态;“星罗棋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错落有致”强调事物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密密麻麻”侧重于形容又多又密。21.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威海之旅,使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威海的空气质量优良,是因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环保措施的结果。C.我们要积极响应“保护海洋环境”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为海洋生态保护贡献力量。D.威海的海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也很便宜,深受游客们所喜爱。答案:C。A项,“通过……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是因为……的结果”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结果”;D项,“深受……所喜爱”句式杂糅,可删去“所”。2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威海的海洋公园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之一。②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观赏到各种珍稀的海洋生物。③公园内设有多个展馆和表演区域。④它不仅展示了海洋的美丽与神奇,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体验。⑤同时,还有精彩的海豚、海狮表演。A.①③②⑤④B.①④③②⑤C.③①②⑤④D.③②⑤①④答案:A。①句引出威海的海洋公园这一话题,应为首句;③句介绍公园内的设施,承接①句;②句说明在公园内可以观赏到海洋生物,是对③句中展馆的进一步说明;⑤句“同时”表示并列,介绍公园内的表演;④句总结公园的作用,应在最后。所以排序为①③②⑤④。2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威海(wēi)澎湃(pài)捕捞(pǔ)岛屿(yǔ)B.湛蓝(zhàn)海鸥(ōu)礁石(jiāo)海参(shēn)C.纤细(qiān)摇曳(yè)静谧(mì)沙滩(tān)D.给予(gěi)富饶(ráo)海滨(bīn)巡逻(luó)答案:B。A项,“捕捞”的“捕”应读“bǔ”;C项,“纤细”的“纤”应读“xiān”;D项,“给予”的“给”应读“jǐ”。2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威海的大海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答案:A。句子将“大海”比作“巨大的蓝色绸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威协游览海鸥鱼船B.观查富饶挺拔海宾C.融化欣赏脑袋严实D.梢微膝盖花坛药才答案:C。A项,“威协”应写作“威胁”,“鱼船”应写作“渔船”;B项,“观查”应写作“观察”,“海宾”应写作“海滨”;D项,“梢微”应写作“稍微”,“药才”应写作“药材”。2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威海的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古老的海洋文化,又有近代的爱国文化。刘公岛作为北洋水师的诞生地,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岛上的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A.威海的海洋文化B.威海的爱国文化C.威海的文化底蕴及刘公岛的历史意义D.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陈列答案:C。文段开篇指出威海文化底蕴深厚,包含海洋文化和爱国文化,接着重点介绍了刘公岛作为北洋水师诞生地及岛上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情况,体现了刘公岛的历史意义,所以主要介绍了威海的文化底蕴及刘公岛的历史意义。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威海的海滩上,游客们熙熙攘攘,尽情享受着阳光和沙滩。B.这座古老的灯塔在大海中屹立不倒,守护着威海的海岸线。C.威海的海鲜市场热闹非凡,各种海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D.他在威海的旅游中走马观花,对每一个景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答案:D。“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与“深入的研究”矛盾,使用不恰当。2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威海的秋天是迷人的,____,金黄的树叶在微风中飘落,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A.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絮B.大海波涛汹涌,浪花飞溅C.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D.公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答案:A。根据后文“金黄的树叶在微风中飘落”可知,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A项“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絮”描绘了秋天晴朗的天空,与后文衔接自然;B项“大海波涛汹涌”与树叶飘落的场景不搭;C项“树木郁郁葱葱”是夏天的景象;D项“花朵竞相开放”一般是春天或夏天的景象。2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威海的海洋资源丰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A.“丰富”表示海洋资源的数量多、种类全。B.“支撑”在这里是指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持、保障的作用。C.“当地”指的是威海市。D.“有力”形容海洋资源的力量很大。答案:D。“有力”在这里形容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持是强大的、有效的,并非形容海洋资源本身的力量大。30.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他在威海的海边钓鱼,一条大鱼上钩了。B.我看见他很高兴。C.两个学校的老师来威海交流学习。D.张华和李明的爸爸去威海出差了。答案:A。B项,“我看见他很高兴”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他,我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他很高兴”;C项,“两个学校的老师”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来自两所不同学校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学校的两位老师”;D项,“张华和李明的爸爸”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张华的爸爸和李明的爸爸”,也可以理解为“张华和李明共同的爸爸”。三、判断推理(共15题)31.所有威海人都是山东人,有的山东人喜欢吃海鲜,所以有的威海人喜欢吃海鲜。这个推理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答案:B。虽然所有威海人都是山东人,且有的山东人喜欢吃海鲜,但不能直接从“有的山东人喜欢吃海鲜”推出“有的威海人喜欢吃海鲜”,因为不确定这部分喜欢吃海鲜的山东人是否是威海人。32.以下是关于威海旅游景点的一些陈述:①如果去了成山头,就不去华夏城;②去了华夏城或者去了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③没去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A.去了成山头B.去了华夏城C.没去成山头D.没去华夏城答案:B。由③可知没去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结合②“华夏城或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根据“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去了华夏城;“去了华夏城”是对①“成山头→¬华夏城”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没去成山头。所以确定去了华夏城。33.类比推理:威海:山东A.珠海:广东B.三亚:广西C.大连:河北D.厦门:福建答案:A。威海是山东的一个地级市,珠海是广东的一个地级市;三亚是海南的地级市,大连是辽宁的地级市,厦门是福建的副省级城市且计划单列市,虽然厦门和福建也是所属关系,但从城市级别和逻辑关系的一致性上,A项更合适。34.有四个人对威海的四个旅游景点的受欢迎程度进行排名:甲说:成山头>华夏城;乙说: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刘公岛;丙说:成山头>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丁说:刘公岛>华夏城。如果四个人的说法都正确,那么以下哪个景点最受欢迎?()A.成山头B.华夏城C.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D.刘公岛答案:A。由丙“成山头>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乙“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刘公岛”可得成山头>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刘公岛;再结合丁“刘公岛>华夏城”,可得成山头>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刘公岛>华夏城,所以最受欢迎的是成山头。35.以下哪项与“威海的海鲜很新鲜,所以威海的海鲜很好吃”的逻辑错误类似?()A.小李很聪明,所以小李学习成绩一定好B.这辆车颜色很漂亮,所以这辆车性能一定好C.这个苹果很大,所以这个苹果一定很甜D.以上都类似答案:D。题干中仅根据海鲜新鲜就得出海鲜好吃,是不合理地将新鲜这一属性直接关联到好吃这一属性。A项仅根据聪明就得出学习成绩好;B项仅根据车颜色漂亮就得出车性能好;C项仅根据苹果大就得出苹果甜,都犯了类似的逻辑错误,即不合理地将一个属性直接关联到另一个属性。36.对于威海的旅游发展,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加大对传统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能吸引更多游客。观点二:开发新的旅游项目,能吸引更多游客。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两种观点?()A.威海的游客数量近年来一直在下降B.很多游客来威海是因为喜欢威海的自然风光,而不是传统景点或新旅游项目C.传统景点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新旅游项目的开发也有风险D.威海已经有很多传统景点和新旅游项目,但游客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答案:B。A项游客数量下降不能说明是传统景点和新旅游项目的问题;C项资金和风险问题与能否吸引游客无关;D项有很多项目但游客没明显增加,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两种方式不能吸引游客;B项指出游客来威海是因为自然风光,而不是传统景点或新旅游项目,直接削弱了两种观点中吸引游客的原因。37.以下推理形式与“如果威海下雪,那么路面会结冰。路面没有结冰,所以威海没有下雪”相同的是()A.如果今天是周末,那么商场人会很多。商场人不多,所以今天不是周末B.如果小明生病了,那么他会请假。小明没请假,所以小明没生病C.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偶数。这个数不是偶数,所以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D.以上都相同答案:D。题干的推理形式是“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的逻辑结构。A项、B项、C项的推理形式都与题干一致,都是根据“如果……那么……”的逻辑关系,先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再通过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38.某旅游公司对游客进行调查,发现去威海旅游的游客中,年轻人占60%,中年人占30%,老年人占10%。由此可以推出()A.年轻人更喜欢去威海旅游B.去威海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年轻人C.中年人对威海旅游的兴趣不如年轻人D.老年人不喜欢去威海旅游答案:B。从游客的年龄占比来看,年轻人占比最高,为60%,所以可以推出去威海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年轻人;A项不能仅根据占比就得出年轻人更喜欢去威海旅游,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C项同理,不能仅从占比判断兴趣程度;D项不能因为占比低就说老年人不喜欢去威海旅游。39.以下是关于威海美食的一些判断:①如果吃了威海的鲅鱼饺子,就会品尝到鲜美的味道;②吃了威海的海菜包子,也会品尝到鲜美的味道;③有人品尝到了鲜美的味道。以下哪项能确定为真?()A.这个人吃了鲅鱼饺子B.这个人吃了海菜包子C.这个人要么吃了鲅鱼饺子,要么吃了海菜包子D.以上都不能确定答案:D。虽然知道吃鲅鱼饺子或海菜包子会品尝到鲜美味道,且有人品尝到了鲜美味道,但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是因为吃了鲅鱼饺子或者海菜包子才尝到鲜美味道,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所以以上选项都不能确定。40.甲乙丙丁四人讨论威海的旅游景点:甲说:成山头是最美的景点。乙说:不是,华夏城才是最美的。丙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才是最美的。丁说:我觉得他们三个景点都很美。如果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最美的景点是()A.成山头B.华夏城C.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D.无法确定答案:D。甲、乙、丙三人的说法相互矛盾,但丁说三个景点都美,所以无法根据“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来确定最美的景点。41.以下哪个选项与“威海:旅游胜地”逻辑关系一致()A.北京:首都B.青岛:啤酒城C.杭州:人间天堂D.以上都是答案:D。威海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青岛有啤酒城的美誉,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它们都体现了城市与对应特色称谓的逻辑关系。42.有一个关于威海旅游的规则:如果游客购买了旅游套票,那么可以参观多个景点。某游客参观了多个景点,所以该游客一定购买了旅游套票。这个推理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答案:B。“购买旅游套票→参观多个景点”,游客参观了多个景点是对后件的肯定,根据逻辑推理,肯后不能得出必然结论,所以不能确定该游客一定购买了旅游套票。43.以下对威海旅游宣传语“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威海是世界上最好的旅游地B.威海的旅游资源在众多地方中具有独特优势C.其他地方都没有威海好D.只有威海值得去旅游答案:B。“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强调的是威海在众多旅游地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并不是说威海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威海或者只有威海值得去旅游,这种表述过于绝对。44.某旅行社推出了两条威海旅游线路:线路A和线路B。选择线路A的游客中有70%对旅游体验满意,选择线路B的游客中有80%对旅游体验满意。所以线路B比线路A更好。这个结论的得出需要补充以下哪项前提?()A.两条线路的价格相同B.两条线路的游客数量相同C.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是衡量线路好坏的主要标准D.两条线路的旅游景点数量相同答案:C。要得出线路B比线路A更好的结论,需要一个衡量线路好坏的标准,而题干中仅给出了游客对两条线路的满意度,所以需要补充“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是衡量线路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一前提。45.以下关于威海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去威海旅游,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海景B.威海的旅游旺季一定人很多C.去威海旅游,可能会遇到各种天气情况D.威海的所有旅游景点都适合所有年龄段的游客答案:C。去威海旅游不一定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海景,可能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旅游旺季人多也不是绝对的;威海的旅游景点也不是都适合所有年龄段的游客;而威海地处自然环境中,去旅游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天气情况。四、资料分析(共15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50题。2023年威海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国内游客人数为4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580亿元;入境游客人数为20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为20亿元。46.2022年威海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约为()万人次。A.4545.45B.4600C.4700D.4800答案:A。已知2023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设2022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x万人次,则可列方程:$x(1+10\%)=5000$,解得$x=\frac{5000}{1+10\%}\approx4545.45$万人次。47.2023年国内游客人数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比重为()A.92%B.94%C.96%D.98%答案:C。2023年国内游客人数为4800万人次,接待游客总人数为5000万人次,所以比重为$\frac{4800}{5000}\times100\%=96\%$。48.2023年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A.3%B.3.33%C.4%D.4.5%答案:B。2023年入境旅游收入为20亿元,旅游总收入为600亿元,比重为$\frac{20}{600}\times100\%\approx3.33\%$。49.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11%,则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约为()亿元。A.522.52B.530C.540D.550答案:A。设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为y亿元,已知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为580亿元,同比增长11%,则可列方程:$y(1+11\%)=580$,解得$y=\frac{580}{1+11\%}\approx522.52$亿元。5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入境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一定大于10%B.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入境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C.2023年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高于入境游客人均旅游消费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D。A项,题干未给出入境游客人数的同比增长情况,无法确定;B项,题干未给出入境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无法比较;C项,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为$\frac{580}{4800}\approx0.12$亿元/万人次,入境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为$\frac{20}{200}=0.1$亿元/万人次,但这里单位换算后实际意义需结合实际情况,且数据计算简单比较不准确,不能得出该结论。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155题。威海市某区2023年各季度旅游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季度|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率||||||第一季度|10|15%||第二季度|15|20%||第三季度|20|25%||第四季度|12|10%|51.2022年第一季度该地区旅游收入约为()亿元。A.8.69B.9C.9.5D.10答案:A。设2022年第一季度旅游收入为z亿元,已知2023年第一季度旅游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15%,则可列方程:$z(1+15\%)=10$,解得$z=\frac{10}{1+15\%}\approx8.69$亿元。52.2023年四个季度中,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最多的是()A.第一季度B.第二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答案:C。第一季度增长额为$10\frac{10}{1+15\%}\approx108.69=1.31$亿元;第二季度增长额为$15\frac{15}{1+20\%}=1512.5=2.5$亿元;第三季度增长额为$20\frac{20}{1+25\%}=2016=4$亿元;第四季度增长额为$12\frac{12}{1+10\%}\approx1210.91=1.09$亿元。所以增长最多的是第三季度。53.2023年该地区全年旅游收入为()亿元。A.57B.58C.59D.60答案:A。将四个季度旅游收入相加:$10+15+20+12=57$亿元。54.2023年第二季度旅游收入比第一季度增长了()A.30%B.40%C.50%D.60%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