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广东省广州重点大学附中202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文中描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B.《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山泉水是纯净物B.过滤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淡水却很少D.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红磷的目的是反应消耗O2,生成固态物质,装置压强变小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的光、白色的烟雾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稀有气体4.铷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达每2000万年误差1秒,广泛用于全球导航系统上。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m=37,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gC.铷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D.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5.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 点燃 B.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宏观与微观:CO和CO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以下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选项单质氧化物碱盐混合物A黄铜冰水消石灰Na2SO4稀硫酸BO2P2O5火碱NH4Cl波尔多液CC60SO3纯碱粗盐生理盐水DHe过氧化氢石灰浆胆矾大理石A.A B.B C.C D.D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C点燃某种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向石灰水中滴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两者不反应A.A B.B C.C D.D8.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23×12+6+3×16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该物质有12个原子9.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A.化学与能源:氢气、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化学与安全: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C.化学与生产: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D.化学与生活:洗涤剂去除油污与汽油去除油污,二者原理不同10.下列实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u粉中的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分离KCl和KMnO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C鉴别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D检验CO2中的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A.A B.B C.C D.D11.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O2 B.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C.乙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12.自行车轮胎打气后,会迅速鼓起来。对此现象从微观角度描述,正确的是()A.轮胎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变多了 B.轮胎内的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轮胎内的气体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轮胎内的气体分子大小发生变化13.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固体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NaCl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204020406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根据上述数据,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④ 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14.向图1装置烧瓶内注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分别剪取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 B.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C.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 D.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化学性质最活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15.绿矾(FeSO4⋅7(1)鉴别。绿矾和胆矾的固体以及溶液,从外观来看都不易区别。请选择能鉴别出这两种溶液的试剂____(填字母序号)。A.铁丝 B.硫酸 C.铜丝 D.氢氧化钠(2)用途。绿矾和胆矾都可以用来制取“矾油”,即硫酸。《图经本草》中描述了加热绿矾制取稀硫酸的过程:取此一物(绿矾),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ΔX+14(3)转化。北宋曾大规模进行湿法炼铜和硫酸,其流程如下。
①该流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步骤是。(填写“Ⅰ、Ⅱ、Ⅲ、Ⅳ”)②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用于加热装置,请解释该装置提高温度的原理。③根据FeSO4⋅7H2O溶解度曲线(如图)16.已知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查阅资料,镍的化合物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iONi(OH)2NiCl2NiSO4NiCO3Ni(NO3)2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可溶于水的绿色溶液易溶于水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易溶于水(1)向氢氧化镍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现象为。(2)根据本题镍元素的信息,下列预测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C.氯化镍中的氯化锌可用铜粉除去 D.NiCO3+2HCl=NiCl2+H2O+CO2↑(3)设计NiO转化为Ni(OH)2的一种方案 。(依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7.某制碱工厂以海水中提取的粗盐水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粗盐水主要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1)流程Ⅰ中,依次加入三种试剂,其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过滤1后的溶液中阴离子成分,固体的成分(填化学符号)。(2)流程Ⅱ通过氨化、碳酸化后得到的碳酸氢铵,与过滤1后溶液的主要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3)流程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若向滤液NH4Cl中加入熟石灰,可获得一种该流程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5)求算粗盐水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需要的数据组合是____。(填字母序号)A.纯碱的质量 B.加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C.加入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 D.加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E.过滤1得到的固体加酸充分溶解后剩下固体的质量 F.粗盐水的质量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8.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串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25mL的稀盐酸,并记录收集到100mL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如表是实验的记录:编号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加入稀盐酸体积时间①粗颗粒20℃725133②粗颗粒20℃W25126③粗颗粒35℃7256l④细颗粒20℃142579(1)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对实验速率的影响,则W=。(2)影响上述实验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分析数据可知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从图1A−D装置中选出最适宜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写出该反应方程式。(4)实验小组使用排水法收集定量的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请补充完善该实验设计图片。集气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19.某学校为开展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1)配制100g质量分数9.①计算:需要98%浓硫酸mL,水90mL。(保留一位小数)(浓硫酸密度1.84g②量取:除图外,还需要的仪器是。③溶解:如图量筒中的液体是,玻璃棒搅拌的目的。(2)制备氢气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3)对废液样品进行探究制备H2配制的稀硫酸全部用完。现向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10%①结合图示,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②废液中溶质有(填化学式),其中A点数据应该是g。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O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大家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5)【进行实验】为了验证想,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小组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猜想一正确【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6)【评价与反思】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7)方案一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A.Mg B.Fe2O3 C.CaCl2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该诗句描述过程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过程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该诗句描述的是野草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硫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硫,汞俗称水银,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分析。2.【答案】C【解析】【解答】A、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山泉水仍然含有可溶性离子,属于混合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水在通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是化学变化,在反应中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知识分析;
B、根据过滤时玻璃棒作用分析;
C、根据地球水资源中淡水含量分析;
D、根据电解水实验、分子概念分析。3.【答案】A【解析】【解答】A、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固体,消耗氧气,故集气瓶内压强变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或木炭,硫或木炭燃烧生成气体,装置中气压不变,装置中液面不会上升,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能够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证明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知识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且硫或木炭燃烧生成物为气体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知识分析。4.【答案】D【解析】【解答】A、由左图可知,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右图为铷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以图中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m=3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85-37=48,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单位不是“g”,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铷元素的名称可知,“铷”偏旁为金字旁,故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知识、及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分析;
D、根据元素分类知识分析。5.【答案】C【解析】【解答】A、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后: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而反应前,有4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C符合题意;
D、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气体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还需证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反应生成盐和水纪念性分析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6.【答案】B【解析】【解答】A、黄铜是铜锌合金,里面含有铜、锌两种金属,是混合物,不属于单质,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五氧化二磷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属于碱,硫酸钠由金属离子、硫酸根构成,属于盐类,波尔多液中含有水、硫酸铜、氢氧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属于盐类,粗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其他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悬浊液称为石灰乳,里面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盐、碱定义分析。7.【答案】C【解析】【解答】A、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并不能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燃烧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水中含有氢、氧元素,二氧化碳含有碳、氧元素,故该气体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硝酸属于酸类,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硝酸钙和水,故看不到现象,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啊为:C。
【分析】A、根据氮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性质分析;
B、探究碳酸氢盐和盐酸反应知识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知识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和硝酸钙溶于水知识分析。8.【答案】B【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C3H6O3可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23×12+1×6+16×3×100%,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2):(1×6):(16×3)=6:1:8,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该物质分子含有12个原子,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式意义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计算方法分析;9.【答案】B【解析】【解答】A、氢气可由水通电产生,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氢气、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腐蚀性太强,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二者原理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沼气产生原理知识分析;
B、根据浓硫酸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防治水体污染知识分析;
D、根据洗涤剂乳化、汽油溶解油污知识分析。10.【答案】C【解析】【解答】A、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u也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A不符合题意;
B、KCl和KMnO44固体在水中均易溶解,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不能分离KCl和KMnO4,故B不符合题意;
C、将CO2和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无此现象,故C符合题意;
D、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因此,不能区分CO2和HC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铜和碳粉均可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KCl和KMnO4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D【解析】【解答】A、一个灰色小球表示碳原子,一个白色小球表示氧原子,一个甲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甲的化学式为NO2,故A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反应后: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因此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则丙(N2)和丁(CO2)的质量比为:14×212+16×2=711,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的化学式为CO,乙得到氧变成CO2,则乙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C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反应后: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则1分子甲和1分子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分子丙和1分子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丙与丁的质量之比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进行分析解答;12.【答案】A【解析】【解答】A、自行车轮胎打气,是将空气打入轮胎内,故轮胎内气体增多,气体分子也增多,故轮胎故起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开始轮胎内气体压强小,打入气体后轮胎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会变小,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打气前后轮胎内都是空气,故分子种类不变,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打气前后轮胎内都是空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分子大小不变,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特性分子间有间隔、物理变化过程分子种类、大小不变知识分析。13.【答案】C【解析】【解答】A、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则①中20氯化钠溶解完,④中40g硝酸钠溶解完,故溶质质量:①<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则②中40氯化钠只能溶解36g,溶液质量为136g,④中40g硝酸钠溶解完,溶液质量为140g,故溶液质量:②<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则①中20氯化钠溶解完,溶液质量为120g,③中20g硝酸钠溶解完,溶液质量为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故溶质质量分数:①=③,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20℃时,NaNO3的溶解度为88g,⑤中60g硝酸钠完全溶解,故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0g:100g=3: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溶质定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溶液定义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知识分析;
D、根据溶质、溶剂定义分析。14.【答案】D【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锌反应瓶内压强随时间均匀增大,说明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镁反应瓶内压强达到最大值用时最短,故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铁反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说明铁反应较慢产生的氢气少,铜对应曲线瓶内压强不变,说明铜不反应,没有产生氢气,瓶内压强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金属镁达到最大压强用时最短,说明镁化学性质最活泼,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说明铝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但铝不是最活泼金属,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金属活动性分析。15.【答案】(1)A;D(2)Fe(3)Ⅱ;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60;降温结晶【解析】【解答】(1)A、铁丝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且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因硫酸亚铁不与铁丝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硫酸均不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丝均不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铁可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而氢氧化钠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2个铁原子、2个硫原子、22个氧原子、28个氢原子,反应后:0个铁原子、2个硫原子、19个氧原子、28个氢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Fe2O3;反应物中有硫酸生成,因硫酸可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故不能使用铁板;
故答案为:Fe2O3;不能使用铁板,因为反应生成了硫酸,铁会与硫酸发生反应;
(3)①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步骤Ⅱ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该流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步骤是Ⅱ;
②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用于加热装置,故该装置提高温度的原理是: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
③从绿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绿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温度达到60℃时,溶解度最大,故将溶液升温至60℃,蒸发浓缩,然后迅速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①Ⅱ;
②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
③60;降温结晶。
【分析】(1)根据绿矾和胆矾溶于水形成硫酸亚铁溶于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16.【答案】(1)溶液变为绿色(2)A;B;D(3)NiO+H2【解析】【解答】(1)氢氧化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水,氯化镍为可溶于水的绿色溶液,故向氢氧化镍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2)A、镍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则镍比铜活泼,则镍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B、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镍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说明镍、锌金属活动性比铜活泼,故氯化镍中的氯化锌不可用铜粉除去,不符合题意;
D、碳酸盐和盐酸能反,故碳酸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水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3)氧化镍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iO+H2SO4=NiSO4+H2O,硫酸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镍和硫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NiSO4=Ni(OH)2↓+Na2SO4。
【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定义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酸和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反应知识分析;
(3)根据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反应知识分析。17.【答案】(1)去除溶液中的氯化钡和氯化钙;Cl-、OH-、CO32−;BaCO3、CaCO3、Mg(OH)(2)NaCl+NH4HCO3=NH4Cl+NaHCO3↓(3)2NaHC(4)氨气/NH3(5)A;B;C;F【解析】【解答】(1)碳酸钠能和氯化钡、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钙沉淀,故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去除溶液中的氯化钡和氯化钙;
过滤1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故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Cl-、OH-、CO32-;
(2)过滤1后溶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NH4HCO3=NH4Cl+NaHCO3↓;
(3)流程Ⅲ是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4)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水、氯化钙,故可获得一种该流程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氨气;
(5)要求算粗盐水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知道粗盐水质量,粗盐水中氯化钠质量,氯化钠中钠元素最终全部转移到碳酸钠中钠元素,故碳酸钠质量要知道,因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增加了氯化钠质量,故需要知道质量,最终用碳酸钠中钠元素质量计算氯化钠质量,在减去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即可知道粗盐水中氯化钠质量;
故答案为:ABCF。
【分析】(1)根据盐、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定义、化学方程式书写知识分析;
(3)根据流程图示信息、化学方程式书写知识分析;
(4)根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流程图示信息分析;
(5)根据流程信息图示、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分析。18.【答案】(1)14.5%(2)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实验温度(3)B;CaC(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解析】【解答】(1)实验②和④颗粒大小不同,因此,其他变量需相同,故W=14.5%;
故答案为:14.5%;
(2)从表中可知,影响实验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分析数据可知实验温度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
故答案为: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实验温度;
(3)从图1A-D装置中可知,装置B中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许昌市2025届初三入学调研语文试题(2)试卷含解析
- 大学国防安全教育
-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 汽车配件行业年度工作总结
- 2025年中国泵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压克力吊灯配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DB3301T 0477.2-2024杭帮菜 第2部分:东坡肉
- 监理费合同补充协议
-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行政人员及教师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30中国竹纤维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委托外包催收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涂装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解读
- 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经济、金融、会计)模拟试卷14
- 心理韧性在咨询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2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九年级一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