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记者:南帆老师,现在的文学研究者都喜欢讲西方的理论,您从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南帆:从哪里开始讲,我当然是有考虑的。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经担任过语文教师。从他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中学散文的教学相当注意文字的疏通、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提炼和概括。当然,对于散文阅读能力乃至通常意义上语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这意味着对散文作品的精读。但我想补充的是,文字疏通或者文章结构分析不能破坏散文的整体感,不要使散文的分析成为散文的肢解,从而无形中把作品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中国诗词传统中有一个强大的观念,就是破除字句的雕琢,追求作品的整体气韵。“气“是一个模糊而又复杂的观念,可以大体理解为,来自生命的内在冲动。如果诗人有一等的胸怀,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个别字眼,自然会写出好句子来。当然,这种观念也并没有取缔诗人的炼字炼句,而是形成了一种曲折的美学追求;诗人仍然在炼字炼句,但是“炼”的结果就是使人察觉不到“炼”的痕迹,这就是古代批评家所说的“极炼如不炼”。记者:“气”,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重视的问题。“文如其人”就是这种对“气”的追求吧?南帆:在古人看来,诗文的格调源于心胸、气质,体现一个人的神采、襟怀、气象。曹丕说:“文以气为主。”这是一个可以体会而难以实证分析的命题。他认为散文背后的“气”具有巨大的力量气。真气饱满,内心充沛,言语自然滔滔不绝。只有内心贫乏的人才在那里搜索枯肠,字雕句琢。语言、气韵、内心三者之间构成了互相呼应的关系。这一切显示为散文的气势,也显示为人的气势。散文是生命本身,是人格追求的象征。记者:您在讲座中讲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内容,您推崇他的旷达。这是一种人生气度,是一种胸襟,很好理解。可是您也提到了鲁迅,捉到鲁迅的犀利、尖刻和决不饶恕也是一种情怀,请您再详细谈谈您的看法。南帆:许多人十分喜爱苏东坡,我也是。作为一个天才式的作家,他的旷达从容不迫地表现在散文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度。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他与各种人生姿态对话,文字背后有一种超越庸常世俗人生而独步于宇宙天地之间的大自在。当然,并不是只有旷达、超然、从容不迫才算胸襟情怀,激烈也是情怀,尖刻也是情怀,决不饶恕也是情怀——只要这一切在相当的高度上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一些人认为鲁迅有些刻薄,爱和别人争吵,斤斤计较。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并非全无依椐。但是,在当年那个历史阶段,就是要有鲁迅这么一种人。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摘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鲁迅的这种性格在散文、杂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他的文字风格与这种性格丝丝入扣。鲁迅作品中最深刻的那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可能读不太懂,但了解了那段历史,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感,他的愤世之言自然听得懂,并且依然让我们痛彻心扉。记者:嗯,深刻的历史感,而不是肤浅的历史知识。您刚才在讲座里讲到,我们读到的大部分散文都十分“平庸”,能具体解释一下吗?南帆:因为我在这些散文里看不到胸襟和情怀。多数作家的灵感只能支撑一个局部,或者支撑一两篇。就这些局部片段而言,这些作家不会比托尔斯泰或者巴尔扎克差多少。巴尔扎克的有些局部甚至相当笨拙,但是,回到作品的整体,伟大的作家拥有强大的追求,有大胸襟、大情怀,他们把整个世界装在心里,而不是考虑琐碎的事情。这就是文字背后的灵魂。字、词、句以及文章的精巧结构都很重要,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表现散文中最深刻的内容,如同一个人的服装不足以表现灵魂一样。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要提到罗兰·巴特。他的随笔保存了许多生活表象,同时又有精彩的思想,二者自然熔于一炉。这些思想不是藏匿在厚厚的概念围墙后面,而是直接体现为对世界的“看”。罗兰·巴特对生活有那么多的看法,简直令人惊异。另外,他擅长调遣文字,文辞精妙机智,精确度和分寸感都远胜于许多作家。总之,一个活跃的思想进入了世界。这个思想从未被生活表象淹没、覆盖,而是如同锥子般穿出来,刺痛了人们。我曾经说过,散文如同一柄称手的快刀,散文写作具有一种直击的快感。文学比生活强烈,甚至喻示了平庸的不可忍受。那些鸡毛蒜皮式的散文显示不出冲出生活的力量,而巴特的思想把生活震出一条条裂纹,暴露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各种支架。记者:我明白了,要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学与生活比任何时候都要接近”,才会比较到位。南帆:有几句话大体可以代表我对散文的理解:“经天纬地,纵论历史;品茶赏奇书,煮酒论英雄;叙家常,谈风月,念旧情——总之,散文总是一副从容不迫的神情。一路溜达下来,遇到可圈可点之处,随时随地驻足而观。相对地说,散文最不屑于循规蹈矩。戏剧或者小说的情节紧张、严谨,第一幕挂在墙上的枪最后一幕肯定要打响;诗高悬于日常生活之上,斟酌推敲丝毫不能苟且;论文如同马拉松长跑,一个无懈可击的结论是必须冲剌的终点。只有散文怡然自得,神闲气定,行于所当行,兴尽辄止。这就是散步的乐。(摘编自《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南帆教授访谈》,记者为《语文学习》记者徐泽春;南帆,曾任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帆肯定了散文精读训练对提高语文水平的作用,但同时也指出对散文的分析是不能破坏其整体B.南帆认为诗人的炼字炼句与其上乘的胸怀难以共存,若有一等的胸怀,创作出绝妙的诗句是水到渠成之事。C.在南帆看来,苏东坡的旷达与鲁迅的激烈都是情怀,他们的作品与世界建立了联系,反映了生活、社会与人生。D.南帆认为如果作家的灵感不足以支撑整部作品,缺乏追求,即使个别片段能够比肩名家,其作品仍是平庸的。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同于其他文学研究者,南帆之所以选择从中国古代文论入手,是为了解决中学散文教学只追求字句精读这一问题。B.南帆引用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文论,是为了阐明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襟怀和气象的散文具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C.南帆认为散文不应描写日常生活,因为这种散文缺乏力量,他推尝像罗兰·巴特那样暴露生活背后精神的散文。D.本文的记者作为访谈行为的发起者,关注南帆的散文研究,并能由其问答的内容引导南帆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散文重视‘气’”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D.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4.请简要梳理文本中南帆教授关于散文阅读和写作的主要观点。(4分)5.结合南帆教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评析下列《记念刘和珍君》的选段。(6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枧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敢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废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辅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落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往后面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不过他,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时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略有删改)文本二: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课文《荷花淀》选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掌柜在第一次访问时“多给了肉”,是因为“我”称赞肉干净是对他自身价值的认可;文本二中妇女们跳水是误以为敌人来袭,后又扒船观察则是为确认安全。B.文本一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为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C.两则文本的女性形象形成互补:文本一以妻子的市侩言行,全然瓦解战士的英雄形象,文本二以妻子们支持丈夫的行为,来强化战士的英雄形象。D.文本一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叙事灵活自由;文本二按照“摇船-遇袭-伏击”的顺序叙事,突出战斗的突发性与戏剧张力。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采用限制性视角叙事,通过“我”的所见所感逐步揭示伤残军人的心理创伤;文本二则用全知视角很客观地展现伏击战的战术部署。B.两则文本均善用衬托手法:文本一加点处用火光衬托战士内心火热的革命热情,文本二加点处用震荡的荷花淀衬托战斗的激烈。C.文本一描写“我”和肉铺的老板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虽遭伤残却始终乐观的精神。D.文本一结尾“民兵抬担架指挥作战”与文本二“战士半身浸水射击”,都用非现实性的描写消解了战争的残酷,赋予革命者神话色彩。8.文本一中,作者叙写“四次访问肉铺”的经历,对呈现“战士”的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9.孙犁作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其战争题材作品常淡化血腥,并且强凋人性美。请结合《战士》与《荷花淀》选段,分析这一风格在两则文本中的具体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材料二:朕以为君子无朋,惟小人则有之。且如修之论,将使终其党者则为君子,解散而不终于党者,反为小人乎。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饬之以正其惑。大抵文人掉弄笔舌,但求骋其才辨,每至害理伤道而不恤。惟六经语、孟,及宋五子传注,可奉为典要。《论语》谓君子不党。在《易》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朱子谓:上承九五,下无应与,为能散其朋党之象。大善而吉。然则君子之必无朋党,而朋党之必贵解散,以求元吉。圣人之垂训,亦既明且切矣。(节选自雍正《御制朋党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纣之A时B亿万人C各异心D可谓E不为朋矣F然G纣以H亡国。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中“嬉戏莫相忘”中的“相”字意思和用法不同。B.虽,虽然,与《离骚(节选)》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中的“虽”字意思不同。C.凡,一共,与《苏武传》中“武留匈奴凡十九岁”中的“凡”字意思相同。D.厌,满足,与《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的《朋党论》起笔不凡,对“朋党之说”不回避、不辩解,明确地承认有朋党,希望君王能区分结党的是君子还是小人。B.欧阳修的《朋党论》第二段认为小人见到利益就争先恐后,利益已尽交情也就没有了,甚至相互残害,兄弟亲戚也不能相互保护。C.欧阳修的《朋党论》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引用尧、纣时对朋党的利用来正面阐明观点,再以东汉桓、灵,及晚唐时史实加以反面例证。D.雍正认为只有六经、孟子的文章以及北宋五子对其的传注可以奉为经典,他引用了《论语》《易》及朱子言论来论证自己对朋党的观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4分)(2)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4分)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表达了对“朋党”的看法,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①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②,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①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收复襄阳六郡,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②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岁山前珠翠绕,莲壶殿里笙歌作”,通过夸张手法,虚构汴京的繁华,意在讽刺统治者奢侈误国。B.“何日请缨提锐旅”借用终军主动请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词人渴望弃文从武、征战沙场的决心。C.最后三句词人想到北伐愿望无法实现,不禁转为悲观,想过“骑黄鹤”而逍遥世外、逃避现实的生活。D.全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感情真挚浓烈。16.岳飞与姜夔同为南宋人士,《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和《扬州慢》均以城池为抒情载体,但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的“▲,▲”,与他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中的“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有异曲同工之妙。(2)钱塘中学开展“诗词为城市代言”语文实践活动,余航同学所在的小组推选了柳永的《望海潮》,他阐释道,“▲”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概述了西湖湖光山色的特点。(3)古典诗文中的“美人”常用来隐喻君王或政治理想,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对于诗圣杜甫的名字,我们耳熟能祥。我们在孩童时期就被“两个黄鹂”启蒙,长大一些后又在课堂上诵读过“国破山河在”,知晓《石壕吏》和《秋兴八首》。代际嬗替,在无数读者的心中,生发出了一个癫沛流离的病叟形象,他漂泊无依,疾病缠身。人们崇尚他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但又对这个高度脸谱化的历史人物倍感疏离。走进浩如烟海的卷秩,我们恍忽间发现,对于杜甫的真实人生,(A)。在“千家注杜”的胜况之下,人们对杜甫的生命史却不重视。这段生命史,(B),还包括他所看到的历史景象,以及他所关涉的历史暗流。而其中最为含混的,则是杜甫前四十四年的人生。在个体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杜甫借助诗歌,筑造起一个远超自身活动范围的宏大世界。对一个唐代人来说,杜甫足迹所至已经足够广阔,但在他的诗歌世界里,这个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到:葱岭的雪山,交河的层冰,辽海的巨帆,交趾的铜柱。他在夔州亲历荆南水军溯峡而上,直抵白帝城的甚嚣阵势,写下“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的壮观诗句;他在白帝寒城看到兵马使自豪非凡,炫耀弯刀的洋洋得意,写下“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的奇险诗句;[]。纵观而知,在杜甫诗的意象中,大都源自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指向具体的人物与事件,这些人物与事件中既有一些是人们熟知的,有一些是人们不知的。这是杜诗历史性的更高层次的意义,突破了政治斗争与人事纠葛,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风气与面貌。18.文中第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19.请在文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20.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的“历史暗流”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铁衣远戍辛勤久B.胡骑凭陵杂风雨C.望帝春心托杜鹃D.老鱼跳波瘦蛟舞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根据杜甫《蜀相》的内容,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处再写一组句子,使它与前文一起构成排比。要求表达准确流畅。(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榜前五的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镜头数达到2427个,特效镜头1948个。导演饺子接受央视访谈透露,在制作特效时,主创曾把一些重要镜头外包给国外顶级视效制作团队,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国内团队用心打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比如为了满足特技镜头精度要求,制作团队自主开发了瀑布制作流程自动化程序。电影片尾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参与制作该影片的中国动画人超过四千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提炼观点,自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B2.D3.D4.①反对碎片化阅读,强调整体性;②文如其人,气是散文的灵魂;③拒绝平庸,追求“大胸襟、大情怀”;④散文要有思想性;⑤散文从容不迫,行文自由。(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对4点满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鲁迅的散文风格与精神气质高度统一,表现出“激烈、尖刻、决不饶恕”的胸襟和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感。②该选段表现了鲁迅对“非人间”的憎恶与对虚伪文人的无情批判,表现出鲁迅激烈、尖刻和决不饶恕的胸襟和情怀。③该选段是鲁迅基于“三一八”惨案的愤世之言,“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一句,将个人哀痛升华为对逝者的承诺与对未来的责任,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C.7.B8.①第一次访问:展示战士的生活状态。②第二次访问:显示他们内心的不甘,渴望重返战场。③第三次访问:以妻子的抱怨表现战士不被理解的困境。④第四次访问,用村干部的转述衬托战士的英雄形象。(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