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上海市长宁区202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的元素符号是()A.H B.He C.H2 D.2.蓝宝石主要成分是Al2OA.−2 B.−3 C.+2 D.+33.对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A.紫色 B.黄色 C.红色 D.绿色4.属于氮肥的是()A.NH4NO3 B.CaO 5.含有碳酸根的是()A.NaNO3 B.K2CO36.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Mg B.Fe C.Cu D.Al7.难溶于水的物质是()A.KOH B.K2CO3 C.8.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2KOH+CO2=C.Ca(OH)9.可以除去铁锈的试剂是()A.石灰水 B.食盐水 C.稀硫酸 D.苏打水10.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单质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C.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D.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化合物11.能鉴别稀硫酸和水的物质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无水硫酸铜粉末 D.碳酸钠溶液12.汽车发动机中将汽油雾化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氧气用量 B.减少碳排放C.使汽油与空气充分混合 D.增加汽油分子的数量13.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分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14.将0.1mol的碳在含有A.CO2 B.CO2和O2 C.CO和C15.对一氧化碳的认识正确的是()A.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可与稀硫酸反应C.可与氧化铜反应 D.可与氧气反应16.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的物质是()A.铜 B.氧化铜 C.硫酸铜 D.氢氧化铜1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与装置(省略反应试剂与夹持装置)都正确的是()A.Mg+2HCl=MgCl2+H2↑C.Zn+2HCl=ZnCl2+H2二、非选择题18.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探测到猎户座天体有约600条发射线,从中证认出53个分子品种,其中包含水分子、氨气分子和丙酮分子等。①水中的氧元素为(选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宇宙中的水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请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NH③丙酮的分子式为C3H6O,它是由种元素组成的(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1molC3H19.实验室利用pH传感器测定向氢氧化钠溶液(pH=13)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a、b、c所示溶液中氯化钠质量最小的是。b点表示当加入20g稀盐酸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g。③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继续向该溶液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请在如图中画出溶液pH的变化曲线。20.设计实验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①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表面出现,请书写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②实验结束后,收集得到含硫酸铜、硫酸亚铁的废液。为回收废液中的铜,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Ⅲ的作用是,步骤Ⅳ中操作的名称是,最终能得到mol的铜。21.氯化钠和硫酸钠的部分溶解度如表。温度(℃)406080100溶解度(g/NaCl36373839N48454342(1)40℃时,NaCl的溶解度是g/100g水,40~100℃间,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选填“增大”或“减小”),80℃时,(②某NaCl样品中混有Na2S(2)【检验产物】检验晶体A中是否仍有Na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原理取少量晶体A,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出现色沉淀晶体A中仍有Na(化学方程式)(3)【改进实验】将步骤Ⅲ改为“冷却至40℃后过滤”,最终得到31.94g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和18.06g溶液,40℃时,该18.06g溶液为氯化钠的(选填“饱和”或“不饱和”)(4)【实验反思】若将步骤Ⅲ改为“冷却至40~60℃后过滤”,最终能否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请结合相关数据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氢的元素符号是H。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分析。2.【答案】D【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设铝的化合价为x,
2x+(-2)×3=0,
x=+3
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3.【答案】B【解析】【解答】对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钠离子火焰呈黄色。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的焰色反应分析。4.【答案】A【解析】【解答】A.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不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D.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5.【答案】B【解析】【解答】A.硝酸钠中含有硝酸根,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中含有碳酸根,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中含有氢氧根,故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钙中含有硫酸根,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CO32-为碳酸根。6.【答案】A【解析】【解答】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Mg>Al>Fe>Cu,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故答案为:A。
【分析】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7.【答案】D【解析】【解答】A.氢氧化钾易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易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能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钡难溶于水,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8.【答案】C【解析】【解答】A.氢氧化钾属于碱,二氧化碳不属于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为金属氧化物,盐酸属于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属于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钾属于盐,盐酸属于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9.【答案】C【解析】【解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A.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不能与氧化铁反应,不可以除去铁锈,故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不可以除去铁锈,故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显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以除去铁锈,故符合题意;
D.苏打水主要成分是碳酸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不可以除去铁锈,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的性质分析。10.【答案】B【解析】【解答】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11.【答案】D【解析】【解答】A.稀硫酸和水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错误;
C.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稀硫酸、水均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错误;
D.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溶液加入水中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12.【答案】C【解析】【解答】汽车发动机中将汽油雾化的目的是使汽油与空气充分混合,促进燃烧。
故答案为:C。
【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13.【答案】A【解析】【解答】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错误;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内部结构能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误;
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分子的联系与区别分析。14.【答案】C【解析】【解答】C+O2=点燃CO110.1mol0.1mol2C+O2=点燃CO210.1mol0.05mol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将0.1mol的碳在含有0.06mol纯氧的容器中完全反应,最终容器内残留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和充足那组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15.【答案】C,D【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不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错误;
B.一氧化碳不可与稀硫酸反应,故错误;
C.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在点燃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16.【答案】B,D【解析】【解答】铜、硫酸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故答案为:BD。
【分析】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17.【答案】C【解析】【解答】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太短,应该在液面以下,故错误;
B.收集氧气的装置应该长进短出,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
C.制取氢气和收集氢气的装置都正确,故正确;
D.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因此不能用硫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所以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实验室制取CO2,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8.【答案】化合态;2H2+O2=一定条件2H2【解析】【解答】①水为化合物,水中的氧元素为化合态;宇宙中的水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一定条件2H2O。
②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1:3,NH3的相对分子质量=14+3×1=17,则氨气的摩尔质量为17g/mol。
③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丙酮的分子式为C3H6O,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1molC3H6O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发生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为CaC4H8O5═C3H6O+?+H2O反应后,反应前有Ca、4C、8H、5O,反应后有8H、3C、2O,生成物还缺少Ca,C,3O,所以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aCO3。
【分析】①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宇宙中的水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
19.【答案】NaOH+HCl=NaCl+H2O;a;0;HCl【解析】【解答】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至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所以a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最小。
加入20g稀盐酸时,溶液的pH为7,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g。
③c点时溶液的pH为3,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向该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始终小于7。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质、pH的变化分析。20.【答案】红色物质;Fe+CuSO4【解析】【解答】①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一段时间后,铁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该反应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化合物,其中有的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由流程图可知,步骤Ⅱ过滤之后的滤渣中含有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而最终要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则步骤Ⅲ的作用是:将滤渣中的铁粉完全反应;
步骤Ⅳ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由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可知,1mol铁能置换出1mol铜,而铁完全反应,则最终能得到1mol的铜。
【分析】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②根据步骤Ⅱ过滤之后的滤渣中含有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而最终要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过滤操作的原理,以及1mol铁能置换出1mol铜分析。21.【答案】(1)36.6;减小;N(2)白;N(3)饱和;35.6(4)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理由是根据40~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可知,40~60℃时10g水中最少要溶解4.53g硫酸钠才能达到饱和,而40g样品中只有【解析】【解答】(1)根据氯化钠和硫酸钠的部分溶解度表可知,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100g水。
40~100℃间,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g,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3.7g,所以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LKBH5修饰celf2调控COX2影响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宋代蕃商研究
- 肉食性蝙蝠食性演化的基因组学研究
- 课题申报书:新时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质量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 课题申报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控制及学情评价研究
- 课题申报书:新发展格局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效能评价研究
- 叠层复合生产线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粉末铝基、铜基钢复合带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道路通行服务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实践报告3000字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