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卷)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

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1-3题。

1.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

2.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

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

【答案】1.A2.D3.C

【解析】1.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

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

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

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

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

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

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

3.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

所见的多是恒星,C正确;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C。

读下表,完成4-5题。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轨道倾角7°3.4°0°1.9°1.3°2.5°0.8°1.8°

偏心率0.2060.0070.0170.0930.0480.0540.0470.009

4.下列各组天体中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A.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

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D.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

5.表中数据说明()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

B.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

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可变性

【答案】4.C5.B

【解析】4.太阳系各行星距太阳远近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

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表中数据为轨道倾角和偏心率;轨道倾角较小,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偏心率较小,

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B正确;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公转方向;数据相对稳定,公转运动规

律几乎不便,ACD错误。故选B。

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

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

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

进化形成。完成6-8题。

6.数十亿年前,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太阳光照条件不稳定D.与太阳的距离更远

7.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液态水充足③表面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8.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主要原因是()

A.火星的公转速度更快B.火星的体积、质量更大

C.火星的大气密度更小D.火星的表面宇宙辐射更强

【答案】6.D7.B8.C

【解析】6.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

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距日距离较远,温度较低,所以D正确;常年低大气压环境可以孕育生命,A错

误;由材料“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可知不缺乏液态水,B错误;太阳光照条件是外

部条件,不是火星内因,C错误。故选D。

7.读材料信息找出,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有:水资源充足,有液态水,说明当时有适宜的温度,才

会有液态水的存在。再结合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可知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有:水资源

充足;光照温度适宜;适宜的大气环境。而微生物本身就是生命物质,它不是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综

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火星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与陨石的摩擦力小,陨石不容易燃烧,所以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地球被

厚厚的大气层包围,陨石在落向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和大气摩擦燃烧,不少在落地前燃烧成灰烬,不会对

地表造成撞击,C正确。地球的公转速度比火星要快一些,A错误;地球的体积、质量更大,B错误;宇宙

辐射强度与陨石袭击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读右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9-11题。

9.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D.四川盆地

10.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晴天多

C.风力大D.地势低

11.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去下列哪组城市最合适()

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D.福州、广州、成都

【答案】9.D10.B11.C

【解析】9.根据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可知,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为贫乏的为四川盆地,D正确,排除

ABC。故选D。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兰州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降水少,晴天较多,太阳辐射量较多,B正确;理论上纬度越低,地势越高,太阳辐射总量越大,排除AD;

风力大对太阳辐射总量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B。

11.根据题干信息,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状况,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应布局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

区,相对而言,昆明、兰州、郑州均符合该特点,C正确;贵阳、重庆和成都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排除ABD。

故选C。

《汉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距离我们约1.5

亿千米的太阳,表面非常活跃。下图中的①代表太阳内部,②③④代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的三个圈层。

完成12-14题。

12.我们平时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对应的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3.材料中的“黑气”指代及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太阳耀斑一①B.太阳黑子一②C.日珥一③D.太阳风—④

14.太阳活动的变化可以引发很多现象,下列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地球磁场不稳定出现磁暴现象B.可以看到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

C.地球上的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D.赤道地区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答案】12.B13.B14.A

【解析】12.由图示信息可知,①是太阳内部、②是光球层、③是色球层、④是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

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应为光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由图示信息可知,①是太阳内部、②是光球层、③是色球层、④是日冕层,材料中的“黑气”指太阳黑子,

位于光球层,即太阳黑子一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不稳定出现磁暴现象,A正确;

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有关,与太阳活动没有关联,B错误;太阳活动可以干扰无线电短

波通信,对无线电长波通信影响小,C错误;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赤道地区没有极光现象,D错

误。故选A。

据俄罗斯卫星社2021年12月15日消息,NASA在14日发布消息,航天探测器“帕克”已经“接触”到太

阳,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中飞行,进行数据探测。下图为“太阳结构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帕克”已经“接触”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A.①B.②C.③D.太阳内部

16.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导致信鸽迷路

B.可能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

C.可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呈正相关

【答案】15.C16.D

【解析】15.据材料“航天探测器“帕克”已经“接触”到太阳,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中飞行”,结合图中太阳大

气结构可知,①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C正确,AB错误;不在太阳内部,D错误。故选C。

16.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可能导致信鸽迷路,也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

AB正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可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

周期具有相关性,有些地区呈正相关,有些地区呈反相关,有些地区一段时间呈正相关,另一段时间呈反

相关,D错误。故选D。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

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

17-19题。

17.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低温湿润

18.推测该角龙存在的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B.是主要的成煤期

C.现代海陆位置形成D.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19.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A.蕨类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藻类植物

【答案】17.A18.B19.C

【解析】17.根据材料,该角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故推测其存在时期地

面应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A正确,炎热干燥、寒冷干燥以及低温的条件下均不利于植物的生长,BCD

错误,故选A。

18.根据材料该角龙存在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漂移;

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现代海陆位置形成于新生代;古生代末期,海洋脊椎动物灭绝。B正确,ACD错,

故选B。

19.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兴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兴盛于新生代;孢子植物、藻类植物

都形成于更古老的地质时代。C正确,ABD错,故选C。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全球环境演变、海平面上升等,与地球内部的各种过程密切相关。

下图为地球生物进化与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我国形成一片宽广的大陆环境的时期是()

A.甲B.乙C.丙D.丁

21.乙地质时期()

A.欧亚大陆雏形基本形成B.银杏纲等植物迅速发展

C.陆地冰川覆盖面积增大D.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答案】20.B21.B

【解析】20.从题干可知甲是泥盆纪时期,该时期大陆主要以南极为中心,最远包括中国西藏地区,但我

国还没有形成宽广的大陆,绝大多数地区还是海洋,A错误;乙时期为侏罗纪时期,该时期中国大部分陆

地浮出海面,并和亚欧大陆融合,开始形成现代中国大陆的雏形,B正确;丙时期为新世纪,我国已经是大

陆环境,并不是形成时期,C错误;丁时期为太古代时期,该时期地球为原始海洋环境,D错误。故选B。

21.乙地质时期是侏罗纪晚期,欧亚大陆雏形在二叠纪时期已经形成,A错误;侏罗纪时期裸子植物及其

繁盛,银杏就属于裸子植物,B正确;侏罗纪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冰川覆盖面积减少,C错误;原始鱼类

在二叠纪已经绝大部分灭绝,不是侏罗纪才灭绝,D错误。故选B。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③和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至消失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之间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3.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答案】22.D23.D

【解析】22.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的传播速度慢于④,则③为横波、④为纵波,横波只

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A错误;②为古登堡界面,纵波到达②界面波速突然

下降,横波消失,B错误;①为莫霍界面,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增加,C错误;①为莫霍界面、②为古登

堡界面,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莫霍界面,①②之间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正确。故选D。

23.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内的顺序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其分界面分别为①为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则

图中圆丙、椭圆丁分别代表的圈层是()

A.生物圈、水圈B.大气圈、生物圈

C.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

2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24.B25.B

【解析】24.读图可知,甲位于最底层表示岩石圈,丙圈层分布最高故表示大气圈;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

它几个圈层,联系了其它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丙圈)的底部,水圈(乙圈)的全部,岩石圈(甲

圈)的上部,故代表生物圈;乙圈层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代表水圈。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排除

ACD。故选B。

2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最大,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水

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圈是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

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A.满月B.上弦月C.蛾眉月D.凸月

27.“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A.农历初一的月亮B.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

C.农历十五的月亮D.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

【答案】26.C27.D

【解析】26.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可知,五月初三的月相呈反“C”状为蛾眉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根据所学知识,残月一般出现在下半月的农历二十三到农历三十之间,D正确;农历初一的月亮是新

月,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是上弦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是满月,ABC错误;故选D。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WenchangSatelliteLaunchCenter/WSLC):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境内,是中

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该发射中心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

天器的发射任务。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点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

旭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圆满成功。根据已学知识,完成28-30题。

28.选择在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水文D.气候

29.相对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B.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C.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然及人们安全D.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30.相对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答案】28.B29.D30.C

【解析】28.影响卫星发射基地布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气象因素、纬度因素等。海南文昌卫星发射

基地相较于我国其他卫星发射基地,其纬度更低,发射的线速度更大,B正确。由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

于临海地区,在气候方面,相较于我国内陆发射场并无优势,该卫星发射基地在水文和地形方面并非其最

优区位条件,ACD错误。故选B。

29.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其纬度更低,A错误。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距港口更近,其水陆交通运输更

为便捷,B错误。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其周边临近海洋,两个发射基地周边人口都较为稀疏,C错误。

由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处于临海地区,其降水天数较内陆酒泉发射基地更多,酒泉发射基地其晴天多,

发射天数长,D正确。故选D。

30.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处于我国地理中心地带,利于国防安全,A错误。由于该卫星发射基地建立

时间早,其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较为便捷,技术水平相对较高,BD错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相较于海南文

昌卫星发射基地其纬度更高,发射线速度更小,所费的燃料更多,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在距今两亿多年左右,河北平原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华美金凤鸟(一种伤

齿龙科恐龙)。下图中①-④代表地球发展史的四个地质年代。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①,②,③,④。

(2)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到了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植物迅速发展。

(3)描述③地质时代的生物演化特征。(3分)

【答案】(1)冥古宙元古宙中生代新生代

(2)欧亚裸子(每空1分)

(3)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

度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包括恐龙)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3分)

【解析】(1)读图,①位于太古宙之前,因此为冥古宙;②位于太古宙之后,古生代之前,因此为元古宙;

③位于古生代之后,因此为中生代:④是中生代之后,因此为新生代。

(2)根据所学,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

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此时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初步形成。根据材料,华

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根据所学,恐龙是在中生代盛行,因此推测此时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

物迅速发展。

(3)由上面分析可知③地质时代是中生代,其生物演化应该从植物和动物两个角度来说。首先,动物演化

是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

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其次,植物演化是裸

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第三,中生代末期发生

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灭绝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09月0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

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成都、绵阳等地震感强烈。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

部传播状况和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地震波,图中甲波表示波(选填纵或横)。地震预警装置就是利用纵波和

横波速度差,图中波(选填甲或乙)先到达地面。

(2)利用地震波传播特性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层,图

示软流层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层,从上地幔的顶部直至地表合称为。图例中两个不连续界面

名称分别为:A界面,B界面界面。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圈。

【答案】(1)横乙(2)地壳地幔岩石圈莫霍古登堡

(3)生物(每空1分)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地震波,图中外核的上界为古登堡界面,横波会

消失,纵波速度减慢,所以甲波表示横波,乙波表示纵波。地震预警装置就是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差,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速度慢于纵波,故图中乙波先到达地面。

(2)结合所学知识,大陆部分地壳平均厚度39-41km,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故此次地震的震源

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之中,图示软流层位于地壳以下,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幔层,从上地幔

的顶部直至地表都有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图例中两个不连续界面,地震波经过A界面时,两

种波波速都增加,为莫霍界面,经过B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减慢,为古登堡界面。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最

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2月24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向公众展示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火星大气稀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地表密布多个环形陨石坑。

下列左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场景图,右图为探测器拍摄到的火星图片。

(1)分别判断发射升空后的在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准备发射时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天体属性。(4

分)

(2)简述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4分)

(3)分析火星上密布多个环形坑的原因。(4分)

【答案】(1)发射升空后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属于天体。准备发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属于地球的一

部分,但不是天体。(4分)

(2)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