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_第1页
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_第2页
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_第3页
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_第4页
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发现整本书阅读的秘密秘密1.经典的书要慢慢地读经典的书一定是获奖的书吗?经典的书一定是广为流传的书吗?当然不是。博尔赫斯说:“经典作品并不是必须具有某种优点的书,而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是不是经典不是作者当下要考虑的问题,也不是读者当下要考虑的问题,今天不为人所注意的可能一百年后会被称为经典;今天被称为经典的一百年后可能不被人提及。所以,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共同的一点是:实现自己当下的愿望。作者通过写作完成自己的诉求,读者通过阅读达成自己的满足。一本好书,只有慢慢咀嚼,才能与作者心神相通。好的书,需要更好的读者才能够品出其趣味。所以,真正的阅读需要读者亲自把文字当药煎服,使其进入体内,和身心、血液、神经中枢发生奇妙反应,因为没有人能替你进行新陈代谢。文字会说话,但是要明白并能真切感受到这些的人,得有一定功底,一份灵气与聪慧。《昭德新编》中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读书,需要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不要赶进度,更不要凑热闹,至于读懂了什么,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所谓“静能生慧”即是如此。秘密2.别期望记住所有读过的东西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引用的斯金纳说过的一句:“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在我个人看来,阅读同理——读了什么忘记之后还剩下的东西,那就是读书的意义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阅读见人生》一文中说道:“期望一个人能记住他读过的所有东西,恰如要求他把吃过的所有东西都留在肚子里。食物可以滋养一个人的身体,书籍可以充实一个人的精神,这二者使我们成为自己的样子。但正如身体只吸收它能消化的食物,一个人也只能记住他感兴趣的东西……”阅读对儿童长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相信已经被儿童读过的书,在不知不觉地滋养着、改变着他们的人生。秘密3.始于阅读,终于行动我们面对儿童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就是要用人类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发展的人。在阅读中体悟生命的力量,感受流传的人间情怀,更或者在阅读中要了解一个一辈子都可能无法亲历的世界,我们在看别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所以,与其说是在阅读书籍,不如说是在阅读生活;与其说是在体悟和感受书中的人物与情节,不如说是在关心自己对生活的参与和创造。每一个读者都不知不觉地受阅读对自己的生活的影响,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有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中国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也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其实,当我们真正为自己的阅读生活做总结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读过的很多书已经不甚了了,甚至连名字都无缘再记起,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庆幸在那么多的书中变得成熟起来。秘密4.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阅读的效果从来都不应该是立竿见影的,它应该是一种滋养,一种熏陶,一种浸润。因为有了阅读这个“童子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会比较准确,语言表达清晰、遣词造句得体;因为阅读,对生活、对世界会有更深刻的思考,在阅读这件事上,语文老师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任何急功近利都是对阅读的亵渎。我总想告诉老师们,别着急啊,慢慢来,要相信,所有的阅读都会留下印记,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出回响。阅读的回响,也如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今天孩子们的阅读或许要在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真的,阅读无法速成。它不是汉堡包,两片面包夹上肉和菜两分钟就可以做成;它更像煲汤,需要时间,需要慢火煨,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有味道飘出来,喝一口味道醇厚,令人回味……秘密5.百学不如一练“整本书阅读教学有策略吗?”如果从师生共读这个层面来说,当然是有一些策略的。例如:预测、抓重点、比较、联结、统整、表演等。但是这些策略不是光看书或者光听别人讲就能够学会的,需要你切实去做,也就是在共读中去实践。上一节课、三节课,显然是很难摸到门道的,但是若你坚持上了十节、三十节,那个时候你就已然无师自通。”我们也可以拿做菜打个比方,人家给了你一份菜谱,你只看别人描述一道菜的过程,是尝不到滋味的。若是只做几次,也难免搞不懂什么叫“油烧到八分热”,什么叫“放生抽少许”,只有不断操练,不断琢磨,才能掌握要义;做了十几二十遍后就熟练起来,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拿手菜。倘若再多一些上乘的心法,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造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秘密6.让阅读回归它本来的样子汉朝的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法国作家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英国数学家伊萨克•巴罗则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读书是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或许,这些才是阅读的真谛。我以为,没有任何功利之心的阅读才是最好的阅读,不是为了考试拿高分,不是为了掌握写作技巧,更不是为了应对检查,而是相信“开卷有益”。只要学生有兴趣阅读,乐于阅读,享受阅读,即便是那些“功利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达到,所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做教师的,总想教人阅读,还总想教人懂得为什么要阅读,其实,在学生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喜欢”读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怀揣着满腔热情去拥抱阅读的时候,他还有什么能得不到呢?当然,也别神话阅读,更别给阅读太重的负担,还原他本来的样貌,让学生纯粹是因为想读而读。导读课也好,分享课也罢,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就是在做“领进门”的工作,至于修行,是需要热爱、需要悟性、需要坚持的。我们要坚信一定会有人因此会更加喜欢阅读,体味阅读带给自己人生的快乐和意义,走遍天下书为侣。在他们身上,你会看到:爱一但发了芽,就算雨水都不下,也阻止不了它开花。当然,我们也要接纳,有人对阅读没有感觉,更没有太深的感情,教师无论如何引导,仍然是“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作为教师,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事,别求改变所有,聊胜于无就够了。秘密7.书单你得自己造常常会有人问我:“您觉得小学生读哪些书会比较好?能给我们开一份阅读书单吗?”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绘本、童话、小说、神话、科幻……最好什么都要读一些。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不是早就说了吗?读书要如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不同种类的书都要读一些,一方面保证“营养均衡”,另一方面也在阅读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口味”和审美。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就不太好回答了,因为我读过的书不多,见识非常有限,我担心一己之见影响了教师或者学生的抉择。毕竟,人一生的时间非常有限,何况拿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