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音乐学科(上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
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
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在已知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2学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3欣赏学习中外优秀
作品,了解常见的体裁。4聆听音乐作品能记住基本的旋律,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学会鉴赏教材中的
欣赏曲目,分析曲子的段落,并能准确概括曲子所描绘的场景。能自学教材中的学唱歌曲。牢记五线谱
知识,能准确翻译一段小曲。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总数550多人,男女比例相当,每班56多人,八年级学生,有部分学生,尤其是个
别男孩子的音乐基础停留还在小学中高段,歌唱技巧和情感处理不到位,对音乐欣赏的认识水平不高,
但他们求知欲强,对很多器乐感兴趣,教师需要在歌唱技巧和情感处理、以及音乐欣赏中下功夫。学生
对于音乐的分析比较欠火候,需要慢慢引导,循序渐进。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1教学中,以歌唱听相结合为主,结合适当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树立独立的见解。
2音响是声音艺术,对于听赏和学习至关重要,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保障。
3多以鼓励支持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示才艺空间,,以增强他们的自我表现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体会所学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歌唱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
2、背唱《大海啊,故乡》,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地演唱歌曲。学
唱《我的中国心》,能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第一单元:3、欣赏及聆听《七子之歌一澳门》和《东方之珠》。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
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
4、欣赏与聆听《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片段。结合复习并选唱作品中的
一两首民歌主题,加深对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的领悟,进而提高对中国民歌与音
乐创作渊源的认识。
5、联系作品,学习并应用表情术语。五线谱版结合作品,重点学习F调调号
及F大调音阶,识记五线谱间上各音唱名的规律。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歌曲中休止符的把握及情感的处理。
教学目标:
1、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和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
其产生兴趣并给予关注。
2、学唱《雪绒花》,巩固练习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法及三拍子指挥图式;能以
恰当的速度、力度及舒缓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能用充满
深情的歌声背唱歌曲;能够根据剧情参与表演活动。
3、欣赏《回忆》,巩固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音乐剧音乐在演唱风格上的特
第二单元:
点;了解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特点。知道音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
4、聆听《云中的城堡》,巩固变换拍子,体验音乐剧歌曲易学、易唱、易记
的特点。聆听《总有一天》,知道音乐剧主题歌曲如同影视主题歌曲或主题音
乐一样在剧中的多次出现;初步了解中国音乐剧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曲的过程中听辨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的音色。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
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学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能用自然、平稳、有控制力的声音及委婉抒情
第三单元:的情绪,模仿“弦子”的风格演唱歌曲。
3、聆听《天路》,体验歌曲的民族风格,并用富有藏族风格的演唱方式,轻声
跟随音响演唱前两段歌词,体验带装饰音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感受乐
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
4、欣赏《阿玛勒火》、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辨认其“囊玛”、“堆谐”的
体裁形式及不同的风格特点。
5、欣赏《热巴舞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
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
2、认识并了解各类音乐语言符号(倚音、滑音、波音等)
教学难点:
1、体验带装饰音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交响诗之类的音乐感兴趣,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其中
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2、学唱《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
曲。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
记号。在演唱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3、欣赏《沃尔塔瓦河》,能够记住乐曲中主要的音乐主题及其表现要素,感受
体验乐曲所蕴含的艺术内容及音乐风格。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有
关交响诗的音乐知识,知道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贡献。
第四单元:4、聆听《图画展览会》,唱会“漫步”主题,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一胖
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在聆
听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
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贡献。
5、聆听《黄鹤的故事》,知道“老马”、“黄鹤”的音乐主题及竖琴、曲笛的音
色,感受体验乐曲所蕴含的音乐情绪及其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交响诗。
2、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1、二声部教学及歌曲的处理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演唱和欣赏的基础上,乐于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深厚、
丰富的意蕴之美。
2、能用二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彩云
追月》。体验由民族器乐曲改编填词歌曲的独特韵味。
3、聆听《雨打芭蕉》和《欢乐歌》,初步感受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不同的音乐
风格,了解其主要乐器,体验两种音乐独具特色的意蕴。
4、欣赏《小放驴》,能通过音响听辨管子特有的音色,感受《小放驴》风趣、
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聆听《老鼠娶亲》,初步感受民
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感受绛州鼓乐与河北吹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第五单元:
5、欣赏《春江花月夜》,感受、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并能记住主
题旋律;在复习巩固民族五声性音阶及“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同时,能够了解
“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道彭修文对中国民族音乐
的贡献。
6、知道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名称及乐队编制。
教学重点:
1、体验、感受中国民族乐器。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乐器及乐队编制。
教学难点:
1、“鱼咬尾”及换头合尾的运用及创编。
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制定计划
2大海啊故乡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2
3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歌曲《七子之歌一澳门》2
4音乐欣赏《东方之珠》音乐欣赏《东方之珠》2
5《雪绒花》欣赏《天路》2
6国庆放假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72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8学习《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2
9期中考试复习
10期中考试
11黄鹤的故事(节选)黄鹤的故事2
12欣赏《黄鹤的故事》《彩云追月》2
13《小放驴》《春江花月夜》2
14《欢乐颂》广东音乐2
15江南丝竹一教学设计绛州鼓乐2
16五声调式图解六声调式图解2
七声调式图解
172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182
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
19期末考试复习
20期末考试
第1课时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
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
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
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
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
(大海)
提问2: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
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
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
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
是怎么变化的?
(二)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
《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
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
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
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2得出结论: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
六.课外拓展
1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同
学们分享。
第2课时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
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
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
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
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
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
所有人。
我的中国心黄门
(张明敏演唱)
6.323176--•36532123--35
•・一・・I;•
河山只在我梦«,祖国巳多年未亲近,可是
洋蓑虽林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6.76J3J£123-2.37656——O'
一■;~r••,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祖国早巳把我的一W,格上中R
651212
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
3--03j.66.6
斤;不论何时,不
ry
6--06•32—3I1♦7■^・6—0.—3»65MB3212
•♦J1
亲6海在心里的■,堂加詈中华的声
—C--
二z*xr\
3--356.M7B653211M2B3-2.3765
机就算生在他乡也我受不了,我的中国
n---------
6・一0
第3课时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国
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理解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
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
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
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
《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全曲分为三部分:
1、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的迫切思
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引:自我介绍,立规矩。
一、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澳门,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的地理位置,
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么?
生: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
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
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
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
城市。
2、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
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
说说?
生: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
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
去。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
第4课时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
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
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抒发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
回归之情。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
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请同学们把书
打开。
一、学唱歌曲:
要求: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注意: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
二、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
师: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一澳门》这首作品,我请
一位同学读下第四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
歌》组诗。“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
权的一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以
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
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
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
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
《七子之歌一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
1、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
区迂回盘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
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
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
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实践与创造)
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
选择、应用。
第5课时: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
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
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
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
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
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
绕“祖国统一”为主题教育思想,以“回归”、“盼归”为
情感主线,以“离愁”、“思乡”、“同根”等情感激发学
生内在的爱国激情。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
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
归”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
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
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
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
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
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
获得知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和“盼归”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
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
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
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
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
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
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
句的变化重复。“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
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
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
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
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
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
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盼
归”,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我”生
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
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
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第6课时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新课: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
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
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
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
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
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
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
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
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
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
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5、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
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
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
脸。”
7、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
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
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7课时:《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欣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热
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知识目标: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
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
影音乐。
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
师生: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多来咪》。提出问题:谁听过这首歌曲?这
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课题名称。
二、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情况
教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
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
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
乐。
教师:教师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
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
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
歌。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
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
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
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
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新课
教师:播放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
展示课件
教师: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
想?
学生:学生说音乐甜美、人物美丽、家庭幸福、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演唱《雪绒花》(中文版、英文版)
4、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合作练习。
5、师生共同演唱,同时把两种不同风格演唱《雪绒花》的感
情表现出来,唱出对祖国的爱意。
三、结束部分
教师提问与学生之间讨论互相学习
1、音乐对电影电影艺术本身有什么作用,音乐的魅力在哪?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影音乐?(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为电影创作、
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
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突出主题,抒发感情、背景气氛,推动剧
情发展结构统一的作用。
第8课时欣赏《天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
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
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二)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目的:创
设良好的音乐
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三)师生问好!
二、导入: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少
数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
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
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
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
曲——《天路》(多媒体显示)
(二)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
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课教学:
(-)教唱歌曲。
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
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
式结构(二段体);
4、欣赏合唱曲《天路》(右手挥拍),让学生分析比较,更
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韩红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
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而
巴桑的演唱声音纯净,藏族风格比较鲜明。)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天
路》?”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
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二)歌曲欣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
演唱技巧及独特的音色,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悲惨
历史,入情、入境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主题思
想。)
2、欣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
故事。
四、拓展学习:
五声调式:我国古代将1(do)、2(re)、3(mi)、5(sol)、
6(la)叫做“宫、商、角(jue)、徵(zhi)、羽。”分别以这五个音为主音
构成的五种调式。(详见P55)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
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第9课时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
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
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
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如果学生
不会唱,先带他们唱一遍谱,再叫他们唱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
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
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
会》等
第10课时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聆听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
术特征。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
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歌曲
含义;解释囊玛。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解释推
谢是什么意思,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
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玛勒火》
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及它的发展简况、
艺术特征等知识。
3、欣赏完两首歌曲;
老师问:《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么
不
同?
学生答:略
二、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
老师问: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三、总结:
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
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主要通过《正月十五那一天》
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欣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第11课时学习《我的祖国》
,,p42我的祖国乔羽词
「C44一耀'与也黄曲刘炽曲
(领唱混声合唱)
优美、亲切地修懵——,_______〜
(55653-5|231612-12|36132356|7227675-)[12655-6
I一条大河
001265
N------9r
一条大
35165-565323|53612-|006-|i56316
波骐宽,一风吹稻花一香的岸,一虬一
1•236123-176|3-575612531656126563-2
河区布宽,风成▼病无善而电,或豪标走—岸上住,
112355j_65|56124-6g|56321-|10|12655-6
----------------~~r
听福,稍丽号子,君'惯7船王鬲白帆.一条大河
姑娘好像
——.好山好水
5551X1312|3•51^12776561-110II
诉神7后公布号子,噢看神亍廊王的百。帆.
6
6532353612531562656
3516♦~r-r3-2
在
香
岸
波浪吹稻花两0我家就岸上住,
多
广
宽
0辟
都
畅
花一伙心胸宽为了开r新天地,
好地条大路。朋友来有好酒,
宏闺壮丽地上
661副歌21•
122355jj5156124--055a1
的
运
帆
上
白
是
的
丽
听法亍船公的号子,看‘惯亍船。
变
了
样
模
诲
的
是
雄
。
枪
唤醒了沉睡的高ill,让那河流改猎
这
是
的
大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
2o5555
4-F-
2
-o557♦7
4--5-
2-O55
45-b
1
Rit
《
•-・•
615633356122•1
—1
5316-65612—-
31地
的
上
这
片
方
国
阔
祖是我生长的地’±9
上
地
方
老±
国
祖
这
片
是我生长的地上,
方
±地
暖
-的M
国
祖
这
片
个
是我生长的地一一6•一-
34114565c
-14・o
|3334-3-26■6・7♦2-
」f
777
651-771Li736-6-54-56—•
啊土地上,
1-4-5566-6516-6-54-5465-556
••♦♦-i---•••~r•-r••1=fr
原速一3原速..一
2356722675--------愉^2处3都5有67青2善2鬲6力75-------
‘细处都有明霜雨风光。量。
53234554325fl3213'455413-2-------
5553255627-------:|5553255627-------(335661
ffff
27712=-27712~~~
7771222225-------:||77712222215--------
3.原速
276535562
初瓜加看疝耳同冠
55421JJ4©
2312-12356722675-------):
22126ii62
776765564
2
第12课时: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审美情感与态度:
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
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艺术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
诗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
养。
3、过程与方法:
以音乐之旅的形式进行欣赏,通过聆听、感受、模唱、朗诵、
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
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
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俗歌曲《布拉格广场》
思考:①歌曲的名字?
②有谁告诉老师布拉格是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抵押合同范本
- 保险的起源和发展保险源于风险的存在课件
- 标志设计项目式教程课件 项目七标志的基础设计
- 《电力市场分析培训-》课件
-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号令教案配套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1.2《美丽畲乡我的家》 -走进乡村聚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 武汉科技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基础实验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5届人教A版高中语文试题高三二轮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测试含解析
- 城市供水企业(用氯)安全检查表
-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口腔的功能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记录表样本
- 【甘蔗自动剥皮切断机的设计10000字(论文)】
- 枣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 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
- 会员体系深度运营
- 省份简称课件
- 悯农-幼儿园通用课件
- 玻璃体腔注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特选参考)课件
- 米兰大教堂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