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27-2019 道地药材 第27部分:川牛膝_第1页
T∕CACM 1020.27-2019 道地药材 第27部分:川牛膝_第2页
T∕CACM 1020.27-2019 道地药材 第27部分:川牛膝_第3页
T∕CACM 1020.27-2019 道地药材 第27部分:川牛膝_第4页
T∕CACM 1020.27-2019 道地药材 第27部分:川牛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27部分:川牛膝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26部分:川贝母;——第27部分:川牛膝;——第28部分:川羌活;——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27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产业化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巧、李莹露、谭沛、张辉、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徐攀辉、刘天成、郭亮。道地药材第27部分:川牛膝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川牛膝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多年生草本,高50cm~100cm;根圆柱形,鲜时表面近白色,干后灰褐色或棕黄色,根条圆柱状,扭曲,味甘而黏,后味略苦;茎直立,稍四棱形,多分枝,疏生长糙毛。叶片椭圆形或窄椭圆形,少数倒卵形,长3cm~12cm,宽1.5cm~5.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有贴生长糙毛,下面毛较密;叶柄长5mm~15mm,密生长糙毛。花丛为3次~6次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花球团直径1cm~1.5cm,淡绿色,干时近白色,多数在花序轴上交互对生,在枝先端成穗状排列,密集或相距2cm~3cm;在花球团内,两性花在中央,不育花在两侧;苞片长4mm~5mm,光亮,先端刺芒状或钩状;不育花的花被片常为4,变成具钩的坚硬芒刺;两性花长3mm~5mm,花被片披针形,先端刺尖头,内侧3片较窄;雄蕊花丝基部密生节状束毛;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3mm~0.4mm,先端齿状浅裂;子房圆筒形或倒卵形,长1.3mm~1.8mm,花柱长约1.5mm。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mm~3mm,宽1mm~2mm,淡黄色。种子椭圆形,透镜状,长1.5mm~2mm,带红色,光亮。花期6月~7月,果期8月~9月。唐代首见川牛膝之名,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活血记载:“杨士瀛直指方云: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用川牛膝一两,水二盏,煎一盏,温和川牛膝。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怀庆产者,补益功多,四川产者,下行祛湿,在用者之运筹耳。”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云:“怀产者长而无傍须惟张石顽《本经逢原》谓怀产者长而无旁须,水道涩滞者宜之;川产者细而微黑,精气不固者宜之。又谓川产气味形质与续断仿佛,用之无精滑之虞。是牛膝之川产者,不专以滑泄见功,而宣通关节之的特点。但是历代本草文献对“川产牛膝”“川牛膝”的形态描述较粗略,无法确定其原植物,推测可能包含了四川产的牛膝属Achyranthes牛膝和杯苋属Cyathula牛膝,其中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当代对川牛膝原植物的考证结论不一,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为头序杯苋saMoq.主产于印度,在其所研究的国内川牛膝主产区内,包括四川天全在内的100余份标本中,尚未见有与此种特征相符的标本。因此,认为历来药对现代文献进行考证,认为川牛膝原植物为CyathulaofficinalisKuan,而头序杯苋CyathulacapitataMoq.的药性与川牛膝不同,不可混用。综上所述,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川牛膝应为苋科植物Cya-明代贾九如《药品化义》中记载:“取川产而肥润根长者佳,去芦根用。”清代严西亭《得配本了川牛膝在天全的产销情况。民国时期曹炳章的《增订伪药条辨》记载:“四川产者,曰川牛膝,根及江浙产杜牛膝。由此可见,明清以及民国的文献中明确记录了川牛膝,认为川中和西川(包括成都、乐山、德阳、眉山、雅安等地区)为其产区,川牛膝根条粗壮,以补益肝肾见长。近代许多著作对川牛膝产地变迁的描述更为详细、准确,指出川牛膝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综上分析,唐宋以前的本草文献对川牛膝的记载较少,明清以后到民国的本草文献逐渐将牛膝与川牛膝衍化成功效有别的两个药,而其中产于西川和川中,即成都平原、绵阳、雅安、乐山等地的川出处明四川产者,下行祛湿,在用者之运筹耳清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处处有之,以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牛膝出于川者,气味形质虽与续断相似……怀牛膝较之川牛膝微觉有别惟以怀庆及川中所产者为良,亦地土之各有异民国四川产者,曰川牛膝,根茎粗无芦,色黑黄,枝粗软糯者良,去头稍用以四川雅安的宝兴、天全、金口河地区为中心,核心区域为海拔1200m~2500m、光照充川牛膝喜冷凉、湿润气候,适宜生长在亚热带、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1200m~2500m、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高山上。而宝兴、天全和金口河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秋早,四季分明,海拔1500m~2400m,年平均降水量1000mm~1600mm,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较好,易于川牛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川牛膝的相关质量规定。川牛膝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下部具有分支,长30cm~60cm,直径0.5cm~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长3cm~60cm,直径0.5cm~3cm。表面黄褐色到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道地产区川牛膝与其他产地川牛膝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表2道地产区川牛膝与其他产地川牛膝性状鉴别要点比较项目分支较多须根较少须根较多[1]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78[2]李时珍.本草纲目(新校注本):中册[M].3版.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709-711.[3]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郑金生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31.[4]张璐.本经逢原[M].赵小青,裴晓峰,杜亚伟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黄宫绣.本草求真[M].席与民,朱肇和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4-35.[6]张秉成.本草便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6.[7]张山雷.本草正义[M].程东旗点校.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8.[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9.[9]关克俭,谢宗万.中药川牛膝与麻牛膝原植物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76(1):6.[10]贾九如.药品化义[M].北京:北京郁文书局铅印本,1903:31.[11]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M].姜典华校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