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草原上的诗与远方①广袤的草原上,牧民们唱着悠杨的长调,马蹄声如鼓点般()地敲打着大地。②远处,夕阳为云朵镀上金边,宛如一副流动的油画。③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声、草香和自由的呼吸。④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诗人笔下的“天沧沧,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2分)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下面。(2)(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袤(mào)B.喧嚣(xiāo)C.镀上(dù)D.不禁(jìn)(3)(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悠杨B.鼓点C.一副D.天沧沧(4)(2分)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抑扬顿挫B.铿锵有力C.连绵不断D.此起彼伏(5)(2分)文段中的第四句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司马光,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B.《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C.《山地回忆》的作者是孙犁,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D.《木兰诗》是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2.(8分)默写。(1)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2),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4),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5)《木兰诗》侧面表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两句。3.(3分)名著阅读。在《骆驼祥子》中,祥子辛苦攒钱买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他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敲诈,最后为了给办丧事,他不得不卖掉了第三辆车。二、阅读4.(8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2分)下列对《卖油翁》中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B.尝射于家圃尝:尝试C.但微颔之颔:点头D.以我酌油知之酌:舀取,这里指倒入(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②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3)(3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寓意深刻,通过叙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自命不凡的陈康肃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B.文章用语简洁,“当世无双”四字突出了陈康肃箭术的高超,“睨之久而不去”准确刻画了卖油翁静观的状态。C.文章善用修辞,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艺。D.文章讲究详略,作者概写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而对于卖油翁沥油,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详细地写出来。5.(5分)课外文言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2分)请用“/”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3分)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技艺。B.称赞冯夫人教子有方。C.告诉人们要以忠孝报国,不能只专注个人技艺。D.体现了陈尧咨的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6.(12分)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①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②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灾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留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③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1)(3分)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3分)文中对马玉祥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3)(3分)从人称角度体会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3分)作者详细描写马玉祥救火的过程是如何通过这个“小”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大”精神的?7.(12分)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怀揣羊羔的老人李娟①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旧光明、清楚。我们出去漫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慢慢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头往回走。②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亮、宽敞,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涯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③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好像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当心地围着走。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适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老太太就换了姿态,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斜着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苦痛了,于是叫得也更加不满。④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熟悉,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四周唯一的维吾尔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它找妈妈嘛。看它哭呢!”⑤回过头来,天色已很暗了,依稀可见老人家的粉红色碎花长裙在深深草丛中晃动。而她绿色的头巾已完全成为黑色。⑥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是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易成活,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人们买奶嘴是喂小羊羔吃奶。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诞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探出一颗小脑袋。⑦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漂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松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似的),一身温顺洁净的处子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颖的小嗓门轻轻交谈。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仆人香喷喷的臂弯里,相互张望。⑧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携原创,文档是有人要进来。“是谁?”却又不答。揪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熟门熟路走进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⑨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终一棵了。⑩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始终等到仆人找上门来。有时候,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就抱回家养一养,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⑪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我想它小时候肯定特殊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竟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⑫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应付。”⑬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常静静静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⑭顾客一走,它立即宁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凝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等着瞧,总有一天我非吃了你不行!”⑮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经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产,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尘土荡天。⑯那些人,他们这样流淌的生活好像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安静坦然地行进在路上,怀揣初生的羊羔。母羊冲着自己的孩子焦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担心、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⑰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经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顺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⑱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⑲她衣衫破损,神情宁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⑳我始终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肯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还有那些和善的,那些有盼望的,那些温柔的,那些正忍耐的我所能感觉到的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信任这样的生活也能被转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逝。(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1)(3分)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横线处看似冲突,实则表现了牧区人民坚守劳作传统,逐水逐草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英勇和才智。B.文中描绘的两位老人以及“我”的母亲,都表现出对小羊的呵护和宠爱,都不仅仅是把小羊当做牲畜来看待。C.我妈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是指责小羊太贪吃,可又舍不得饿着它,只好往它的小食盆里添苞谷豆儿。D.文章结尾处,表现对牧区地域情感的认同与眷恋,非常喜爱这种生活方式,并且不盼望这种生活方式被转变。(2)(3分)文章以“怀揣羊羔的老人”为题有什么作用?(3)(3分)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3分)说“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肯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你如何理解?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写作(40分)8.(40分)请以“_____,让我心生敬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章以记叙为主;(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六十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草原上的诗与远方①广袤的草原上,牧民们唱着悠杨的长调,马蹄声如鼓点般()地敲打着大地。②远处,夕阳为云朵镀上金边,宛如一副流动的油画。③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声、草香和自由的呼吸。④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诗人笔下的“天沧沧,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下面。(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广袤(mào)B.喧嚣(xiāo)C.镀上(dù)D.不禁(jì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BA.悠杨B.鼓点C.一副D.天沧沧(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BA.抑扬顿挫B.铿锵有力C.连绵不断D.此起彼伏(5)文段中的第四句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司马光,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B.《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C.《山地回忆》的作者是孙犁,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D.《木兰诗》是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解答时能工整准确书写即可。(2)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ABC.正确;D.有误,“不禁”的“禁”应读作“jīn”。故选:D。(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A.有误,“悠杨”应写作“悠扬”;B.正确C.有误,“一副”应写作“一幅”;D.有误,“天沧沧”应写作“天苍苍”。故选:B。(3)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声音的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B.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C.连绵不断:形容事物或现象连绵不断,持续不断,没有间断或中断。D.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落。结合“鼓点般”“敲打”可知使用“铿锵有力”恰当。故选:B。(5)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该句成分赘余,可以把“诗人笔下的”改为“诗句”(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宋代的郭茂倩。故选:D。【解答】答案:(1)广袤的草原上,牧民们唱着悠杨的长调(2)D(3)B(4)B(5)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6)D【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2.(8分)默写。(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5)《木兰诗》侧面表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两句。【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明月来相照(2)谁家玉笛暗飞声(注意“笛”的书写)(3)双袖龙钟泪不干(4)草树知春不久归(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注意“勋”的书写)(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注意“朔”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3分)名著阅读。在《骆驼祥子》中,祥子辛苦攒钱买的第一辆车被匪兵抢走,他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最后为了给虎妞办丧事,他不得不卖掉了第三辆车。【分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北平城里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洋车自己养活自己。可是他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的第一辆车被匪兵抢走;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准备买第二辆新车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洗劫了;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第三辆车。答案:匪兵孙侦探虎妞【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二、阅读4.(8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对《卖油翁》中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B.尝射于家圃尝:尝试C.但微颔之颔:点头D.以我酌油知之酌:舀取,这里指倒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②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寓意深刻,通过叙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自命不凡的陈康肃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B.文章用语简洁,“当世无双”四字突出了陈康肃箭术的高超,“睨之久而不去”准确刻画了卖油翁静观的状态。C.文章善用修辞,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艺。D.文章讲究详略,作者概写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而对于卖油翁沥油,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详细地写出来。【分析】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了他(卖油翁)。【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CD.正确;B.有误,句意:(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尝:曾经。故选:B。(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①句中重点的词有:汝,你;亦,也;知,懂得,知道;第一个“射”,指射箭的技艺;第二个“射”,指陈尧咨射箭的技术;精,精湛,高明。句意为: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②句中重点的词有: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看轻。句意为: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BD.正确;C.理解有误,描写卖油翁沥油时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C。答案:(1)B(2)①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②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3)C【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5.(5分)课外文言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请用“/”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A.表现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技艺。B.称赞冯夫人教子有方。C.告诉人们要以忠孝报国,不能只专注个人技艺。D.体现了陈尧咨的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分析】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每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每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据此断句为: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碎金鱼》讲述的是陈尧咨的故事。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他也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曾在家中展示射箭技艺,观看的人无不赞叹不已。然而,他的母亲看到他在炫耀自己的技能,感到非常失望。她责备陈尧咨做官不致力于推行仁政,而是沉迷于练剑取悦他人。母亲杖责了他,并打碎了他的金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和正业,而不是沉溺于个人的爱好和炫耀之中。故选:C。答案:(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2)C【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6.(12分)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①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②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灾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留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③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文中对马玉祥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3)从人称角度体会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作者详细描写马玉祥救火的过程是如何通过这个“小”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大”精神的?【分析】选文通过讲述志愿军战士马玉祥主动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以及在汉江南岸火海抢救朝鲜儿童的事迹,展现了志愿军战士淳朴可爱、英勇无畏、具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选文主要写了志愿军战士马玉祥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以及在汉江南岸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事迹。首先,第①段写马玉祥因看到朝鲜老妈妈房屋被毁而主动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体现他渴望更直接打击敌人的决心。接着,第②段详细描述他在汉江南岸,面对敌机轰炸引发的大火,不顾危险冲进火海抢救朝鲜儿童的过程。(2)本题考查描写作用分析。文中对马玉祥的外貌描写“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作用如下:从形象上,“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展现出他淳朴、健康的青年战士形象。从侧面反映,“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表明他刚从紧张的战斗中下来,突出他作战的辛苦,也为下文他英勇救人的行为作铺垫,体现他的英勇无畏和对人民的关爱。(3)本题考查人称作用分析。这两个句子运用了第二人称“你”来进行表述。使用第二人称,就像是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对话感和亲近感。第一个问句“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引导读者去思考听到事迹后的感受,激发读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共鸣。第二个反问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通过反问的形式,以一种强烈的语气,更坚定地强调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促使读者认同并进一步引发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战士的赞美之意。(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作者通过详细描写马玉祥救火这个“小”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大”精神:从动机看,马玉祥看到朝鲜儿童身处险境,没有丝毫犹豫,他将朝鲜人民视为和祖国人民一样,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精神。这种精神超越了国界,把对祖国人民的爱延伸到朝鲜人民身上。从过程看,他在火海中不顾自身安危,多次进出危险区域。“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等描述,突出他舍生忘死的精神,展现出志愿军战士为了救助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这一“小”事,以小见大,深刻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答案:(1)选文主要讲述了青年战士马玉祥因看到朝鲜老妈妈的遭遇,主动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后来在汉江南岸,不顾危险冲进着火的屋子,先后两次营救朝鲜儿童和大人的英勇事迹。(2)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淳朴可爱的形象特点,暗示了他具有像红高粱一样坚韧、质朴的品质,为下文他英勇救人的行为作了铺垫。(3)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对话感和亲近感;引导读者去思考听到事迹后的感受;强调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促使读者认同并进一步引发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战士的赞美之意。(4)作者通过详细描写马玉祥救火时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他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的勇敢。马玉祥将朝鲜人民视为自己的亲人,一心只想救人,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大”精神。他从一个普通战士主动要求到更危险的步兵连,再到冲进火海救人,这些“小”事都汇聚成了志愿军战士伟大的精神品质,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的高尚精神。【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7.(12分)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怀揣羊羔的老人李娟①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旧光明、清楚。我们出去漫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慢慢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头往回走。②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亮、宽敞,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涯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③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好像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当心地围着走。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适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老太太就换了姿态,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斜着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苦痛了,于是叫得也更加不满。④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熟悉,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四周唯一的维吾尔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它找妈妈嘛。看它哭呢!”⑤回过头来,天色已很暗了,依稀可见老人家的粉红色碎花长裙在深深草丛中晃动。而她绿色的头巾已完全成为黑色。⑥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是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易成活,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人们买奶嘴是喂小羊羔吃奶。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诞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探出一颗小脑袋。⑦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漂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松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似的),一身温顺洁净的处子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颖的小嗓门轻轻交谈。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仆人香喷喷的臂弯里,相互张望。⑧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携原创,文档是有人要进来。“是谁?”却又不答。揪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熟门熟路走进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⑨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终一棵了。⑩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始终等到仆人找上门来。有时候,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就抱回家养一养,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⑪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我想它小时候肯定特殊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竟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⑫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应付。”⑬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常静静静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⑭顾客一走,它立即宁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凝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等着瞧,总有一天我非吃了你不行!”⑮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经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产,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尘土荡天。⑯那些人,他们这样流淌的生活好像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安静坦然地行进在路上,怀揣初生的羊羔。母羊冲着自己的孩子焦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担心、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⑰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经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顺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⑱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⑲她衣衫破损,神情宁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⑳我始终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肯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还有那些和善的,那些有盼望的,那些温柔的,那些正忍耐的我所能感觉到的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信任这样的生活也能被转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逝。(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中画横线处看似冲突,实则表现了牧区人民坚守劳作传统,逐水逐草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英勇和才智。B.文中描绘的两位老人以及“我”的母亲,都表现出对小羊的呵护和宠爱,都不仅仅是把小羊当做牲畜来看待。C.我妈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是指责小羊太贪吃,可又舍不得饿着它,只好往它的小食盆里添苞谷豆儿。D.文章结尾处,表现对牧区地域情感的认同与眷恋,非常喜爱这种生活方式,并且不盼望这种生活方式被转变。(2)文章以“怀揣羊羔的老人”为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说“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肯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你如何理解?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本文通过描写牧区生活中与羊羔相关的一系列场景,如怀揣羊羔的老人、自家养的特殊羊、夏牧场转场时羊群的景象等,展现了牧区人民与羊羔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牧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温情的牧区生活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生活方式能够延续下去的期盼,体现了对自然、传统和美好生活的珍视。【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联系“我想它小时候肯定特殊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竟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可知,我妈说“你!你!”是因为小羊不正常地只吃麦粒和玉米,而不是指责小羊贪吃。故选:C。(2)本题考查文章题目。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以“怀揣羊羔的老人”为题,有以下几方面作用:①概括主要内容: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核心人物和关键事物,即老人怀揣着羊羔这一核心情节,让读者能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设置悬念:“怀揣羊羔的老人”这一表述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想要知道老人为什么要怀揣羊羔,羊羔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揭示主题:老人怀揣羊羔这一行为体现了牧区人民与羊之间亲密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生命的呵护,暗示了文章关于牧区生活方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主题。④作为线索:文章围绕“怀揣羊羔的老人”展开,老人怀揣羊羔的情节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情节连贯。(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联系文章内容可知,开头的环境描写是“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这段描写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次,“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从视觉以及“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的触觉等角度,描绘了游牧地区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故事发生创设了静谧温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毕竟会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性格,因此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深化作品主题。(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可概括出“牧区小羊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结合“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说明游牧地区的小羊不被视为牲畜,而被视为精神慰藉,再结合前文“老人抱着小羊羔”“人们精心喂养冬羔”“妈妈把小羊羔等孩子喂养”“女孩儿把小羊羔当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